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好友【完结】>第205章 变乱3

  镜像/血缘

  荀靖之在来泗州之前,给哥哥写了信。荀彰之回了信,并且将第五岐的书信、幽州士兵报平安的信一同寄给了荀靖之。

  第五岐在幽州遇到了南下的铁勒人,他带两百士兵跟踪了他们。大军远远跟在第五岐一行人后面,等待着第五岐和两百个士兵动手,一旦第五岐等人传信行动,后方的军队会立刻跟上,包抄这些铁勒人。

  第五岐不太方便写长信,只给荀靖之写了一封短信,并附上了一卷《道忏》。第五岐在信上说《道忏》是自己在夜宿空宅时捡到的,士兵不识字,生火时差点拿它点了火。

  第五岐把《道忏》卷好,送给了荀靖之,或者说——奉玄,对第五岐而言,独一无二的奉玄。请经卷的人曾经在卷中夹了几瓣牡丹花,荀靖之一打开经卷,花瓣掉了出来。

  在乾佑年间被封印于花瓣中的时间,滑落了一地,荀靖之看到了经卷末尾的“乾佑五年堂庭山隐机观”十个字。供养人,某某某。抄经人,清平吉。

  这是一卷乾佑五年堂庭山隐机观替某人抄写的功德经忏。

  荀靖之的师父清凉山人,名叫清平吉。

  荀靖之捡起枯干的牡丹花瓣,又将它们一一卷回了经卷中,花瓣被风微微吹起,在碰到被吹走的花瓣时,他的指尖感受到了寒冷,这似乎就是时间的温度。乾佑五年,荀靖之还叫奉玄,只有十六岁。

  他和师父长住在堂庭山上,羡慕师姐可以下山。那时他还不认识第五岐,没有去过宣德。

  怎么……他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呢。荀靖之挑了一下眉,借这个动作掩盖了自己的化不开的情绪。没有人能冒充第五岐给荀靖之写信,荀靖之将卷好的经卷拿在手里,又是一年雪天,他似乎还能看见十七岁的佛子,只要他一抬头,他就能看见他——

  穿一身黑色的劲装,背鎏金的剑。

  这是外人永远不会知道的事情。

  他叫奉玄,第五岐的马被埋在了雪里,他说自己叫佛子。

  佛子友人。

  乾佑末年的一场动乱,打碎了所有人的模样,此后他看见一具骷髅——每当他呼喊“第五岐”,那具骷髅便扭头看向他,露出黑洞洞的眼窝。

  血海忽然倒灌,血已涂满了一个世界。

  荀靖之掐着自己的手,在心中默默背了一遍道忏。原来他还记得道忏,一个字都不曾忘记。默默诵念道忏,让他感受到了安全,道门的仙人抚摸过他的头顶,他曾经也结过仙缘。

  他和第五岐,已经离乾佑年间的自己很远了。

  第五岐活得好好的。荀靖之收到哥哥转寄的信后,悬着心放下了一半,心放下了,可他开始想见第五岐,前所未有地想见他。他庆幸自己在前往泗州,泗州比北扬州离第五岐更近。

  他发愿,他将在到达泗州后去拜访一间道观,并供养它。他希望自己能在泗州见到一个平安无恙的第五岐。

  十二月十九,荀靖之到达了泗州的兰陵郡,见到了自己的哥哥。荀彰之在写给荀靖之的信里说自己没什么事,只是摔伤的地方还有淤血,荀靖之看见了他,见他面色如常,似乎确实没什么事。

  荀靖之到达兰陵郡时,荀彰之到城前迎接了自己的弟弟,荀靖之向荀彰之行礼。荀彰之在荀靖之行礼后,伸手扶起了他,顺着伸手的姿势揽手抱住了自己的弟弟,拍了拍他的后背。

  百姓在四周围观,观察荀彰之和荀靖之的长相。荀彰之向人群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并无大碍。

  荀彰之的模样看不出虚弱。但荀靖之在被哥哥揽住时,察觉到了异样——他哥哥揽住他后,身体虽然靠了过来,却没有碰到他。是跌伤还在作痛,没有转好吗?

  荀靖之留了心,怕哥哥没有对他说实话。

  荀彰之乘车,荀靖之骑马,队伍向城中暂设的官署走去。

  到了官署前,荀靖之跳下马,去车前等荀彰之下车,荀彰之咳了两声,向侧身跟着的侍从要水,喝过水后才从车里走了出来。荀靖之在进了官署后才后知后觉猜到,荀彰之喝水,是借着喝下去的水把嘴里的血咽了回去——

  荀彰之走进了官署中,带荀靖之去休息的地方,进了官署后,他走路明显慢了不少,走过第一重院落后,荀靖之见他步子迈得不稳,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荀彰之再次咳了起来,他抬手遮住自己的嘴,止不住地咳嗽之后,咳出了血沫。

  血色刺眼。

  荀靖之叫:“哥!”

