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综武侠]和武侠主角同在【完结】>第109章 周芷若的哥哥5

  如果阿玉是穿越在那种需要功德的什么神仙鬼怪的剧本,甚至是聊斋里头,估计他绝对属于能靠着功德成为大高手的一类人。

  就在这几天的功夫,凭着他教给村子里人的哪几种药材,整个村子都获得了好处,当然这也和他们几乎全家出动有关,每天采集的药材,都会整理干净,然后去镇子上,或者县城里卖掉,几天下来,就是最少的一家,如今也有了十几文的收入,相当于两斤的黑面价格,这让村子里的人欢欣鼓舞,他们往常抓鱼,种地,只能勉强不被饿死,而加上了这药材的收入,总算是能让他们吃上几顿的饱饭了,最要紧的是,经过几天的采摘,他们对于药材更加熟悉,采摘起来动作也快了好些,想来若是时间长了,他们的收入会更多。

  你说别人抢饭碗?在元朝,汉人被杀的很多,逃荒,饿死更是不计其数,根据如今的资料统计,在宋朝是,汉人口近一亿,可是到了元朝,人口锐减到了不足九百万,也就是说,人口的损失基本在91%,这最终造成的就是荒地多,人口分散,很多的村子直接都荒芜了,镇子,县城虽然大半还在,但是人口的锐减,让这些地方充满了萧条。

  像是阿玉他所在的这个村子还能保持二十多户的人口,在这附近已经是相对比较大的村子了,这还是因为他们就在汉水河边居住,在种地之余可以用河里的鱼类维持生计的缘故。

  在这样的情况下,村里的人想要采摘药材,那是地方随便挑,周围随便去,甚至可以只采摘长大的药材,小的留着等下次再来。

  就是对面的山里,若不是有好些逃户进了山,当起了半个猎户药农,估计这靠山吃饭的人也会少上不少。前面就说了,猎户也不是一般什么人都能干的,没有一点本事,没有长期的训练,没有趁手的工具,那都是找死。

  阿玉看着村子里人一个个每天带着欢喜的,希望的神色出发,晚上满足的吃饭,他心里也是暖暖的,觉得自己好像又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抽出一天的功夫,带着村子里那些小子们在河边教导他们认识更多的野菜,教导他们怎么下篓子抓鱼。这个村子接纳了他,他自然也是要回报的。

  周显自从跟着阿玉和狗蛋练习武艺之后,身子也渐渐的强壮起来,加上这些日子一直吃着骨头汤喝那些荤食,精气神好了很多,再也不像是以前那样,四十来岁搞得和五六十一般,看着阿玉他们几乎每天都有收获,也起了一些心思,不在老实的就想着靠这摆渡吃饭了,开始转着弯的想要提高自己的收入,好歹不能被阿玉这个小子越来越远不是。

  他摆渡总是要在两处渡口停留上一段时间的,一来是为了让自己缓一缓力气,二来是想要多凑几个人再开船,好多收些钱,原本这样停靠的时候,他都是在船上歇着,或是钓鱼,如今他不这样了,自家这里有村子里的孩子们在边上折腾,他就不凑热闹了,可是对岸呢!可没有什么人和他争抢,索性就一到对岸,直接下鱼篓子,然后自己就在一边开始采摘草药,等着人差不多了,才收了手,往回撑,等着傍晚最后一趟带着阿玉他们回家的时候,再拿起鱼篓,多少总有些收获,不比他钓鱼差。你还别说,就这么一点子功夫,他的收获也是不小的,毕竟他这摆渡口离着山近,来的人也少,采摘起来数量更多些,攒上一两天就能换上十文上下。这可把周显乐坏了,这世道,居然还有这么挣钱的,果然,这懂得多就是容易挣钱啊。

  好容易到了秋收之后,阿玉折腾着就开始想要弄房子了,这些日子里接连下了好几次雨,若不是上次下雨后周显弄了好些的茅草勉强把屋顶给遮了遮,这屋子那是真的没法子住人了,就是这样也总是能感觉的到屋子里带着一股子阴寒,那是茅草顶长时间潮湿带来的弊端。

