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玄幻奇幻>西游:麒麟血脉,拜师昆仑>第218章 西行路上救心猿

且说玄奘三人,有惊无险,过了双叉岭。

行了几日,便至两界山。

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

古木参天,高崖险陡。

眼前狐兔乱窜,耳边虎狼咆哮、

那玄奘,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

唐僧舍身拼命,上了那峻岭之间,幸好还有两个随从相伴。

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

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两个随从上前,教玄奘快跑。

久在山野的老虎,颇有灵智,一扑便将两个随从咬死。

三藏吓得不敢迈步,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

霎时间,神光一闪,两只猛虎便倒在地上,气息全无。

玄奘不敢上前,死命拉着白马奔逃。

半空中,姬承淡淡一笑。

又一难功德到手。

随着功德入体,压制数百年的五脏神宫如同钱塘大潮般嗡鸣起来。

内视神宫,五尊神宫晶莹剔透,散发阵阵神芒,蕴含五行法则,神只法相栩栩如生。

五行轮转,生生不息。

姬承摇头一笑,正好,后面的劫难。自己也没那么容易插手了。

等此间事了,便回去闭关几年,入了太乙金仙再说。

……

另一边,唐僧偶然遇到一位好心的猎户,唤作刘伯钦。

在他家留了两天,替刘父超度,便又踏上西行之路。

这两界山古名五行山,山下压着美猴王。

火眼金睛看见取经人来此,便高声道:

“那取经的和尚,来救老孙一救,愿与你和尚做个弟子,西去取经也。”

猴性好动,悟空被压在山下五百年,早已是苦不堪言。

好在姬承时时送些仙果灵酒,又免了铜丸铁水之厄,这下得以受用些许,捱下这五百年。

前些日子菩萨经过,言说取经一事。

猴子大喜,只要能脱困而出,给凡人做弟子也不是不能接受。

刘伯钦与唐僧言说两界山来历,悟空又说揭下封贴,自己便可脱困而出。

而唐僧经过一系列打击,显得懂事很多。

攀上山巅,对佛贴拜了三拜,望西祷祝道:

“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

“若无徒弟之分,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

又拜了拜,伸手轻轻一揭,佛贴便轻飘飘落下。

悟空大喜,教刘伯钦与唐僧自走远些,自破山而出。

唐僧见猴子神通不凡,欣喜之下便又给猴子起了个法号,唤作孙行者。

另一边,西牛贺洲。

乌鸡国大旱无雨,生民多艰,易子相食。

一青袍道人踏云而来,求得三天三夜大雨,乌鸡国王与其结为兄弟。

宝象国,百花羞公主外出游猎,却不见了踪影,满朝文武寻访数十日未果。

黑水河,连通西海,恰逢大潮,一头鼍龙趁西海大潮游到此处,抢占黑水河神府。

车迟国大旱,三位道长求得大雨,将僧众尽数赶去做苦力。

黄风岭、陷空山、比丘国、天竺国……

各处妖星俱已完备,只等着玄奘。

……

春去秋来,寒暑轮替。

玄奘收了悟空当大弟子,结果因为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赶走。

一路至东海龙宫讨酒喝,却被龙王告知当年前事。

五百年前,猴子反天被捉,花果山一众妖族险些被灭门。

闻听此言,悟空当即坐不住了,起身便要回花果山看望猴子猴孙。

老龙王拉住悟空,说道:

“大圣莫急,花果山无恙。”

“当年您被押解上天,是火麟王出手打退天兵,又与二郎神于蛮荒海域大战,这才保下花果山。”

“这些年老龙时时看顾着,周遭妖族,也没有敢欺负花果山猴族的。”

敖广一番话,宽解了悟空。

不得不说,当年姬承带猴子来东海负荆请罪,是个英明的决定。

姬承势力远在西牛贺洲,鞭长莫及。

若没有敖广这位东海之主照看,失去大王庇护的花果山猴族,日子绝不会好过。

悟空闻言,又惊又喜,又愧又羞。

惊喜的是,兄弟始终不曾忘了自己。

羞愧的是,到头来还是仰仗了兄弟之力,才保下自家族群基业。

沉默一会,悟空抬起头叹道:

“罢罢罢,原本不欲保那和尚,可眼下一文不名,羞临故山,愧见兄弟,总得有个出身,方好见面。”

分波点水,出了龙宫,离了东海。

唐僧正坐在原地长吁短叹,早有观音菩萨变化作的妇人上前,舍唐僧一顿素斋,将一领锦袄交予唐僧,说道。

“你只将这帽子套在他头上,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便再不敢行凶了。”

三藏闻言,低头拜谢。

那妇人化一道金光,回东而去。

三藏情知是观音菩萨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拜罢,收了衣帽,藏在包袱中间。却坐于路旁,诵习那《定心真言》。来回念了几遍,念得烂熟,牢记心胸不题。

另一边,悟空回返,恰逢观音菩萨。

菩萨道:“孙悟空,你怎么不受教诲,不保唐僧,来此处何干?”

悟空对菩萨还是很尊敬的,在云端里施礼道:

“向蒙菩萨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压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却怪我凶顽,我才闪了他一闪,如今就去保他也。”

菩萨道:“赶早去,莫错过了宿头。”

悟空自回师父身旁,从马上取下包袱,拿出干粮侍奉唐僧。

包袱中藏着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悟空便笑问道:

“此物是自东土带来的?”

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谁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唐僧这谎话说的就和真的一般。

悟空不知真假,便笑道:“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

三藏道:“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

猴子正欲穿戴,路旁闪出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来,朝唐僧哭诉道:

“长老,天气寒冷,小老儿衣不蔽体,如今快要冻死,还望长老发发慈悲,舍件衣服与小老儿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