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仙侠武侠>灵山【完结】>第203章

  那一件木棉袈裟非同小可。据说在灵山法会上佛祖拈花、迦叶微笑,释迦牟尼将正法眼藏传于迦叶,同时传了木棉袈裟为禅宗信衣。梁武帝时达摩祖师西来在嵩山少林寺开创了中土禅宗,木棉袈裟一直传到五祖弘忍手中。它不仅是佛祖在人间亲传的佛门至宝,也是禅宗法嗣的象征。

  惠能悄然离去三天后,弘忍才宣布此事,门下弟子一片哗然。争夺这件袈裟其实对开悟正法无益,但世上就有那些不开悟的僧人要来抢夺,因为拥有它所象征的身份有莫大的名利,就算不为名利,为了贪求佛门果位,也会有人来抢。

  这也是因为得到袈裟的惠能身份地位过于卑微了,他连字都不识,也不是已受度牒的正式僧人,弘忍门下许多弟子心有不甘。

  惠明身强体壮有一身过人的武艺,出家前曾为三品云麾将军,他的脚程最快也最擅追踪,第一个在大庾岭追上了惠能,持刀逼问木棉袈裟下落。

  惠能见惠明拿刀指着自己,面色淡然毫无惧意,一指路旁的草丛中的包袱道:“信衣就在那边,将军可自取之。”他不再称呼惠明的法号,而改口称他为将军。

  惠明说了一声:“得罪了!我只为信衣而来,并不想害你。”他走进草丛弯腰去拾那个包袱,然而使尽全身力气却根本拿不起来,就连包袱皮上的一个褶子都纹丝不动,小小一个包袱仿佛与虚空凝结为一体不可撼动。

  惠明满头大汗还不知松手,这时听见身后惠能道:“佛祖灵山拈花之时,迦叶尊者可曾持刀?不悟空明之境,纵有万钧之力,又怎能于空中取物?”

  见此景,闻此言,惠明心中炽念全消,放下戒刀转过身来下拜道:“此刻方知我不是为衣而来,而是为求法而来,此衣为法衣,不得法有衣何用,望行者为我讲法。”

  惠能在道旁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缓缓道:“你既为法而来,刀已放下,请将来时心中诸缘屏息。暂莫思善思恶,应先明了此世来去原本面目。”

  惠明又问:“行者慈悲,弘忍上师有何密语相传,祈请告之。”

  惠能摇头道:“我若能与你口说,即非密语,你若能返照己心,自然面目清明。”

  惠明默然良久,又下拜道:“我虽修习佛法,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行者即惠明师也。”

  两人正在说话间,惠明身后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咦,这是什么衣服呀,难道也是一件袈裟?”

  又有一个童子的声音答道:“听小和尚刚才的话,这就是禅宗信衣木棉袈裟,如来佛祖人间寂灭前所传,与观自在菩萨烧掉的那件锦襕袈裟可大不一样啊?虽无一丝光彩,你却愿意伸手去拿,若是换成那件锦襕袈裟,你恐怕连碰都不会碰。”

  惠明惊回首,惠能也抬头,只见路旁草丛中不知何时已站着一男一女。男的看上去十三、四岁,身披一件银色羽衣一脸淡然,女的只有七、八岁,长的是粉雕玉琢,笑眯眯的表情煞是可爱。

  那小女娃已经解开了刚才惠明以千斤神力也拿不动的包袱,手中抖着一块轻飘飘的布,就是闻名千年的禅宗信衣木棉袈裟。没有光华流转,显得是那么平凡普通,这是一件真正以碎布补缀而成的百衲衣,每一片都不算太规则,大大小小缝补在一起,看颜色也是深浅新旧不一。

  “清风哥哥,你披上袈裟也不像菩萨呀?”小女孩很调皮将袈裟披在了羽衣童子身上,瞪着大眼睛左看右看道。

  羽衣童子眉头微皱,似乎并不喜欢披上这件袈裟的感觉,但是小女孩这么做他也无奈,只有温言道:“我本来就不是和尚。……这是那个小和尚的东西,不要乱动,快给人家收拾好了。”

  小女孩哦了一声,将袈裟从童子身上拿开折好放回包袱中,又将包袱系好捧在手里,一路碎步小跑过去递给惠能道:“你的包袱拿好,不要乱丢嘛。”

  第158回、入坐月下斑驳影,转眼林间沐晨风

  惠明已经目瞪口呆,惠能起身接过包袱,立单掌行礼道:“谢谢!请问二位仙家高人名号,来自何方?”他的眼光不俗,已看出面前两位童子不是凡人。

  小女娃答道:“我叫明月,那边的是我清风哥哥,我们来自昆仑仙境。”

  这时清风朝惠明道:“方才明月说我披上袈裟也不像菩萨,我确实不是,而你披上袈裟就是禅门六祖了吗?”