  不过阿玉没有想到他的这番动作直接就让周显给阻止了,原因很简单,这秋收了,大家都有了粮食,这个时候是元兵最喜欢来扫荡的时候,若是这个时候折腾房子,十有*房子没弄成,还把准备的粮食全让他们搜走,那样他们可是白辛苦了。若是遇上那些元兵心情不好,烧房子也不是没有的。

  阿玉一愣,他真的没有想到,这里头还有这样的缘故,好吧,他来了近两个月,到现在还没有见到元兵来,看来是自己潜意识疏忽了,这个世道,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想想以前书里看到的那些描述,阿玉想着自己或许应该像个什么法子,把这些损失避免掉。

  实际上不用他想,各家各户这么些年在这里生存,还有什么不懂的,为了粮食,他们什么办法都有,这一天晚上他刚想睡着,就被周显叫了起来,带着他和狗蛋,趁着天黑,把粮食分成了两份,一份大,一份小,把大的那份装粮食的布袋,装在竹筐里,用扁担挑在了肩上,摸黑出了门,才走出门口,阿玉就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男子和他们一样挑着扁担在行动,一行人一直走到往常他们砍竹子的地方才停了下来,七拐八拐的,在竹林中行进,最后在一处竹林中心一块大石头边停了下来,几个年轻力壮的放下东西,走过去把石头推开,露出了一个大大的洞口,阿玉明白了,这是村子里藏粮食的地方,阿玉觉得,自己这一行人好像就是那松鼠,在秋天开始储藏过冬的粮食一样。真是没有想到啊,村子里的人居然还有这个办法,想想各家各户,家里连个地窖都没有,原本他还以为这是这里人穷困,所以才没人想着建,他还准备翻新房子的时候准备挖地窖呢,如今看来,倒是自己想的简单了,村子里的房子那都是明面上的东西,那些元兵来搜检,若是没有看到意料中的粮食,估计也会想到地窖,也会想着翻看各家院子,甚至所谓的脾气不好,烧房子,就是找不到地窖的发泄。

  还是这样好,根本就没有藏在村子里,每家只保留一点够几天吃的东西,这样被发现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再看这石头,这么大,没有三五个人根本移不动,相对的,暴露的肯能性又小了几分。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容小看的,不然他们也不会再历经蒙古人的大屠杀之后,还一直延续着种族血脉。

  带着一丝小小的兴奋,阿玉挑着东西,跟着走进了那一处地洞,就着里头燃烧的火把,暗暗地打量,这里其实不大,正紧说起来也不过是四五十平米,摆放着近三十个大缸,周显这时候正小心的把左侧第二排的一个大缸的盖子打开,然后从阿玉手里把他们带来的粮食连着袋子往里头放,明白了,估计这个缸是属于周显家的,果然,放完了阿玉这里的和自己身上带来的东西,周显又打开了距离不远的一个大缸,把狗蛋手里的粮食放了进去,这是属于二奶奶和狗蛋家的。等着他们放完,周显立马带着他们出去,让后面的人进来,不过是半个时辰,各家都放好了,最后一个出来的人把火把也带了出来,让那几个负责搬动石头的人把石头放回原位,又细细的把周围恢复成原样,遮掩住他们的脚印,这才慢慢的往回走。一路上没有人说话,甚至还有人警惕的看着四周,生怕他们的行动被人发现。

  整个过程阿玉看的很是仔细,从村民的行动中他不难看出来,这样的事情他们做了不止一次,再看他们这谨慎的态度,只怕也是吃了不少的亏才能有这样全面细致的布置,在想想村子里可怜的人口,阿玉忍不住想,这原来的村子该有多大?又有多少人因为这粮食失去了性命?想想这洞里近三十个大缸,不说他也明白,这里头有几个只怕已经是属于无主之物了,而那些主人的失踪,也代表了这村子里人口的损失。而这个洞到底是这个村子储藏粮食的第几个地点,他更是不知道,只能想到,能形成这样一套流程,这前头最起码失误了不下两次才有可能,这么一想,他直觉的心里发凉。

