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都市情感>配音演员日常番>第45章 愿如愿

  去棚里录最后一集的那天,刚好是方恒去日本的前一天。

  牧阳不知道他花了多少人脉、人情,居然能联络到《破茧》的日本版权方,能有机会与对方坐下来谈一谈这部番的引进问题。

  进棚前雨素也在打听这事有没有谱,“这番不太出名,真有平台愿意买?”

  “不太出名也是好事,至少版权费便宜,何况翻译、录制、后期都是我来做,平台不花钱也不麻烦,是稳赚的生意。”但方恒心里确实也在打鼓,“我跟对方交涉过一轮,对方说最终能不能谈成得看原作者的意思。要是原作者不愿意,我们谁想买谁想卖,都是空谈。”

  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愿可以吧。”

  ——方恒原本就是个很认真的人,但牧阳在这一刻看到的不止是他的认真。

  《破茧》是一部很平静的片子。

  即使它叙说的是很多人孜孜不倦、汲汲求索做某一件事的过程,但其中的配乐和画面很少去渲染中间热血沸腾的瞬间、灵感突至的片段。舒缓的配乐、四季流转的空镜频繁出现,总是在告诉观众,能做成一件事的原因,只是在于“做这件事”而已。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年累月的过程,是没有太多热血沸腾的。

  就如成虫结茧、破茧而生的过程,也许中间不乏惊心动魄,但更多的是生命徐徐成长的每个日出日落、春去秋来。

  牧阳看过这种过程。

  在方恒书柜的剧本里、在他口口相传的心得里、在他不计其数的作品里。

  那只蝴蝶一直纹在方恒的后腰,从来没被他遗忘。

  但雨素还是奇怪,“你怎么突然想把这番引进国内了?”

  “生命太短,想做的事就赶紧做吧,不留遗憾。”方恒只说到这,雨素就懂了。

  她唏嘘地叹了口气,招呼着两个人进棚,“干活吧,干活,趁还年轻,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正如牧阳所说,到了一季的最后一集,他反而更能抓得准人物,对剧本的理解也更深一层。

  所有细节、设计,不需要导演提点,自己张口就能来,偶尔还能给出一两句让方恒也乍然一惊的巧思。

  方恒悄悄在棚里给牧阳做口型——真有你的。

  牧阳很诚实地悄悄回应他——我练过了。

  他当然是把剧本的每句话、每句台词都研究过,斟酌再三,细想了方恒对手戏时的感觉,才进的棚。

  ……这是他这段时间以来的心得。

  没做到100%认真以对,就不叫认真对待。

  雨素最终说“可以了,请出棚”的时候,两个人进棚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

  牧阳还没能感慨人生的第一部主役剧这就暂告一段落了,门一推,雨素把一张纸一支钢笔往他手里一塞,指着桌椅的方向,“还不到下班点,先给听众写一封感谢信。字写得好看点,多说几句是怎么理解角色的,至少写个三五百字,把一张纸填满才能交差。”

  “啊?”牧阳从小就不是写作文的料,心都凉了,“可以不写吗?”

  “你方老师不写,你也不写,这剧宣传就没物料了,必须写。”雨素好言好语地哄他往椅子上坐,“隔壁剧组昨天杀青,从主角到配角,但凡台词超过五十句的,都写了。不光写信,还拍剧本的标注,还拍深夜对词的照片,还留了一堆花絮。人家都卷成这样了,我们不是也得卷回去?”

  她一把将牧阳摁在椅子上,“你在这剧上这么用心,不说出来,人家怎么知道?你用心了十分,只说两分,人家就会觉得你只用心了两分。人家用了两分心,对外说成十分的效果,那结果就是人家用了十分心——反正这东西也检验不出真假。”

  “……要是我发自真心愿意写,写了就写了,现在当工作完成,感觉怪怪的。”牧阳半天没拿笔,“我还是不写了。”

  雨素也在叹气,“是怪怪的,但不做不行啊,现在时代不同了,追剧的人就喜欢看这些,我们不得哄他们开心吗,多跟他们交流交流又不会怎么样。”

  牧阳指着方恒,“他都不写!”

