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李子树下的小夫郎>第65章 第 65 章

=

因为村里人还忙着收地里的粮食,没有人手,所以那块地也只能先放着,赵天白寻了相熟的人家打听了猪仔的价钱,自家后院的那只种猪,两个月前就下了三只猪仔,但既然决定要扩建,自然就要养多一点。

陆青山还是照常进山,也想着多抓几头羊放着养,赵天白在家的话,打草喂食铲屎这些力气活就不用妇人小哥儿动手了,刚好位置也够大,不如多养一些,年底一起卖了,除了自家养来卖的马头羊,还有产奶的母羊也得找找,孩子现在还小,一天一顿再加点米汤也还行,等再大一些,吃的就要更多,奶水不够,营养就跟不上来。

虽然村里的小哥生产,孩子都会瘦弱一些,因为没有奶,但他们家是有这个条件的,没必要让孩子吃这个苦,小孩子嘛,养的白白胖胖的,让人看着都高兴。

陆青云出了月子,孩子不用他太上心,白日里陆阿娘都抱到她屋里去带,夜里孩子哭闹赵天白也会管,地里也没什么可打理的,他闲不住,于是后院的牲畜就都让他接手了,连柳小雪的羊他都喂了。美名其曰一人干前边的活计,一人干后边的活计,陆阿娘嫌他厨艺没有柳小雪好,刚好他也不想做饭,柳小雪倒是无所谓,做个饭有什么难的,不用他管后院的牲畜更乐得自在。

柳小雪最近比较嗜睡,起来的时候阳光都透进屋里了,他这些日子总这样,明明没有之前那么忙了,却总跟睡不饱似的。

陆青山不在,他昨日进山去了,晚上没回来,他在床上躺了好一会才回神,虽然知道陆阿娘不会说他什么,但也觉得这样不好,不知是不是近来他懈怠了,他一天睡了五个时辰,还觉得困,想着夜里再早些睡,早上一定要早点起,至少陆青山不在家的时候要早一些,不然连个借口都没有,日日睡到日上三竿,谁敢娶这样的夫郎。

不过左右也耽误了时候了,他现在倒是不急了,在被子里转身滚到陆青山的位置上,又窝了好一会儿才起身,他从没有这样子过,于是他把这归咎于陆青山不在,夜里他睡得不香,但他其实觉得睡得好像还挺香的,也没有做梦,可他总要为自己找个辩解的借口。

回到老房子那边,陆阿娘也在,她在炕上逗着瑶哥儿玩,笑着朝柳小雪招招手,桌上还给他留了馍馍和鸡蛋,“好哥儿,你犯懒虫了,怎么睡不醒呢?”

柳小雪不太好意思道:“也不知怎的,总是睡不够,老觉得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陆阿娘心思一动,但也没表现的太明显,万一不是她想的那样,岂不是太小题大做:“是不是身子不爽利,饭呢?吃的好不好。”

“没,都挺好的。”柳小雪摇摇头,他只是格外嗜睡了些,在吃喝上确实没什么。

陆阿娘给他递了个蛋,他剥了蛋壳,一口一口的把蛋吃了,陆阿娘看他没有任何异样,也只能把心底的思绪收一收了,不过她也没有太失望,他们还那么年轻,于是说:“是不是前些日子累到了,你好好歇着,这几日先别做饭了,缓缓精神。”

陆青云生孩子,他又伺候月子,又要照顾后院的牲畜,虽然不说有多累,但确实是有点缓不过来,柳小雪自觉没那么金贵,不过也知道陆阿娘是在关心他,不在意的笑笑:“没事呢,都是做惯了的,哪就那么金贵了。”

陆阿娘不容置疑道:“就听阿娘的,先歇两天,要还是这样,得叫二山带你去夏大夫那看看。”她私心还是希望是她想的那样,但她还是没有随意的说出来,万一不是,岂不是又空欢喜一场,还会叫柳小雪不快。

农户家里头疼脑热是常有的事,小病小灾的没有说要去看大夫的,柳小雪自然是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不过他素来乖巧,不会在这事上拂了陆阿娘的意思,乖巧的应是。

柳小雪顺嘴问了句:“大哥儿和小妹呢?”

