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总裁豪门>世事心尘>第8章 工作之殇8-05

#8-05

卢维白天工作。晚上上夜大学习,夜大是三年制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老师们讲的都尽心尽力。只是同学们的水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也有混文凭的同学,但大部分都是认认真真的在学习。国家法定的每周休息一天,也逐步变成了每周休息一天半。节假日。卢维都在爸爸的办公室看书学习。

夜大的课程,卢维几乎没有缺过。 讲课的老师。 都是在一个学院的平时也比较熟悉,教高数的,老师是卢维高中同学的父亲。高数对于卢维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基础摆在那里。临近考试前。老师给画了重点。那天卢维没办法换班就缺席。考试班长把作业题给了卢维。卢维以为还是平时普通的作业,那是忙也没做。考试时一看都是那次作业要做的题。卢维有些生气,直接交了白卷。抗议。搞得高数老师下不来台。 补考时也没有难为卢维。补考的学生只有两个。卢维整整学习了一个暑假。才凭自己的本事考及格了。

毕业设计前,每周日,总能碰见卢维小学的同学,到爸爸的办公室里。他也不知道从哪拿的钥匙。他也是夜大学生。后来有一次碰上了。夜大的另一个机械厂的女生。卢维才知道他们之间有些暧昧。女生长得很漂亮。已婚有女性的成熟美。碰上两三次后。卢维渐渐的就不去爸爸的办公室了。见了面也假装不知道。

大学毕业设计。有两个选题。一个设计,一个减速机。另一个设计一个电路。用于控制红绿灯。和控制人流。可以二选一。那时候还没有cAd做图软件。都是人工在画图板上画出来的。课题是要画出一个减速机的总装图示意图,还有零件的加工图。选择做减速机为课题的同学不少,另外一些选择设计电路。卢维帮助同学。设计了那个红绿灯。的电路图。还帮编写了一段汇编程序。然后他再找别人完成。

每天钻在教室里。画图。也是很辛苦的。整整画了一一周。老师还检查。画图前都把手洗的干干净净。就怕脏蹭到了白白的图纸上。每天画完图就用报纸遮着。怕别人的脏手按下手印。机智的老师经常来检查作业,还是比较满意。夜大的班长本就是铝厂的技术员。画图是必备的技能。比上大学的那些人画的好。卢维也暗暗的憋了一口气。毕业设计答辩后。卢维的画的图纸。被评为优秀。经常拿到大学里。作为图纸的示例。

三年后大学毕业。入围也调回了二分厂。大厂虽然还去。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分厂里。

牛总工。喜爱养花,经常把家里的花。搬到二分厂的办公室里。工作不太忙,奖金也时有时无。空闲时间。多了起来。卢维也迷茫了。叶大毕业照,卢维没有参加。那时还在大厂,上了夜班,到了现场,大家已经找完了。同学们请老师们,在附近的饭店吃了一顿饭。从此就各奔东西。夜大的文凭。送到了厂里档案科。归了档。也没有给卢维增加了什么福利。

时间一空下来。对自己的前途也迷茫了起来。大嫂虽然在那时候失业了。打打零工。但大哥在单位混的是风生水起。凭借自修大的文凭。有了参加律师考试的资格。考了两年就考到了律师证。在销售处担任了科长,天天出差。去催缴欠下的债款。

卢维想学大哥的样子,从他的书柜里拿出来,他学习的书籍。放假的日子就泡在了图书馆。

图书馆的门口,拐角处用玻璃隔断隔出了一个小屋,只有3平米。,屋子里有四个书架。放着流行小说。金庸的,古龙的。都是学生喜爱的书籍。图书馆出租给了学校的学生。学生毕业后。就转租给了卢维的小学同学。

那时候租一天书里一本2毛钱。书已经被翻看的。皱皱巴巴。有的一套一一套书。会缺上一两本。读书需要押学生证。或者加压20块钱。外买着烟,一个月能也能赚不少钱。小学就鼓动卢维入股,卢维就投入了2400元了每个人一半,一人一天,一轮换。书店的收入每天都记住在本子上。卢维要上班。大多数是小学同学来看店。月底了一结算。有200多元的进项。卢维。原来打算。再卖些其他商品。后来才得知,图书馆还有多半年就到期了,到期后的合同还不知道能不能谈下来。