  “他不写,你就更要写了,一个家总要有一个懂事的人吧。”雨素招呼着其他人走,留下牧阳一个人坐在桌前,顺手就把门一带,“认真写哈,写完了请你吃饭。”

  临关门前,方恒只给牧阳留了一个“交给你了”的眼神就撤了,坦然跟着雨素一块下楼去了。

  两个人来之前就商量过,要给牧阳一点仪式感。

  杀青蛋糕早就已经放在了冰箱,一早就定好的鲜花就在楼下,他们亲自去取。

  等电梯时,雨素习惯性翻微博,果然看到了隔壁剧组发的手写信,她特意拿给方恒看,“我说的没错吧,几千条评论,都在说他们用心。这个表面工作不做,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用心。”

  方恒反倒笑了,“你这语气……”

  “谁喜欢这样呢,但时代是真变了,不这么做不行。”她翻开微信群,里面一整排的群聊,每个都带“配音教学”的关键词。

  “你知道一个配音暑假班,能有多少人报名吗?两千四!……两百人往我这棚里装都够呛。”雨素看得出来,最近忙得晕头转向。

  雨素的配音班一期只有五节课,一共收五百学费——纯是为了圆她的私心,想相几个好苗子收做徒弟慢慢带。

  往年都没相中合眼缘的,不知道今年收成怎么样。

  雨素知道他要问,自己先交代清楚了,“有两个女孩子还可以,年纪小了点,才大三,不过也快毕业了。虽然她们意愿很强,我还是劝她们,想清楚了再决定要不要干这行。女演员可不比男演员,本事再硬,也难出头。”

  雨素说的是实话,方恒心里也清楚。

  话题到这不好收,雨素自己岔开了,“时代是变了,以前没人干这行,现在去外面问一圈,配音演员都快成为年轻人梦想中的工作了。”

  “能赚钱,能赚名,还有情怀加持,这还不是年轻人最想要的工作?你自己都说时代变了,你又不是老古董的年纪,活在当下不好吗。”方恒不觉得这是坏事,“什么行业都有高峰低谷,我们既然站在最高峰上,就趁着这阵风口,多做点以前做不到的事。等风口过了,想做都做不成了。”

  正说着,电梯来了。两个人下了一层,从大厦后侧的小门穿到了花店里,雨素跟店长是熟人,两人打个照面,店长就把扎好的花束捧来了。

  她问雨素,“今天的卡片怎么写?”

  雨素把问题抛给了方恒,“给牧阳的贺卡,你觉得写什么好?”

  方恒想了想,自己接了纸笔,在上面写了一行字,神秘兮兮地放进了花束里。

  “肉麻。”雨素不管他,从店长手里接过了第二束花,交到了方恒手里,“给你的。”

  这是方恒没料到的,“我也有?”

  “不管是第一次杀青还是每一次杀青,都该有。”雨素当着他的面写了卡片,放在了他的花束上,“每个角色都是你用心演的,你虽然不对外说,但至少我心里有数。”

  “谢谢导演,导演辛苦了。”方恒回敬了一句,跟在雨素的脚步后面往回走。他没忘偷偷看了眼卡面上的祝福语,是四个字——匠心无愧。

  一来一回大概半小时,回棚一看,牧阳还是没憋出一个字来。

  牧阳有话直说,“这信毕竟不是我自发要写的,拿出去宣传实在太怪了……”

  雨素犹豫了两秒,随他去了。

  “收工了收工了!”她招呼人把蛋糕从冰箱拿出来,“走杀青仪式了——”

  牧阳一脸懵,“杀青仪式是什么?”

  方恒小声跟他说,“就是有吃的。”

  他拉着牧阳往茶水间走,雨素转头就已经捧着蛋糕站在了两人的面前。

  香芋紫的蛋糕上没写字,只是画了红色的两个小糖人——比起杀青蛋糕,更像是结婚蛋糕。

  雨素说,“蛋糕店的老师傅今天没在,他们说不知道杀青蛋糕有什么噱头可讲,我就让他们按照结婚蛋糕的样式做了,反正剧里的角色能破镜重圆,剧外的演员能喜结连理。双喜临门,值得庆祝。”

  ……

  还真是不出所料。

  方恒把拿回来的花束交到牧阳手里,没敢邀功,但也没太客气,“杀青快乐。花虽然是导演订的,但卡片是我手写的,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可以两个都谢。”

  牧阳打开贺卡,上面只有四个字:破茧成蝶。

  夸得太重了,都让他不好意思了。

  他趁着大家热热闹闹吃蛋糕,没人在意的时候,拿着纸笔,偷偷给方恒也写了一句祝福。

  ——事事如愿。

  方恒摸不言语地收了字条,夹在了自己口袋的护照本里。

  一窗之隔,外面的天气正好,晴朗无云,微风摇曳——是出行的好天气。

  方恒隔着口袋,又摸了摸里面硬邦邦的护照。

  他也在想,这一行,愿他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