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六十一章、“是非之地”

  义忠王年岁与苏哲相当, 相传与生得与太后很像,纵使这样的年纪,一双桃花眼微微上挑, 鼻梁挺直,透出一种锐利的美感, 就像他本人的行事作风, 一样具有攻击性。

  怪不得圣上对这个弟弟多有宽容, 就像荣国府的老太太偏爱贾宝玉, 肯定也有这张脸的缘故。

  如果说林如海和苏哲这类的长相,是江南水乡的含蓄和飘逸,有修竹的淡, 兰草的雅。

  义忠王的相貌就是瑰丽胜芳的牡丹玫瑰,浓烈摄人。

  他面色透着惨白, 不知是生来如此, 还是身上有什么隐疾,又或者吹多了春日的寒风, 冻得冷白。

  气氛顿时十分压抑,空气像是被刺骨春寒冻住。

  此人显然冲着二人而来,躲是躲不过,两人赶紧躬身行礼。

  “下官林如海, 见过王爷。”

  “下官苏哲,见过王爷。”

  车上那人勾唇一笑, 眼底忽然又带上鬼魅的笑意,微微抬手。

  “不必多礼,本王只是听说近来朝中出现泄题一事, 不知二位有没有收到书信?”

  果不其然笑面藏刀, 这件事他们究竟答还是不答, 义忠亲王分明就在炫耀,那事是他所为,圣上又不曾处置他。

  二人正踟蹰间,就在义忠王马车之后,两队小轿慌慌忙忙泡出来,义忠王笑意褪去,看向二人:

  “大人们出来了,本王可不敢拦着,先行一步。”

  说罢,那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人,放下车帘,车角的黄铜铃铛叮叮当当,渐渐远去。

  今日在宫门外遇到的人未免也太多,刚刚送走一个义忠王,又迎来一个刑部尚书。

  林如海脚下寸步不行,又与中大人见礼。

  “见过钟大人。”

  刑部尚书顶着大胡子,深深看一眼义忠亲王马车远去的方向,回过头来,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嘱咐二人。

  “天色不早,快回家去。”

  二人感念钟大人的解围,拱手谢过,赶紧各自回家去,离开宫门这个是非之地。

  万幸林如海和义忠王交集不多,后面再没见过,这人如果真要找你麻烦,躲也躲不过,有一日过一日。

  那天林如海才来当值,就听见翰林院看管灯火的小公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圣上身边的陈公公被处死了!连带着好些个小公公,看来是这么泄的题。”

  “而今已经不是泄题,朝廷张榜,是有人作祟,只要没有考试,如何能算考题。”

  这二人看见林如海,忽而就散了,各自拿着扫帚去打扫石阶。

  不过这也不算大秘密,皇帝陛下身边的大掌事公公没了,此事根本藏不住,朱谦也与几人讨论此事。

  唯有苏哲心领神会,给林如海递了个眼色:“看来真是他做的,此人行事真是诡异。”

  林如海颔首冷笑:“显然冲着那位公公去的,怪不得最后又不了了之,几位大人都没被追究责任。”

  苏哲把一只湖笔插进笔筒中,长叹一声:“义忠王从皇陵回京,就闹出一件大事,看来京中要不太平,不知他几时又去守皇陵。太后娘娘身子不虞,先前义忠亲王自请守皇陵,他回来就兴风作浪,显然一时半刻,不会离去。”

  只想偷闲躲懒,悠哉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想和此人有瓜葛,还真是难办,还好他当年造反不成,这样一个乖张的性子,如何能做一国之君。

  转念一想,兴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才导致他造反不成。

  不过几日就见贾赦又来找林如海,说是给贾母送东西,但前儿才来过,贾赦三天两头未免跑得太勤。

  这回还真遇到点难事,荣国府和义忠王府上交情不深,这次义忠王从皇陵回来,专门给贾赦、贾敬都下了帖子,请他到撷芳园赏花。

  贾赦知道这一位的脾性,才收到帖子就惴惴的,并不觉得有多少荣光,家里的老二他觉得靠不住,来找林如海商议。

  撷芳园是义忠王名下的一个园子,当年先皇最爱去赏春避暑的地方,奇方异草,亭台楼阁,乃是京中一大盛景。

  自从前年义忠王自请去皇陵,就很少开过,先前那些和义忠王亲厚的王孙,时常在院子里宴饮待客。

  林如海问贾赦:“家中和义忠王爷关系如何?”

