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观情【完结】>第9章

  少年赤诚,倾心意中人便是了,毫无杂念。

  涟之身子不好,常乏神,每日汤药喝得比水还勤。安堇暄问起,才知她母亲怀胎六月早产,生下她后便撒手人寰,她也就此落下一身的病,从未踏出过后山一步。安堇暄便从长街上敛各种物件相送,生怕她过的苦闷。

  其中有册戏本子里写,地处昭国东南的沧州一面临海,景色恢弘,涟之甚喜这一段。

  安堇暄笑着应,待他们成亲,必定带她南下,去看汪洋边惊涛拍浪。

  他好不容易等来了涟之的生辰,怀揣着特意找人打的玉簪进了院,却见涟之跪拜在丁香树下。走近细看,枝上一幅画像轻垂,画前设案,方知涟之是在祭拜生母。

  细看那画,勾描的是位红衣女子,手捻一朵丁香,正抬眸浅笑。一眼看去,涟之与她生得极像。

  安堇暄走过去跪下,与涟之并肩,只道那是他娘子的生母,向着画像便拜。涟之见此却推了他起身,他以为她尚未接纳他为夫君,不由沮丧,却闻她道:“你可知我母亲是什么人吗?”

  他不知,呆立着。

  涟之转脸看他,眼中无泪,只觉空洞,“你可曾听闻过浮香娘子?”

  安堇暄点头。他从叔伯处听闻过,那女子曾为官妓,凭借着倾国容颜名动昭都,别说是王公贵族,就是街头巷尾的百姓也对其绝艳议论纷纷。可惜她不过抛头露面一年多的时光,便销声匿迹,据说是身怀有孕后嫁与了那位风流客为妾,自此石沉大海,踪迹无寻。

  算起来,这也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

  原来她是涟之的母亲。

  涟之将脸转回去。

  她跪在一地的丁香花瓣里,眉眼冷清,“我是生于风月下的孽种,如此,你可还对我倾心?”

  安堇暄上前拉她的手,却被她拂袖隔开,只得站在一旁,急道:“浮香娘子如何?名门闺秀又如何?不过上一辈人尔尔。我倾心的是你,由着你爹娘是谁我都不管。”

  他说的恳切,涟之恍了片刻,回过神来又犹自祭拜一番。安堇暄不知如何劝慰,只得站在她身侧伴着。涟之拜完了,踉跄着起身,安堇暄伸手要扶,她也不理,拙拙避开,直往院外去。

  安堇暄有些慌神,也跟着往外走。两人一前一后,直行到院后,溪边停着一叶小舟,涟之抬脚便上,安堇暄于她身后松了船缆,也入舱内。

  两人默然相对而坐,乘舟顺溪而下。骤然一阵雨来,和着秋风,细碎地贯入舱内,湿了涟之的发丝。她低头去看,眼泪就这么掉了下来。

  “山林之大,我如何也走不出去,”她喃喃哽咽,“只有这乌篷能载我暂且离开伴月观一刻。我已知自己日后的命运,不过是父亲和皇上用来制衡朝权的一枚棋子,他们命我嫁谁,我便嫁谁。皇上今日需要安楚联亲,明日许又换了别人。那一身嫁衣,为谁穿都一样。”

  她话说得轻,不知是坦白还是倾诉。

  安堇暄听得心中酸楚,将涟之一把拥入怀中,只觉得她周身隐着丝丝寒气,就算他紧环着她,她也像一阵烟雾一般飘渺,鲜有生气。

  “堇暄,你那日说的没错,我出身低微,久病缠身,你娶了我,便真真是束了你的年少英姿。”她依在他怀里,泪水绵绵地落在他衣襟上,“我多么想嫁你,可我又多么希望不是你。”

  安堇暄一时没听明白,只当她哭得昏然,道:“我当日说的胡话,你切勿当真。你只可为我一人穿戴嫁衣,如今我一颗心都是你的,饶是你不嫁,我抢也抢了你去,将你掳到沧州溟滩上,带你去看那万顷碧涛。”

  怀中人泪眼涟涟,神色低迷,“休骗我。”

  “真言。”他对她笑,“我带你去。”

  安堇暄的婚旨来得终归慢了些,北境鞔人来袭的战报倒是先到。战事如洪水猛兽般,安堇暄随父亲和二哥北上时甚至来不及和涟之话别。

  冬日将至,他身系裘披,策马出城时几乎未能回首。

  他怀里还揣着那支玉簪,那日他忙着劝慰涟之,竟忘了生辰礼物这一茬。

  本想着从战场凯旋后再将簪子送给涟之。

  可这一仗打的苦。

  安怀古领兵苦战三月,安家军悉数出动,却因粮草供应不足而死伤无数,到了来年竟仅剩三万将士。

  安堇暄一把噬寒刀日日不离手,身上不知沾了多少人的血。连同那支玉簪,也在战场上被不知谁人的哪一击粉碎,化作无数星子般的盈盈光点散落在刀光血影中。

  他扒拉着找,可双手上除了血什么也没有。

  元月末,安怀古与其二子安怿宸中伏,身受箭伤,被亲卫堪堪救回营中。安堇暄急红了眼,召了军医入帐,却被底下人围着跪,一个个垂首哭喊:“三爷息怒!恐怕......”

  后面的话,安堇暄因耳边轰鸣而一字未闻。

  安怿宸亡于受伤当晚。

  又过半月,绥宁公安怀古因箭伤不治,殁于疆场。

  当夜军帐内,安堇暄跪在父亲塌前,任凭身边火炉烧得噼啪作响,一双眼只盯着父亲。此番他亲历疆场生死,不羁任性尽数磨下去了,周身已隐见统帅之风。

  榻上,安怀古伸出手,示意他将案上那一尺来长的青玉盒子拿来。

  安堇暄捧了来,安怀古颤巍着打开盒盖,取出一卷画像。画纸徐徐展落,画上人悠然而现,安堇暄看去,见纸上红衣浅笑的人正是浮香娘子。

  他还呆着,安怀古的手已抚上那女子的面颊。

  二十年前,安怀古子承父业,成为大昭炙手可热的奉国将军,统军十万。当时的裕宁帝还是凌王,与太子分庭抗争多年,皆意欲将安怀古招致麾下。可安将军赤胆,唯愿效忠先帝,拉拢这事也就暂且搁下了。

  后来,安怀古遇到了一位姑娘。

  风月事能有什么旁的结局,两人倾心相许。

  本是一段佳话,却不知怎么让凌王知晓,黑夜中遣暗卫劫了那女子,以此要挟,迫使安怀古投入门下。彼时先帝年事渐高,身体大不如前,凌王等夷之志如烈火般在心中愈烧愈烈,索性命安怀古调军入都逼宫,又将太子及其家眷斩杀,就此登基称帝。

  新皇上位,安怀古作为开国将军受到重用,本以为可接心上人回府。谁知,纵然裕宁帝已还她自由,那女子却不肯再见他,还自请成为官妓,献身楚馆,名号浮香,凭着倾国之姿声名鹊起。

  安怀古几次上门去找都被她拒之门外,只从窗缝中投出一封信来,纸上一个“愧”字。

  一扇纸窗,却仿佛隔却山海。

  安怀古再打听到浮香娘子的消息时,她已因难产而去。

  经年漫长,安怀古已双鬓含霜,可画中人依旧香肌玉骨,聘婷身姿袅然,眼中含着不自知的婉婉柔情。他冲她勉强一笑,将画拥在胸前,阖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