街角的广告牌上结了一层霜,现在太阳出来了,正滴答滴答滴水,框架上满是锈迹。

  今日格外冷,有冬天的感觉了,老徐将门卫的窗户关紧了还嫌漏风,拿旧衣服将门缝和窗缝都仔仔细细地堵上了。

  今天办公大楼里在开校领导大会,正校长正慷慨激昂地发表他的长篇讲话。不巧的是,陈烨木的办公室就在那附近,太吵了,陈烨木和宁岁堵了门都能听见“素质教育”“十年八状元”尔尔。

  二人收拾了东西,又回到了门卫。

  正巧,张秋也在门卫坐着,外头太冷了,他那辆巡视校园的威武小车是敞篷的,一点儿不挡风,霸气但不抗冻,所以在这儿缩着。

  张秋占了平日里宁岁画画坐的椅子,正将两只手交叠放进咯吱窝里,抱紧自己,瑟瑟发抖。

  老徐坐在那张小板凳上,叠着祭祀用的元宝,双手都沾上了金粉。

  张秋喝了一口热茶,说道:“老徐,天那么冷,这些元宝晚些再叠。”

  老徐沟壑纵横的脸神情板正,“不折祖宗们没有钱花呐。”

  老一辈们好像都这样,无事干的时候就喜欢叠元宝,比赚钱都勤快。

  “离下次祭祀还有好久吧,”张秋掰着手指头算着。

  “下次就是春节前了,过得快嘞,”老徐答道,手头的速度却丝毫不减。

  二人聊得愉快,从哪家的神庙最灵,聊到了人死后会怎样的哲学问题,老徐似乎对这些很感兴趣。他的元宝叠的特别好,对边工整,一丝不苟。

  小小的屋子因待的人多,倒也暖和了一些。

  宁岁和陈烨木没有别的地方坐了,简陋的小屋不能太讲究那些待客之道,就掀了帘子一起坐在了宁岁的床上。

  陈大少爷一向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谨遵家训,不进别人卧室,不能坐别人家的床,这些耳濡目染的规则已经深深扎根在了脑海,成为了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

  所以,他“咚”地一下落座了,坐得不能更踏实了。

  书上说,北方人冬天走亲戚为了取暖都会邀请朋友在自己的炕上就坐。这些好习惯也可以学上一学,不能那么老顽固。

  手机里,Fenta给他发来了一条消息。

  【Fenta:徒儿,过几日米兰有一个画展,举办画展的额主人非常欣赏你的才华,想要邀请你出席】

  【嗷】

  【Fenta:嗷个鬼,去还是不去】

  【几张票】

  【Fenta:我一张,你一张】

  【不去】

  陈烨木按灭了手机屏幕,扔在一边,开始画画,继续画昨天那幅没画完的画。

  宁岁看得很认真,陈烨木画得比平日里任何时候都要慢,想让旁边的星星眼再闪耀得更久一些。

  冬天来了,快要期末了,校领导小心翼翼地和陈烨木打商量,在危险重重的期末考试面前,素质教育就先滚一边去吧。

  最后,陈烨木本学期最后的几节课都被主科老师瓜分了,陈烨木再次成为了无业游民,等待下个学期再上岗的那种。

  闲来无事,陈烨木便每天和宁岁画画,生活悠闲,却又怎么都过不腻。

  春节的前夕,聊城市的美术展终于要开始了,宁岁和陈烨木买了票准备过去。

  宁岁没个型地仰在床上,脚依旧撑在地上,摊地特别舒缓。

  陈烨木端端正正地坐在宁岁身侧的床上,低头看着票。

  自打老徐来了之后,方圆百里的老头们都喜欢四处串门,时常有别的老头到门卫里话家常。

  陈烨木和宁岁的活动范围逐渐地就从外屋转到了内屋,从椅子上转到了床上。

  陈烨木越来越觉得床是个伟大的发明,客人来太多的时候,一张等于三张沙发,能坐一大圈子的人,坐累了还可以直接倒下来睡觉,太方便了。

  陈烨木拍了拍宁岁说:“咱们坐飞机去吧,节约点时间,若是坐火车,得提前一天出发,太累了。”

  宁岁上下点头,下巴挤出一层肉。

  他是无所谓的,不过陈烨木娇贵着,那就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帘子外头,一群小老头正在斗地主。

  “哎,顺子,老李没牌了吧。”

  “啧,让我拆一拆。”

  “哎等等,谁家顺子是四张的,老徐你耍赖皮!”

  “啥四张,哎等会儿等会儿,我先收进去。”

  陈烨木拉开帘子走了出来,才发现今天不止五湖四海的老大爷,教导主任方钟也在正头疼地看着牌。

  “小陈出来啦,小陈和岁岁的关系真好,每天都待一个屋。”

  “躲里面是为了不见到咱们这群老头子吧。”

  “哈哈哈哈哈哈。”

  “话说,好在你们是好兄弟,不然的话别人一定要传闲话嘞。”

  陈烨木的脸一僵,笑容尬住了。

  和老爷爷们聊这种有关性取向的深刻话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陈烨木选择逃避,回头又进了帘子,将宁岁抓了起来。

  “起床,咱们回家,”既然放弃了值班费,那么一秒钟都不能多上班,不然多亏。

  刚买票的时候,陈烨木就看到手机上的时间显示已经五点半了。

  宁岁揉了揉眼睛,便随陈烨木拽着,出了门。

  这些天里,陈烨木风雨无阻,每天陪着自己上班下班,明明他的课已经全都取消了,依旧天天来,每天和宁岁一起在门卫发呆看风景,一起浪费时间。

  似乎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五点半到了,就把自己带回家。

  “徐爷爷,方主任,我们回家啦!”