为了咱家人盈利,同学不知道从哪搞来的画册,就是那艺术照,大部分是裸体。挂在了书店的门口。两毛钱翻阅一次。有一天周日。卢维去书店值班。图书馆没开门。就通过大门看到小书屋的玻璃窗户被砸了。报了警。学校保卫处。来了人检查。柜子里的零钱没有丢。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事就过去了。

卢维开的店,自己也看的那些小说,精灵的,古龙的,梁羽生的,温瑞安的。陆陆续续都看了个遍。因为每本书都需要流转出去。哪本书在。就看哪本书。

自从开了一个小书店。卢维的同学也传到书店里。关键是一看就是一天。多少也影响了生意。同是股东的同学,就有些不太高兴。

图书馆有一本港版。影映明代的金瓶梅的书籍。这本书一般人借阅不出来。借阅的处级以上。或者是教授才可以借阅。金瓶梅插图精美。让人看的热血沸腾。不过要读懂这本书。还得买本康熙字典。才知道那词句的意义。

卢维同学找人花了100多块钱,复印了整本书。书店只开了多半年。投入的钱也没有收回来。

卢维本来想再包下来这个小书店。但自己要上班又要也没有精力。书架是角铁焊的。也能卖点钱。合同到期时,4个书架一直放在图书馆的小屋。小屋空了一段时间。房子也拆了。暑假也不见了踪影。卢维只分到了一半残缺的旧书。转手200块钱卖给大哥。书虽然残缺,破旧。爱看书的大哥。还觉得捡了个便宜。200多本的书,堆在书架里。父亲也时不时的抽上一两本。看一看。第1次做生意。就以赔本告终。

卢维上了班手里就有了闲钱,一般大部分都给了妈妈,妈妈存成了定期。大哥那时也开始炒股了。就鼓动卢维开了个户头。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按他的方法做。芦苇投入了8000块钱,把账户也委托给了大哥来管理,两年后钱没有挣到,反而亏了3000块。卢维也没没有管。一直放着。5年后。账户上的股票。才升值到6600。卢维才卖了。

单位也越来越不近。其实那时候中国就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大量员工下岗,国营企业效率低下。市场都被外资和合资企业占领。三角债成了枷锁。困住了企业的手脚。改制就成了当时破局的工具。二分厂的那几个销售员,有了自己的区销售渠道。就在厂里办了停薪留职。直接租了民房。在居民区做起了。桶装的洗洁精和洁厕剂。卖到小饭店宾馆。有门路的。都调到了政府机关。大厂的领导换了两三个。也没把厂子搞活。开的书店也关门了,卢维开始认真的学习法律。参加了两次考试。也没有考过。毕竟没有专业的学习。虽说考试没有通过,但也开了眼界。

大哥去给企业去追账,对于快破产的那些企业,就提出破产和改制的建议。卢维看过大哥给他们做的方案。也照猫画虎的。写了一份厂子的改制方案。也就是为了打发时间而已。

快过年了,分厂没什么事情,安排了值班人员,厂长就给放了假。厂子要搞内部下岗,内退,解决资金的问题。搞得人心惶惶。卢维心里有多少有些焦虑。为了表现自己。放假时卢维每天就钻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开始整理那些方案。总认为。自己了不起,再做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业。那是多少精神上出了毛病。但家里人并没有发现异常。

引爆点史卢维在父亲的办公室和学校的保卫科临时工。发生的争执引起。

卢维到现在已经忘了当时是因什么产生的,自己放在办公室的吉他,也被那个临时工摔烂了。两个人打起架来。毕竟卢维不是专业的。头被打了,肿了一圈儿。还被带到了保卫科。卢维一气之下。把保卫科的电视摔到了地上。。说也奇怪。从电视柜上摔到地上有两米多。电视居然没烂。也是真稀奇。