  可是明知道是这样,阿玉这个时候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他还只有七岁半,能有什么能力,就是长大了,他又能如何?难不成他一下子换一个模式,来个叱咤风云,高举义旗,然后平定天下?开玩笑了不是!不说这能不能完成吧,就是能,好像也不是他这样的小人物能做的。所以阿玉只能继续他原本的生活,继续在山里头混饭吃,继续带着狗蛋练武,上山,采药。不过他也随即改变了往常往家里多带粮食的习惯,变成了每天只和狗蛋带回两斤黑面,只保证家里口粮不断就成,其他的全部换成了银子,为以后做准备。

  周显的猜测是对的,这一日阿玉带着狗蛋好不容易在距离他们往常打猎的地方稍微深入一些的地界打了一只獐子,还有两只野鸡,用獐子和药材换了五两银子,野鸡准备带回家吃,谁想走到渡口却没有看到周显在那里等他们,一时间他们都有些愣神,不知道这是怎么了,还是狗蛋反应快,想来是想到了什么,匆忙的跑到一处相对较高的地方,往对面自家村庄的所在远望。

  “阿玉,有烟,村子的方向有烟,看来是元兵来了,估计是烧了房子了,大伯估计是回村子去看了,不知道这次村子里闹成什么样。”

  阿玉一听这话,也急了,跟着上了高地,死命的往远处望,可惜,这里毕竟隔着一个汉水,对岸还有树木遮挡,他们能看到的有限,就这样他也发现了狗蛋说的那些烟,心里不禁愤恨起来,这该死的元兵,杀人放火,抢夺粮食,这和东面的矬子一个样啊!都是些丧心病狂的屠夫,垃圾。

  这个时候的阿玉真想直接冲到对面去,把那些个元兵杀上几个,可惜他也只能望水兴叹,他们没法子过河,等着他冷静下来,更是明白,就是能过河,他也不可能直接杀人,因为若是他这么做了。那么最终倒霉的只能是自己村子里的人,只怕死上一两个,到时候就是大兵压境了。

  这个时候的阿玉对于朱元璋好感爆棚,不管他为了皇位做出过什么,也不管他心性是怎样的暴虐,最起码他有一点做的很好,他把蒙古人赶出去了中原,他让汉人重新成为了这片肥沃土地的主人,这就是功绩,值得千古传诵的功绩。在这一点上,他朱元璋,不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差。

  阿玉和狗蛋就这么傻傻的看着对面,静静的等着,他们知道周显一定会来接他们的,虽然他们心里很着急,很想快一点回去看看,可是他们如今只能等。

  到了天色渐暗,终于他们看到有一艘船缓缓的向着这边过来,两人忙不迭的冲下去,往渡口跑,不用说,那肯定是周显来了,来接他们回家。

  在船上的时间,三个人谁都没有开口,不是不想问,而是不知道怎么问,村子里有损失这是一定的,他们读做好了准备,可是有没有伤亡?是谁伤了?这些问题让他们很是揪心,可是却问不出口,生怕自己一问,就得到他们不想得到的答案。

  等着他们进了村子,阿玉有点傻眼,这还是他们的村子吗?好几间屋子塌了半边,有两处房子被烧了精光,各家各户门里隐约的都带着哭声,阿玉终于忍不住了,看着周显问道:

  “叔,怎么样?”

  他问的很是简单,可是意思却很是明白,周显叹了口气,那已经日渐红润的脸上经过这一天似乎又带上了几分苍凉。

  “没找到多少粮食他们怎么可能甘心!村子里如今连牲口都不养,他们没什么可抢的,自然就要泄愤,你也看到了,打砸抢,就这么三招,好在这一次没有死人,只是你柱子叔被打断了腿,躺在了床上,村子里找人去镇子上找大夫,不想镇子上的大夫不在家,真不知道这以后可怎么办,若是不治,柱子这腿以后只怕是要废了。还有几个好些,不过是被打了一顿,有点皮肉伤。”

  阿玉一听,那个带着一丝诙谐,有几分顽童兴致的柱子叔被打断了腿,立马急了,扯着周显就往他家跑:

  “那还等什么,快去看看。”

  “你去有什么用,先回去吧,明儿再去看,这时候他家婆娘只怕没心情招呼你们。”

  “什么招呼,既然他断了腿,我自然是去帮着治腿的。”

  “你,治腿?”

