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盛世大柱国>第321章 扶起的敌人

何泰冷笑一声,若是平时,他定会对何乐为破口大骂,但今日他的表情似乎另有深意。何乐为也转身面对,难道还有变故?...

每个生物的信息来源各异,故而知晓的秘闻也各不相同。尽管何乐为身处凉州之境,但对于长安城的动态,他自有一套神秘的耳目,魏王府的随从并非全然愚钝。

“你无须在此对我张狂,你以为这次仍能重现昔日的荣耀吗?在皇族之中,你的光辉已至巅峰,哪怕你有通天之能,父皇此次也不会将帅印交予你。”

何泰笑容可掬地说道,他从未在何乐为面前占过上风,此刻他觉得能在这件事上嘲讽何乐为一番,因为何乐为也无从得知何世民将委任何人为将。通常,帝王亲征必携亲信将领,并挑选几位皇室子弟在沙场上磨砺。上次与吐谷浑一战,何乐为风光无限,但这次何世民意在提拔他人,人选似乎已定。

“我从未觊觎主帅之位,若非圣旨召唤,我甚至不会返京。你以为我贪图那些功勋?有何意义?我如今的地位已稳固,无论你们中谁获胜,谁建下丰功伟绩,未来不过是加官进爵罢了。难道还有人能动摇我们父子的地位?”

何乐为淡淡地说着,这些话让何泰感到极度不适,但他找不到有力的反驳之词。

正如何乐为所言,皇太孙的地位坚如磐石,只要未来无大错,何世民没有废黜的理由。虽然册立储君一事何世民握有决定权,但满朝文武皆希冀安定,如今格局已定,若何世民随意变动,必会引来朝臣反弹,不能只凭个人意志行事。

“有些事未尝不可变,你平日与三叔亲近,此刻他应未给你书信。如若我所探听的消息无误,此番北伐高句丽,你三叔将领军出征。”

听到何泰的话,何乐为心中确实掠过一丝阴霾。在所有皇室子弟中,若论才能,唯有吴王何恪当仁不让。然而,因前朝皇室血统的缘故,何恪早已退出太子之争。如今何世民再度启用何恪,只怕会掀起波澜。

“你心中也不快吧,你应该了解你三叔的才略,他的文韬不亚于我,若论武艺,他未必逊色于你。若他在战场上取胜,或是笼络人心,你的地位还能保得住吗?何况朝廷之内,隋朝旧臣难道稀少?万一他将这些人收归麾下,你还能安坐其位吗?”

赫泰笑容可掬地靠近,话语中并无深意,他只是享受着何乐为那受挫的神情。自从那次在魔法操场输掉九曜宝玉之后,这家伙心头就憋着一股劲。然而何乐为步步高升,让他始终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如今总算找到了缝隙,只要能让何乐为皱眉,他就心满意足。

“二叔别太过欣喜,你这挑拨之术实属拙劣,连稚龄童子都能识破。你想过父皇是如何布局的吗?若真欲让三叔崭露头角,又何必下诏令我从图拔返回,直接让我治理图拔岂不更妥?图拔与高句丽,究竟哪一个更为关键?”

何乐为以看待愚者的眼神望着赫泰,说完便淡然离去,消失在幽暗之中。

赫泰本想嘲讽何乐为,听到这话心中却生疑窦,难道皇帝早已另有所谋?三弟何恪只是枚棋子?最终仍需何乐为收拾残局?

并非不可能。虽为何世民深爱吾王何恪,但自何恪出生以来,几乎已被排除在王位继承之外。无论何恪表现得多优秀,朝中从未有人为其歌功颂德。

赫泰深思熟虑,即使何世民欲推举何恪,但由于缺乏根基,恐怕他也无法稳固太子之位。原以为能看到一场叔侄间的权力争斗,却不料何乐为一眼看穿,何恪即便攀至高位,终将重重跌落。

何乐为瞬间洞察何世民的意图,不过是要找人分担权柄,但这人只是棋子罢了。何世民心中早已认定何乐为为下一代继承人,但何乐为的成长速度超乎他的预期。照此下去,何世民很可能步其父后尘。

因此,何世民必须采取行动,为何乐为树立一个对手。最初选择了魏王赫泰,随后是晋王何治,两人皆是正统皇子,可惜头脑平庸,无人能敌何乐为。

于是,何世民在万般无奈下推出了吴王何恪,这儿子酷似他,却未给予过多恩宠。幼时仅赐亲王称号,其他儿子亦如此,实权并未过多赋予。

何世民还时常利用这儿子,总在他人面前夸赞他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但这算帮儿子吗?...

