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这县衙深藏不露>第129章 禹元纬的仙篆遗泽

陈幼熙眼眸闪烁道:“你觉得她们会谈论些什么呢?”

何言尴尬一笑:“这个,我哪里知晓。”

此时正在收拾茶具的竹儿偷偷打量这边的情况。

陈幼熙浅笑吟吟地道:“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是问我如何能得你青睐罢了。”

何言微微一愣:“那你如何回答的?”

陈幼熙回道:“我自然是如实相告,不明所以,这还需问你自己,我又怎能得知其中原委。”

何言长舒一口气。

幸亏陈幼熙没有直言因美貌或机智引人入胜,否则便麻烦大矣。

对于何言来说,在某一方面的意志力尚存疑虑,他不能确定倘若王晔嫣、许若云主动投怀送抱,自己能否抵挡住诱惑而不犯戒。

而像王晔嫣、许若云这般出身豪门的世家千金,一旦失守,可不仅仅是那么简单,届时王、许两家必然要求他给出一个名正言顺的说法。

陈幼熙看着何言如释重负的样子,忍不住掩口轻笑:“在我看来,许小姐与王小姐皆是知书达理之人,为何你却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样?”

何言看出她的调侃之意,咬了咬牙,反唇相讥:“我能够满足你这小妖精已经不易,哪里还有闲暇去搭理她们。”

此话一出,陈幼熙顿时脸颊泛起红霞。

她瞥了一眼假装充耳不闻的竹儿,狠劲捏了捏何言的软肋,弄得他龇牙咧嘴。

这小子果真是口无遮拦,连竹儿那丫头的脸蛋都羞得通红。

何言痛并快乐着,龇牙咧嘴之后,满脸得意洋洋地向外走去。

……

此刻他的心情格外舒畅。

布施所得的信仰之力超乎预料之多,再加上禹元纬的突现,料想随之而来的一波信仰之力也一定不在少数。

至少目前看来,王晔嫣、王思栋、许若云以及贺志高等知情者,都已经为自己献上了宝贵的信仰之力。

在宁远县修炼者的眼中,能有幸拜入禹元纬这位仙师门下,无疑是极为深厚的道缘与实力的体现。

果不其然。

不久之后,何言再度收到了王也、许志楼等诸多修士的敬仰灵力。

紧接着,一些熟悉的名字显现出来。

殷曼、赵修筠等与王晔嫣、许若云关系密切的宁远天才修士及灵秀女子,皆恭恭敬敬地奉献出自己的敬仰灵力。显然,此事已被王晔嫣和许若云宣扬开来。

何言对此并不以为意,他知道早晚整个宁远县都会知晓禹元纬重返故里的消息。如今自己正好可以借机积累一批敬仰灵力,待到过两日良品秘宝坊开张之时,所需的敬仰灵力便无须忧虑了。

略感遗憾的是,禹元纬并未选择清晨人气鼎沸之时归来,否则此刻他所收获的敬仰灵力必定更为丰厚。

夜晚降临,何言的敬仰灵力已累积至一百二十二万点之多。然而这一切还需留存以备良品秘宝坊开业所需,因此他硬生生克制住没有动用。

次日早晨。

何言继续进行布施活动。

甫一开门,他就发现赵修筠等数十名宁远县内的修士弟子整齐划一地守候在门外。

众人之中,既有此前诗会上相识的面孔,也有曾在醉花楼有过交集的,更有那位曾受贺成材唆使指责何言购买诗句的柯梁,甚至连那次替他在诗擂台上题写诗句的贫困书生欧鸿胜也在其中。

看来,宁远县内有意踏上修行大道的士子几乎尽数汇聚于此。

“何公子。”

“何公子。”

何言刚一露面,这些人便纷纷躬身行礼问候。

亲眼见到他本人,又自然而然地为他贡献了一波敬仰灵力。

拜入禹元纬门下,现在的何言无疑已经成为了他们心中仰望的楷模。

何言微感惊讶,问道:“各位有何贵干?”

赵修筠作为代表回应道:“我等听说何公子在此施舍灵力,特此前来,希望能帮上一二。”

你们这群家伙蹭热度的手段真是高明啊。

何言心知肚明,他们此举定是冲着禹元纬而来,想在禹仙师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这种虚伪的行为让他颇感不悦。

然而对于这些给他贡献敬仰灵力的“修行源流”,何言当然不会露出任何反感的情绪。

他微笑回道:“昨日的布施活动已接近尾声,今日恐难再有多少人前来。各位的好意,何某心领了。”

赵修筠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听闻公子已拜入禹师门下?”

何言点头确认。

果然是为此事而来。

赵修筠眼中充满渴望,追问:“那么不知公子是否能引荐我等前去拜会禹师?禹师归隐田园,我等作为后辈尚未前往拜访,实在有愧。”

周围的读书人纷纷随声附和。

恐怕是担心无法顺利进入禹元纬的居所吧?

何言看着眼前这些人,心中明了:倘若他们有信心能得到禹元纬的接见,断不至于跑到自己这里求助……

禹元纬乃是一位避世修行的高人,对于凡尘俗世的喧嚣并不感兴趣,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禹元纬,故意做出深思熟虑的样子,缓缓开口:“各位的心意,弟子已代师父向各位表示感激不尽。然而……家师近日刚刚退隐修炼,追求清静无为,此事还需征求他的意见,还请各位见谅。”

“理所应当,理所应当。”赵修瑾口中虽如此回应,但眼神中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失落。

他们并不奢望能成为禹元纬的亲传弟子,仅仅希望能够拜见禹元纬一面,便足以让他们日后在外谈起时脸上有光。即便稍显厚颜,日后声称曾蒙禹元纬青眼相待也并无不可。在这偌大的大渝国中,能得到禹元纬接见的士子并不多。

“何公子。”

人群中忽然传来一声呼唤,何言闻声望去,发现来者是禹元纬府上的那位年迈侍从。

他忙问道:“老人家,您怎么亲自来了?”

这位老侍从看起来与寻常仆役无异,丝毫没有宰相家奴那种傲气,反而笑眯眯地道:“家师命我前来赠予公子一件物品。”

说着走近何言,将手中捧着的一卷布帛递给他。

何言接过,帮他展开一看,上面书写着:“布施五谷杂粮之物,以济食不果腹之人。”同时还盖着禹元纬的私人印鉴。

何言顿时有些愣住。禹元纬此举显然意在为何言制造话题热度,此事一旦传出,他受到的敬仰之情必将如潮水般涌来。但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堂堂一位翰林学士,岂会为了这种小事亲自提笔?

此时,老侍从轻声解释道:“家师曾言,一日行善易,日日行善实属不易。”

原来,禹元纬是要敦促何言持之以恒地做好布施之事啊!

不过,他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方式呢?

“来自赵修筠的崇敬值:888点!”

“来自柯梁的崇敬值:888点!”

“来自欧鸿胜的崇敬值:888点!”

“……”

此时,屏幕上突然涌现出大量崇敬值。

赵修筠等人目睹这一幕,皆是既感佩又艳羡。在他们眼中,禹元纬此举分明是对何言无比关切的体现……

禹师对何公子的喜爱,显然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