  周显愣了,眼睛瞪得老大,看着阿玉有些说不出话来,就是狗蛋也有点傻眼,阿玉跺着脚,他的衣裳被周显拉着,也不好死命挣开,也明白自己这年纪,说什么会医术有点邪乎,只好含糊的说道:

  “我能辨认药材,自然也明白些寻常的医术,我师父身子好的时候,当年可是带着我悬壶济世,在外行走的,这些个常见的病症我还能不明白,就是没有动过手,也知道怎么办,总比让柱子叔干扛着强。”

  一听这话,周显也忍不住信了,也是,能辨认药材的知道些常见的方子,病症确实在理,想想阿玉说的师傅,更是又信了几分。这个年代,和尚属于贫民的宗教,道士属于贵族的宗教,只是不管是和尚还是道士,会医术的很多,特别是道士,他们常年在山间行走,喜好炼丹制药,对于医术更是研究的深一些,这样说起来,阿玉会一点还真是可能的,就像是阿玉说的,即使是没有亲自动手治过人,可是看着他师傅治病想来也看多了,自然明白怎么办。

  想到这里,周显二话不说就想带着他们往柱子那边走,不过在看到阿玉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后,又转身带着他们往家里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

  “你们先回去,放好了东西,赶紧吃饭,我先去柱子家,他们家如今被抢了一空,连一点子光头都没有,看人都不清楚,屋子也有些摇摇欲坠,很是不安全,我找几个人,把他抬回家,就在咱们家治,你们带来的野鸡也让你二奶奶炖了,你们两个把堂屋收拾了,我把村子里几个病号都带来,让他们在咱们家吃上一口鸡汤,好补补身子。对了,家里还有一点子油灯,别忘了点上,你要给他们治病,总要看的清楚细致些才好。”

  周显显然想的很是周到,安排也很是妥当。阿玉忙点了点头,看着村子里的样子,他也明白,估计这一次好几户人家的房子都废了,而被打伤的只怕就是那几户废了房子人家的人。村子里各家都不宽敞,这时候又是饱受损失的时候,正是伤心的时候,想来也都没有想到这些,万一今晚哪家屋子出了岔子,只怕伤亡更大,如今移到自家来,好歹能安全些。

  再说如今的情况,各家家里的粮食只怕也空了,没了,也只有阿玉他们带来的两只野鸡是好东西了,给伤员补身子正是时候。

  周显的动作很快,也惊动了不少的人,等着阿玉和狗蛋吃完东西,刚把堂屋收拾了一半,家里就来了不少的人,看着他们两个豆丁在折腾,立马就有人开始帮忙了,把堂屋里的东西搬出去,抬进来五张竹床,最先的就是柱子,高高卷起的裤腿,让阿玉能在油灯下清楚的看到大已经肿胀的小腿,果然是已经骨折了,他也顾不得其他,直接上前开始摸起了骨头。

  他或许该庆幸,当年自己给给丐帮当专用大夫二十来年的经历,这不但让他对于内科精通,还把伤科骨科也混了个专业水准,谁让丐帮的弟子这方面比较容易受伤呢!

  看着阿玉一本正紧的样子,柱子痛的咧嘴的同时,还不忘打趣:

  “阿玉,你行吗?你叔说你很是厉害,你小子,可别是把你柱子叔当成小猫小狗折腾啊!啊。。。”

  他这话没说完,阿玉就已经动手了,摸准了断骨的地方,阿玉毫不犹豫立马就来了一个一拉一送,把已经有些错位的地方重新给对上,然后转头看着狗蛋,让已经被柱子那尖叫给吓着的狗蛋猛地一个激灵,下意识的就把手里的那两个刚刚折腾出来的竹片子递了过去。

  阿玉二话不说,立马把柱子的小腿给夹上,然后缠上了布条,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一句话,这架势真是有点渗人,把来的村民都给吓住了。等着阿玉放下柱子的腿,做到另一边,看第二个人的时候,这柱子媳妇才颤悠的问道:

  “阿玉,这,这,这就没事儿啦?”

