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仙侠武侠>剑破云京的天下第一只想跑路>第246章 战火将燃

大漠帝国史书记载,

泰安七年,七月。

大漠帝国内部发生动乱,天命可汗麾下的四大部族中,两名大汗蓄意叛乱。

幸得时任可汗得天命眷顾,敏锐的察觉了叛变的迹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了两名叛贼,又以强有力的手段安抚了叛军的诸位首领,

最终用一月的时光将这场叛乱镇压在了萌芽之中。

同月,天狼神大祭司格拉因不能常伴于天狼神左右而深感愧疚,独自一人前往极北之地追寻天狼神的脚步,从此再无音讯。

一时之间,当代天命可汗对大漠帝国的控制达到了巅峰,可谓是一言既出,当为天命,无人敢惧。

九月,大漠帝国再遣使团,马车足有数百余辆,携金银珠宝珍惜灵物等重礼,开赴青州。

朝堂之上,皆口呼万岁,再无一人敢于质疑天命可汗的权威。

十月,在青州逗留了半月之久的使团在先后经历了难民斗殴,百姓复仇,魔教血祭,天机楼搜营等一系列事件,付出了一半人员的伤亡后,总算收到一一份明确的答复。

一次极其日常的魔教袭营后,东方明月久违的踏入了漠北使团的营地,没有劝慰,也没有致歉,只是轻飘飘的甩下了一句。

“来年五月可渡江”

话音落下,一袭黑色锦衣的东方明月转身离开了营帐,就在快要踏出营地之际,

望着斯斯文文似那温柔淑女一般的东方明月一脚踹在了营地的大旗之上,将其折成两半后,冷眼扫了眼使团的首领,在一群蛮人敢怒而不敢言的目光中施施然的走出了营地。

至于叛徒,早在每天一次的动乱之中就死光了。

没毛病,青州城就是这么乱,不服你去告官啊!

十一月,在收到明确的答复后,整个大漠帝国上上下下全部都动了起来,

倾一国之力,发展水师,各种物资从天南地北,乃至大余之外被送到宁州一带。

一艘艘大船接连下水,宽阔的澜江北岸,高大威武的战船在江面来回巡演。

一连串的动作惊得南岸陵州的南余守军那叫一个又惧又怕,唯恐敌人突然杀至,就此丢了性命。

惶恐之余,太平府知府王道承更是连写三封奏折,加急送往不足百里外的澜宁城中,

上报了北岸发生的事情,请求朝廷加派援军,拱卫京师。

然新帝终日沉浸于那胭脂水粉之中,醉生梦死,安于享乐,不理朝政。

如此重大的消息传至耳边,美人在怀,蒙着眼睛,享受着捉迷藏的乐趣的新帝竟只说了句。

“让那王道承自己守,京师的部队只能用来拱卫京师,谁也不许动!”

说完这没了心气的君主又乐呵呵的朝着大殿内的美人扑去。

只留一众朝臣跪倒在清河宫外,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是默然。

一连数日,没有皇帝参与的朝堂之上皆是争吵不休,更甚者当场在那金銮殿中上演了一场全武行,打的数位朝臣鼻青脸肿。

直到半月后,一条由丞相代为拟发的诏令才下发下去,

号召陵州、江州、启州、宣州、明州五地诸侯各自派兵支援。

然乱世之下,各大势力都只想着保全自己,纷纷保留实力,用尽各种手段拖延出兵的进程。

数月过去,响应诏令的诸侯无数,但赶往太平府的援军竟只有不到两万,

一时之间,太平府内人人自危,各种流言蜚语不断传播,守军军心溃散,陆陆续续的有士兵趁着夜色逃离太平府。

到了三月,本有三万守军的太平府在得了近两万大军支援后,军队总数竟只剩两万余人。

……

一连串欺上瞒下的操作瞒住了百里外的朝堂诸公,却没能瞒住澜江江畔一直关注着这一切的君临。

在君临的设想之中,他为南余拖延了数年的时间,为的就是让南余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重新拉出军队,

利用澜江天险以及漠北不善水战的优势牢牢的将漠北的主力拖在澜江,让漠北不断加注,堆积兵力,为他创造一个能彻底改变天命的机会。

完美的计划本该没有任何问题,一切也都在按照他的想法进行,甚至于说还莫名白赚了漠北一个大祭司,三名先天,

那没脑子的漠北可汗还以为自己默认了他想要一统天下的想法,甚至以为自己接受了他的赔礼就是接受了他的善意,

这种错误的认知正是君临想要看到的,大意之下极可能收获更大的好处,可谓是一切顺风顺水的在按照计划前行。

但南余的骚操作属实让君临差点惊掉了下巴,在援军不断赶至的情况下,这守军竟然越来越少,这是何等诡异的局面。

到底是人心难测,人算不如天算。

明明最难的部分根本就无需这些废物去管,结果这群猪队友还是刷新了君临的认知下限。

想起跟大余前两任皇帝交恶时的场景,再看看现在的局势,君临甚至在心里生出了当初那讨人厌的小皇帝要是还活着该多好的想法。

最少不会如现在这般,一遍又一遍的刷新他的认知下限,让本该大好的局势变得如现在这般一团糟。

直接打乱了君临全部的布局,让前路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曾在太平府生活数年的君临自是知晓太平府的意义,也做出了明确的判断,倘若战争爆发,漠北一定会从此处进攻。

太平府作为澜宁的卫城,北邻澜江,东临澜宁,又有江畔群山屹立,

要想进攻澜宁,太平府便是必须拿下的兵家必争之地。

加之太平府的碧螺山一侧,同宁州的天门山遥遥相望,互成犄角,相互守望。

山脚处有山石成矶,形成了大片适宜登陆作战的广袤土地。

大江中间更有江心小岛伫立,将宽广的澜江在此分成了内外两侧,

外航道足有万米之宽,靠近江北,处在漠北的控制之下,

内航道靠近江南,只有不足两千米之距。

特殊的地貌将足有两万米之宽的澜江天险在此分成了两段,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跨江作战的难度。

只需占据江心洲,便可在江中实现补给,进而将两万米的江上战线缩短到不足两千米,

据江心洲而战,分割南余水师,形成对峙,

对于不善水战的漠北而言,此地实乃天然的进攻之地。

只一眼,观看战场舆图的漠北可汗就相中了此处,将此地定为了大军进攻之所。

而君临的计划也是以此为展开。

在他原先的设想之中,数年的时间足够南余再次拉出几十万大军,加之澜宁尚未覆灭的精锐,以及澜江沿岸数州的水师。

合兵一处,不说雄师百万,最少三五十万大军应当能够拉出来,

以碧螺山为中心布置江畔防线,依托澜江,逐步增兵,打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而随着战局僵持,望着近在眼前的胜利,漠北一方必然不断加注,最终大军全部聚于澜江沿岸,

到那时,君临便可以最快的速度一举摧毁漠北的全部军队,将天道手里这把最为锋利的刀彻底葬送掉。

届时,天罚降临,再借系统之力,抗住天罚,切断同澜江的联系,

用重伤为代价换取同天道的分割,自此隐姓埋名,藏于暗处,

到那时,无论时局如何变化,跳出了棋局之外,君临都可以更清楚的看清全貌,加之君临的天赋,自可借此时机加速修行,

只要修为足够强大,无论天道想怎么引导人妖二族之间的战争,君临都可以有足够的把握去力挽狂澜,让局势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但现在,因为南余这一系列远超君临预料的骚操作,一切都走向了一个未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