卢维在父亲同事的眼里。是个乖巧的孩子。是他同事看着长大的。下雨了,经常给父亲送伞。上班了。给他父亲买的运动衣。同事也夸奖。谁也不相信他会得了精神病。父亲找到了领导。那两个打卢维的临时工。要解聘。卢维被苏醒送到了精神病院。诊断应激性精神病。由于外伤引起。卢维得了病。传到了单位。但我也觉得意外。还派了两个同事陪侍。出院后,基本恢复了正常,但分厂已经没有岗位了。算是在分厂下岗,发70%的工资。那孩儿那时只有在岗的人员。发100%工资。只是没了福利与奖金。厂子的效率一天比一天差。能发工资已经是烧高香了。

二分厂的员工,有的办了停薪留职,有的和卢维一样,在厂内下岗。只留了一两个人。看守的车间的设备。

分厂把也把空余的房间。租了出去。租厂里厂房是一家私人老板。做丝网印刷的。生意不太好。原来的厂房租金上涨。正好他认他爸和杨德昌的哥哥是同事。杨德昌就把没用的厂房租了出去。顺便把卢维也介绍给了他。在他手下打零工。

恒丰丝网印刷厂。看着名气很大。其实只有两个员工。一个是他,一个卢维。租的厂房,有使用面积。有80多平米,分里外间,外加有60平米。放着不知道从哪儿定做的一个很长的木台,放在凳子上,做印刷时的台面。厂里唯一的设备。是一个自动晒版机。卢维在这里第1次接触了丝网印刷。

私人老板叫赵童。戴副金丝边眼镜,永远是一牛仔裤,加一个马克靴。冬天爱穿一个很时髦的毛衣。一看就是搞艺术的。从小就爱画画。考上了天津美院。毕业后。开过画廊。后来去南方打工。去印刷厂。给别人描图。

厂子搬迁时,有十几幅他的画作,油画画作,在我这个外行的眼里,简直是艺术品。随手几笔就能画出生动的画。他做不做一个画家有些可惜。每个人都会生活所迫。开这个丝网印刷厂。专门跑了一趟石家庄,去这个制板设备厂学了一段时间。厂子虽然简陋,多少有些业务。只够糊口。

赵童性格内向。和卢维的挺对脾气。经常讲些在广东的一些事情。卢维也没有谈,每个月给多少钱,反正他看的给。他留下的那些画,卢维赞不绝口,谁也爱听甜言蜜语。不过那真不是恭维的,确实画的有一定的水平,赵童也把卢维当成了小兄弟。有些事情也不在避开卢维。焦卢维气晒版。街上的打印店越来越多,当时都用的是doS Uc,doS wpS。卢维当时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会电脑。去打印室去给别人打字去。

社会上学习电脑成风,市面上也有了。电脑学习机。

其实卢维小学就接触电脑,不过那是打完打游戏,记得那时学校机房有一台长城0520机,输入输出是一条纸带,纸袋上打满了孔,作为结果的存取。

上了班以后,高中同学考到了学校,他学的是机械,但喜欢电脑,经常叫上卢维去学校的机房。那时候计算机知识386。需要插软盘才能读取。先插入软盘,启动了系统。然后再插入数据盘。来编写程序。卢维当时不会写程序。只是看看而已。关键是指法不对。只会用食指。敲击的键盘。很是羡慕同学。可以盲打。觉得要去干成这样。怎么也得10天半个月。

卢维的大嫂失业在家,也想学计算机,大哥就给他买了一个学习机,用几天就不学了,学习机就放在大哥家。那时大哥已经搬了出去。搬到了妈妈给他买的新房里。

卢维几次拐弯抹角的想,想让大哥把那个学习机拿来他学一学。大哥倒是答应了。但好长时间也没有给他拿过来。有一天去大哥的新家,找了纸笔,把那个学习机那间的键盘。按等比例大小画到了纸上。回到家。用衬衣的内衬纸板,剪出了一个一个键,做出了一个键盘。又和大嫂借了一本。五笔字形的书,抽时间就练。指法就是用这个纸键盘,练出来的。但一直没有上机练习的机会。爸爸知道大哥买了学习机,那时候二哥把学习机拿过来打游戏,打上两天,大嫂又拿了回去。爸爸和大嫂说了。才把学习机要过来,让卢维练习。

