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第368章 虽强必戮

是日。

诸将打扫战场,整顿兵马,浩浩荡荡凯旋。

来斯行,赵率教,黑云龙并没有沿着河西走廊回归。相反,驻军刻意沿着草原赶路,故意经历临近各大部落驻地,沿途所过,驻军对蒙古各部秋毫无犯。

然而,在蒙古百姓眼里明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队伍整齐,士气高涨,纪律严明。

各路明军出塞挺进草原,对胆敢侵犯明境的部落,拨乱反正,犁庭扫穴,绝其种类。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

种种举动,大显神威。

此间,押送俘虏,驮马,牛羊,班师得胜。

沿途所过,蒙古各部首领往往率领部落百姓箪食壶浆来欢迎。

没办法,明军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坚甲利刃,锐气逼人,旌旗招展,铁骑如龙。

浩浩荡荡的步骑赶路,气势威武凛然,令人望而生畏。

关键明军铁骑蹂躏,宛若狂风骤雨,火枪队连同掩护的长枪兵势不可挡,所向披靡。

此一战,套寇,鄂尔多斯部,连同收留两部残兵的部落,全让明军击溃,一句话,跳梁者,虽强必戮。

故而,此战规模不大,影响力远超明军联合蒙古各部解救归化城,全歼察哈尔部。

没错。

来斯行,赵率教,黑云龙故意在宣扬明军雄浑壮阔,彰显大明强和威严,震慑各方宵小。

榆林城。

刘应坤,唐亮长途跋涉而来,沿途所见所闻让两人揪心。

旱情严重,溪流枯竭,河床裸露,井水下沉,良田龟裂,庄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

难怪皇爷重视陕西灾情,连续不断买粮,运粮,赈济百姓。

延绥军帐。

刘应坤举目打量悬挂的作战地图,神色微微惆怅,难怪皇爷说永乐朝以来朝廷是谁强打谁,执行的分割政策旨,防止效忠朝廷的地区出现强大势力,却没有全盘整体规划的战略。

明初朝廷具备开拓进取心,怎奈时机不成熟,北方没多少百姓,不得不迁徙移民,勉强守住北方。

结果大明自断左臂,大宁行都司被撤,漠南卫所收缩彻底,把京师腹心暴露在外。

数次北伐,打残鞑靼,打破蒙古势力平衡,让居于北疆的瓦剌崛起。

等待北方经济人口恢复,朝廷从拓地御边变成敛兵守塞,朝廷不具有开拓进取雄心,又痛失良机。

经营西南,永乐朝越南得而复失,在东南半岛设三宣六慰,结果从嘉靖到万历年间的明缅战争,前后持续数十年。

六宣慰中除车里宣慰司遭受缅甸侵扰,依然坚定效忠大明。

木邦宣慰司、孟养宣慰司等投靠缅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逐渐疏离大明独立。

发展海洋贸易,永乐时代出现高光,其后百余年继续禁海,让沿海走私商人赚的盆满钵满。

隆庆开关,亦是扭扭捏捏的改革,仅在福建开出小小的缝隙,海澄的月港被作为唯一的开放区。

从西北到西南,从陆地到海防,朝廷偶有高光时刻,总体经营的一塌糊涂。

今来斯行,赵率教,黑云龙大捷,对河套蒙古势力造成毁灭性打击,使蒙古各部十年内不敢南下河套。

本来从关中调粮,沿着河西走廊出兵,能够继续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怎奈陕西旱灾严重,从河北,江浙调集钱粮打仗后勤压力奇大。

当前,皇爷效仿太祖施行拓地御边,移民扩边,开始重视起西北军务,计划坚持执行拓地御边,移民扩边,逐步蚕食,陆续削弱套寇乃至蒙古各部的威胁。

明军尚未凯旋,明军军威通过商贾陆续传回城内。

刘应坤,唐亮闲暇,巡视榆林各地军堡,民情,关注陕西粮价。

数日后,来斯行,赵率教,黑云龙率军齐凯旋。

刘应坤,练国事,唐亮亲自率领榆林城官吏,将领出城在北门迎接。

诸将目睹三边总督练国事,朝廷掌印太监刘应坤出城相迎,神色颇为高兴。

全军进城,各军归营,诸将齐聚帅帐。

刘应坤亲自设宴款待,慰劳诸将,盛赞军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左光先趁着气氛热闹,开门见山询问:“都督,此役末将等即将彻底清除套寇,鄂尔多斯部残兵余孽,朝廷为何突然偃旗息鼓?”

此役诸军势如破竹,颇有汉唐精锐出塞的气势,若朝廷给予粮草支持,不管挥师北上或挥师西进,都将取得更多胜利成果。

诸将齐齐颔首,深以为然。

此战,荡平套寇,重创鄂尔多斯部,收复东胜卫,黄河几字形以内尽归大明。

沿途征讨,来斯行,赵率教联军渡过黄河,击溃成化朝以来开始活动于河套的喀喇沁,兀良哈三卫,收复黄河后套。

黑云龙,尤世威联合宁夏镇守军杀至贺兰山收复黄河西套。

此战大捷,纵然有开春以来蒙古各部向放牧,河套地区空虚的缘故,总归是打下来的。

即使乘其北牧时能一时占领河套,要守住也很困

同时,他们收复威远守御千户所,威虏卫、白城子守御千户所,兵锋抵达亦集乃,重现王骥在亦集乃之战中大破鞑靼军的威势。

何况,他们凯旋途中收到消息,建奴袭击外喀尔喀部,外喀尔喀东部饱受打击,诸将计划重整旗鼓从西部进攻外喀尔喀,把大明兵线推进到归化城以北。

此计诸将支持,随从的土默特,喀喇沁,朵颜三部亦支持。

刘应坤仰首朗笑,满饮杯中酒,淡淡说:“左总兵所言没错,良机稍纵即逝。

依照皇爷所言,哈密卫为首的关西七卫是西北第一道防线,嘉峪关在内的肃州卫是第二道防线,甘州卫是第三道防线,凉州卫至庄浪卫为第四道防线,固原镇所在的兰州卫是第五道防线。

关西七卫防线压力最大,故而多次废立直至残破,嘉峪关防线乃国朝在西北的生命线,需要严防死守,断不能像哈密卫任由西域部族和瓦剌侵扰,践踏。

此战,诸位将军收复后套,西套,收复威远守御千户所,威虏卫、白城子守御千户所,兵锋抵达亦集乃,达成朝廷既定目标。然而,括地御边容易,死守经营困难,打下来,容易,守住难,朝廷自有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