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水浒:寨主娶亲>第66章 兵发颖川,强子上线

杨浔为何觉得,会有些牙疼呢?

笑话!想想陈箬的计谋吧!这套连环计下来,陈氏这个千年大族,估计都得天翻地覆了啊!

古话说的好,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来自于内部爆破!

也许仅凭杨浔自己,再怎么屠杀!也灭不了陈氏全族。毕竟他们根深蒂固,你总不至于来个屠城吧!

但若采纳陈箬谏言,那就从根子上,覆灭了这一辈陈氏的根基。那在另一个角度来说,还真是屠灭了他的全族!

想想咱们的兕儿!长的那也是国色天香,床第间那也是温柔可人!怎么所行计谋,咋每每便如此狠厉决绝呢?

想不通啊想不通!

不过,杨浔还得加紧勾子,不敢透露半点出来!不然,她分分钟不理你了,那可咋整?

颍川郡,乃是秦王嬴政17年设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包括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驻马店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

陈氏盘踞颍川郡千年。且自古以来,此地界便是中原腹地。

如今的陈氏一族,祖宅便在禹洲临颍县。此地距离东京开封仅有一百五十多公里!

所以此行不宜大张旗鼓,还需谨慎潜行!

故而,咱们的高太尉,马上又要出场了!

杨浔思索一番后,便起身命令道:“诸将听令!”

“我等听令,请哥哥吩咐?”

所有兄弟立时起身,躬身听令!

“此行,临近东京,因此不宜大张旗鼓。”

“如此,便有我与史头领、杨凌再加上军师与石头领,带千余骑兵,速去速回。其余人马,尽皆镇守山寨,听从杨三郎调遣。”

“我等得令……”

原本杨浔只想带史文恭和陈箬他们的,但抵不住石婵娟,那幽怨的小眼神。索性便也带上了她。

如此这般安排。赶晌午时分,一切皆准备妥当了。

众兄弟,送别杨浔至渡口。其余兵马已然登船,准备出发!

“三郎,如我走后,杨林兄弟与二奎带人上山,你务必妥善安排。”

临别之际,杨浔不放心,又给杨三郎嘱托一番。

“哥哥放心,三郎醒得!必定为你看守好这番家业。”

“嗯!你办事,我放心!”

说完,对着众兄弟一抱拳道:“兄弟们,为兄走后,你们务必听从杨三郎安排。每日继续演兵习武,静待我归来。”

“我等谨遵哥哥吩咐……”

“哈哈哈!好,如此,我等走也!”

说完,杨浔牵着乌骓马,领着哮天犬当先跃上了船头。

“驾……”

出了梁山水泊地界后,杨浔整顿人马装备,打起了殿帅府旗号。快马扬鞭,领着众兄弟,朝着京西路禹洲临颍县,疾驰而去……

此行路程倒不是很远。出了东平府,一路向京东西路出发,便能进入河南开封府地界。

开封府作为大宋京都,它的占地面积是很大的。基本涵盖了整个河南北路。

不过,虽然距离不远,快马加鞭,行个三四天便能到临颍县。但此行危险性却很大!

毕竟是进入了大宋朝廷腹地,如果被官军察觉,那朝廷养着的几十万禁军,也不是吃干饭的!届时,大军团团包围过来,杨浔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也许,陈氏也是考虑到这番因素,才扣押了陈才父子二人。

本来说,这般地界,既然如此危险。那是不是该潜行遁入呢?

唉!杨浔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仅在官道疾驰,还打着高俅殿帅府,禁军的旗号!

杨振手中高举着一面,大大的“高”字旌旗!迎风招展。全军清一色禁军装备,杨浔更是宝马银甲,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陈箬与石婵娟也是身着盔甲,混杂在队伍中,殊为难察。

“嗷呜……汪汪!”

大路上,锦旗万卷,马蹄声震动回响!哮天犬狂吼的低沉音色,回荡在天地之间。所有官道行驶的车辆马匹,均是闪躲不跌!

“呸呸呸!狗日的高太尉!如此这般招摇过市,委实可恶!”

闪到路边的人,均是被灌了一嘴的尘土。不由在杨浔等人走远以后,纷纷怒骂起来……

不过,他们既然骂的是高俅,那与我杨浔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此,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将嚣张跋扈演绎的,那叫一个入木三分啊!

“驾……”

“驾……”

“吁……”

一路晓行夜宿,杨浔一行人马不停蹄,在第二日傍晚时节,行至了兖州府地界。

过了兖州府,便出了京东西路,到了开封府地界。因此,这里建有一座庞大的重要关口!

此地府城,修建的极为高大,易守难攻。

连护城河都有五丈长短!要是叫不开城门,那两边险峻山坳林立。杨浔等人,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遁过去。

“城上听着,我等乃是殿帅府统制校尉!如今出京公干归来,此是高太尉印制令牌!还不速速开门,准备驿站迎接,更待何时?”

以杨浔如今的脸皮,再让他如此理直气壮的信口雌黄,如何能让别人,分辨得出来他的虚实?

话说,这些令牌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个也很简单!古时,又没有全国联网系统!只要不被人所怀疑,那几乎没办法验证真伪!

考虑到以后,还要多多仰仗咱们的高太尉。所以,杨浔便托关系,让王氏请高手匠人,违法印制了许多假章假印!用来调兵遣将可能不行,但蒙混过关,也是不在话下的。

不说了,还是让咱们好好来感谢一番,好人高太尉吧!

话说此地知府相公,当闻听有东京殿帅府兵马,来叩关后。也是不敢怠慢,赶忙出府来一探究竟。

知府相公姓张名逊,乃是开封府许昌人氏。也算是名门望族出身!

原本凭借着他的家世,也用不着对一些下等武夫,来正眼相看。

但无奈,如今的高俅,正是处于被官家青睐有加的关头。短短时间内,便一路提拔到了殿帅府太尉之职,掌管大宋禁军一小半兵马。

谁知道以后,咱们的高太尉不会再进一步,直接入主“枢密院”。要是真统管了所有禁军兵马,虽说文贵武贱,那也要看具体什么情况啊!

再说,如今高俅日日陪伴官家,要是自己有所怠慢。那依着那个泼才的心胸,估计定会给自己一些小鞋穿戴。

如此,咱们的张知府,又如何敢有所怠呢?

走上城头,看着下面军容整齐,统一制式的兵马。从心里已然信了大半!

“城下来者何人?所行为何?”

杨浔打眼看到一个身穿四品官袍,头戴耳翅官帽的中年人出言询问。

便知道乃是正主到了,便打马出列道:“回禀相公大人,我等乃是东京殿帅府兵马,下官折冲校尉高强!外出公干,正要回京复命。望相公大人开关放行。”

说完,便把殿帅府印信,递给了查验的官兵。

张知府拿过一看,发现却是殿帅府,兵马调动的印信无疑!

于是,命手下大开城门,放下吊桥,迎接众人进城。

杨浔眼看天色将晚,便命史文恭带着众人,进城投入驿站休息。他自己则带着杨凌,并手下几个亲兵,去拜见知府相公。

既然以后要多次扮演官军,那杨浔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山寨时,托请王氏教习,多番演练过官府仪容。

如今几可,以假乱真矣!

咱们的张知府殊无所觉,还设宴款待了杨浔。虽然没问他与高太尉的关系,但仅凭杨浔自称姓高,便能推测一二了。

如此这般,杨浔舒舒服服地,在府城待了一宿。

隔天一早,他们又备足干粮,辞别好人张知府。

整装待发,打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