  “好,路上小心,”老徐热情地和他们说再见,又和方钟一起大声地窃窃私语,“你瞧这俩孩子,好铁的兄弟情。”

  宁岁笑得开心,深以为然。

  陈烨木皮笑肉不笑。

  老徐指着陈烨木,和方钟说:“你瞧这孩子,还做鬼脸,害羞了。”

  陈烨木的脸更黑了。

  奔腾的车辆行驶在城市的车流中,打工人们哼着快乐的歌,结束忙碌的一天。

  “岁岁,咱们去聊城不会遇到你老乡吧,”陈烨木突然想到,有些担忧,怕那村子又把宁岁抓回去。

  “不会,远得很,再说了,我都离开多久了,估计早就把我忘了。”

  每日乡里有那么多的琐碎事儿要嘴,哪会只盯着他一个,本就没有多深的感情,无论是人还是地。

  “不是所有的故乡都值得怀念,”宁岁突然说,“不需要有扎根的地方,哪哪都可以是家。”

  陈烨木笑道:“咱们可以有个家。”

  宁岁黑色的头发在阳光下扎眼,明媚地笑道:“那是,我们是兄弟。”

  陈烨木握着方向盘的手一顿,好头疼,今天是和“兄弟”这词过不去了吗?

  宁岁依旧傻乎乎地特别开心,“往前推几百年、几千年,咱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同一个祖先,所以啊都是兄弟,亲兄弟!”

  “哪看来的?”

  “营销号说的。”

  “少玩手机,”陈烨木轻轻弹了下宁岁的脑门。

  都说最熟悉的人是成不恋人的,陈烨木正在深刻反思,他们之间的关系离最熟悉还有多远的距离。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至亲,这是个很难把握的尺度。当两个人的关系到达了一个临界点,那么是永远的朋友还是恋人那就必须得做出选择。

  在一个恰当的时间,这层窗户纸必须得捅破了。

  此时此刻,在聊城附近的群山之中,有一座石碑,上面写着“襄临村”三个大字。

  挑水的农人摇摇晃晃走在乡间小路上,虽快入冬了,乡野却依旧有几多野花开放,香味刺鼻。

  那位宁岁在火车上碰到的老人,此刻正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周围是好几块大石头,她坐在石头上磨刀。

  “雅婆,好多天不见,”挑水人坐在了石头上,和老婆婆打着招呼。

  “这回出去,得是见世面去了,”挑水人的手上因为长期的磨损,有厚厚的茧,该是个老实本分的农人,语气却是世俗的谄媚。

  老婆婆笑了,脖子上的金项链将衣服压出了皱痕,丰腴富态。

  “那可不。”

  这儿的房屋建得很分散,有的山头只有一家一户住着,有的泥路走到一半突然就没了,走着走着就进了荒野。

  绕过几座歪歪扭扭的小土坡,有个烂泥巴、茅草建成的小院子,像户收破烂的人家。

  一个老气横秋的中年人跨站在门口,几个大汉正哼哧哼哧地把铁门卸下来。

  “宁秋远,这扇铁门我们搬走了,就放你一马,算五百吧,剩下的钱你赶紧准备着,别叫我们兄弟难办。”

  “呵,你们想搬就搬走,我反正是无所谓的,”宁秋远抱着手,看着他们拆自家的铁门。

  一旁的大黄狗趴在树下嘀嘀咕咕,像在骂人。

  “你手脚都健全着,怎么就不出去打工,天天就会喝酒赌博,难怪你儿子不要你,”那拆门的兄弟没忍住多说了几句。

  宁秋远拍拍裤子就要干架,又觉得自己打不过,便顺势换了个姿势继续虚张声势地站着。

  “少管闲事,我儿子那是出去打工了,明年带一大叠钞票回来我都不给他进门。”乡里最讲究的那是要一个气派,若是让别人知道了自己的儿子离家出走了那多没面子。

  那几个拆门的瘪瘪嘴,懒得说话。

  宁秋远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衅,双手叉着腰,显得更加霸气了。

  家里黄狗萎靡不振,不知道几天没好好吃上饭了。

  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人说:“另一条街的雅婆,昨儿买了个电视机,又大又厚,可气派了。”

  “那么重一个,得不少钱吧,”另一个说道。

  尖嘴猴腮挑事道:“看看人家的日子,”又故意环视了宁秋远院子里的一片破烂。

  宁秋远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尊严,他暴跳如雷:“不就是儿子出息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老子没钱这能怪老子吗,那是那龟孙子不争气!有个给钱的儿子,跟得个稀世珍宝似的四处炫耀,我呸,谁稀罕!”

  尖嘴猴腮被逗乐了,捂嘴低声笑道:“是真蠢,真信啊。”旁边的人踢了他的小腿,示意他别挑事。

  一伙人拆了门,便一块儿抬走了。

  宁秋远有气没处撒,踹了一旁趴着的狗一脚,“不会说人话的狗东西。”

  狗子躲得特快,是被踹出经验来了。

  空荡荡的门口如今什么都没了,没了遮挡,冷风袭来,是冻人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