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我在三国当皇帝,被后世直播日常>第114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半个月后,

砰砰砰!

“嗯?”

一个青年皱了皱眉。

“怎的了?”

一个五十多岁的壮年男子赶来问道。

“队长,这块土地,不一般啊。”

王大秀坚定地说道。

“我来看看。”

队长徐丙国一脸严肃,心中也按捺不住的激动起来。

其他人员听闻,纷纷聚集过来,所有人都有些雀跃。

真的要到收获的时候了吗?

这种开盲盒的感觉是怎么回事捏?

...

小心翼翼的开掘了两三个小时...

“找到啦!”

“芜湖!”

“牛批!”

...

“什么,真的找到了吗?”

“没错啊,是甘省的考古队挖出来的。”

“我要去看看。”

“哦,对,同去同去,大家都赶过去了呢。”

...

“徐队长,怎么样!”

陈楚涵激动地对着徐丙国问道。

徐丙国擦着汗滴,一边笑着道。

“都在这里了。”

甘省又一位考古队队长陈楚涵看向徐丙国手指的方向。

嚯!

十二个大箱子,一字排开。

保存可谓是相当完好了,由于当时刘景是密室存储法,所以出来的箱子,虽然沾染了不少岁月的气息,但是倒也算比较完整留存的了。

陈楚涵对着徐丙国挤眉弄眼。

“老徐,能打开一个不?”

徐丙国眼中闪过一丝渴望,但还是很快隐去。

坚定的摇了摇头:“不行。”

陈楚涵:???

“上边来了指示,让我们维持纪律,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陈楚涵懵了:“不是,连咱们都不能碰?”

徐丙国很是确信的点了点头。

“嗯,不能。”

陈楚涵惊了,要知道他和徐丙国都是甘省鼎鼎有名的历史大家,考古学者,在西大,俩人还挂着教授的职称,以他们的能力,相信是足以保护好文物的,但是连他们二人都不能开启...

陈楚涵吸了口气,看来国家很是重视这个发现啊!

“我知道了。”

陈楚涵对着徐丙国点了点头,然后......耿直的蹲在了徐丙国的---右手边。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进,按照上级命令,调到中原省雒阳宜阳县进行考古勘探的近百个考古队,相继汇聚到了徐丙国和陈楚涵两支考古队的附近。

也就形成了...外围几千人关注,中心十二个威严厚重的大箱子,旁边规规矩矩的蹲着近百位考古队长...

都是大夏宝贵的技术人才啊。

众人都目光炯炯的看着四周,想要知道,是谁有这样大的架子,能让所有人,都这样等着他。

终于,两个多小时后。

十几架军用直升机从小黑点,逐渐变大。

直到最后,降落在了人群外围...

“民大历史系主任王教授!”

“古文字学者杨惠仁。”

“京师历史研究所赵八所长。”

“那是历史研究院的刘瑞和院士啊。”

“看,是历史复兴所的陈平所长、张金达教授。”

“教材编委会主管历史的马康主任教和主管文学的张宇教授。”

“教材勘定会的冯玉丰老师。”

“还有,还有...咱考古研究院的李玉忠院士,这可是大佬啊。”

...

就这样,众人纷纷起立,端庄,行礼让步。

队长们则是赶忙上前,伸手搀扶其中的几位走路有些颤颤巍巍的国家硕宝们。

王大生笑呵呵:“我们的猜想,终于有见证的一天了。”

刘瑞和也长舒一口气,想要缓解自己忐忑的心情。

这些平日里威严冷静地长者,在面对足以改变国运的民族瑰宝,也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

刘瑞和院士看到老伙计们有些沉默,于是打破平静道:“总要面对的。”

李玉忠院士点点头,坚定地说道:“开始吧,同志们。”

“好!”

众人紧紧追随者几位老者后边,缓步来到十二座箱子前。

李玉忠院士大手一挥。

“考古队众队长上前,做好准备工作,将箱子无伤移走,到就近的雒阳考古所实验室,开箱!”

随行而来的,扛着一颗金星的年轻将领说道:“上边安排了羊视记忆最精湛的团队,会对文物开箱,全程直播,望同志们不负众望,完成这光荣的民族任务。”

众人齐声道:“明白!”

声音洪亮,充满自信。

......

与此同时,刘景坐在自己的王府之中。

手中把玩着一块黑不溜秋的玩意儿,双目无神、手不自觉的揉搓着这个小物什。

前些日子,京兆尹徐璆那边发现了这种煤块,说是天寒地冻,百姓难以维持过冬所需的木炭和柴火、枯草,所以有几乎人家,在山上发现了这种黑块,燃烧取热,确实很热,但是也造成了所有使用这种黑快取火的百姓,纷纷中毒,甚至出现了死亡。

徐璆很重视这件事情,当即官府贴出告示,告知京兆尹全境,同时不许使用,还将此事写成报告,简牍送到了刘景桌案上。

刘景捉摸着,这不是煤炭吗?

天气凉了,眼看就要过年,可是府库存的柴火和木炭并不多,倒是钱粮建了一座有一座的仓库和地库...

老百姓也有很多,穿着粗布衣服,冻的出不了门的,刘景是捉摸着怎么让秦地上百万百姓,能好好过个年,熬过这个冬天,就算是不出门,在家里不受冻也是好的。

这正愁怎么搞木炭好柴火呢,结果徐璆刚上任京兆尹,这就将煤炭送来了,简直是瞌睡送枕头!

徐璆,你可真是孤的福将啊~

刘景咧嘴笑了起来。

......

“这应该就是是秦王口中的《诗》,按照主播打探的说法,好像是叫做《诗经》,听说也叫《诗三百》。所以我们大夏,不仅是有传承的,而且异常绚烂!”

王大生捧着竹简,老泪纵横。

哽咽着大声读道:“....”

读到...卡文?

这提莫啥字啊????老夫不认识啊!

王大生老脸一红:“咳咳,惠仁啊,你来瞅瞅。”

杨惠仁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疑惑走来。

“你看这咋念呢?”

王大生小声问道。

杨惠仁:

众人看到王大生情绪来得快,走的也快,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嗯,这种字,按照从大奴王朝流传下来的文献,是叫做隶书。”

众人了然,王大生教授,是不认字啊!

嗯?不认字?

王大生倒是忙着道:“嗨害嗨,老杨,咱就知道你行,你还真认识这种隶书啊!”

杨惠仁很是冷静地哼了一声。

淡然道:“那可不!”

“快,给大家伙念念,咱们一起领会下老祖宗的文化。”

不料杨惠仁不按照常理出牌,只吐出四个字:“我也不认识。”

王大生:“厉害!...啊?”

“不认识你这么一副表情干嘛,真是的,浪费老夫的感情。”

杨惠仁:...(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在场众人都低下了头,没有传承,得到老祖宗的遗迹,也不懂老祖宗的知识内涵...(心态崩溃中)

刘瑞和院士摸着下巴,眼中一亮。

“有了。”

众人眼中再次燃起希望的火光。

刘瑞和嘴角上扬,豪气的说道:“找主播,让她教咱!”

“好主意!”

赵八紧着着说道。

拨云见雾!一点就通。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