  婢女捧水请荀彰之漱口。荀靖之吐掉了嘴里的血,漱口之后,在舌下含了几片茶叶祛除血腥气,他对荀靖之说:“没什么大事。”

  荀靖之问:“伤势……怎么样?哥,你该好好休息,怎么还出城接我。”

  荀彰之说:“‘哥’,除了我家八郎,谁这么叫我,都不能让我这样高兴。我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见面却不多——你既然来,我肯定是要接你的,况且,咳,我出去走一圈,众人也安心,要不然他们以为我要死了。我脸上傅了粉,怎么样,看着还不错吧,”他说着笑了一下。

  荀靖之离荀彰之近了,才发现他哥哥笑起来,右脸有一个很浅的酒窝。荀靖之以为自己是没有酒窝的,看见哥哥有酒窝,忽然好奇自己到底有没有酒窝——是他的酒窝也很浅么,像哥哥一样,所以以往没在意;还是根本没有。

  荀彰之说:“我的身体没有大碍,不过是左肺疼。我问郎中为什么自己左肺疼,又频频呕血,郎中说肋骨扎到了左肺会这样,若是这样,定然不好治。我怕伤势严重,忍痛让他摸了摸肋骨,他摸过之后,说倒是没事,肋骨好好的,是我从马上摔下来,肺里有了积血,这才一直疼——没有大碍,把淤积的血吐出来,我的左肺也就不疼了。不过既然是吐了血,最近脸色会不太好罢了。”

  荀靖之还是觉得不安心,淤血颜色是紫色的,他哥哥吐出的血沫,却是鲜血的颜色,他问:“要不要再看看呢?”

  荀靖之扶着荀彰之往屋中走,荀彰之没拒绝被弟弟扶着,回答说:“见一次郎中,又要解衣、又要穿衣,来来回回还不够折腾我的。况且,被他们摸来摸去,积了淤血的地方更疼了,就算没事,也要变得有事了。我不想看。”

  荀彰之又咳了几声,或许是因为肺疼,他微微蹙起了眉。荀靖之不自觉地也蹙起了眉。他们两个像镜前的人和他的影子,一方的疼痛会映在另一方的表情中。

  荀彰之和荀靖之很好分辨:荀彰之是亲王,披着貂裘,佩玉狻猊,穿了一件领侧缝着极细小的珍珠的赭黄袍,细小的珍珠打孔、穿织都十分不易,缝在隐约有流光赭黄罗上,自有贵气。荀靖之佩玉狴犴,因为是亲自骑马来的,穿了一身藏青色劲装。

  他们两个很好分辨,但是他们两个长得很像。血亲——荀靖之扶着自己的哥哥,在二十多年后,察觉到了至亲的血亲带来的微妙感受。他看见了荀彰之手指上的血,他想,那会不会和他的血是一样的。

  他劝荀彰之再看一次郎中,荀彰之说:“八郎啊,看或不看,都是一样的,我的伤已经是这样了。你若当我骗你,也请当我是在骗自己。疼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活不长了,其实也不大信郎中的话,但是不疼的时候,或者有时候我看着呕出的血,的的确确有淤血块,又觉得我该信郎中。你是我的好弟弟,你劝我,我对你说实话。”

  荀彰之拍了拍荀靖之扶着自己的手,看他手凉,让他把手藏在自己的貂绒之下,别露在寒风里,再扶着自己。

  荀靖之扶着荀彰之走进了屋中。婢女早已收拾好了屋子,屋子里有泗州香橼,空气中的香气被暖热,屋帘卷起的时候,一股暖香扑面而来。婢女已将炭盆中的冬灰整理平整,在灰上暖着盛了清水的小铜炉。

  侍女伺候荀彰之脱了貂裘,又请他洗手洗脸,荀彰之洗过脸后,留荀靖之坐在自己身侧,让婢女给二人倒水。荀彰之落座时,荀靖之扶了他一把,在他想要放下手的时候,荀彰之笑着说:“扶着吧!”

  于是荀靖之就扶着他哥哥坐在他哥哥身侧。

  荀彰之洗去了傅粉,显出了气色不好,但他的神情是愉悦的,眼睛微微弯着。屋中温暖如春,他的身体也舒服了几分,他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我有兄弟。”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①

  荀彰之一句“我有兄弟”,让荀靖之心有感怀。荀靖之初学《诗经》时,庄宗亲自教他小雅,为他讲棠棣篇。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生死重大时刻,唯有兄弟真心牵挂对方,若有一方下落不明,只有兄弟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也要找到他。庄宗那时对荀靖之讲,他的手臂上有哥哥留下的啮臂痕迹,他出征前,先帝高宗咬了他的手臂,要他一定要平安回来。

  庄宗有一个好哥哥,他自己不是一个好哥哥。皇位冲昏了他的头脑,当高宗宾天,他携皇帝之尊,逼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一时的痛苦与恨意,留下了绵长的懊悔,后来每当他想起手臂上的哥哥留下的齿痕时,他便意识到,自己没能做一个好兄长,他为宗室起了一个很坏恶的头起。

