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眉上烟火>第163章

  把殷守康安置在谢知方眼前这点制衡之术,尽是些小儿把戏,不值一提,眼下确然另有更要紧的事亟待解决。

  涤尘见殿下靠着门框长吁短叹,不多时招手唤她近前来。

  落雨打在油纸伞上噼啪响,像人疑惑且不安的内心,殿下开口,声音带了雨夜凉意,问:“李清赏最近,很缺钱?”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柴睢夜里去见秋实前曾用指腹推平李清赏蹙起的眉心,却不知在她出屋后,睡梦中的人再度将眉心压起来。

  李清赏做了个梦,很长很长的梦。

  那日傍晚,天色擦黑,李清赏从学庠下差回家,空荡荡的家宅中只剩她一个,刚点上灶台想凑合给自己煮点饭,落栓的家门被急促拍响:“甜甜,开门,是我!”

  是李舍。

  李清赏连忙把淘米湿手往围裙上擦,打开家门那瞬间,一声“哥”没来得及唤出口,她被兄长捂住嘴推进家中。

  兄长身上带着与人搏斗过的痕迹,左手塞给她个小包裹,右手塞给她个满脸懵懂的李昊,不由分说叮嘱:“带着这两样上汴京找大理寺少卿申沉,哥少年时关系很好的那个申沉,把包裹交给他,你与昊儿再也别回庆城来。”

  “那你呢?!”作为军武之家,李清赏对离别再熟悉不过,但这回她明显觉得不对劲。

  李舍用带着血腥味与汗湿的粗糙大手,分别抚摸胞妹与幼子的脸颊,那双浓黑眼睛里是满满不舍。

  须臾,他笑了笑,在满天飞雪里温柔道:“放心,哥完成任务就去找你们。”

  李清赏知兄长在骗她。

  兄长弄了个假包裹背在身前,故意在城门送别她,可上京的马车才出庆城没多远,护送她的一行人即刻遇到不明势力抓捕。

  李清赏姑侄被李舍派的心腹拼死护送出包围圈,从那时起,李清赏便大概知自己搅和进了甚么样的血雨腥风中。

  而后又经历了几次包围和追杀,兄长的心腹兵全数牺牲,没了保护的李清赏把包裹里的东西分成几份,用油纸包好缝进隔层衣物,带着侄儿混进流民队伍出了湖州界。

  流民出湖州后遇见伙不知番旗属地的平乱兵丁,他们不由分说将流民杀抓打驱,幸而李清赏为躲追杀而跳进过猪粪坑抹猪粪,遇见兵丁时浑身臭,装傻吃马粪侥幸躲过兵卒奸·杀妇人之举。

  继续上京路上,她又带着侄儿混进乞儿堆。

  一路上,她见过奋起反抗朝廷的百姓烧·杀·抢·夺,见过奉旨平乱的兵马·奸·淫·掳·掠,无辜百姓惨遭杀害,幸存亲属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者投身“天道”大军,初心分明是要为枉死的家人报仇雪恨,冲进财主员外家用不劳而获的真金白银装满口袋后,品尝过闻所未闻的美酒佳肴后,他们杀光财主员外家的人丁,抢走人家的妻妾儿女去奴役。

  他们挥舞手中锄头和铁锹,眼睛布满血丝,嘴里长出獠牙,变成了同样对其他无辜者施加暴力的残忍凶手。

  咸亨八年之乱并未因帝睢罪己禅位而结束,甚至以背道而驰之迹在梁地八州之外愈演愈烈,如雪球愈滚愈大。

  直到借助远来商队掩护,躲开城门关卡盘查成功偷·渡进梁辖地,望着满道行人,听着满耳喧嚣,李清赏这才感觉自己爬出十八层炼狱,看见了人间本该有的政通人和模样。

  梁地之上,虽不至于说政治清明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确然乞讨者开口讨饭不落空,她一女子带稚童行道而无人欺。

  她与人夸此地好,百姓们争先恐后告诉她:“此乃天子脚下,梁大王属地,大王爱民如子,岂容许盗贼横行、欺男霸女?”

  梁大王是谁?

  梦中的李清赏带着满身恶臭,蓬头垢面向人不停寻问:

  梁大王是谁?是好官么?我有冤屈要申,我该去何处敲梁大王的鸣冤鼓?我兄长不是平乱时被乱民杀死,我兄长是被人害死,我要申冤,我要为兄长正名,梁大王在哪里?我要找梁大王申冤!!

  浓雾充斥的梦境里到处都是称赞梁大王的话语,可她找不到梁大王在哪里,她在迷雾中打转,急得哭起来,仍旧找不到爱民如子的梁大王在哪里,她到处找,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梁大王……

  “你在找我么?”

  耳边数以万计的说话议论声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浓浓的迷雾之后,取而代之是道女子的声音,不紧不慢,听起来有些耳熟。

  “你在找我么?”女子又耐心地询问一遍。

  这回声音稍近了些,李清赏寻声去找,迷雾在她的冲撞中渐渐往两边退散,脚下出现条巨大青砖铺成的道路。

  道路尽头站着个人,冕旒华服手执玉圭,腰间佩剑仿佛与李清赏等高,不怒自威,好生霸气。

  李清赏觉着此人好生熟悉,不由往前走过来几步,但这人周身有薄薄一层雾气萦绕,让她看不清楚面容。

  “你是谁?”李清赏向道路那头大声寻问,“你认识梁大王么?我找梁大王,我有冤屈要申·诉!”

  薄雾中,路尽头那高挑身影向自己走过来,走路时冠上冕旒纹丝不动,这人开口道:“孤乃梁地八州之王,闻汝有冤,特来听诉。”

  自称是梁王的越走越近,穿过薄雾,李清赏慢慢看见,梁王手中黄白玉圭上尖部,竟是刺目的血红色。

  梁王缓步走近,边把带血的玉圭装进怀,骨节分明而修长的手去拔腰间长剑,用带着悲怆而无奈的声音低低道:“可是你不该骗孤,李清赏,你不该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