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书七零之独宠漂亮小炮灰>第182章 医药会议

  买房子的事情花了小半个月才断断续续搞定,一开始见他们要买,有的人还想坐地起价,陈晏初带着季修铭扭头就出去了。

  他们没在价格上压价,已经是看在大家都不容易的份上。

  最后见起价无望,还是卖了。

  手续都办完之后,陈晏初和余声笙也商量过几次,在那附近做点什么买卖,但一直没有头绪,就只好先搁浅了。

  在这期间,陈晏初收到研究院的电话,通知他每周末来研究院报到。

  苏老给他弄得就是一个实验室助理,以一个医大大二学生的身份办的。

  里面的人看到他的资料,都觉得可能是后台比较硬,来这镀金混着玩的,毕竟研究院里最次的,也都是留学归来的博士。

  刚去第一天,陈晏初就被人鄙视了一番,进了门,就有个年纪三十左右的男子斜眼看他一眼:“你就是陈晏初?”

  陈晏初点点头:“您好。”

  这人可能是看过他的资料:“刚好,一会儿有个会议要开,你来做会议纪要吧,内容写清楚啊,日后上面可是要派人来查看进度的。”

  也不等他说话转身就走了,边走嘴里还嘀咕:“也不知道谁家的小公子,来这种地方捣什么乱啊,镀金也不挑个轻松点的地方。”

  旁边有人附和他:“听说是学药剂学的,可不得来研究所嘛,专业对口。”

  “嘁!”

  两人离得不远,声音也不算小,又或许是故意说给他听的。

  这些人看着恃才傲物,其实也都是有真本事的。

  研究院里汇聚了各个院校的精英教授,以及京市各个医院的一些专家,和海外学成归来的博士生等等。

  每一个人的履历,都比他好看太多。

  所以别人看不上他,陈晏初也没觉得有什么。

  他放下东西,拿着本子和笔正要去会议室,有个人路上顺手把会议资料给他,让他提前打印好,他接过来就开始干。

  既不抱怨,也不推脱,随别人使唤。

  倒是引来有些人印象上的改观。

  他也没什么可辩解的,因为他确实是靠后台进来的,苏老让他进来,是因为这东西是他提供的,可能是觉得他会有一些了解吧。

  开会的时候,大家围绕上面下达的任务做了详细的讨论,就是给了一小瓶陈晏初提供的未知物品做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清楚里面具体都包含什么,有什么作用,可以用于哪些病症之中。

  但第一步就把所有人难住了。

  因为里面成分过于复杂,而且很多未被发现的物质,名字,特性,作用一切未知。

  想要了解透彻,就得一一提取,做实验分析等等。

  在座各位都是病理学生物学医学领域的专家,讨论很久,都没什么头绪。

  不过会议期间,他们说的很多内容,陈晏初听的都是半懂,会议纪要也写得磕磕绊绊。

  但那人好像也没有在意,因为会议上除了他,还有别人在写,那人也根本就没指望他能写好。

  陈晏初为此专门去学校图书馆,找了许多生物学病理学相关的书籍,每天晚上除了学校的课业外,还要恶补许多相关知识。

  经常一个人看到半夜,早上再早早起来。

  好在药厂一直没什么大事,偶尔晚去一点也没事。

  接下来的日子,陈晏初的忙碌就变得稳定了很多,每天白天先送叶然去学校后,自己再去药厂,忙活完公事,闲下来就看机械原理和病理学的书籍。

  偶尔还能看到诸瑾东兼职老师辅导学习的热闹。

  中午接了叶然一起吃了饭,下午两人一起去药厂。

  晚上在一起回家。

  周末去研究院报到,虽然每次都会有新的听不懂的内容,但陈晏初却觉得自己像块海绵,在努力的吸取着更多的东西。

  好在他一直表现的都还不错,一个月下来,故意挑刺的人倒是少了,研究进度一直停滞不前,大家都焦头烂额的,没空搭理他。

  日子就这么日复一日的过着,虽然忙碌,但显得格外充实。

  就这么又忙碌了一个月后,之前程峥林告诉他的医药会议要开始了。

  他第一次参加,也不知道里面具体要做什么,就什么也没带,独自前往会场参加。

  会议是在一个类似人民大会堂一样的地方,大的能容下成百上千人。

  门口有专人核对身份,核对无误后让陈晏初签上自己的名字。

  进去后,里面的位置是划分好的,药商们大多都是在最后一排不起眼的角落。

  参加这个会议的,主要都是京市各大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以及各大高校的医学类教授。

  甚至有一些专门从外地跑来的医生。

  因此更像是一场医学知识学术交流大会。

  最后会有一些医药商代表上台发言,阐述自己药厂最近都有哪方面的研究,专攻哪一类的疾病之类的汇总。

  陈晏初作为一个新人,发言肯定是没他什么事,他今天来主要是旁听。

  刚开始的部分,是各个医院代表总结最近一年的医院所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汇总,过程枯燥无聊又冗长。

  主要里面很多东西一听不懂,就容易走神。

  陈晏初听的有些昏昏欲睡,见身边几个药商同行,都已经呼呼大睡了,他强打起精神,继续认真听。

  可听着听着,他好像渐渐明白过来,这种学术型会议为什么要请他们这些药商了。

  现在的医学技术,相当的不发达,有很多病症,其实都没有全完根治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再加上很多先进的机器更是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

  目前国内除了没有更多先进的医疗手段和器械外,更多的是看病的福利普及不到乡镇,很多农民看不起病,只能硬熬。

  现在上面对这方面也在做着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请药商来,就是要在这些人的总结中,找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研制出更多利于民的药片来。

  因为目前京市的药商不算太少,但研发新药的能力太弱,很多药品要么流通性不强,要么过于泛滥集中。

  而这么多药商中,只有两三家主要做中药相关药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