家里的电视已经换成了平面直角21寸的大彩电。这个彩电是台湾大伯出钱在香港买的,托运了回来。那时学校只有两台,一台是副校长家,另一台就是我父母家。那他退下。来的12寸小黑白,就变成了显示器。一有空就练习,慢慢的也学会了指法,也学会了五笔字形。

也就练了半个月后。赵桐的一家子。从广西搬到了太原。他老婆刚生了孩子。丈母娘也跟着过了。他老婆的弟弟。结婚早生了两胎都是女孩。第3胎时才生了个儿子,儿子办不了户口,怕村里罚钱,丈母娘就把他带到了太原赵童的家里。本来给他们租的房子,生意不好,就搬到了这间工厂里,内屋居住,有放床,打了地铺。家里的杂七杂八就堆在那里。做饭用煤气罐煤气炉。

赵童的老婆。长得很漂亮。也能吃苦。是和赵彤在同一个厂子里。生了孩子以后开销大。赵童就想回太原做起生意。丝网印刷可以印到任何的物体。而且办工厂,前期也投入不多。只是他并不是做生意的那块。业务还是他爸他朋友帮他来些杂活。也就是印刷厂不看不想干的小活。宣传用的彩旗,学生校服上的学校名称。杯子上铅笔,礼品钢笔上印字儿。时间长了也认识了一些人。以前都是赵彤一个人在做。确实太累。他老婆生了娃以后。又照顾家,又干活。有些顾不过来。

卢维来了,也算帮了他的忙。丝网厂在四楼,晒板后需要拿清水洗理。他请人盖了一个水池。忘了加下水道。换水。得手工一桶一桶的从大水池充到洗漱台的下水里。夏天天热,有时他会脱光了,泡到水池里洗个澡。那个水只是用于大丝网板,小版的。在洗漱台就轻松搞定。晒板的次数还没有他洗澡的次数多。他老婆搬进来后,就再也没在里面洗过澡。坟场里面有厕所。但得绕过走廊。去办公区。走廊的那边门一般锁着。赵彤也不知道怎么搞到了钥匙。上厕所一般带着钥匙去。厂子里人少了,厕所的门也一般锁着。基本上就是赵童的一家人在用。厕所也有他们一家打扫。

人活在世上总会有压力。何况要养家糊口。赵童一家三口。还带着他岳母和小外甥。每天也为钱发愁。不过在他的钱包里。总放了几百块钱。到了月底就剩下一两张。月初。钱包就又鼓得起。业务并不是很多。都是些零星的小活。卢维经常骑的车子或者坐公公车。去买帮浆粘合剂,丝网布,光刻胶。有时还在垫着钱。不过赵童从来没欠过钱。最晚也是第2天结清。 干完每笔活,收到货款时,有时候赚了钱他也很高兴。主动带着卢维。去饭店。点上三个菜。两个人还喝点儿酒。卢维要付钱。找同一把拦住。有时还买票,请卢维看场电影。

赵童的小外甥。只有三岁左右。小小年纪。已经知道寄人篱下的悲催事情。嗯,大人们在外面啊,工作。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屋子里。不哭不闹。卢维很喜欢逗小孩。有时候抱起来他。举得高高的。他才一些笑容。赵童对小外甥很严厉。小外甥动了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油墨。赵童上去就打了屁股。小男孩咬的牙忍着,含的累就是不哭。赵童丈母娘看了心疼,那也没办法。全靠赵童一个人养家。谁让他的儿子没有出息。赵童的老婆还在照顾小的。没有经济来源。结婚时还和赵童要了一笔彩礼。带着弟弟娶了媳妇。生意不好。她又帮不上忙。只能在昭通心情好时劝一劝。毕竟小外甥还小。不要让他记仇。

每月业务并不是很多。但每月总有事做一个月。两个人的休息室,一周,没有业务时。两个人就在家看看电视。赵童有时候也印上点广告。和招聘启事。让卢维去电线杆上。贴贴小广告。还招来了一些生意。钱都不多。记得有一笔。是一个踢球的小孩儿,要在衣服上印个10号码,他要做马拉多纳。可是价钱只有手头的零花钱8块钱左右。8块钱还不不够制个板。赵聪直接剪了剪纸。手工给他印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