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申国志>第1章 金色的旅团

从灵夷初年开始,申国的历史以一种异常的状态缓步推进着。

在这个时代混迹上前的那些人,又恰是这个怪异时代的某种顽疾。

稚合二十二年,申国和荆国结成攻守同盟,这让申国备受强邻欺压的南方和西方边境得到了极大的缓和,也给被军费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府库喘息之机。

灵夷年开始,各国商贾在申国畅行无阻,为申国带来了异域的货物和巨量的金钱,也让申国人的思维开始无意识地飘荡起来。

在还未察觉到时,申国高员贵族的生活便变得淫靡奢华。

人们沉浸在由金钱编织的甜梦之中无法苏醒,自然就看不到浮华之下的危机和苦难。

灵夷八年开始,申国各地便经常出现村民袭击过往客商的案件。这类案件在随后的一年达到顶峰。

之后的三年里,中军府与青将垣组织各州县的武卒讨伐袭击客商的盗匪,雷霆手段下,各地的劫盗案件都有所收敛。

灵夷十三年,西都府大旱,千里无收,各州官吏不顾民众死活强征暴敛,激起民愤。

为了平息民愤,申国国君原宛下令幽慎庭派出两名青云士总督民乱之事。

时任青云令的礼元再三斟酌,派出了青云部中的第三席和第八席。

两名青云士很快安定了西都府,捷报传至都内,国君原宛不顾青云部不得公布青云部中青云士信息的陈规,向各个官门公布了两位青云士的姓名。

听闻第八席的名字时,申国都内顿时议论纷纷。

青云部第八席名为徐方,字平,稚合二十二年生人,他去西都府戡乱时年纪还不到十六岁。

十二岁出任青云士是前所未有的孤例,众人把徐方唤作神童。

尽管徐方当时只是青云部第八席,但他手腕极强。

所以有人便想,这位神童在灵夷二十年出任青云令时,会不会让申国的国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怀着这样的想法,申国磕磕绊绊地来到了灵夷十九年。

灵夷十九年的青云令名叫武醴,为了减轻次席对青云令的限制,次席徐方跟从使臣出使荆国。

使团预计冬月返回,于是有不少人等着徐方从荆国归来,一改申国国势。

只不过使团回来后,徐方却不在使团中,有人去信问幽慎庭,被甲字厅以不便透露为由搪塞过去。

灵夷十九年腊月,青云令武醴公布次席身份,徐方仍未露面。

关于准青云令是不是遭遇变故的消息在都内发酵起来。

不光是申国人,就连停驻在申国的异国商旅也在好奇,申国的甲字厅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灵夷十九年,在幽慎庭正因为徐方没有如约出现而焦头烂额时,徐方却在距离申国国都千里之外的北方悠闲地等待着接下来的行程。

这支从荆国出发,一路上游历各国的旅团还有一个终点——位于申国以北,人迹罕至的雁湖。

在旅团的宣传下,星夜下的雁之湖,如同镶嵌在松脂中的琥珀一般宁静美丽。

她优雅时像是久居深闺的淑女,粗犷时如同暴饮烈酒的大汉……

她是风雪卷起的少女的头发,是青空浮动的疏云,是渊底珍藏的宝珠。

这样的宣传给人无尽的遐想,一路上不断有人加入旅团。

到北都府的边境处时,这支旅团的客人由最初的五十多人壮大到了三百余人。

早先约定好到雁湖的时间,不可避免地推后了许多。

旅团的团长出生在荆国,早年有从军的经历,因此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威严的样子。

只有和几个合伙人碰面时,这位硬汉才会不自觉地流露出难色。

抵达北都府时,整个北都府都在下大雪。

行程划到距离雁湖还有五十里远时,连接雁湖的通道被大雪覆盖,不可辨别。

偏偏去雁湖又多山路,派出去探路的伙计大多在还未探明前路时便因为干粮耗尽而退回。

在这座叫来乌的小村停驻了半月之久,旅团仍然没有找到前往雁湖的通路。

随着时间越发紧迫,旅团的经营者们需要的东西也就越少,他们现在只期待着一件东西——奇迹。

团长知道奇迹本身并不存在,那条安全无虞地路线不会凭空出现。

他不断派出资深团员出去探路,在来乌用以安抚顾客的金钱已经超出了募集客户积累的金钱。

以探险和未知为卖点的旅团,慢慢地认清现实。

他们如果找不到那条道路,便会面临破产的局面,而那条道路如果找到了,也要赔上大部分身家。

多年的努力将要功亏一篑,团长还不得不安抚客人。

安抚客人的说辞是因为有雪所以需要重新开通路线,但是这种说辞在几天后便逐渐失去了效力。

团长只得以因为大雪,道路通行危险,所以需要由一支小队先确定道路安全无虞才能动身的理由拖延过去。

那个一直昏睡,气质萎靡的光头男子敏锐地觉察到了气氛的变化。

那种萦绕在旅团中,像是要把一切都否定的忧郁氛围被他一口点破,他对团长如此说。

“与其耗费时间,倒不如我们跟在探路的人后方,他们早我们几日也不碍事。”

