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科幻末世>四合院我有一个未婚妻>第234章 娄家喜事

白宝山这一整天都是在大家的恭维中中度过的。

下班的时候貌似给他打招呼的人更多了。

至于白宝山做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只有食堂仓库和养殖区的人知道。

有些人问,根本就没有人和他们说。

而且凡是跑过来问的人,还被他们给悄悄的记了下来。

骑车到了鼓楼街人民肉铺,“廖师傅,我明天订的猪头别忘了。”

“白主任,别人的能忘,您的我可不能忘,今天来点不?”

“今天就不来了,这两天吃素。”

“得嘞,您吃的时候和我说一声,我给您留着。”

“那感情好,廖师傅谢了。” 白宝山骑车就走。

南锣鼓巷靠近鼓楼这里有个大门面,平时充当多样性门面。

这西瓜下来了,这里又成了水果站。

凡是能分配到京城的水果,基本各个站点几乎都能买到,

不过一些稀有的水果是需要去大一些的街道供销社才能买到,比如香蕉,菠萝这些。

白宝山买了两个小点的西瓜。

这是4等瓜,水果站只卖3分钱一斤。

一等大西瓜,是那种又圆又大的,在各个瓜地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这种的很难被分到小站里,除非泛滥了,售价也是最贵的,1毛2一斤。

基本上多为2等瓜,7分钱一斤;3等西瓜,就是那种虽然大,有点长歪的,5分钱。

在下就是4等瓜。

其实吃的话都一样,个小吃着也方便,一刀两半,回家和巧云一人一半。

这年头有没有冰箱。

这么热的天,西瓜切开,不吃完,下午就不好吃了。

这时候的人吃西瓜,西瓜皮都不会丢,而是会炒着吃,味道也是不错的,和炒葫芦或者炒冬瓜差不多。

炒西瓜皮

主要是那时候都瓜皮也厚,不像现在的瓜皮那么薄。

“宝山回来了,怎么买这么小的西瓜呀。”

“家里人少,大了吃不完,而且还贵。”

“哎……别说,宝山呀,你现在越来越会过日子了,三大爷和你说呀……唉唉,别走呀。”

白宝山紧走几步进了院子。

巧云给关上了门。

“嘿……这一家人,得,我还不和你说了呢,这持家有道,还得看你三大爷的。” 说着就自己哼了起来,还摇头晃脑的好不自在。

随着后面院子的工人陆续回来,大院再次热闹了起来。

易中海中午没有回来,不过进院子的时候,也是如释重负 “老闫,摆弄花呢。”

“老易下班了,嗬……你这啥日子呀,买烤鸭了?”

“嗨,这不柱子明天回厂里上班吗,还是做厨子,而且还在保卫科食堂,今天庆祝一下……这,半个鸭架,肉就不分你了,家里人多。” 易中海拿出来应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小纸包。

给闫埠贵东西,就是让他给傻柱传一下这个消息。

闫埠贵也是上道的人,后面人进来的就给说一句,傻柱以后就是保卫科食堂大厨了。

到了全院子的人都到家,闫埠贵已经回屋喝了三次水。

感觉有点亏,就让自己媳妇给鸭架汤里又加了两碗水,无论如何自己也得多喝两碗汤不可。

贾家。

“淮茹,你这每天带的菜就这么一点,也不够我们吃的,那傻子又回食堂了,你找机会给他说说,让他给我们带点剩菜回来。

那个傻子现在在保卫科食堂,出门的时候肯定没有人查,让他多拿点。

而且你带的菜里这肉也太少了。” 贾张氏说完扒拉了一下秦淮茹带回来的菜,把几片肉夹棒梗碗里,给自己也夹了一筷子。

“妈,过段时间吧,柱子总不能刚进食堂就往外拿东西吧,而且他还有前科,人家不盯着他才怪。”

贾张氏嘟哝了几句不再说话。

易家。

今天晚上又是坐了一桌。

老太太又被接了过来。

今天竟然发现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也是,一天的三顿饭,都是傻柱做的,作为一个厨子,什么样的身体能吃什么样的饭,这是常识。

“当家的,今天中午10点多许大茂回来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带着娄晓娥匆匆的就离开了。”

易中海沉思了一下,想不出来原因,“没事,总会知道的。”