  他希望彰之和靖之是一对好兄弟。

  荀彰之招待荀靖之,问了荀靖之一些建业的事情,他如今身为将军负责北伐事务,于是他提起了他们的父亲太叔将军,和姑母——另一位太叔将军。他们是荀家和太叔家的儿子。他和荀靖之说以后他们等不忙了,他要和荀靖之一起去看看自己的孩子。

  彰之的孩子尚在母亲的腹中,他和夫人约好为孩子起名叫“从周”,荀彰之从小学儒门经书——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②若孩子是女儿,小名就用夫人起的名字,叫颖娘;而荀彰之给孩子起的小名是阿清,“清”是三清之清,荀彰之学儒,但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身上能有自己弟弟一般的清气。

  荀彰之说:“我最初还想,会不会你嫂子腹中也是两个孩子呢,像你和我一样。”

  像荀靖之和荀彰之一样。荀彰之和荀靖之的姓氏,遮掩了他们更为亲密的关系,他们不只姓荀,还同是太叔家的后嗣。他们是有着同样的父母血脉的亲兄弟,并且还是一同在母腹中成长的亲兄弟。在出生前、在记忆出现之前,他们曾互相陪伴,共同栖居在母亲腹中,长成于温暖的羊水中,同作一尺三寸之婴,一同分有母亲的心跳声——或许还有母亲的悲喜与各种梦境。

  当羊水破裂,他们降临于世,各自发出了哭声。他们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在二十五年前的十一月初四,他们遭遇了自己的出生。出生使得他们不但离开了母亲,也离开了彼此。一道真假难辨的预言让他们从此分开。他们甚至很少有仔细看一看对方的机会。

  何谓兄弟?在二十多年的生涯中,荀靖之其实不明白何谓兄弟,他曾经将韦衡当作兄长,然而韦衡对他的关爱里掺杂着利用。他同样不会说,他和第五岐是好兄弟,因为第五岐是他的好友、是道侣。

  其实,在荀靖之说出“永不相害”之前,荀彰之也不明白何谓兄弟。对他们来说,对方只是长久地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在长久的缺席中,对方变成了陌生的亲人、假想之敌,或许也是自己存活于世的另一种可能性……

  荀靖之曾说过一句“永不相害”,当这句话被说出时,荀彰之放下了对荀靖之心防,不知道为什么,荀彰之就是相信他的弟弟说的是真的。现在他再次看到了自己的弟弟,他的弟弟扶住了他,于是他不再紧绷着身体,借着对方的搀扶放松了下来。

  弟弟,这个词很奇怪。荀彰之有很多表兄弟,他们都是弟弟,可他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好感。荀彰之的身份很尊贵,这不意味着他活得随心所欲,相反,他活得并不容易,许朝臣民深深爱着母亲,他年幼时分享了母亲的无限荣光,被母亲庇护在身下,然而这光芒一朝陨落,在黑暗到来之刻,他被推到了所有人的眼皮底下。

  母亲离去时,荀彰之的年纪不大,那时他的一众表弟们比他更小,可稚子说出的冷言冷语,实在是冷言冷语,讽刺的话深深扎在了他的心里。他出生后没有了父亲,后来又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外祖父被困在深宫之中,姑母被逼死……

  荀彰之在年少时便体会到了从云端掉下来的感受。他厌恶哀太子的儿子永隆,事情或许无关永隆,但是永隆确确实实取代了他的位置。姨母要他小心饮食,他不敢吃哀太子送来的东西,后来连姨母送来东西,他也不敢碰一下。

  他本来是一个强盛的朝代的后继者,他以为自己需要防备的只有他的亲弟弟——只是一道预言,他以为自己的命运正如许朝的国运,广博深厚,将有无限希望。然而。

  然而。

  一只天手拨弄风云,它轻轻屈指一弹,他便失去了一切。

  如今,兜兜转转,他又即将成为许朝的继位者。

  在此刻,他有兄弟。

  荀彰之和荀靖之一同在兰陵郡住了两天,荀彰之请舞者为他们跳舞,将自己的华丽的衣袍赐给舞者,告诉他的弟弟,当初他们的父亲就是这样引起了母亲的注意——戴花冠子的男舞人跳庄周梦蝶之舞,因衣袖窄小,举止不类蝴蝶,落落大方的贵族青年脱下了纱袍,让舞人穿上继续跳舞,舞人再举手时,栩栩如蝴蝶。母亲记住了庄周梦蝶之舞,也自此记住了那洒脱的青年,那人是她未来的丈夫。

  蝶梦虽轻。

  在这短短的两天中,荀靖之从哥哥的身上隐约窥见了父亲的身影,父亲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为人潇洒,通晓音律,能说图伦语,最爱横吹乐府;母亲脱离开他的模糊的回忆的束缚,在哥哥的话语间,行走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她不仅仅出现在深宫中,也出现渭水河畔、手足或名士的宴会上……

  荀靖之从荀彰之身上找回了早已变得淡漠的至亲之情,一如他将这样弥足珍贵的东西带给了他的兄长。

  作者有话说:

  ①《小雅·常棣》

  ②《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