“这自然不行,积雪太深了,先前的路标找起来很麻烦。”

团长对这名男子没有多大的好感,他记起来男子是从荆国一路跟从过来的,但这位客人性格孤僻,很少和外人交流。

“找不到的话,就要一直耗在这里吗?”

光头男子的这句话让团长思绪崩断了片刻。

片刻之后,续上的思路跟上了之前的方向,他目光严肃地注视着这名光头男子,心里想的却是。

这个光头是罪犯吗,会不会我无意间协助恶人逃亡了?

荆国有剃光罪犯头发的刑罚。

“已经有完整的路线了,不过在我们去之前,还要再多确认一次才行。”

“刚才不是还说路标找不到了吗?”光头男子犀利地问。

“不是找不到了,是找起来很麻烦。我们旅团有自己的路数,几天就能找好。”

刚才的那段对话之后,跟过来的其他客人知晓了情况,安心地回去了。

只有光头男子还站在原地,似乎还有话要说。团长走近了一些,打量起光头男的样貌。

在他的印象中,头发掉落的男子会显老一些,可这位男子非但没有显老,反而出奇地年轻。

这种反差极大的长相让团长对男子产生了兴趣,他看向这名男子,发现男子虽然衣着朴素,身材却长得挺拔,脸上颇有傲气。

再细看时,一双黑眸如深渊一般,就算是团长这种走南闯北多年的商人,对视时也不由地一阵心颤。

“怕不是那二十八门的人。”

心中暗呼了一声,想到这男子是从荆国上来的旅团,团长猛地将目光抽回,看向灌木旁的白雪。

二十八门的人可惹不起。

“就算能找到的话,怕不是也不能见到飞鸟了吧?”

男子见团长久久不言,追问了一句。

“这……这也未必……”

“我听闻雁湖之下有一座火山,冬日里也有飞鸟聚集,但雪融之时,飞鸟便会散去,和寻常湖泊无异。要是客人们知道实情,说不定会让您马上退还款项,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在这里耗着。”

男子继续追问,团长不知觉间已经落于下风。

可毕竟团长阅历丰富,大致猜测到对方身份之后,便也不隐瞒,说:“更北一些,据说连北方的蛮人也不敢过去,那里有天碑,如果雁湖之行推迟的话,旅团会追加一项观赏天碑的行程,只收取半数的费用。”

意识到光头男在要挟自己,浅薄的怒色在他脸上挣扎了一下便隐入皮肉之中,变成了和客人交往时的谄媚笑容。

来到来乌的客人,最少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就算拿回钱款,但失去的时间终究也不会再回来了。

与其这样,多半都要增加去观赏天碑的行程。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接受提议,对这些人只要补足钱款就行。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只要上路了,就有办法去应付。

“给我地图,二十天内,我能帮你把路找出来。”

“这……”

光头男脸上的认真神色反倒是吓住了团长,他最精干的几名手下用了一个月都没有绘制出地图来,光头男怎么可能做得到?

“再过一月,雪就要融化了,马车动不了,到时候再去雁湖就晚了。”

“晚是晚了,但到时候物资还可以足够去看天碑,算作赠品,也不会亏欠客人太多。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们来得晚了,大雪封路,贸然前进的话危险太大了。我们不是几个人,而是有足足三百人,三百人的安全是什么都比不了的。”

团长这么说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因为他的客人中不少人非富即贵,要是出了事他是绝对负担不了责任的。

“二十天内,我能找到安全的路。”光头男又强调了一句。

“你——你是哪一家的人?我记得我是在伍岭接到的你,你是农家的人吗?”

伍岭的名门不止农家,但另一家是余家,但余家来的人团长认识。

“我不是,我只是平民百姓。”

听到光头男这么说,团长沉思了许久,才艰难地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坚持,那便去吧,发现不对就快回来。”

光头男不是自己的手下,团长对这名青年的命运并没有多少关心,只是简单地交代了几句之后,让他去仓库那里领取干粮。

得到许可后,光头男在夜间独自一人闯入了宁静的苍莽雪林。

天顶的明月照在林间,拉出干瘦的道道黑影,光头男穿行在黑影之间,很快就融入了这幅贫瘠单调的画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