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第283章 老汤,你怎么看?

当朱棣败退的消息传到朝堂上时,那震惊,简直像是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

文武百官的心态在这一刻都发生了变化。

要知道,之前朱棣可是信心满满地表示要去民都洛岛开疆扩土,扬言不用朝廷免税也能把当地发展得风生水起,顺便还能打打朱瞳的脸。可现在呢,人还没踏上民都洛岛,就被葡萄牙人打得落花流水,这脸可算是丢大了。

朝堂上,那些之前没见识过朱棣统兵能力的大臣们,此刻都瞪大了眼睛。

他们曾经听说过朱棣十战十胜的辉煌战绩,但现在却开始怀疑,那是不是朱棣故意打造出来的人设?难道他其实只是个废材?

朝堂上,原本还在为海外政策争论不休的文武百官,此刻都陷入了沉默。他们面面相觑,似乎都在从彼此的眼神中寻找答案。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从北方退下来的武将忍不住脱口而出,他曾跟朱棣在战场上合作过,对朱棣的兵法、武艺都是极为佩服。

“看来,朱棣殿下也并非传说中的那般战无不胜啊。”一位文官低声嘀咕,声音虽小,但在安静的朝堂上却显得格外清晰。

“哼,我早就说过,打仗不是儿戏。朱棣殿下虽然勇猛,但终究还是年轻气盛,缺乏沉稳应战的经验。”另一位武将冷哼道。

“这下可好了,原本还指望朱棣殿下能给我们长脸呢,现在看来……哎!”

“……”

此刻的朝堂上,朱棣的战败仿佛成了一个转折点。之前那些对朱棣赞不绝口的大臣们,此刻都闭上了嘴,而那些原本就对他有所保留的大臣们,则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眼看着朝堂上的风向即将发生变化,李善长轻咳一声,打破了朝堂上的尴尬气氛。

他缓缓站起身来,环视四周后开口说道:“诸位同僚,胜败乃兵家常事。朱棣殿下虽然此次失利,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他的能力。毕竟,战场上的胜负受诸多因素影响,不是吗?”

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皇子有没有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站队才是关键。

朝中不少大臣立刻心领神会,开始为朱棣说好话。

“四皇子此次虽然小挫,但谁没有个马失前蹄的时候呢?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曾多次败于项羽之手,最后不还是赢得了天下?”一位大臣振振有词地说道。

“就是就是,四皇子此次只是轻敌了而已。再说那葡萄牙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咱们大明将士已经尽力了。”另一位大臣也连忙附和。

更有甚者,直接把原因归咎到了朱瞳身上:“要不是朱瞳惹怒了葡萄牙人,他们怎么会跑到咱们的海域来撒野?说到底,这都是朱瞳的错!”

一时间议论纷纷,朝堂上的喧哗如同开水一般沸腾,朱瞳成了众矢之的。

“给咱闭嘴!”

直到朱元璋猛然站起,脸上露出暴躁而威严的表情,双眼瞪得如铜铃般大,使得原本还在喋喋不休的大臣们立刻噤若寒蝉。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环顾四周,老朱见无人再敢出声,便缓缓坐下,然后扭头看向一直站在朝堂一角、默不作声的汤和,沉声问道:“老汤,你怎么看?”

汤和没想到朱元璋会突然点名问自己,微微一愣,咽了咽口水,正要开口说出那句“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四皇子偶然一次失利并不代表什么”,却突然感觉一阵阴风吹过。

他抬头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只见他的祖宗十八代,从鼻祖到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爷爷,父亲,拖家带口,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朝堂之上,甚至连那些他从未见过裹着尿布的叔祖,也被他祖奶奶抱着一并过来了。

齐齐一堂的先祖都在朝他微笑,招手!

看着济济一堂的祖宗出现在眼前,汤和脸都吓青了。

这好兄弟心机怎么穿越来越重了,想刀人都不提前恐吓一下了。

快速斟酌了十多下之后,汤和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突然破口大骂:“他奶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真是欺人太甚!我们大明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此仇不报非君子!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朝堂上的重臣们被汤和这突如其来的愤怒所震惊,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

然而,朱元璋却嘴角含笑,似乎对汤和的这番表现颇为满意。

汤和继续慷慨陈词:“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为了让那些牺牲的将士们安息,我们必须扩建港口,建造大量的军舰!我们要前往欧洲,找那些混蛋报仇雪恨!”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掀起轩然大波。不少文官交头接耳,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尽管他们对葡萄牙的侵略行径感到愤怒,但一触及战争的话题,心里就开始发慌。

对于他们而言,战争带来的生死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毕竟战场上死的不是他们的家人,而是一旦战火燃起,所有的生产和商业活动,包括商船的货运,都必须为战争让路。这才是真正触动他们神经的地方。

就在这时,一位官员站了出来,痛批汤和:“汤大人,你怎么能这么轻率地提出要挑起战事呢?我们应该和平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

朱元璋听到这话,眉头一皱,猛地一拍桌子:“你想死吗?!”

那官员被朱元璋的威势吓得一哆嗦,连忙摇头:“不,不想死……”

“不想死就滚出去!”朱元璋怒吼道。

那官员吓得连滚带爬地离开了朝堂,生怕皇帝改变主意。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噤声,不敢再多言。

朱元璋的霸道和威严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不需要像那些继承皇位的皇帝一样与大臣们玩弄阴谋诡计,因为他的权威和力量足以让所有人臣服。

“老汤,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朱元璋对汤和说道,“你需要什么支持,尽管开口。”

汤和正要应承下来,却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响起:“皇上且慢!”

