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第250章 河北全境防御体系建成

李隆基有些恍惚,怎么说着说着,时间线就跳到我这里来了。

“从营州之乱算起,到开元初年,唐朝在河北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萧盼盼感叹道,“营州一直没有收复的原因,除了大唐在河北布置的兵力不够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契丹和奚对突厥的依附关系。”

这样的局势,不免让正在看直播的李渊回想起了大唐开国之前的状况。突厥对于干涉中原王朝的政局向来都非常热衷。

“这样的一种关系,稳定与否的根基自然全都寄托在了突厥的身上。所以,当开元四年八月,突厥默啜在北征回归的途中被杀后,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就帅部投降了唐朝。”

“这一事件的发生,让大唐看见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收编加和亲。”

只是暂时的。李隆基在心里确定道。

“在开元五年,大唐分别与奚,契丹和亲之后,就在同年的三月,重新将营州治所搬回到了柳城,并设置了平卢军,以营州都督兼任平卢军使。加上幽州节度使和迁至平州的安东都护府。”

“这样的边防格局代表着,李治时代的三府防边态势重新回归。但不同于李治时代的地方是,二十多年的战争,已经让河北存在了大量的军镇和团结兵了,而且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李隆基苦笑一声,这自然只是刚刚开始,他很清楚,契丹,奚,还有突厥都必须被收拾妥当,要不然任何的和平,都是短暂的。

“在重置营州都督府的这件事上,大唐朝廷是发生过争论的。在开元七年,营州都督宋庆礼死于任上,时任太常博士张星认为,宋庆礼在营州不仅毫无功劳,而且还在战事上伤亡惨重,属于自视甚高,独断专行。”

“张九龄反驳,认为宋庆礼将营州经营的固若金汤,还以屯田自给的方式,减轻了朝廷的经济负担,而营州防御的成功,则直接让河朔无扰,这是很大的功劳。至于败仗,东北方向的败仗多了,宋庆礼这种情况已经很好了。”

听到这样的描述,李隆基的脸有些黑。

同样在看直播的张九龄也是无语,我明明是在夸宋尚书,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就成了矮子里拔高个的意思了。

“这次争论的结果,以张九龄获胜,大唐开始贯彻在河北实现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同年,平卢军使上升为平卢军节度使,兼领安东都护府。”

“同样的时间段里,幽州军区也在扩建,开元六年,张说担任幽州节度使,开始采铜铸钱,购置军马,和籴军粮。经过发展,幽州防线绵延千里,到开元八年,幽州节度使兼任了本军州经略大使,并节度河北诸军。”

“这代表着,幽州节度使正式取代之前的山东防御大使,成为河北一带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而以幽州为核心的河北边防体制也正式形成。”

李隆基暗暗咬牙,心中升起了一股闷气。形成?形成最后还败了!

“开元八年,大唐本打算联合奚,契丹征讨突厥,但计划落空,毗伽可汗通过反击,获得了原来默啜可汗的兵马。与此同时,契丹叛乱,牙官可突干攻打契丹王,时任营州都督派军征讨,大败,契丹王,奚王被杀。安东都护薛泰被抓,营州再次陷落。”

“这次失败反映的问题是,大唐依旧没有能力同时兼顾西北和东北两条防线,更没有能力应对突厥和契丹的联合。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唐捏着鼻子认下了可突干的投降,并承认了他扶持的新契丹王李郁干。”

“朕一定会宰了这几个人!”李隆基咬牙说道。

“开元十年,大唐再次跟契丹和亲,开元十一年,营州都督府迁回柳城。开元十四年,大唐在定州,恒州,莫州,易州,沧州置军以防备突厥。”萧盼盼顿了顿,“根据我们当下史学家的推断,“这里防备的应该还是契丹,因为可突干和大唐的矛盾并没有化解。而这次布置的河北五军也不是团结兵,而是招募来的士兵。”

“士兵的日常训练由折冲府管理,军使则由地方刺史兼任。这是一种行军机制与军镇机制的结合,也是行政长官与军事长官的结合。”

“这也是河北一带,军事地方化的又一次深入发展。而面对恶劣的边防形势,刺史对士兵个人作战能力的要求也越发重视。”

李隆基摇头,提问道:“安禄山就是这样被招募的?”

萧盼盼点头,“开元十八年,契丹,奚再次反叛,投降突厥,你命幽州长史赵含章讨伐,并令其节度蓟,沧二州,至此,幽州节度使已经统领八州。”

“开元二十年,渤海大武艺以海军从登州登陆。战争范围进一步扩大,大唐东北方向的敌人除了契丹,奚,突厥,室韦之外,渤海国也加入了其中。”

李隆基快麻了,真是没完没了了。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幽州节度使的控制范围再度扩大,从原来的八州变成了十六州,同时包括安东都护府。”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而河北道也因此形成了三层防御体系,第一层以营州为中心的七个州府是核心战区,第二层就是之前提的河北五洲,第三层是还没有设立军镇的南部州府。”

“作为后方,南部州府以提供兵员和后勤为主,所以可以称为备战区。这意味着,整个河北建成了三个层次的全境防御体系。”

李隆基感觉自己快窒息了,一整个河北全部军镇化,先不说反不反的问题,光是养他们大唐就得被抽干。

“难怪我要用李林甫搜刮天下财富了。”

“河北全境防御体系的建立,本质上是你李隆基决心一鼓作气解决契丹,突厥的安排。你也说过,与其顿兵塞下,转粟边军,旷日持久,不若因利乘便,一举遂平。”

“也正是因为这种主动进攻的思想指导,东北防线很快就成为了节度使升迁邀功的福地,比如到了开元末年,李适之就因功入朝为刑部尚书,天宝元年,升为左丞相。”

“这样的路径也是安禄山原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