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176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9

  阿玉向来是个有成算的, 他说要拿出蚊香来,那绝对不是要干什么焚琴煮鹤的事儿,而是确确实实的想要做点有意的事儿, 能推广名声的事儿, 看看, 这点上后的效果就很有说服力嘛。

  “这是艾草香?真的能驱蚊?秦郎君, 若是确实,老夫必定为你保奏。”

  顾雍头一个表示了关注和重视,你说这事儿重视的有些太匪夷所思?没法子,这是地理环境造成的必然性。这东吴是在江南的对吧,这地方开发才多少年?从秦始皇南征开始算起,也就那么400年上下, 真说起来也就是汉朝分封诸王之后, 才有点像样的整体规划和移民, 这么一算,这地方人少地广的已经不是一般的稀松了。人口大部分还都聚集在城市一类的地方, 如此一来, 沼泽河流,森林草滩, 全是蚊蝇滋生的场所。你说,这驱蚊是多么大的问题!蚊蝇传播疾病这一点, 即使是古人也不知半点不知的。

  如今这么一个孩子,居然因为自家住在山上,因为懂一些医药的本事, 居然就研究出来了蚊香这么一个人工可以制成的,可以解决大问题的大杀器,你说他怎么可能不重视!

  “我这里已经做了不少,也用了有些日子了,就是今日也同样如此,顾公,自从进了我这地方,你难道就没发觉,蚊虫少了?”

  咱们用事实说话,你自己没感觉?就是人老了,感觉迟钝了,有没有被咬总是能发觉的吧,看看这两个老头露出的手臂上那一个个红包,就知道往日没少受这方面的罪。

  事实永远是胜于雄辩的,看,别说是顾雍了,就是王祥也一脸的惊异,摸着自己的手臂,赞到:

  “果然,你不说老夫还不觉得,这地方确实比外头清净好些,耳边嗡嗡作响的几乎不闻啊。”

  说到这里,王祥第一时间不是和顾雍一样想着怎么推广,怎么往上敬奉,而是转头对着顾雍说到:

  “这东西赶紧的,送到子瑜兄那里,少些纷扰,也能多得几分清净,正好能用上。”

  他说的子瑜兄是谁?还能是谁,自然是刚死了没多久的诸葛亮的兄弟诸葛瑾呗,这两兄弟……怎么说呢,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就是这样,为了家族延续,那真的是什么招都出,这一个为蜀汉鞠躬尽瘁,那一个则在东吴征战杀伐,好在因为两兄弟还算是齐心,在调和蜀汉和东吴的关系上出了不少的力,不至于让他们兄弟对阵沙场,不然这事儿那可就狗血了。

  如今听着这王祥的意思,难道是这诸葛瑾有什么不对?也是啊,这边兄弟没了,再怎么为了家族牺牲,当哥哥的也可能无动于衷对吧,伤心是一定的,这么一个60岁的老人,这伤心起来,身子不好什么的也属于正常。而作为一个同样出身山东琅琊,如今又是在豫州治下庐江隐居的王祥,对于这样一个老乡多多上心几分,有了好东西先想到他,那也是常理。

  说到这个,又不得不说一下王祥这会儿回来这会稽山的缘故了,诸葛瑾,这会儿虽然病休在家,驻守的地方也在公安(襄阳以南),可人家遥领着豫州牧(虽然只是东吴封的)。王祥所隐居的庐江呢,又是在豫州治下。更要紧的是,就在庐江不远的合肥,而现在虽然属于曹魏,可今年摩擦又起,显见着又将有一场战事。王祥能不着急?

  就目前的地域分割,豫州真心不是个安生地方,曹魏虽占大半,可东吴也占据了豫州南部的一部分,虽说往年西面襄阳战事更频,可却止不住战争扩大的可能还有继续的可,甚至未来因为曹魏方司马家的强势,持续不断的摩擦还将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祥若是想避开不必要的麻烦,不管是往南还是往北,都是必须的。甚至为了以防万一,两边下注一下,多结交一下曹魏和东吴两边的豫州牧,确保一下自家在战争中不被波及,那更是明智的决定。此外,因为王祥在曹魏本身名声够,人脉关系还算不错,又不想当官的情况下,先来东吴,也就十分的可以理解了。

  阿玉的脑子不过是那么一转,立马将这王祥的心思想了个通透,顺带的还借此表示了一下自己的关心。

  “诸葛豫州可是有什么不妥?怎么……是了,听人说起,去年……唉,卧龙先生可惜了。”

  看阿玉这强调拿捏的,欲言欲止,似乎什么都没说,可又充分的表示了一下自己消息的灵通程度。不是一般的讲究。你说消息灵通为啥拿出来显摆?这年头,消息传播可没有宽带,全靠人的嘴巴传播,即使诸葛亮去年已经死了,可这东吴普通的百姓却不知道,你说这怎么不是可以显摆的事儿了?

  反正吧,这话一出口,不管是顾雍,还是王祥都忍不住对阿玉的评价又上去了一层。虽然他们都是属于消息灵通的人士,可同样,因为见多识广,人老成精,他们也同样明白下层消息的蔽塞,如今遇上这么一个连着人诸葛亮啥时候死都知道的能不侧目?要知道,人诸葛亮死的时候可是去年8/9月份的事儿,如今可才4月,半年的时间啊,这么一个住在山里,还是据说在去年夏末就到了山里的人都知道了,可见这秦玉必定有什么灵通的消息来源。消息就是人脉,消息就是实力,这一点在这个时代是硬道理。

  “哦,秦郎君此番心意,老朽必定转告诸葛子瑜,只不知秦郎君对于豫州有何见解?”

