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汉末三国:从扬州开始争霸>第177章 望风而降

他没有想到朝廷的兵马竟然会直接前来进攻,这样一来给了他极大的震慑,让他寝食难安。

零陵郡太守刘度手下有一个大将名叫邢道荣,他的儿子刘贤也颇有计谋,所以治理零陵郡也很得民心。

听闻之后,大将邢道荣却对此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在整个荆州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就算朝廷军过来也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便请命出战。

刘度听闻大喜过望,连忙分出一半兵马交与邢道荣。

邢道荣领兵六千,第二天一早便来到了朝廷军的营帐前搦战。

黄忠和张济两人闻言大喜,他们没有想到敌军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出城迎战,这样一来可省了他们好大的功夫,于是毫不犹豫的便率军出战。

“对面敌将何人?见到朝廷大军还不速速投降!”黄忠企图劝降说道。

“哼?!说出吾名,吓汝一跳,我乃零零上将军邢道荣是也!汝等无名鼠辈,也敢犯我将界?!还不速速领军退去,可免一死。”邢道荣骄傲自大的说道。这些年他纵横整个零陵郡无敌手,所以也养成了自傲的脾气。

黄忠听了也不恼怒,而一旁的张济则是请命,想要当做先锋,会一会这个零陵上将军邢道荣。黄忠则欣然同意,毕竟他是一军统帅,不可轻举妄动,比起太史慈来可要稳重许多。

张济拍马便和邢道荣两人混战在了一起,要知道他可是出身西凉,作为西凉名将,统领一军,也是有几分真本事在身上的。

而对面的邢道荣也不弱,两个人你来我往20余个回合,不分上下。

一旁的黄忠从他的后面的箭囊里取出一支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手中的长弓朝着邢道荣射了过去。

邢道荣本来就不是张济的对手,如果再过二三十个回合,可能他就要战败,所以心中非常慌张,想要拍马逃跑,可是没想到这支箭射的飞快,他根本没有时间来得及躲闪。

只听啊的一声,黄忠射的箭正中邢道荣的眉心,他不可置信地从马上直挺挺地栽了下去。

“敌将已死,众位将士随我冲杀敌阵!”黄忠看见形势极好,所以赶紧率领大军冲了上去。

而张济对于黄忠的箭法不可思议,没想到真的有人在那么远的地方可以射中交战两个人的一人。不过在愣了片刻之后,他也明白现在是进攻的大好时机,所以二话不说,率领手下的将士们发起了进攻。

“冲啊!”

“杀啊!”

零陵郡守军没想到敌军的箭法竟然如此犀利,这让他们吓得屁滚尿流,所以就像一群乌合之众一样四散而逃,根本来不及形成有效的抵抗。

朝廷大军犹如猛虎下山一样扑向了敌军,势不可挡,仅仅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便结束了战斗。

之后便是清理战场,最后统计六千零陵郡守军竟然有一半都被俘虏,估计剩下只有两千不到的人撤退返回城中。而反观朝廷军这一方根本就没有什么损失,可谓是大获全胜。

城中的零陵郡太守刘度本来抱着极大的希望,但是他没想到自己手下心腹爱将邢道荣竟然就这样死在了朝廷军的手里,这让他又惊又怒。

之后刘度赶紧又把城中的众将召集在了一起商议对策,可是现在城中人心惶惶,早就已经被朝廷军吓破了胆子,再也没有人敢提议迎战敌军。所以整个议事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低着头默不作声。

而刘度的儿子刘贤也非常无可奈何,他只能硬着头皮对父亲说道:“父亲大人,现在朝廷军威正盛,已经占领了交州和扬州,又有徐州大半,现在只要拿下了我们荆州南部诸郡就可以连在一起,所以必定会势在必得。”

顿了顿,他又看向众人,继续说道:“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还有不少的兵马,如果现在投降的话,一定可以给予我们最为优厚的待遇。”

众人听了仍然默然不语,坐在首位上的零陵太守刘度也没有说话,气氛非常压抑。

过了许久,零陵太守刘度才终于说道:“算了,以我们的实力,也只是以卵击石罢了,传令明日一早,便开门投降。”

底下的众人听了之后纷纷都送了一口气,毕竟谁也不想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送死,而投降也正符合他们的心意,所以他们心里的担子也就放了下来,所有人纷纷附和,太守的决定非常英明。

等到第二天一早,黄忠和张济两个人也已经率领朝廷大军在城外迎战。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远道而来,又无粮草补济,所以还得要速战速决,战斗可不能拖延下去。

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城门竟然缓缓打开,零陵太守刘度带着麾下的文臣武将全部都出城投降。

黄忠担心有诈,于是便留下了张济率领大部分人马在后面侧应,自己则上前接受投降,没想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黄忠终于接收了整个泉陵城。

让他大喜过望的是,城中甚至还有五千兵马,这些人马也都一并投降。黄忠善待了零陵太守刘度和他的儿子刘贤,并且也继续任用城中的文武百官。

紧接着他就把这里的情况赶紧送给荆州刺史郭嘉,让他定夺安排事务,自己则继续驻扎在这里,向零陵郡的各县发出檄文,要求他们归降朝廷大军。

零陵太守刘度也非常配合,在黄忠的安排下,写了招降信,毕竟以他的威望来说劝降各县不成问题。所以也要借助到他的力量,来尽快的收复整个零陵郡。

果然不出所料,不到五天的时间,零陵各县便发来了文书,都表示要投降朝廷。

这喜讯让黄忠和张济二人也是心花怒放,毕竟这功劳得来的太过于容易,都让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当然这一切最大的功劳,还是非郑宝莫属。要知道自从他从长安迎回天子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的势力也在急剧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