  阿玉给这个只是外伤的村民搭过脉,放下手,转头看向那些村民们,很是慎重的对着大家说道: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泛着疑惑,若不是实在没有大夫,你们也不可能相信我这么一个孩子,可是我还是要说,这些我能治,柱子叔没事儿了,刚才我已经把断骨的地方对上了,只要修养上三个月,这骨头就能接上,当然这三个月里,药还是要喝的,我会开好方子的,你们放心,我不会胡来,我有师傅,我师父是个悬壶济世的道士,我辨别药材的本事也是师傅教导的,我家原来和我师傅的道观是邻居,打小家里没人,我就被送到道观里跟着师傅,就和妹妹跟着二奶奶一样,这样长大的,所以真要说起来,我学医只怕比我学打猎时间还长些,虽然我还小,可是这些寻常的病症我是不会看错的。”

  他这么一解释,大家心里立马安稳了几分,有师承就好,即使只是个小孩子,有了师承,那好歹也能算是半个大夫了。确实比没有大夫强些。只有周显,心下不自觉的把阿玉的话和最早阿玉对他说的两相比较了一下,心下微微点头,确实,阿玉曾说过,他是他师傅捡回来的,从小在道观长大,若是他师傅真的是个大夫一般的道士,那么阿玉的医术还真是属于有保证的。

  想到这里,周显忍不住转头对着柱子询问起来:

  “柱子,咋样?”

  周显一问话,立刻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移了过来,毕竟刚才柱子那一声喊得实在是有些*,不过这个时候,柱子已经缓过气了,笑嘻嘻的说道:

  “你别说,阿玉还真是有点本事,刚才一下子是疼了些,可是这疼过以后,倒是好了很多,在没有先前那骨头卡着肉的感觉了,松快了好些。”

  他这一说,算是给大家伙儿定了心了,一个个都松了口气,好些个脑子好的,已经开始面带笑容了,阿玉会医术,哪怕是最差的,最简单的,这对于这个小小的村子来说也是了不起的大事,喜事,他们的生命那是从此多了一层的保证呢!他们怎么能不高兴!

  等到二奶奶炖的鸡汤香味传出来,一个个更是仰着脖子往厨房里看,把那几个伤员都忘了,甚至还有人打趣到,这一次他们伤的可是真是挣了,居然还能有鸡汤喝,都赶得上富贵人家的待遇了,让那几个本来因为房子被毁,身上带伤,有些惨兮兮的人,一个个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还是柱子媳妇机灵,立马转身去了厨房,帮着二奶奶烧火,甚至让自家儿子去家里搬柴火,他们已经占了大便宜了,又是治病,又是喝鸡汤的,当然这个他们是不占都不行,谁让这些个他们还不了呢,可是也有他们能做的,能提供的不是!难不成连柴火都要占便宜不成!这可不行,太不讲究了!

  另几家的人看这样也想到了,忙回家去拿东西,甚至还有几个招呼这人去洞里搬粮食,今儿各家的粮食基本都给抢光了,总得那点子出来,顺带送点给周显家,总不能自家男人在这里养伤,连粮食都用人家家里的吧!他们再穷也是要脸面的人,可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这样一折腾,村民们立马就忙碌了起来,就是周显也想着跟去那些粮食回来,只有狗蛋带着周芷若静静的呆在屋子里,不是看着那冒着香气的大锅,就是看着明显已经成为众人中心的阿玉。

  只有阿玉心里另有些算计,他存下了足足十来两的银子,原本还想着修房子,买精钢剑,甚至是留些备用的,如今看来,只怕明天就要花出去一些了,别的不说,笔墨纸砚总是要买的,他总要开方子不是!哎,花钱容易挣钱难,从来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