京畿之地,自那位天子训斥过高句丽使者后,此地的氛围瞬息剧变,京城的大街小巷陡然笼罩上一层紧绷的气氛,朝廷的铁甲军开始在外围悄然集结,大战的预兆弥漫在空气之中。百姓们对此乐见其成,他们认为高句丽使者在金銮宝殿上对天子失礼,便是对大唐的蔑视,此等行为必须严惩。大唐近年来对外征战无往不利,区区高句丽竟敢如此放肆,岂非不知死活?

民间流传的故事便是如此,高句丽使者带着朝贡之物来到大唐,却在交谈中对我国天子出言不逊。至于具体何语,百姓们不得而知,只知那使者胆大包天,若非其国内帝王的支持,他又怎敢如此行事?

如今,那位高句丽使者已被打入天牢,他困惑于当日究竟何处失言,竟令大唐天子将他囚禁。他隐约记得并未犯错,仅是提及高句丽赠予大唐的礼物,未曾提及朝贡之事。难道提及礼物也有错?高句丽并非大唐的属国,两国交往本应如同邻邦,虽边境摩擦不断,但并未爆发大规模战事。

他抵达长安时并未觉察有何不当,直到那次大殿之上见过李世民后,便身陷囹圄,还被冠以亵渎天威的罪名。这位高句丽使者深知大唐律法,若是被定性为亵渎,那罪责深重,幸亏他并非大唐臣子,否则单凭这顶帽子,全家或许已难逃一劫。

阴谋,这必定是个精心策划的阴谋。

“啊……”

牢狱之内,一声凄厉的惨叫响起,大唐皇城司的官员正在审问高句丽使团成员,他们坚称使团中藏有奸细。然而,何以真有奸细会混入使团之中?

这已是第十一个受审者,三十五人的高句丽使团,人人皆需轮流受审。被带出之人完好无损,归来时却遍体鳞伤,可见大唐官员用刑之狠。

“大人,我们还有机会活着离开这里吗?我们的国家知道这里的状况吗?”

身旁,一位侍从畏惧地低语,随着同伴的不断减少,那无情的厄运或许很快就会降临到他身上。按照每两刻钟一个的节奏,明日此刻,或许轮到他了。其他人闻言,纷纷聚拢过来,毕竟在他们心中,大人是一位拥有强大力量的存在,否则高句丽的君王也不会派遣他出使至神奇的大唐帝国。

在高句丽,人们视出使大唐为无上的荣耀,全球各国皆如此认为,因为大唐无疑是世界的巅峰。如果能有幸踏上长安城的繁华街道,见识一番,回到高句丽后,这将是一生炫耀的资本。

他们满怀着期待而来,却没想到次日便被投入了神秘的天牢,至今仍未能洗清所谓的罪名,而大唐并未释放他们。

“祖国的知晓与否对我们已无关紧要,我们必须从我们之中找出些有价值的信息,否则他们会凭空捏造罪名。这次让你们陪我受难,此生我无法回报,若有来世相遇,我会好好报答你们的恩情。”

高句丽大使张启雄无可奈何地说道,他本希望能顺利完成使命,与大唐订立边疆和平条约,哪怕高句丽需稍作妥协,也只求大唐不要将目光锁定在他们身上。此刻的大唐,宛如一头觉醒的巨狮,被其盯上的国度,还能安然无恙吗?

因此,他们携带丰厚的议和条件前来,甚至愿意年年进贡,只要大唐不再威胁高句丽,那便是为高句丽赢得了生存的希望。

然而,世间之事,真能如此简单吗?高句丽在过去的日子中,持续侵扰大唐边境的民众,自隋朝起不知杀害了多少无辜之人。如今实力衰弱,就想通过签订协议,各自安好,天下哪有这般便宜事?

犯下的过错,总想以最小的代价逃避,若大唐无力追究,你的如意算盘或许能成真。可如今大唐四境之内,力量充盈,你妄想以此脱身,只能是痴人说梦。

当初高句丽王遣使大唐时,张启雄已向王上谏言,此刻毫无意义。我们应该准备迎战,静待大唐大军的到来,而非内部勾心斗角,削弱自身力量。

“大人,难道大王与丞相的争斗已被大唐得知了?”

下方的侍从悄声问道。近半年来,高句丽上下动荡不安,丞相盖yuansuwen与高句丽王的争斗如火如荼,从朝廷内斗到民间,几乎无人能幸免于这场纷争...

在古老的奇幻王国里,朝廷的权力天平曾极度倾斜,宰相大人盖尤安·苏文掌控着九成以上的权柄。即使高贵的阿斯特拉德国王心中满是不满,他也只能默默忍受。然而,半年多前,一股来自异界的神秘魔力悄然降临在阿斯特拉德国王身边,他的力量因此悄然滋长。

弱者或许能忍受世间所有的不公,但当力量在体内如魔法般涌动,再让任何人压抑自己,那便成了奢望。于是,伴随着这股神秘力量的加持,阿斯特拉德国王吹响了夺权的号角。宰相盖尤安·苏文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双方在各个维度展开了激烈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