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总裁豪门>重生:财富遥遥领先>第416章 酒店候选人面试

陈子桓在香港也不是只是花天酒地和做交易,抽空也面试了酒店招聘的负责人。

通过国际知名的猎头公司约的。

连续见了好几个。

都是华人。

都在希尔顿酒店集团、万豪国际集团、凯悦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这种地方任职过。

他这个福布斯上榜富豪其实是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口水,有时候这个名片真的挺好用的。他刚参加过访谈没多久,信息也相对透明,手里也有在建的酒店项目。

不管是对于猎头还是候选人,都很好判断。

觉得满意的是一个33岁的美籍华人,李伟杰。

8岁移民美国,祖籍潮汕。

国语很不错,外婆就在上海,他每年都会来上海看望外婆。

美国耶鲁工商管理硕士毕业,毕业后一直在万豪国际集团的美国波士顿丽思卡尔顿酒店任职。

一路晋升,十年时间就做到了波士顿地区的总经理。

算是高级打工人吧!

这种服务行业工资不算很高,即便做到了酒店的地区的总经理,年薪只有13万美金,折合下来在110万人民币。

见面的地点是陈子桓在香港的别墅。

猎头公司人陪着李伟杰过来的。

银河科技这边Lina也赶了过来。

面试这东西也没那么复杂,都是先看从业背景,从学校到专业,再到任职的公司和职务。第一个问题就是眼缘,看着就很讨厌的,也不用面了,俩人气场不和。

不合财。

紧接着就是聊天的过程中穿插问题,主要就是考察这个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对本身业务的想法,通过聊天一些问题判断这个人的性格,找找大家有没有方向和理想上契合的内容。

参与过的项目不需要过多的问。

没意义。

纸上写的都很清楚,专业的猎头在前期也都审核过,甚至背景调查都调查过。

都是全球知名机构,不至于在这个上面耍小心思。

这个李伟杰让他感兴趣的点,33岁的年龄正处于年富力强的年纪,也是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龄。这个年龄少了小伙子的青涩莽撞,又有着成熟男人的沉稳,也有着事业追求的劲头。

李伟杰正是这样的人。

很睿智的一个男人。

当然,选择都是双向的,他目前也还在岗。

对方同意过来聊聊,其实也是面试,双向面试。

面试者也在选择老板。

当然,这点陈子桓是占优势的,因为他的采访信息对方肯定看过了,也同意见面来聊,那就是非常有意向。

很多东西也需要聊。

就比如待遇问题,公司未来发展问题。

到了这个职位,每个人都很实际,判断得失。

陈子桓的表述很简单,也没有客套,很直接。

“除上海在建设的酒店外。三年内,国内的部分北京、深圳、广州、三亚,酒店要营业,全部为五星级酒店。”

他强调的是营业,没说拿地和建设的事。

这个李伟杰是几个候选人中他最满意的,他谈的也是很直接。

“税后,可以保证李伟杰拿到150万人民币薪资。”

这是最直接的东西。

这可提高了不是一点点,是提高了很多。

李伟杰之前在美国是税前13万美金,能拿到手大概在10万美金,而陈子桓保证他可以拿到18万美金。

当然,酒店业务总部会设立在香港,酒店高管的工资都通过这边发。

主要就是这边税低。

未超过12,000港元的部分:免税;超过12,000港元但未超过20,000港元的部分:2%;超过20,000港元但未超过40,000港元的部分:6%;超过40,000港元的部分:17%。

在香港拿到150万人民币薪资,税前工资171万\/年。

同样的情况下,内地的税率就很高。

同样的公司在内地税前工资171万\/年,到手只有81万。

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香港毕竟是金融港,这里也是酒店未来走向世界的中心。

陈子桓也对他说:“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我。”

李伟杰也没客气问道:“贵公司酒店业务未来想变成什么样子?”

看着认真看着他的李伟杰。

他说道:“目前全球酒店业务几乎被欧美全部垄断,你在酒店行业肯定清楚,整个华人商圈只有一家马来西亚的香格里拉酒店,剩下的所有酒店几乎都是合作模式。i have a dream,我们的酒店未来屹立于东方,成为了一个标签符号,未来全世界超豪华城市都有我们的酒店,像那些顶级酒店集团一样。”

陈子桓说这番话的时候脑海里想的是老王,万达老王。

这哥们15年在哈弗演讲过同样说过这番话,只是他没有最终实现这个梦想。

原因很复杂,有内有外。

刨除银行收贷问题,最主要就是万达没什么核心竞争力。

对就是核心竞争力。

老王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酒店的设计师,做商业地产起家有这方面有这个资源,硬件上也舍得投入,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打造。

但,这不算什么核心竞争力。

奥地利的设计师不行,美国的行不行,英国的行不行,意大利的行不行,用谁都是用。

艺术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标准,硬件方面花钱投入就砸的出来。

万达酒店系统是用的合作方的,和文华酒店合作的,到世界也是和其他大集团合作,一直没形成品牌。

“被包养,就不要谈人格独立”,这句老罗的至理名言,还是有道理的。

发展受限也就不奇怪了。

奢侈品品牌往往转型酒店就很容易,像宝格丽、LV,分分钟转型酒店还能立得住。

因为这些品牌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

同样一模一样的的酒店,其实都是意大利一个设计师设计的,在保密的前提。

大家就是觉得华人的酒店设计的low,宝格丽酒店设计的高雅......!

这个没办法。

品牌就赋予了酒店格调。

同样的化妆品,可能宝格丽酒店的一次化妆品也是通过温州加工的,但用人家的东西就是好。小姐和贵夫人用起来就是舒坦,哪哪都好,还没法讲理。

教育市场,教育女人的成本巨高!

不公平吗?

其实是公平的。

每个奢侈品品牌大多都有百年历史,不能你简单的付出就超过人家好几代人百年的努力。

就是这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