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第245章 武家的废物们

已经成为皇帝的武曌怎么可能不想让自己的政权延续下去呢?可先天的政权缺陷,让她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在萧盼盼的说明下,她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武周政权,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政权,它只是改了个名字,这个政权的基底,依然叫李唐。

“血缘关系形成的宗族成员情感,无疑是你们古代最稳定的一种情感关系。而从政权传承的角度来说,武女皇把皇位传给武家才是唯一的选择。”

萧盼盼颇觉荒诞地说道:“但不管传给谁,武女皇本质都是在做无用功。传给武家的结果,用狄仁杰的话说,就是没有谁会祭祀自己的姑姑。这还是人狄胖胖嘴下留情了,武女皇要真这么做了,那接下来肯定就是天下大乱。”

“狄胖胖?”武曌一愣。

狄仁杰也是不明所以,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肚子,不胖啊?

萧盼盼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话语里的某个小习惯,自顾自地继续说着,“这武承嗣是个什么档次?除了是关系户,玩祥瑞之外,于国于民有过任何功绩和贡献吗?人司马懿好歹是宛城屯过田,辽东砍过人,关中吃过瘪。就这,司马家还要经历淮南三叛了。”

“武承嗣但凡敢接班,整个华夏大地就敢立刻开启逐鹿中原副本。”

萧盼盼一句话,直接伤到了两个人。

只有别居的李旦笑得格外开心,这种笑其实对现在的他来说可以被定性为放肆了。但不知道怎么的,他此时莫名的觉得自己的母亲没有那么可怕了。

“当然,在营州之乱前,武女皇还是在幻想着自己的武周政权能继续传承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长寿二年,69岁的武女皇在万象神宫,也就是明堂搞祭祀的时候,以魏王武承嗣为亚献,梁王武三思为终献。”

“把李氏排除在祭祀典礼之外,这样的安排自然是一种明显的政治表态。”

很多武周朝的大臣们不屑的一笑,经过萧盼盼的解读后,他们对武家的这帮人就更是看不上了。

“武女皇的精明,让她知道立武氏为嗣的困难,她明白武氏子弟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建树,全都是一群靠着自己才拥有显赫地位的裙带,所以她必须给他们镀金。”

萧盼盼摇了摇头。

“在把营州之乱这个小型叛乱无限拔高后,武女皇带着强烈政治目的的平叛之路开始了。”

“对营州的讨伐一共有三次。”萧盼盼清了清嗓子。“第一次,武女皇派出的阵容如下,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之!”

“二十八将。”萧盼盼重复了一下这个数字,然后不由的竖起了大拇指,“同时以春官尚书梁王武三思为榆道安抚大使,姚辟副之,以备契丹。”

“从这个布置上看,武三思被派遣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屯边,参与到了征讨队伍中,本质上就是为了去分润军功的,而二十八位之多的军事将领布置,明显是要提高朝廷对“营州之乱”的关注程度,人为地扩大这次小规模边境事端的影响。”

萧盼盼摊手一笑,“如意算盘打的很好,但结果却是惨不忍睹,大炮打蚊子的军事布置,带来的结果就是将领们的各自为政,统调失措 ,最后就是各路冒进,遭遇埋伏,全军覆没。

“这一次的军事失败,武女皇就是第一责任人。”

武曌无力的陷入到了自己的坐榻里,嘴里低声说道:“还有两次。”

“仿佛是一个赌徒一样,这一次的失败没有让武女皇认清形势,或者说,武女皇知道接下去她必须赢,于是她压上了更大的筹码。”

“第二次的出兵阵容如下,夏官尚书王孝杰,左羽林将军苏宏晖,领兵十七万出征。同时命清边道行军大总管武攸宜带兵进驻渔阳,作为策应。”

“这个安排和第一次一样,就是给武攸宜分润军功的。而且在出征前,武女皇还亲自给这货饯行,重视程度可见一般。”

萧盼盼搓了搓脸,“至于结果嘛,肯定是败了。失败的原因无非三点,第一是契丹利用了地形优势,以多打少,虽然王孝杰作战勇猛,奋勇当先杀出了一条血路。但苏宏晖见敌军过多,于是临阵逃脱,导致王孝杰成为孤军,这是第二。”

“第三就是武攸宜驻足渔阳,不动如山,没有发挥策应的作用。”

“最终,武周朝最有价值的军事将领王孝杰,在此战中战死。这次出征的主力也全军覆没。”

此刻的武曌一瞬间就被血压飙升,胸闷乏力,心悸气短所包围了。

萧盼盼停顿了片刻后,表情厌恶的说道:“这两次战役,不仅挥霍掉了大唐大量的军事精锐,更让我觉得气愤的是,武攸宜这个铁废物,在事后依然被拜为了左羽林大将军。”

“皇帝这个职业的自私性,狭隘性,独夫性,在这一任命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世民听完这一段,一边赶路,一边骂街。

“越输就越要赢。”萧盼盼继续说道,“第三次讨伐武女皇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河内郡王 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官,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娄师德为清边道大总管,右武威卫大将军沙吒忠义为清边中道前军总管,出兵二十万击贼。”

“这一次不仅带了大军,而且还联了合后突厥默啜可汗进攻契丹,前后夹击,飞龙骑脸,这一次要是再输,武女皇的皇位就可以不用坐了。”

“事实上,武女皇也的确抱着必胜的信念。但她期望的效果还是没有出现,武懿宗在这个过程中,直接被吓成了过街老鼠。”

“史书记载,闻贼将至冀州,懿宗惧,便欲弃军而遁。人或谓日:贼众极多,然其军无辎重,以抄掠为资,若按兵以守,势必离散,因而击之,可有大功也。懿宗不听,遂退据相州,时人嗤其怯懦,由是贼众进屠赵州而去。”

“正是因为武懿宗的懦弱无能使得赵州百姓惨遭屠戮!”萧盼盼愤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