“大妈,这事我知道,我那时候在后院呢,这小子嘴贱还和我绊了几句,不过应该是娄晓娥不舒服,带着去医院了。”

“哼……那个坏小子,小娥那么好的人,他不配。

小娥配我大孙子才正好。” 老太太听到谈论许大茂,抬头说了一句。

”好好,他不配,您吃饭,多吃点。” 挨着老太太的傻柱立刻安抚有点激动的老太太。

“柱子,你这进了保卫科的食堂,可就不能和以前那样了,勤快点,这次杨厂长也是尽力了,你先做大勺,到时候露几手,只要做的饭好吃,你难道害怕回到到大食堂吗?”

“大爷,我现在在哪都不挑。”

“你可别吊儿郎当的,现在食堂那里几个大师傅都是7级的,2食堂小灶师傅那更是6级的大师傅,听说好几个领导要吃饭都是点菜给他做的。”

傻柱听了皱了皱眉头,貌似遇到了对手一样的点了点头。

西城平安巷 娄家。

就在很是严厉的当下,娄家依然雇佣了一名妻家的徒弟来做厨子,还有个以前给大户人家照顾怀孕少奶奶的老妈子。

不过想着在配个小丫鬟的时候,娄半城制止了有点上头的这个媳妇。

这已经有点高调了,要是有人举报,肯定吃不了得兜着。

还不是娄晓娥的事情。

中午许大茂回家的时候,看到娄晓娥躺床上不舒服。

就急匆匆的带着去了医院。

结果一把脉,是喜脉。

也为了进一步的确定是不是喜脉,闻讯而来的娄半城开车到了一家名医世家,祖上数代都是宫医,可谓家学渊博。

老头八十多了,要不是娄半城的面子,人家门都不会开。

这种层次的人,不是几十块大黄鱼就能打动的,除非你拉来一卡车。

更不是两三斤大白兔就能打发的,一群大聪明不要再秀下限了。

老头给娄晓娥把了脉,凭借老头的名誉担保,3胞胎。

娄半城扶着娄晓娥的出的门,脸上的笑容都没有变过,就是回到了家,在家等着的许大茂都被娄半城好好的拍了几下肩膀。

最后才知道,确定怀孕了,三胞胎。

这才有了娄母到处找人伺候娄晓娥的事情。

……………………………………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京城自古就有这么一句话。

以皇城为中心分成的东 西 南 北。

“东”是指的朝阳门、东直门一带,那里是曾经“帝都”的仓库。

北新仓、南新仓、海运仓、仓夹道都在这里,无论是海上运来的粮食或是其他的货物,还是河运,陆运来的,在户部官员验收后,才能走陆路进京,然后运到各个大仓里,所以这边一个字,那就是贵,很多商人为了进就在这里置地,有竞争就有市场。

而关于“西贵”,则有两说,一说是指什刹海(前海、后海、西海)一带,在那里现在还能看到许多王府,有深宅大院儿的、有带花园儿的、有亭台水榭的,都还在,以前只供显贵赏玩儿游乐的园子,后来多建立了公共公园。

由于一些很多好的园子,由于太好,有不少区域慢慢的老百姓就不让进了,变成私人会所儿,恩……稍微有点儿变味。

就算是现在西城也是达官显贵居住的多。

还有一说是宣武门是官员进京述职走的路,也是各地藩王进京必须走的路,所以慢慢的宣武门进门往西,就成了许多官员的驻地,官员多了,这里慢慢的也就贵不可言了起来。

皇城北,多为城东干苦力的聚集地,人多是从事服务业,比如去玉泉山拉来甜水供给皇家、公家使用,还有挑粪,晒粪当苦力,三教九流什么都有,自然就不用说了。

那时候在某些大人物眼里,北边都是给他们服务的劳动人民,劳动卖苦力的自然就“贱”了。

至于南城,也叫外城,这里多为迁移过来的贫困人,也多为来京城混口饭吃的杂耍艺人。

就是现在,不管是不是有意的,中央商务区建在东环,一些贵不可言重要的办公地还在西边小片水域附近。

至于北边南边就不说了,懂得都懂。

还有一句话,东城布帛菽粟,西城牛马柴炭,南城禽鱼花鸟,北城衣冠盗贼,中城珠玉锦绣。

你品,你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