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带崽上炫富综艺后爆红了【完结】>第61章 宗族祭祀(二)

  他们等了莫约十几分钟,中间还有人跑过来给中年男人送了一封鞭炮。

  随着队伍的人越来越少,总算轮到了中年男人,他回头看了一眼嘉宾们:“你们跟着我就行。”

  说罢便上前将手里的鞭炮递给守在门外的佣人,双手微拢,朝着大门虚虚一拜,高声喝道:“白氏旁支第六脉,白高祖后人,第四十六代子孙,携客前来,拜见小祖爷!”

  梁宇他们有样学样,却在拜下去的那一刻,心里有了些不一样的酸涩。

  这些人都知道自己传承了几代,都能准确说出自己属于哪一位祖辈的血脉,甚至还有族谱能往上溯源己身。

  但是梁宇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家里祖上是干什么的,是不是迁徙逃难才到的S市。

  如果是的话,那他们梁家祖上的起源地又在哪里?

  以前总嫌爷爷念叨一些他听不懂的事,如今却发现那可能不是一位老人家无聊的念叨,而是对祖地的怀念。

  当再次直起身体的时候,少爷团的眼眶隐隐发红,像是被缭绕的烟雾熏红了一样。

  林清忍住心里的鄙夷,也没有弯腰,只是随意地拱了下手,惹来其余人不赞同的眼光。

  刚才中年男人就说了,这一拜,拜的也是主支的先灵,他们觉得中元节这一天,已经逝去的人即使转世投胎,也会在梦中魂归故里看一看。

  不过林清没放在心上,他一点都不信这种东西,就连佣人领他们进去的时候,他还一脚踩在了门槛上。

  林勤奇怪地看了林清一眼,连他都知道入门不踩槛,怎么这个远房叔叔不知道呢?

  绕过影壁后,宽敞的中庭里有序地站着刚才进来的人,中年男人也带着他们站在了队伍里。

  中年男人叮嘱道:“一会要进去给小祖爷问好,你们不是我们族人,不用行礼,但是记得别对那些长辈不敬。”

  他说完还看了林清一眼,惹得林清脸色微变。

  梁宇他们观察中庭的构造,低声细语地唠嗑,中年男人也不说什么,只要不是站在最前排,就不用太拘束。

  “这个叫中庭天井,旁边叫抄手游廊。”方士林见识比其他两人多一点,便低声解释道。

  卓子凡眼尖地从前面人群缝隙中看到了大堂的一角,好奇道:“你们看,那屋子里的灯笼怎么跟外面的不一样?”

  方士林眯着眼睛,看着那几盏高高挂在大堂顶上,形状各异且两三个接在一起的的华美灯笼,低声道:“这些好像叫堂灯。”

  而且这些灯上珍宝珠翠的颜色,看着也跟现在的不太一样,看来白氏族人定居在这里的时间比较早,连这种手艺的古董都留了下来。

  卓子凡小声逼逼:“刚才听那个大叔说得可惨,我看再怎么惨,那也是大户人家的门第吧。”

  他的话没有被旁边跟人交谈的中年男人听到,却被排在他们前面的一个少女听到了。

  她回过头看了几人一眼,嗤笑道:“那你们可知道为了保住这些祖上的东西,我们一族人付出了多少心血?”

  少爷团没察觉到少女话里的嘲讽,梁宇竖起耳朵八卦道:“多少?”

  少女也不给他们留面子,轻声冷语道:“白家自唐代发家,宋元交替时,为了保住族人,主支已经倾尽家财,你们眼前看到的这座宅子是重建的,这还仅仅只是白家原本主支第三房的规制而已。”

  要知道在古代,一般家族大多是几族之内都住在一起的。

  少爷团倒吸一口凉气,眼前这座大宅子,还仅仅只是主支一房的宅子?

  那原本白家得多大啊?没有一片建筑群都住不开吧?

  少女又道:“我们白家祖辈擅长商道,后来每次更朝换代都几乎倾尽家财才能保下全族,直至开国前后那段混乱的年代,为了不远离故土,族中每一家都有子弟上了战场,只为护住在这里扎根的族人。”

  那段外敌入侵的时间,少爷团们再混也知道,不过多少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那个时候全民皆兵可不是吹牛的,能有后人活到如今这个年代的,谁家祖上没当过兵?

  似乎是看出了他们的不以为意,少女轻声问道:“你们可知擅长经商的主支为何只剩下小祖爷一脉?”

  少爷团好像察觉到什么,安静看着少女,不敢吱声了。

  少女自顾自道:“因为白家主支大房的白高祖大奶奶死在了战场上,二房白高二祖爷也死在了战场上,他们还没成年就上了战场,也都没有留下血脉,只有当时年幼的三房白高三祖爷没有被允许当兵,才活了下来。”

  “你们肯定也不知道,我们白氏族人家家户户都有那个年代的先辈留下来的功勋章,有的往上数还是我亲太爷的亲兄弟,不过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留下血脉。”

  少女平静说完,抬眼看向卓子凡,一字一句低声道:“如果可以,谁会为了这点东西不要家人的性命呢?只是那时的白高三祖爷选不了,那个时候他才刚刚会说话。”

  “反过来想,祖辈已经做出了这么多牺牲,我们却连一座宅子都留不住,那不是废物是什么?”

