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第289章 我们胜利了

司马云同样眉头微皱,权衡着与匈奴合作的利弊得失。

呼韩那云的提议,于大周来说,确实有着一些益处。

若与匈奴达成合作,一方面可解幽州城被围困之危。

另一方面,拿回青州后,可稳定青州、临州一带局势。

最为关键的,是可以与匈奴共同围剿他恨之入骨的江凡叛军。

许久,司马云微微抬起头,看向呼韩那云:

“呼韩那云,你虽贵为匈奴左贤王,深受你们单于拓曼顿信任,但合作一事关乎重大,你又如何做的了此事的决定。”

呼韩那云一听,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随即伸手从怀中缓缓取出一块精致的金牌,双手奉上。

李本途见状,立马疾步走了下去,从呼韩那云手中接过金牌,呈于司马云。

司马云接过金牌,仔细端详起来。

他发现,金牌上的纹路与符号,确实跟匈奴的传统风格相符。

不仅如此,金牌上还雕刻着匈奴单于独有的徽记。

“尊敬的大周皇帝。”呼韩那云同时解释道:

“此金牌是单于赐予我的信物,凭借此信物,只要是有关北境事务,我皆可全权处理。”

“自然,也包括与大周的合作事宜。”

司马云听后,将金牌递给身边的李本途,示意其将金牌还于呼韩那云:

“呼韩那云,此金牌虽能证明你身份与权限,朕也可答应你所提合作事宜。”

“但你匈奴需先悉数撤离青州,由我大周接管,以显你方诚意。”

“待我大周接管青州,自会将贵军所需十万大军一月粮草送达。”

“而你方收到粮草后,即刻放弃围攻幽州城,让城内百姓与士兵返回青州。”

司马云顿了顿,继续说道:

“另外,双方需签订正式契约,明确围剿莫州叛军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双方在围剿叛军时,不会出现互相推诿或混乱的情况。”

“只有如此,才显出你方诚意,双方才可继续商谈具体合作事宜。”

“否呵,一切免谈!〞

呼韩那云听后,思绪片刻,最终坚定地点头回道:

“好,就依皇上所言,我匈奴定会全力配合,严格履行契约。”

大周如今正在全力激战江凡,他相信,司马云会权衡利弊,应该不会违背这种对大周同样有利的契约。

司马云听后,微微点了点头:

“外使先回驿馆歇息,待朕与大臣商议出具体事宜,自会派人通知贵使。”

“外使告退。”呼韩那云点头应下,随即转身离开。

待呼韩那云离开后,司马云端坐在龙椅上,扫视了一眼一众大臣,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大周与匈奴达成合作,乃是当前局势所需。”

“也都说说吧,与匈奴共同围剿北境那支江凡叛军,我大周出兵多少?从哪调兵?主将又由谁担任最为合适?”

话落,一众大臣皆陷入了沉思,思考着司马云的问题。

片刻后,郑金渊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一议,不知可否?”

司马云微微抬手:

“但说无妨。”

郑金渊拱手道:

“皇上,此次围剿北境的叛军,臣以为可出兵五万。”

“其中两万从皇城禁军抽调,两万由临州、汴州以及从北境三州撤回的府兵构成,另外一万则由幽州城内的北境边军组成。”

“若幽州城内的北境边军不足一万,则以北境百姓充之。〞

〝至于主将,臣以为,可派皇城禁军副将萧炎辰前往统领。”

“萧炎辰英勇刚毅,且曾于北境履职,对北境颇为熟悉,可当此重任。”

郑金渊说罢瞟了一眼身侧的兵部尚书薛中鸿。

薛中鸿见状,哪里还不明白郑金渊的心思。

思绪片刻之后,薛中鸿便也站了出来:

“皇上,臣以为,为显我大周诚意,可出兵六万,甚至七万。”

司马云闻言眉头微微皱起,如今抽调五万兵马都颇为吃力,那另外一两万兵马又从何处抽调。

不等司马云询问,薛中鸿继续说道:

“刚才郑将军所言,以北境百姓充之,臣便想着,既然如此,朝廷可多招募一些北境青壮百姓,以扩充军中实力。”

“如今临州、汴州乃至皇城,都有许多从北境逃离而来的百姓,”

“这些百姓一来心中怀有故土,渴望回到家乡,加上他们背井离乡,生活极其艰难。”

“若能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与皇城禁军、北境边军共同去围剿叛军,收复北境,他们必然会全力以赴,奋勇杀敌。”

司马云闻言,思绪片刻之后,微微点了点头:

“那就依爱卿之见,先招募三万青壮百姓,编入北境边军。”

“另外,北境边军万夫长徐玉保,镇守幽州城多日,其功绩也不可忽视。”

“此次与匈奴共剿叛军,便任其为萧炎辰副将,以旌其功。”

紧接着,在司马云的一道道圣旨下,大周朝上下官员再次开始忙碌起来。

时间一晃,又是半月。

洪州的战局,对于大周朝来说,越发艰难。

但好在,在工部的日夜赶制下,飞天护卫军所需的热气球,终于顺利完成。

随即,在司马云的圣旨下,丁长水率领着近一万飞天护卫军士兵,迅速赶往洪州。

与此同时,徐玉保站在幽州城墙上,一直紧皱眉头。

匈奴大军已经有近二十天只围不攻,这反常的平静,绝对不正常。

北境其他地方,必然发生了事情,使得匈奴大军不得不暂时搁置对幽州城的强攻。

片刻之后,徐玉保望了一眼城外的匈奴大军,心中基本已经断定,匈奴大军今日也不会攻城。

“注意警戒。”徐玉保叮嘱了一遍身边的一名千夫长,随即转身走下城墙。

然而,就在徐玉保刚刚走下城墙没多久,一道喊声便响了起来,那喊声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

“匈奴撤军了!匈奴撤军了!”

徐玉保先是一愣,随后急忙快步返回城墙。

果然,在幽州城外,原本黑压压的匈奴大军正在拔营,有序后撤。

随着时间的推移,幽州城外只留下一片片空旷的土地。

城墙上,一众士兵与青壮百姓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一切,心中喜悦无比。

“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不知是谁率先欢呼了起来。

紧接着,欢呼声如同浪潮一般在城墙上汹涌澎湃。

士兵、青壮百姓相互拥抱,喜极而泣,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有人也激动地手舞足蹈,有人敲打着锣鼓,有人放声呐喊,整个城墙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城墙上的欢呼声,很快传入城中,一众百姓纷纷闻声而出,涌上城墙。

但此刻的徐玉保,却并未完全放松,更未下令打开城门。

他担心,这有没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诡计,佯装撤军来麻痹他们,然后趁其不备杀个回马枪。

徐玉保目光紧紧地盯着匈奴撤退的方向,心中不断思索着各种可能。

突然,在匈奴大军撤离后没多久,远处出现了一支百余人的骑兵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