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好友【完结】>第180章 权势2

  没有人会叫郡王的表字(除了第五岐)

  四月十七日,荀靖之和表兄弟等人去了建业郊外的马场,跑马练习骑射。

  练习了两个时辰后,众人都有些累了。庄宗的第十二个孙子临湘侯荀叔冕骑马骑得来了兴致,不想早早回家休息,让仆人拿来毬杖,要拉着兄弟们在郊外打马毬。荀靖之打算回城,荀叔冕拉着他不让他走,非要他打上两局,才肯放他回去。

  荀靖之要回城里见第五岐,推辞说手被缰绳勒疼了,不想再上马了。荀叔冕才不信荀靖之这样经常骑马的人这么容易就手疼了,听了只哈哈一笑,知道荀靖之是在敷衍他,开玩笑道:“平时逮不着靖哥,好不容易出门了,靖哥又要早早回去。我看靖哥没准是金屋藏娇了,所以不肯理我们呢!”

  皇后殿下的侄子和荀叔冕关系不错,笑他:“你小子,不提‘金屋藏娇’罢了,一提我可想起来了——我看郡王没藏着人,你好像藏着呢!我上次去你家,你死活不让我进家门,和我说你家在晒书晒被子,乱七八糟的。好嘛好嘛,我没进你家门,可我来之前听见你家里有人弹琵琶唱歌,我刚走几步就,就又听见你家里的琵琶弹起来了。说说,咱们过几天竞乐,能不能见着被你藏起来的那位娘子!”

  荀叔冕脸色通红,大喊:“去你的!没有的事!”

  “肯定有。你看,你脸都红了。”

  众人哄笑。

  荀叔冕说:“打马毬你别和我一队!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怎么还恼羞成怒了。”

  荀叔冕和皇后殿下的侄子吵了几句嘴,荀靖之想早走,他既然推说手疼,便打算也做做样子,让一个侍从拿来了纱带,在左手上绑了两圈。骑马时要用手抓着缰绳,虎口、小指和无名指这几处最容易被缰绳摩擦出伤口——最初骑马时,他的虎口处就总是被摩擦出血痕。

  荀靖之缠完了纱带,和自己的一个家仆说让他先回城里,去宛春侯的宅邸,帮他告诉宛春侯,他在东郊马场骑马,可能要推迟一会儿才能回去。荀靖之和自己的家仆说话时,别人家好事的家仆在一边敲鼓助长气氛。

  建业平时很难有这么多子弟聚在一起骑马,鼓声连响,荀叔冕恨不得立刻就飞到马上打一场马毬。他点了点人数,来拉荀靖之,说:“靖哥和我一队。咱们赢一局,我一定放你走。他们不放你走,我骂他们!”

  荀靖之说:“一局。”

  “赢一局——是赢一局。靖哥,斗志、斗志啊!”荀叔冕对荀靖之说完,对自己的家仆说:“小子们,快把锦带拿来呀!我们分好了马队,绑上带子,立刻就开打。”

  荀靖之穿了一件浅蓝色的圆领袍,衣袍的蓝色由一种由交趾国进贡的一种名叫“愈疮”的铁木染成。染丝的铁木之水呈暗金色,然而丝入水中,会被染成冰蓝色,因此此色又称为“金蓝”,是许朝郡王及亲王才能使用的颜色。衣袍光泽不凡,中衣洁白如雪,荀叔冕给了荀靖之一根立狮宝花纹红锦,让他绑在了手臂上。浅中加上一抹亮眼艳色,有如画龙点上眼睛,别有一种精彩。

  哀太子的儿子孟北侯让仆人给自己绑上了红色锦带,在荀靖之身边伸出自己绑着锦带的胳膊,对众人说:“看看,看看!以往有人和说,我们这辈宗室儿郎之中,六郎独占五分精彩,我现在就要说:这话我第一个不同意!八郎就站在这儿,六郎和八郎是亲兄弟,他们两个哪一个输给哪一个?要是六郎占了五分精彩,那八郎也得占那么多,那我算什么!我说他俩占一起五成,那是行的。我也不差嘛!”

  众人纷纷笑他。荀叔冕说:“牵马来、牵马来!”催众人上马。

  众人上马执杆,侍从吹角击鼓。荀靖之本来想随便打一局,然而角声一响,他也不由自主紧张了起来,深深吸了一口气,踩紧马镫抓紧了缰绳。众人蓄势待发——

  鼓声三响,第三次擂鼓后,敲鼓之人用鼓槌使劲敲了一声,“咚”一声响后,珠毬被人抛出,发令之人大喊:“开始!”

