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带着老婆回五代>第323章 第一风流皇帝

兴奋的矫公羡连夜赶到水军营寨,与吴权、杨三哥、吴昌文等人抱团取暖,集结到一起。

随后,几个人到处收集逃散的士兵,抢掠豪族狗大户,短时间之内,竟然有钱有人,又重新拉起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

南汉的李进是个文官,不懂防守。被矫公羡等人攻破大罗城,逃兵报告刘?,刘?派来大将程宝,包围大罗城。

矫公羡出战,击杀程宝。

胜利以后,矫公羡俨然以君王自居,却惹恼了吴权等人。

吴权是杨廷艺的女婿,杨三哥是杨廷艺的儿子,吴昌文是杨廷艺的外甥,三个人同气连枝,怎么会忍受矫公羡的欺压!

于是,吴权设计,杀了矫公羡,自立为交趾刺史,清海军节度使,并派人去中原李嗣源那里,请求册封!

李继岌一看,就乐了!下令王全斌率领第八军第二师攻击大罗城,全歼守敌,取得交趾!

从此,历史被改写:曾经建立越南王朝的吴权、杨三哥、吴昌文三人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从未翻起一点浪花!

占领交趾后,李继岌下令恢复原来交趾七郡的旧制,并更改为交州七郡。同时,让郭廷诲负责建造海防港、边水,鸿基,顺化,广义,美富,芽庄,锦普港,雷东港,归仁,荣市,头顿,河内,富隆港,岘港等十五个海港。

这些海港由北到南分布,基本覆盖了整个交州东海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海南岛遥相呼应。

李继岌没有忘了身处川蜀的郭崇韬,让郭廷说带领自己的一个亲卫营五百人,经陆路前往成都。

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以外,李继岌还给郭廷说带了一个五架飞艇的飞行小队。当然,他们是作为商人前往成都的,带了不少商货,以掩人耳目。

此刻,刘?正在接见大长和国皇帝郑仁旻(min二声,天空,秋天)派来的使者郑昭淳,郑昭淳自称是皇亲母弟、归仁庆侯、食邑一千户。

(公元897年至公元902年,由于南诏连年用兵,多次被高骈击败,南诏\"屡覆众,国耗虚\",终于引起广大奴隶和百姓起义,南诏的汉人权臣郑买嗣在897年指使南诏蒙氏之近臣杨登杀死南诏王蒙隆舜,在902年杀死南诏王室800余人,灭亡南诏,改元圣治,建立\"大长和\"国。号为\"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疆域包括今云南全部以及缅甸北部那加丘陵和萨尔温江以东、老挝北部等地。)

刘?性贪,《新五代史》记载刘?\"悉聚南海珍宝\",库房中的珍奇异宝堆积如山。闲来无事的时候,刘?都要去仓库把玩这些宝贝。

他可以在仓库呆上一天一夜,看着如山的珍宝,流连忘返,废寝忘食。

凡是有点名声的北方商人来南汉,往往都要被刘?召到皇宫。

刘?以为,自己富甲南海,所拥有的财富和珍奇异宝,绝对不是中原的土豹子能比的!

所以,他向北方人炫耀珍宝,以富有相矜夸。

除了显摆和夸富,还有一个原因。

刘?看不上契丹沙陀人掌控的中原王朝,曾对大臣们说道:“中原多故,谁为真主?安能万里梯航而事伪庭乎!”

刘?把正统的中原王朝称为“伪庭”,显然是不认可自己并非天下之主的地位。

所以,他用海量的珍奇异宝来证明,他才是天下之主!

刘?高坐在昭阳殿上,俯瞰群臣。

《南汉书·高祖纪二》中记载:昭阳殿黄金饰顶,白银铺地。殿中开设水渠,渠底遍布珍珠。又将水晶琥珀雕琢成日月形状,镶嵌到东西两柱的顶端。

“以金为仰阳,银为地面,檐楹榱桷,亦皆饰之以银。下设水渠,浸以真珠;琢水晶、琥珀为日月,分列东西楼上”。

可见,刘?用金银、珍珠、水晶、琥珀等把宫殿装饰成野外的情形,在宫殿之中就能看到山川河流之美,日月星辰之光。

刘?问郑昭淳:“郑使,朕这昭阳殿如何?”

郑昭淳行礼道:“外臣有诗为证!”

刘?喜道:“快快吟来!”

郑昭淳摇头晃脑,在殿中来回踱步。

忽然,郑昭淳吟出诗来:“风流天子垂衣坐,越国夫人迎辇回。础柱四围香气涌,错疑手握楚云来。(《十国宫词》)”

刘?大喜,说道:“纵不及尧舜禹汤,朕亦不失作风流天子。”

刘?的炫富得到了迎奉,顿时来了兴致,说道:“摆驾南薰殿!”

《南汉春秋》载,南汉高祖曾作南薰殿,柱皆通透刻镂;《清闲供》载:先主建南薰殿,柱皆镂空,各置炉燃香其中。

香炉置于柱内焚香,有气无形。

这种规格,这份气派,就连以奢侈闻名的隋炀帝,也是望尘莫及的。

刘?对自己的独具匠心沾沾自喜,还对对隋炀帝风流人生的不屑一顾!刘?对大臣们说道:\"炀帝轮车烧沉水,却成粗疏。怎似我二十四具,藏用仙人。\"

郑昭淳马上作诗曰:\"南薰宫殿迥凌虚,暗炙龙涎散玉除。藏用仙人二十匹,车烧沈水笑粗疏。\"

刘?听闻,大笑不止!随即却跟大臣们说道:“外臣来此,片刻之间已有两诗面世!尔等自诩大儒文士,怎不见有人做出一诗来,以和郑使!”

众臣听了,无不两股震颤!

皇帝要发飙了!

此时兵部侍郎站杨洞潜站出来,说道:“臣有诗和郑使!”

随即吟道:“镂柱香藏廿四仙,南薰殿暖袅炉烟。尧乾汤湿浑间事,赢得风流一代传!”

刘?见杨洞潜给自己争回了面子,大喜!

刘?道:“传旨,加封杨洞潜为兵部侍郎,委平章事!”

杨洞潜大喜谢恩。

杨洞潜,字昭元。广东省始兴县人。因生于邑之南岗,遂名其地为杨公岭。年幼时爱读经史子集,富有权谋胆略。

杨洞潜对刘?治理南汉功劳甚大,他曾对刘?说:“刺史这一职,不宜用武人去担任,而应当广泛延请中原志士仁人,置之幕府,选为刺史,这样得以宣扬政教,使人民得到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