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第340章 贼子欺我

张焘。

孙元化。

乃军器部重臣,是朝廷的战略级人才,事关火器成败。

为保护军器部几名重臣安危,他派遣禁军和锦衣卫保护,以免对方遭遇不测。

好端端,为何突然受伤?

朱由校揉着鬓角询问:“难道建奴派遣刺客刺杀?”

徐光启迅速否决说:“禀陛下,孙元化,张焘等官吏改良火箭溜,发射时炮弹落地爆炸,导致军器部官吏,匠人死伤严重。”

嘶...

朱由校深吸口气。

火箭溜爆炸,这特么真是无妄之灾。

是他建议孙元化,张焘等军器部官吏,尝试仿制后世的火箭弹,争取提高火箭溜射程,强化炮兵打击能力。

火箭溜改造未成功,孙元化,张焘等受伤,朱由校向祖大弼叮咛几句,迅速前往军器部。

祖大弼望向朱由校远去的背影微微叹口气,兄长福祸难料,希望皇帝高抬贵手。

朱由校策马抵达军器部试验场,医学院,宫廷御医忙前忙后救治,徐光启汇报还是轻的,试验场全是残肢断臂和十几具尸体,数十人受伤。

此时,试验场气氛降落谷底,官吏,匠人,兵勇面容哀伤。事发突然,死伤不少人,军器部怕有官吏因此获罪。

百官目睹朱由校抵达,齐齐恭敬行礼,朱由校微微摆手,视线转向浑身沾染鲜血,战战兢兢的李之藻询问:“人数伤亡多少,孙元化,张焘等情况怎么样?”

李之藻惶惶不安汇报:“禀陛下,操作火箭溜的两名士兵灰飞烟灭,爆炸余波引起十三名匠人被炸死,孙大人,张大人受伤严重,汤若望,毕懋康,薄钰都有受伤。医学院和太医院在紧急救治。”

嘶...

朱由校深呼口气。

伤亡奇大,等同发生场小规模爆炸。

孙元化,张焘,汤若望,毕懋康均擅长火器,他对孙元化,张焘寄予厚望,祈祷他们没有性命危机,否则,朝廷将折损两位大才。

朱由校没有插手大夫救治,在旁焦急等待,所幸经过大夫紧急救治,孙元化,张焘等伤势不重,但伤筋动骨一百天,全需要休养数月,火箭溜改良计划延迟。

他知晓研发枪炮急不得,越急越出问题,瞧见军器部官吏情绪失落,朱由校特意嘱咐医学院官吏,精心照顾孙元化,张焘等受伤的官吏,匠人。

为缓解军器部官吏的焦虑,赏赐孙元化,张焘,汤若望,毕懋康等研发人员千两纹银,派军器部厚葬身亡的兵勇,匠人,对于为科研付出生命的匠人,兵勇,每人补偿五两纹银,对给受伤的匠人,兵勇,每人两百两纹银补偿。

同时,将茅元仪调来军器部担任侍郎,分担徐光启压力,强化军器部官吏,匠人,兵勇安全意识。

虽然只要继续研发枪炮,类似的事情依然会发生,但该加强还是要强化,争取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至于军器部官吏,朱由校并没有严惩,更没有贬嫡。

爆炸确实死伤不少人,科研哪有不死人。若他严惩军器部官吏,百官前怕狼,后怕虎,谁还敢研发枪炮,又怎能推进去大明火器乃至科研的发展。

朱由校更鼓励军器部官吏,科研之路,道阻且长,朝廷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去尝试。

军器部官吏瞧见皇帝言行举止,内心担忧渐渐消除,尤其皇帝重赏研发火炮的官吏,匠人,兵勇,极大鼓舞军器部所有人。

当日,朱由校亲自去医学院探望孙元化,张焘,嘱咐他们安心养伤,火炮研发交给汤若望,毕懋康等人。

嗨。

道路曲折啊。

走出医学院,朱由校深深叹口气。

翌日。

朱由校开始草拟研发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军器部安全意识。

忙碌中,刘若愚来报:“皇爷,朱尚书,杨大人领辽东诸将回京,在皇宫外等候。”

嗯?

回来了?

朱由校思索片刻,嘱咐说:“让朱童蒙,杨维垣进来,请袁都督去偏殿休息,赐茶,赐糕点,其他人,跪着。”

刘若愚领命离去,少顷,杨维垣,朱童蒙进宫,杨维垣献上卷宗,恭敬汇报:“禀陛下,臣不辱使命,巡查归来,此乃罪证。”

朱由校端坐龙椅,详细阅读卷宗内容,越看他面色越难堪。

早前通过杨维垣传回的部分消息,初窥辽东龌龊事。今日阅读杨维垣送回的卷宗,记载的罪行内容更详细,更复杂。

啪!

朱由校拍案而起,怒喝道:“贼子欺我,贼子欺我。”

兵勇军饷不够,朝廷硬凑,怎料部分军饷依然被把总,千总,守备,都司等克扣。

辽东缺粮缺马,朝廷运粮送马,这些粮食战马转手变卖给朝廷,最终落到建奴手里。

他良苦用心,全成为辽东将官暴富的机缘。朝廷海量砸钱,花出钱的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朱童蒙,杨维垣亲自去辽东核查,却依然出现杀良冒功,借他人营州军功冒充,这还是朝廷派遣钦差的后果,以前朝廷没有派遣钦差,不知对方怎么欺骗朝廷。

是可忍,孰不可忍。

天子震怒,沉默片刻,杨维垣作揖汇报:“禀陛下,卷宗内克扣军饷,倒卖军粮军马的将官,要么伏诛,要么下狱,望陛下息怒。”

息怒?

如何息怒?

朱由校怒声说:“说清楚辽东现状。”

杨维垣神色古井无波,徐徐道出辽东诸事....

乾清宫外。

刘若愚传旨,邀请袁可立前往偏殿休憩,袁崇焕,祖大寿,毛文龙,张存仁,陈继盛跪在地面。

下马威。

来自皇帝的下马威,证明皇帝对他们非常不满。

尤其是朱童蒙,杨维垣进宫,乾清宫内传出皇帝的咆哮声,越发让他们胆战心惊。

半日间,除宦官宣审计局的薛国观进宫,朱童蒙,杨维垣始终待在乾清宫。

气氛越安静,袁崇焕,祖大寿,毛文龙等越慌张。

朝廷诸事步入正轨,辽东依然我行我素,无视法度,欲形成私军小集团,莫说皇帝不允,百官亦不允。

何况,任由私军无限制壮大,将成为脱离朝廷控制的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