  跟在旁边的摄影师把这一幕拍到了镜头里,一个家族如今的兴旺,背后是无数祖辈的鲜血与骸骨。

  这种为了宗族延续的付出,何尝不是华夏民族的缩影?

  当年国人豁出命去驱赶外敌,为的也不是那点战后的功勋。

  他们只是想炎黄子孙的血脉能保留下来,只是想着民族不断绝,后辈还能生活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

  他们只是想自己这一辈竭尽全力,尽量给后辈留一个比较好的家底,让后辈能发展起来。

  死一般的寂静在几人之中蔓延,卓子凡颤抖着唇,低声道:“对不起,我不是有意胡说八道的。”

  少女没有说什么,只点了点头,正在跟别人低声说话的中年男人无意中回头看了一眼,脸色变了变,对着少女微微弯腰:“太奶奶。”

  少女习以为常一般弯腰回礼,接着变回身继续等待着前面的人行礼完毕。

  少爷团们面面相觑,再也不敢多说什么。

  毕竟在这个传承上千年也没断的宗族里,一个十几岁女孩都能是太奶奶的辈分,指不定刚才队伍里排在前面的孩子,又是哪一支的老太爷呢。

  他们常常说的尊老,似乎和白家村的人尊辈分为长,也没什么不一样?

  他们的想法倒也没错,辈分之说,就如同华夏传承几千年不断层的历史一样。

  有些文物,是国人豁出命都要留下来的,这是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存在的证据。

  而白氏一族所做的一切,也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让后人能有源可溯,就是先辈们的初衷,仅此而已。

  少爷团老实了下来,只安安静静欣赏这处现代少见的建筑,而隔着人群的大堂上,一段交谈也刚刚结束。

  “事情就是这样。”白村长坐在大堂右边的副座上,恭敬地对着主坐上的青年说道。

  “那个时候太叔公打了电话给太祖奶,太祖奶说可以,我们就答应让人过来拍一下。”

  主坐上的青年穿着一身黑色长袍,听完后便微微颔首,“那就这样吧。”

  大门外的鞭炮声渐歇,堂屋里的老式座钟缓缓走到五点三十分的位置。

  一位年纪比白村长还要大的老人低声道:“小祖爷,该让他们进来见礼了。”

  “嗯。”青年理了理长袍下摆,对佣人示意:“让他们进吧。”

  佣人立刻在大堂正中摆上五个崭新的蒲团,门外的人见状,按着辈分有序进入。

  省去了自报家门的时间,这一次速度就快了很多。

  前面的队伍越来越靠前,梁宇等人听着绵延不绝的问好声,视线里能看到的大堂内景也越来越多。

  高大华美的堂灯悬挂在横梁上,挡住了中庭照进去的光,坐在首座上的人只能被人窥见下半身,上身则被堂灯的倒影遮住。

  在看清主坐上的人之前,梁宇还在想,不愧是古人的智慧,这么大的灯挂在屋子里,要是大白天坐在正堂,也不用怕外面的太阳光晒到里面的人。

  直到他随着中年男人进屋,被佣人引到一旁观礼,跟白黎喻对上了眼。

  梁宇:“……”操。

  独自坐在首座上的青年面如冠玉,一身黑色立领长袍衬得他极为雅致,脚上还穿着一双黑面白底的缎面单鞋,就像从民国老照片里走出来的大家公子一般。

  今天的青年身上没看到任何饰品,清清爽爽的一身,仿佛习以为常一般端坐在高堂,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矜贵。

  “见过小祖爷,小祖爷安好。”堂中五个年龄各异的白氏族人跪在蒲团上,伏身问好。

  看到梁宇眼中的震惊与茫然,白黎喻的脚不自觉往长袍下摆里面缩了缩,他感觉自己能在祖宅底下扣出一段万里长城。

  他收回视线,无视小伙伴们震惊的目光,轻咳一下,缓声道:“你们有心了。”

  说完垂眸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站在他身后的小七熟门熟路地从佣人捧着的手提箱里拿出五个素色红包,上前一一递给已经起身的白氏族人。

  其中一个老大爷还拍了拍他的胳膊:“好好干,保护好小祖爷。”

  小七点头哈腰道:“二太爷您放心,重孙知道。”

  少爷团:“!!!”

  感情小漂亮和这个保镖还是一家人?!

  在他们震惊得脑袋都转不过弯的时候,最小一辈的那批族人也已经问礼完毕,有序退出了正堂。

  此时,坐在主坐两边的几位老人先起身站成一排,双手微拢对着主坐上的青年弯腰鞠了一躬。

  “小祖爷安好。”

  白黎喻受了这一礼,在几位老人站直后,也连忙放下茶盏站在他们对面,拱手对着几位老人鞠了一躬。

  “望各位身体均安。”

  几位老人受了这一礼后,才向两边让开路。

  正在此时,大堂里的座钟发出整点“铛铛铛”的声音,余音未了,几位老人便冲着大门外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请小祖爷开祠堂。”

  白黎喻轻轻点头,踏着稳健的步伐负手前行,在族人恭敬的目光中向门外走去。

  待他走出大堂后,先是几位老人家跟上,接着按辈份从高到低,白氏族人如同来时一般,汇入队伍中。

  一群人浩浩荡荡跟在青年身后,朝着村中祠堂走去。

  有始有终,有根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