  惠明面红耳赤,躬身低首道:“仙童喝问的是,我弃将军位而出家,本就为求佛法,怎得又贪一件袈裟名位,一念之差矣,有失根本。今日幸得惠能行者点悟,不虚大庾岭之行。”

  清风看了看惠能,又对惠明道:“你也许是好心,认为你师父所托非人,小和尚不能担法嗣大任,故想取而代之。但这一念偏执,以至于持刀夺他人之物,天下多少争端,由此而起啊。”清风看上去就是少年,却直呼惠能为小和尚,惠能也不介意。

  惠明向着几人团团拱手道:“今日已悟,山外还有追兵,我且去为行者解围。”他转身就欲往来时路回走。

  清风叫住他道:“把刀带走。”

  惠明:“我已放下了。”

  惠能又说道:“放不放下,不在手上,你带来,你自带走。”

  惠明啪的一拍光脑门,走进草丛拣起戒刀,又对惠能拜了三拜,这才大踏步下了大庾岭,往他追来的方向。

  ……

  大庾岭北坡之下,有近百僧人蜂拥追来,远远只见山道狭隘之处,惠明身形威武持刀而立,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意。有人小心的上前问道:“惠明师兄,你看见惠能了吗?”

  惠明晃着明晃晃的钢刀答道:“我脚程最快先到此处,山脚下不见一人,问此道上南来客,亦不称见过惠能。想必是追错了路,应回头四下再寻。”

  ……

  以清风之神通,对山下发生的事自然是一清二楚,他冲惠能道:“持刀人是你点化,我听说僧人不打诳语,他怎么一下山就撒谎呢?”

  惠能笑了,毫不客气的答道:“我听闻真人言出则必诺,而既行可不必言。君子不可欺之以方,真人不可欺之以信,通达不仗机巧亦不讳机巧,是为不诳。你这般刁问,才是诳语。”

  明月插话道:“小和尚,我清风哥哥和你开玩笑呢!他吃过和尚的亏,还眼看着菩萨烧了一件惹祸的袈裟,今天又看见一帮和尚抢你一件袈裟,所以才会开口刺探。”

  清风也不生气,摸着明月的脑袋道:“这个小和尚了不得,凭这番话,就是苦海已渡之人。”

  明月:“什么是苦海已渡啊?”

  清风:“道家修行,破妄心称真人,破妄之法种种,人亦有不同;渡苦海称地仙,再不同于人。这些与你没什么关系。”

  明月一皱鼻子:“仅仅如此,还是小看了小和尚。”

  惠能接话道:“小看大看皆无妨,境界虽有相通之处,但佛门修行果位毕竟不同,我不与争。只是方才仙童所言菩萨烧袈裟之事,恳请详言。”他的兴趣也被勾了起来,想听菩萨是怎么烧的袈裟。

  清风也不隐瞒,在一块石头上坐下,将五观庄遇心猿、离去时当众说了一番话、观自在菩萨烧了锦襕袈裟的经过都告诉了惠能。此时就看出惠能的不凡之处,听闻这些仙家与菩萨之事,他从头到尾竟面不改色,既不惊异也不惶恐。

  清风说完后,惠能微笑道:“那袈裟菩萨烧得,别人却烧不得,因为菩萨烧的实不是袈裟,否则就算将世上袈裟都烧去,也于人无益。仙童与熊居士结缘,菩萨也在点化心猿。”

  清风又问道:“那你的袈裟呢?”

  惠能一指山下道:“他们来夺的也不是袈裟,实是心中风帆影动。我师告我‘衣为争端、止汝莫传’,我受此袈裟是为行佛法,若顿悟之道已传,衣不必再传,禅宗寄名法嗣至此为止。”

  清风:“原来你想了断禅宗祖师法嗣,只传承开悟之法,这样一来,后世弟子会如何责你?”

  惠能一笑:“后人不会。”

  清风又追问:“何谓顿悟之道?”

  惠能一指路边草丛:“就如惠明放下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