  荀靖之立刻夹紧马腹,策马向着珠毬奔去,挥杖准备击球——差了半杖,敌手抢先一步,将珠毬打飞了出去,荀叔冕在后面高喊布局:“我在后面,东藩快往南跑!”

  十几匹好马紧紧追逐一个小小的珠毬。

  荀靖之向左右看,发现只有自己一个绑红锦带的人冲在前面,喊:“从左边围上来一个!”

  争夺之中,珠毬被敌手打偏,荀靖之眼疾手快,俯下身子挥杖,一杖把毬打到了左边,传给了自己的同队人。众人的毬杖撞击,不时有人截球——

  马场上马蹄声杂沓,马匹咴鸣。马有金银头络、织锦障泥,各人穿真丝衣袍——从远处看,绫罗金银在马场上奔移,光点在日光下熠熠闪动,恍惚间真有流星竞逐之感。

  场外有人击鼓,配合着马场上的节奏,咚咚咚咚鼓声越敲越快——不知是鼓声催人,还是众人的奔驰感染了鼓声,众马在鼓声里越发亢奋,荀靖之和诸人紧紧追逐珠毬。

  一只拳头大小的珠毬不断被毬杖击起,左拦右截、突出重围,终于飞进了一方的阵营里。

  “好!”有人举臂高呼。

  孟北侯在马上用毬杖愤愤击土,道:“好什么好!这才一个球,剩下的四个球都得是我们的!”

  角声响起,示意众人暂时休息。众人驭马回各自的场地,有仆人来牵马、递帕子。

  刚刚打了一球,荀靖之的兴头被挑了起来,输球不甘心,但是再打下去,他不放心。他压下自己的胜负欲和争斗心,对荀叔冕说:“阿毓,我有事,必须要走。”

  荀叔冕让给自己牵马的仆人牵住荀靖之的马,说:“靖哥,别走别走。咱们输了,你走了,又少一个人!场上十六个人,你走了就变十五个人,咱们这边少人。这才刚开头儿,我让他们一球,刚活动了活动身子,你怎么就要走了!不走不走,赢一局再走呀。”

  荀靖之说:“阿毓,我不想扫你的兴,我也刚刚起了兴致,不愿意放下毬杖。但是我有要事,得去见一个人。我一身马味,回城之后要沐浴换上衣服再去见人,这就耗去不少时间,我的时间实在不多。你让我先走,明天我一定奉陪到底。”

  荀叔冕比荀靖之小四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既然打马毬,就一定要打到最后一个球,才肯认定胜负。他根本不想放荀靖之走,今年三月之后,他和荀靖之打交道的机会增多,于是知道荀靖之脾气不差,轻易不会生气——建业人说荀靖之不许别人姓第五,性格霸道,那当不得真,荀靖之没他亲哥彰之爱笑,但是绝对不是个霸道易怒的人,荀叔冕甚至觉得靖之比彰之更有人情味。

  荀叔冕叫“叔冕”,伯、仲、叔、季——荀叔冕上面还有两个在外任职的亲哥哥,他是当惯了弟弟的人,嘴上说:“靖哥,再打一场!一场就行。”心里又像对着哥哥软磨硬泡的弟弟那样,想着自己得拖住荀靖之,怎么也得让荀靖之打完三个球,这才能放他走。要不然他们这边就缺了一个人——一个马术很好的同队 。

  他的家仆牵着荀靖之的马,荀靖之松了缰绳,这就要下马。

  “哥、哥!”荀叔冕察觉到荀靖之想直接下马,喊了荀靖之两声,说:“你就这么走,别让别人看了笑话,以为我们闹不和呢。再打一局吧,一局的事儿。竞猎当前,正是要团结和睦的时候,别走嘛。”他身侧的几个人也劝荀靖之留下。

  荀靖之于是没下马,他说:“那咱们商量个战术吧。”

  荀叔冕笑着说:“行!”他看荀靖之不走了,心情好了不少,夸荀靖之说:“靖哥不愧是亲历过元钧之乱的人,想的比我多。”

  元钧永隆之乱……荀靖之想,经历这种事,算不得什么好事。他翻身下马,说:“商量了不一定能赢。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次一起打马毬,不算太熟悉。赢了很好,输了不用生气。”

  荀叔冕也下了马,说:“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喊大家都围过来,一起商量战术。

  鼓声响起,示意众人马上要开始第二场了。荀靖之等人重新上马。

  侍从吹角,在角声中,鼓声三次响起,在“咚”一声长响后,珠毬再次被抛出了出去。

  “开始!”

