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九千岁又替太子殿下撑腰了!>第二十章 自作自受

  “赵秋云!你休要信口胡说!你以为你远离京城,在边关做的那些事情大家不知道吗?圣上慧眼,一早就看穿了你的阴谋!你伙同金康意图谋反罪不可恕!现在居然还想把事情栽赃在别人身上,我怎么以前没看到你居然有如此狼子野心!”

  凌道忠指着跪在地上的赵秋云劈头盖脸的一顿骂,赵秋云理都没理他,对着皇上自顾自的说:

  “秋展一直跟在凌世辜手下做副将,三个月前,他开始以视察各部分守卫的缘由频繁出营,在几次练兵找不到他之后臣便留心他的去向,发现他经常以黑夜做掩护偷偷潜入敌军营帐,至凌晨方归。”

  “每次他去后,第二天金康的使臣便会入境求见,臣为防冤枉,临走前还命人在他帐中搜索,这是臣搜到的信件。”

  赵秋云将一个盒子呈了上来,穆以澜打开,发现大部分都是金康朝廷发往边境的信件,上面都是在教授边境如何与秋展合谋陷害赵秋云,数量多达半盒。

  “秋展官阶低微,臣不能肯定他便是与金康勾结的元凶,且他一直在凌将军麾下,若无圣命,臣恐怕不好处置。”

  自打开盒子之后,殿中就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气息,安静的大殿犹如暴风雨来临的前兆,皇帝身上散发的寒气和怒意让人不敢妄动。

  凌道忠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赵秋云不知怎么发现了秋展,出现在宫中申辩,若任由事态发展下去,这次恐怕是白折腾一场。

  “陛下,臣刚上奏赵将军边疆治军行为有异,他就恰在此时千里迢迢赶回京城,将自己所犯之错推到小儿身上,如此巧合,难保宫中无有串通之人!”

  凌道忠这话刚说完,二皇子就着急的跳出来。凌家是四皇子的母家,整个朝中只有他和四皇子夺嫡日盛,他这不是在像父皇暗示他和赵秋云有联系吗?

  他倒是想!

  “凌大人!空口无凭!赵将军为国驻守边疆劳苦功高,若不是有人暗中手脚将他数次递上的奏折压下,他怎会一人从遥远的边疆苦寒之地回到京城?”二皇子转身面对皇帝。

  “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应当严查!此人在朝中做事却有二心,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意图蒙蔽父皇的眼睛,其心实在可诛!”

  上一秒还站在一个阵营努力配合撕咬赵秋云的两位皇子,只一言不合就变成了对立面。这件事情到此赵秋云已经不可能下马了,但这并不耽误二皇子趁机咬凌家一口。

  四皇子生母早逝,这么多年能够和他平起平坐不就是因为后面有凌家撑腰吗?若是凌家倒台,四皇子则不足为惧!

  “二哥,凌大人不过是细数嫌疑,将问题摆出来而已,二哥反应怎么这么大?莫非,是二哥知道了些什么,私下提醒的赵将军吗?”一直没吭声的老四一脸笑容的看着二皇子。

  他向来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所谓的四弟,总是摆出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可那双眼睛里从来没有半分笑意,就像是行走在雨林中转身看到早已埋伏依旧的毒蛇紧紧的盯着你。

  只消一步,命归西天。

  “秦景泽你——”

  “够了!”皇帝一声怒吼,大殿之中瞬间归于平静。

  秦景林站在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互掐,这件事情算是他一手挑起来的,可真正面对父皇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局面除了两位一直针锋相对努力夺嫡的皇子之外,还有一个在朝局正中的太子。

  谁都没有将他放在眼里,自然也就想不到这种事情会是他一手策划,他乐得看着两位皇弟掐架,在皇帝喊停的时候还不免有些不尽兴。

  皇帝沉默的看着站在殿下的众位大臣们,他确是忌惮赵秋云的军功,可这不代表有些人可以以此来蒙蔽他,算计朝臣。

  凌道忠的行为让他大失所望。

  “赵秋云,你说你数次呈递奏折,可有证据?”

  赵秋云从进殿之后就一直跪着,但此刻依旧沉声回应道:“西陲边防距京万里,所过快马驿站皆为人证。”

  皇帝目光落在他身边:“凌道忠?”

  凌道忠立刻撩起官服跪下,大喊冤枉:“陛下!尚书省确实没有收到任何赵将军的奏章,陛下可以将尚书省的人逐一审问,老臣没有说谎!”

  二皇子丝毫不买账,立刻出言讽刺道:“父皇,尚书省在册的官员有几十个,不防一查。凌大人总不至于手眼通天到几十个人众口一词吧!”

  二皇子这话,看似为凌道忠开脱,实际一旦查开,有人有异则证明凌道忠渎职,若众口一词,又变成了凌道忠手眼通天,意图控制皇帝了,简直是两头堵死。

  秦景林很想笑出声,但是不能,他只能站在那装出一副大家都好有道理的样子。

  “二哥这话,倒不如直接说想定凌大人的罪。”四皇子盯着老二,看不出什么情绪。

  相比之下,二皇子的想法倒是昭然若揭。

  “怎么?在其位不谋其职,妄图蒙蔽父皇的眼睛,毒害朝中重臣,难道还不能治罪了?不能因为凌家是四弟的母家,你就这般偏袒吧!”

  “二哥这话——”

  四皇子话还没说完,大殿之上响起清脆的茶杯碎裂声,碎片一路滚落,在四皇子脚边停下。

  两人立刻禁声,躬身等待着金殿上的动静。

  “凌道忠,既然你管不好尚书省,便不必坐这个位置了,朕会找个能管的!”

  此话一出,凌道忠的心凉了大半,立马将头伏在地上,还没等他解释,皇帝紧接着说:“赵秋云,年关将至,团圆之时,就留在京城,年后再走吧。”

  说完,皇帝起身离开,剩下众朝臣面面相觑。

  虽然皇帝留赵秋云在京,可与他相关的一切事宜都交给了穆以澜,说是帮着打点京中一众事宜,实际上不过是盯着他,防止他与权贵过多接触罢了。

  不过赵秋云似乎也察觉到了皇帝的想法,进京后除了每日必要的上朝,几乎都窝在自家府中,一概不与朝臣世家接触,倒也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