李善长站了出来,他一脸阴沉地看着汤和:“信国公勇气可嘉,但此事非同小可。暂且不论再次挑起战事,远征万里之外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所涉及的复杂性和风险,以及耗费,单是扩建港口、建造军舰这一项,就需要耗费巨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我们大明国库的现状,恐怕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开支!”

朱元璋瞥了李善长一眼,冷哼道:“怎么?韩国公你有何高见?”

李善长心中一凛,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臣以为应该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等你三思完了,黄花菜都凉了!此事就这么定了,由汤和负责!”

说完这话之后,朝堂之上再无异议。

至于朱棣的事,留在朝廷且还活着的都是人精,见朝廷的大佬和皇帝都不再提及朱棣的事,他们自然也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选择了沉默。

私下。

刘九受命将一大笔款项送往广州,以资助老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

尽管朱棣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他始终是老朱的亲生儿子。这次与葡萄牙人的海战,几乎耗尽了他的所有积蓄。

若无及时的支援,他不仅无法在民都洛岛上继续发展,甚至他在北平私募的士兵,因长期领不到军饷,也可能会发生哗变。

对于朱棣到民都洛岛发展,老朱其实是持支持态度的。

毕竟,假如朱棣能在海外取得发展,不仅可以为朝廷增加税收,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制衡朱瞳的影响力。

如今在海外事务上,几乎是朱瞳说了算。

作为皇帝,老朱发现自己手下竟无一个能与朱瞳相抗衡的角色,这不仅有失颜面,更让他在与朱瞳商讨利益分配时显得非常被动。

……

朱棣站在广州繁忙的船坞边,看着父亲送来的那笔巨款,心中五味杂陈。他自觉这次败退极为丢人,连回京城的颜面都没有。

这次战败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他朱棣可不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

“哼,葡萄牙人,你们给我等着!”

朱棣咬牙切齿地发誓。

他在广州大肆招兵买马,不仅仅是船工、水手,还有各类能工巧匠。

消息传开,许多在海上讨生活的汉子都慕名而来。朱棣来者不拒,他的目标是把民都洛岛建设成一个繁荣的海外基地。

与此同时,远在应天府的汤和也忙得不可开交。他奉命扩建港口、建造军舰,这可是个大工程。幸好,汤和是个能干的人,他迅速组织起人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建设。

……

太和殿。

昨夜,老朱在宫中与新纳的妃子共度了一宵风流时光。

然而,今日早朝过后,他坐在御案前批阅奏折,没过多久便感到腰酸背痛。于是,他站起身来舒展筋骨,踱步至一幅巨大的地图前,驻足凝视。

这幅地图与寻常的军事战略图有所不同。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幅大明的交通地图,再精确一点,它展示了水泥公路的修建进度。

如今,水泥公路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公路修建的里程越来越远,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其在军队调度、后勤补给、商贸流通、赋税运输等方面的效率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许多情况下,水泥公路甚至能让运输速度提升五倍之多,与昔日的官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这幅水泥公路地图每半个月就会更新一次,老朱对此事也展现出了格外的关注。

当大明的所有官道都铺成水泥公路时,那样的功绩将丝毫不逊色于秦始皇所筑的万里长城。

这一伟业将为后世子孙带来深远的福祉,他们只需坐享其成,便可享受这一伟大工程带来的无尽益处!

老朱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把大明境内所有的官道,全部修成水泥公路。

嗯?!

然而,某日他查阅最新地图时,眉头紧锁。日期是更新了,但公路的修建进度却似乎停滞不前,半个多月来新增的里程寥寥无几。

“这水泥公路的新增里程怎么如此缓慢?!”老朱疑惑地问道。

水泥公路的建设进度由工部负责,工部深知皇帝对此事的重视,因此每半个月都会在黎明前将更新进度的地图送到皇帝手中,新修的路段还会用醒目的黄色高亮标出,并详细注明新增里程。

“启禀皇上,”值班太监小心翼翼地回答,“工部的人说,进度缓慢是因为资金短缺。”

见皇帝面露不悦,值班太监急忙建议:“皇上,要不把工部的人召来解释一下,他们对情况最为了解。”

很快,工部尚书赵俊屁颠屁颠地赶到太和殿。

赵俊接过锅,苦着脸解释:“皇上,并非臣故意拖延,实在是户部拨款的资金不足,导致水泥公路的修建进度受阻。要不您还是召户部的人来解释一下吧,他们更清楚资金的情况……”

赵俊成功地将锅抛给了户部,他松了一口气,坐在一旁品起了廉价的粗茶。看着户部尚书屁颠屁颠赶来的身影,他手中的茶水似乎变得比甘露还要甜美。

户部尚书徐辉满头大汗地赶到,他解释道:“皇上,臣也不想拖欠工部的款项,但国库的收入和支出都有严格的预算。您一再强调要优先支持信国公修建码头、港口和军舰的项目,臣实在是挤不出更多的资金了。因此,只能暂时放缓水泥公路的修建进度,让户部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听着徐辉的解释,老朱的眉头越皱越深。

而此刻,工部尚书赵俊却突然插话道:“徐大人你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修建码头、港口和军舰固然重要,然而,水泥公路的建设同样关乎国家的根基与民生,这岂能轻视?资金问题本不属于我们工部的职责范畴,这是你们户部的责任。为何要将这些难题转嫁到我们工部来承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