  珠毬落在了偏东的地方。荀叔冕冲在最前面,荀靖之跟在他身后,荀叔冕一马当先挥杖击中了珠毬,可他冲得太快,难以及时刹住身下往前冲的马了,他身后的敌手立刻策马截球,向一侧奔去。荀靖之和诸人去截敌手,有人为荀靖之断后,挡住了一众敌手,荀靖之挥杖,把球向前打了过去,想再次传给荀叔冕。

  荀叔冕勒马击球,他身后又有人来追他,于是他只能使劲向前面无人的地方挥杖——一只珠毬飞了出去,跑在了所有人的前面。荀靖之策马向前跑,去追逐珠毬。

  有人夺路横出,出现在荀靖之的前面,压了他片刻。

  就在他被挡路时,珠毬被敌手抢走了。

  荀靖之从侧面跑马,继续去追珠毬,一杖将珠毬击回了身后的人群里——

  前面有敌方的人压阵,他只能往后击球,他没想着到底哪一方能接到珠毬,只想着如果混乱起来,自己这一方总还会有击球的机会。然而他的同队之人中,有一个折起一边的袖子穿黛色圆领袍的人,不知道从哪里冲了出来,拦下珠毬后带着珠毬径直向前跑了出去,一马当先,没留给敌手一丝一毫碰球机会。

  荀叔冕想喊两句助威,话到嘴边,没想起来那个折袖穿圆领袍的人到底叫什么——他只知道他是宗室子弟,和陛下之间的血缘已经隔得有些远了。在场众人中,孟北侯是哀太子的儿子,是陛下的亲侄子,高平郡王是陛下的嫡亲外甥,他们二人与陛下的血缘最为亲近。不过。孟北侯不是哀太子正妃的子嗣,哀太子在世时并不宠爱他,如今陛下对他的关爱也不算深厚。

  人人都知道,最受陛下关心爱护的是高平郡王——荀叔冕不想让荀靖之早些走,也有这个缘故。如果他和荀靖之关系亲近,荀靖之在陛下面前提起他,陛下就能多想起他几次。

  第二球结束后,红锦一方夺回了一球。荀叔冕跳下马跑过去问荀靖之:“靖哥,再打一局?”

  荀叔冕说完话扶着自己的腿喘了两口气,别说他要喘了,马都在喘息。

  竞逐之后,气息未稳,心在胸中狂跳,荀靖之平复了呼吸,看了看天色,强行压下自己想继续打马毬的想法,回荀叔冕说:“不了,谢你相邀,我真的有事。”

  荀叔冕还想说两句话,再挽留荀靖之几句,然而荀靖之看向了自己的身后——那个折袖穿黛袍的人骑马走在后面。荀靖之下了马,安抚一般摸了摸自己的马的头,等了他片刻。

  穿黛袍的男子吓了一跳,远远停了马,也跳下了马,牵马走过来之后,叫了荀靖之一声:“郡王。”

  荀靖之这时看清了对方的长相,他看起来和荀靖之差不多大,有一双微微下垂的眼睛。荀靖之说:“你叫阿粲,我记得对不对?我看见马场上冲出来一个系着红锦的人,意外极了,你的马术很好。”

  荀叔冕在一旁听荀靖之说话,觉得荀靖之的记性还挺好,他这才想起来,穿黛袍的男子叫荀粲。荀粲穿一件黛袍,袍下穿了织锦半臂,折起右袖露出了那件半臂。

  荀粲向荀靖之行礼,说:“是我,多谢郡王夸奖,郡王记得没错。”

  荀靖之抬手示意荀粲起来,问:“阿粲有表字?”