  贾赦脸上不太自然,答道:“只是有些寻常往来,那一位身份尊贵,却是看不上我,看上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贾赦不好说,自己小时候十二三岁时还被这位义忠王打过一回,只希望他贵人多忘事,忘记这件事,反正那时候京中不少王孙公子都被义忠王打过,自己并没有上赶着得罪他。

  林如海不知其中关节,只能劝贾赦:“倒也不必如此,你若过于疏远,当心真的生了嫌隙,他终归是圣上胞弟。”

  贾赦这才说出实情:“他下了帖子请我们去园子赏春,明日的事。”

  林如海就更不懂了,只是寻常交道,贾赦就更不必在意,又道:“吃喝而已,兄长不必忧心,不知该说什么,埋头苦吃就是。”

  林如海不太担心贾赦,只因为荣国府手上没有兵权,就算义忠王想要造反,肯定看不上荣国府,京城里还有什么南安王、忠顺郡王,暂时轮不到荣国府。

  贾赦见妹夫一说,自己就没那么紧张了,又把自己来的另一件事嘱咐林如海。

  “不说那个,家里母亲找到几个能用的婆子,这次叫我一起带来,刚刚进门时管家领走了,一会儿让妹妹看看。”

  这些婆子多半是贾母精心挑选专门伺候贾敏产育一事的。

  林如海点头,贾赦见事情交代到,抬步就走。

  林如海留了一回,“这一走,她醒来又要怪我。”

  贾赦还是走了,贾敏这回午觉起来,倒是没怪谁,就是觉着饿得慌,厨房那边弄了·点牛奶粳米粥吃下去才舒服。

  过了两日,林如海散朝回来,遇到贾赦贴身小厮上门,就在门房那边候着,见林家姑老爷一来,赶紧上前。

  “姑老爷,我们大爷说,没什么大事,让姑老爷不要担心。”

  要不是他来,林如海都忘记贾赦被义忠王请走,他近来一颗心不是扑在编撰目录,就是家中的贾敏身上,根本想不起贾赦。

  林如海点头:“知道了。”

  那随从见天还没黑透,话也带到,趁着天还没黑,提着一盏羊角灯笼,顶着春风回去。

  春日暖暖,荼蘼开尽,今年的会试很顺利,先前闹出的泄题一事现下已经再无人提及,多半都在议论今年的状元抛弃糟糠一事,又听说圣上给义忠王指了一门亲,是个小官家的女儿,长得俊俏,义忠王非要迎娶,太后娘娘拗不过,只能答应。

  京中事情一茬接着一茬,马上就入夏。

  林家上下的心也随着入夏焦躁不安,林家几代单传,子息太薄,孩子对阖家上下都有重要的意义。

  林家几代的家生子们,甚至比林如海和贾敏这两位当事人还躁动不安。

  六月初一的傍晚,贾敏平安把孩子生下来,随着婴儿一声响亮的啼哭,林家的下人们在心里念了一声佛。

  “恭喜奶奶,是个哥儿!”

  产婆的声音脆生生的,这回她肯定少不了赏钱,林家单传几代,头一胎就生了哥儿,肯定重重有赏,她回去贾母那边,还能拿一头。

  外面的嬷嬷着急忙慌跑出去报喜:“大爷,咱们奶奶添了个哥儿,一回儿就抱出来!”

  因为什么产房的各样规矩,林如海被那些搞各样仪式祈福的嬷嬷赶到的院子外面,忽而听见消息,腿下发软,赶紧扶着柱子立住。

  顶着一头的汗,沉声道:“不必抱出来看,快回去照顾你们奶奶,一会儿有赏。”

  那嬷嬷赶紧回去,院子内外的小丫头交头接耳,满脸欢欣,反而显得兴致不高的林如海格格不入。

  常安进来,见林如海仍旧站在廊下发呆,试探着问:“大爷,去给老太太道喜吗?”

  林如海点头:“去。”

  常安又问:“爷,您有心事?”

  林如海叹了一口气,此刻究竟是怎样的心情,前世他求一个儿子求了多少年,看见旁人家的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只能尽力宽解。临终之前遗憾没有人托付家业,只能依仗荣国府照顾黛玉。

  现在他有孩子了,这个孩子不是黛玉,他心里是高兴而欣喜的,又充满遗憾,对前世,对先去的父母,一时间胸膛之中被挤得满胀,根本说不清楚,道不明。

  夕阳斜坠,西面的天上烧红的晚霞金光灿灿,夏日炙热不散,鸣蝉叽叽喳喳,叫得人恍惚,林如海眼前浮现起父亲和母亲的音容笑貌,忽而前世黛玉幼时的面容却影影绰绰,朦朦胧胧。

  他是父亲,却记不起黛玉出生时是什么模样,何种情形,只有个模糊的印象,有人来报信,说太太添了一个姐儿。

  他似乎还遗憾来着,可惜不是个哥儿。

  林如海记得最清楚的只有女儿躺在潇湘馆的床上,外面凄风冷雨,形容枯竭,孤独悲凉的死去。

  林如海收回心神,垂睫道:“只是想到父亲母亲不得见,有些难受,你们不许告诉你们奶奶,我高兴的,太高兴了,笑不出来。”

  说到此事,常安这等家生仆人也跟着伤感,大爷现在瞧着官场顺利,除了奶奶和今日的哥儿,已经没有家人了,世间唯有哥儿与他血脉相连。

  常安虽是几代林家的家生奴婢,但上面奶奶和祖父都在,父母也齐全,大爷的命却也算不得有多好。

  家中添丁进口,见主子如此,常安也跟着戚戚然。

  “唉,小的知道。”

  62 第六十二章

  ◎“喜获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