“你还不知道他,整个泼猴样,说是带他小妹出去打草了,两人指不定在哪疯呢。”陆阿娘没好气道,看孩子快要睡了,抱着孩子轻轻的哄,“都是当阿姆的人了,还当自己是没出嫁的小哥儿呢,撒了欢的爱玩。”

虽然语气里都是恨铁不成钢,不过看她的神情就知道不是真的嫌弃,柳小雪已经习惯了陆阿娘对陆青云这种刀子嘴豆腐心的态度,熟练的顺嘴安慰道:“大哥儿性子跳脱,一时半会的总不能要求他马上就变得稳重,慢慢来,年岁上去了,人自然就稳重了。”

陆阿娘轻笑着摇摇头,陆阿娘知道他性子就是这样,因为是第一个孩子,小时候都不舍得打不舍得骂的,更何况现在还有一个赵天白宠得无法无天,只怕他的性子是很难变得稳重了。

哄睡了孩子,两人坐在炕上做绣活,陆阿娘再给孩子绣个围兜,柳小雪在绣帕子,一条几文钱,好歹也是个进项,闲来无事打发消遣,还能挣钱,何乐而不为。

两人说说笑笑,时间倒也好打发的很,时候还早,也没什么活可干的。

柳小雪绣完一条帕子,活动了一下筋骨,突然听到了马蹄的声音,由远及近,这个声音他再熟悉不过了,是陆青山,不过这会儿时候还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和陆阿娘对视了一眼,显然不是勿听,两人匆匆穿了鞋子,就出去看是不是陆青山回来了。

两人出来的时候,陆青山的马车都快到院子里了,匆匆跑过去开了院门,陆青山脸色有点凝重,两人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把东西归置好,进到屋里陆青山才说话:“怕是要出事,南边出了水灾,淹了好几个城了,难民都往北上了。”

柳小雪和陆阿娘皆是一惊,一有天灾人祸的,就会流民四起,若朝廷处理得当,也要有好几年修身养息的时候,若是处置不当,还可能会有□□,一旦动乱起来人人都会草木皆兵,怕是会死很多人啊。

陆阿娘担忧地问:“造孽啊,这好好的,怎么又发水灾了,他们可是往这边来了?”

不是她无情,他们这虽然也是北上之路的节点,但地方偏僻四面环山,能自给自足就不错了,哪来多的粮食供应给他们呢,连出城都费劲,山路十八弯的拐进来也没有东西给他们呀,所以她还是希望他们若是要北上的话,最好直接往都城去,不过如果陆青山知道这个消息,怕是大概率已经有人往这边来了,至少已经到陆青山平时打猎的地方了。

果然陆青山下一句就证实了她的猜想,“我在山脚遇到了一些难民,拖家带口的有二十几口人,水还在涨,他们只能往上走,一路逃到宛城,差点就被扣下了,抓着我追问附近哪里有人家,我给他们指了进城都的路,把打的猎物都给他们了,他们才放我走。”

“我没敢耽误寻了岔路就回来了,怕是不大好了,他们是平城的,离宛城还算近,应该是第一批,往后还会有很多。说是淹了三座城,到这里也就是时间的事了,不能耽搁了,我要去找里正,你们在家呆着,没事别出门。”

人被逼急了,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若朝廷不快些解决,只怕他们会去抢粮食,杀人也未可知,人总是这样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现在的情况指不定哪天就饿死了或者就被同为流民的人打死了,跟他们讲什么律法道德都是无用的,早早把赈灾粮拨下来,把他们安置好才是正事。

可也不知为什么,水患都闹上半个月了,朝廷还没有派人也没有拨粮,陆青山隐隐觉得不好了,连他们这里消息闭塞的偏僻边城被都找到了,朝廷不可能一点声音都没听到。

叮嘱完陆青山也没耽搁,很快出门就去找里正商量了,好在刚收了麦子,许多人家都还没来得及拿去卖,若是难民真的进来了,怕是连门都出不了了,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饿也要饿死不少人了。

柳小雪没经过这样的事儿,吓得还有些发冷,不过天灾是避免不了的,人在走投无路下,会做出什么样的事都未可知,只能祈祷流民不要涌进他们这座偏僻的小城。

柳小雪知道未雨绸缪,而且他们家在流民看来,可能比其他普通的农户家更有吸引力,后院还有三四十只牲畜呢。压低了声音道:“阿娘,后院得遮一下。”

还好那个大的院子没有建起来,不然也太明显了,陆阿娘也回过神来了,两人心照不宣的跑去后院遮东西了,好在编了许多的席子给动物冬天的时候防寒用,现在倒是不冷了,但还是都遮上吧,财不露眼,保命要紧。

陆青山让他们别出门,可现在还有一堆事儿要弄好呢,不出门是不可能的,陆阿娘去地里找赵天白,柳小雪去找打草还没打回来的陆青云和陆青欢。陆家没有田地,所以粮食是最不能少的,陆阿娘和赵天白赶着骡车到镇上去采买,至少面上看着平静,心里有着怎样的惊涛骇浪,别人就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