  “有。我比郡王虚长两岁,早就成年了,我的表字是景灿。郡王应该不熟悉我,您能记得我的名字,我已经很意外了。我与郡王是同辈,我的曾祖是太宗的十三弟,是第一位新城郡王。我……我父亲是县男,到我时……我没有爵位,但我能骑能射,所以被妻舅高义兄叫了过来。”

  荀粲口中的“高义兄”是一位武家子弟,今天也一起练习骑射,不过练习完他就回城了,没留下打马毬。朝中从来不缺官员,建业也总是会有荀靖之不认识的人,人和人之间又有姻亲关系……婚宦、利益似乎共同织成了一张巨大的蛛网,人被粘在其中的某一个点上。荀粲是通过妻舅听说竞猎的事情,看来他真的和宗室中人比较疏远了。

  荀靖之点了点头,说:“‘景灿’——景灿兄,我记住了。”随后问荀粲是否担任过武职,又问了几句他如今在朝中任职的情况。他把马交给了家仆,和荀粲说着话往前走,余光扫过马场之外的人影时,忽然不走了。

  荀粲察觉到荀靖之的异样,问:“郡王?”他顺着荀靖之的目光向一边看过去,发现马场外站着一个高挑挺拔的锦衣男子,荀粲离对方有些远,看不太清楚他的长相,但是知道他长得一定不差——他附近有侍从、家仆,但是荀粲一眼看过去,只看见了他。他站在人群里,真像鹤立在鸡群中。其他的人面目因距离而显得模糊,唯有他能显出不俗,荀粲想,对其他人来说,站在他身边真算得上是一种残忍。

  荀靖之对荀粲说:“景灿兄,抱歉,我有些事,要先告辞。”

  荀粲说:“郡王的事要紧,请。”

  荀靖之朝着那个人走了过去,叫他:“五岐兄?”问:“你怎么来了?”

  荀靖之是侧对着荀粲走的,荀粲没看见荀靖之的表情,但是听他说话的语气微微上扬,觉得他是高兴的,意外且高兴。伍岐?他没想出来朝中有谁姓“伍”。

  对方叫了荀靖之一声,对荀靖之说了几句话,荀粲似乎听见他叫荀靖之“汝宁”。

  汝宁。在场的人中,与荀靖之熟悉的宗室中人叫他“八郎”,或者称兄弟,不熟悉的人叫他“郡王”。没有人叫荀靖之的表字。

  荀粲在原地站着,想起夫人劝他抓住机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抓没抓住机会——高平郡王记住他了吗,至少郡王知道了他的名字。不记住也没事,隐约留下个印象,那也总是好的。许朝想求官位者,大多投入了江表门阀门下,自称某家门生,荀粲姓荀,不想亲附江表之人,可是他又进不了陛下等人的眼中。他的身份不尴不尬,于是官职也不尴不尬,此次来建业,只是来轮值。

  钱财不积、权势不尤,荀粲向来不是人群的中心,他在原地愣神,荀叔冕朝着荀靖之跑了过去。荀叔冕赢了一场马毬,心情大好,从荀靖之背后搭住荀靖之的肩,冲对面的人哈哈一笑,说:“第五公子,是不是?你一叫靖哥,我就知道你是谁了。我与你都是县侯,我是临湘侯……”

  荀粲抬眼看见荀叔冕搭荀靖之的肩,就在他羡慕他可以和高平郡王这么亲近的时候,荀靖之把荀叔冕的手从自己的肩上拨了下去。

  “噗,”荀粲身后的孟北侯没忍住笑了一声,说:“八郎不喜欢人碰他。”

  荀粲默默记住了:没事的时候,别碰郡王。

  荀靖之解下了手臂上的红色锦带,似乎打算走了。

  荀粲摸了摸自己的马的鼻子,郡王真的记住自己了吗?马儿啊马儿,取功马上……一直待在南方,哪里有取功马上的机会呢。父亲错过了高宗朝收复南方的战事,颇感后悔,自他小时候起就要他练习骑射,以期有机会时,抓住机会,重振新城一支荀家人的家声。他是学会了骑射,然而原来这不过是为了陛下一时兴起举办的一场游戏。

  新城位于甘州——许朝五边州之一的甘州,荀粲的曾祖凭借武功在甘州留下了名声。荀粲在胡笳声中长大,只去过一次长安,他曾经期待自己能像自己的曾祖一般,立下自己的功业,能在长安也留下名声。然而,这已不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了,荀粲觉得,或许自己该安于自己不上不下的位置,不该有所祈求——安于自己的位置,至少南下之后,他家里还有一些田地,他能一直都有饭吃。

  可他不甘心。

  作者有话说:

  孟北侯是五郎,他比他哥哥永隆(四郎)年纪小,但是比彰之(六郎)、靖之(实际上的七郎)都大,所以他会直接叫“六郎”、“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