  这是考教了?顾雍先头若是说要给秦玉扬名,要推广火炕,要敬奉蚊香,要给阿玉好处还有几分关照阿玉的意思,那这会儿他是真的起了心思,想着若是这个小子若是真的才具不凡,是不是要提前拉拢一下,扩充一下自己一派的政治力量了。

  上来就这么一个大题目,你以为能难倒阿玉?好歹也是当过宰相的好不。

  “左不过是拉锯而已,便是有什么战事,只怕也不会太大,倒是襄阳,今明两年内,怎么也会再次大打出手一场。”

  咦?这小子,还真是有一手啊!这豫州那边的摩擦,他们这些大佬们还真是这么打算的,甚至有迷惑曹魏,让他们以为自家这方有换个方向北伐的意思。可这小子是怎么看出来的?难道这里头还有什么诀窍?

  顾雍这么想,自然就这么问了,他活到这个年纪,除了在朝堂,其他时候绝对有肆意的资格。

  “豫州……离着建业太近了,也太危险,倒是南郡,好歹也是近三国交会之地,若有不怠,引蜀来援,集两国之力反攻更稳妥。只这一点,征伐首选已成定局。”

  不过是几句话,就说清楚了东吴朝臣们最深处的考虑。这让顾雍猛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下忍不住琢磨,若是连着这小子都能看透这一点,那曹魏的谋臣们会想不到?若是他们想到了,那这豫州……不行,豫州这里防卫还是要加强,若是北面看透了建业朝臣的恐惧,那到了打起来的时候,来一个声西击东,从广陵这边猛攻过来可怎么好。

  想到这个,顾雍差点没直接站起来就走。好在到底也是老政客了,不过是转瞬,又稳住了心态,一边点头,一边对着王祥满含深意的说到:

  “果然是良才美质,着眼便是天下大势,如此才学,王公,可羡慕我东吴有如此贤才?”

  他既不说阿玉说的对还是不对,也不继续新的问题,只这么一个态度,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最起码原本对于即将发生在身边的战事还有些忐忑的王祥,也反应过来顾雍的意思。

  虽说王祥这一次来到东吴,没有说过一个字有关于战争,有关于他求庇护的言辞,可这些揣摩人心的政治生物们,从见他的第一眼就已经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喽,才有了顾雍带着王祥游山玩水的这一趟会稽山之行。按照这个时代含蓄讲究的做派,他这已经是在避免了给予政治承诺的情况下,隐晦的给出了安全保证。

  不护着你,不保证你未来安全,能带着你怎么潇洒的玩?这是告诉你,大可放心,随便浪。

  原本吧,这操作十分的妥帖和到位,最起码从王祥这一日玩的这么轻松痛快就已经可以知道,人家那是基本领悟了这一点的。而且还用帮着东吴的孩子扬名,作为他表示感谢的一种态度。

  可到了这会儿,阿玉这话一出。呵呵,对于王祥来说,其实是一种打脸,看看,连孩子都看出来了,你还担心个毛啊,这政治情商相差的也太远了,这么点岁数都白过了。若是遇上个心眼小的,没说的,别说是前头答应好的传扬名声的事儿了,就是不借着名声黑你都是气量大的。

  顾雍很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不评价阿玉,反过来却对着王祥说出了这么一段话。王祥在政治上或许不成,毕竟他没做官,接触的东西和这天下大势有关的也少,所以漏了怯。可在其他方面,这人能撑起偌大的名声,就绝对不是什么蠢人,还能不明白顾雍看顾阿玉,帮着圆话的意思?

  王祥那是多么能忍的一个人啊,而能忍的,一般心胸都不会太小,最起码一些小事儿他都能看的开。因为如是事事都记恨,那这么多年,自己就能憋屈死自己。所以喽,他第一时间就哈哈的大笑起来,然后微微摇头,带着几分自嘲的说道:

  “果然,我不出仕是对的。如今已经是这些青年英才的天下了。顾公,如此贤才,你可要看好了,等我回去,多赞几句,只怕到时候来抢人的不止一个。”

  看看,多会说话,不但是表示了一下自己的大度,还顺带又捧了一下阿玉,什么叫来抢的不是一个?这是说若是蜀汉听到名声,只怕也会来抢的意思。而能做到三国闻名,在这个时代,那就是天下皆知了。这不是捧是什么?

  王祥捧阿玉,可不是那种被打了左脸送上右脸的行为,而是从这些话语里,用自己的宽宏大量,来衬托了一下阿玉,虽然他们都知道阿玉未必知道王祥来的目的,可就阿玉这政治敏感度来说,你能保证他不知道这在庐江隐居的王祥到这里是来避难的?对着避难的说什么那边是小问题,那态度……桀骜?锋芒毕露?

  呵呵,好吧,其实暗地里王祥还是反击了一下。最起码人情练达的顾雍是这么想的。那么阿玉是不是知道?亲,他能不知道?可是他能不说?一来这么一个打响名声的良机实在是不容错过;二来他到底只是十七岁,年级摆着呢,不锐利些,岂不是不符合身份;三来……人顾雍要他说的,他除非藏拙,不然有拒绝的权利?

  阿玉不想为了王祥的面子委屈自己,那自然只能是有什么说什么了。当然,这显摆过了,该有的谦虚也是要有的,该弥补的也要弥补一二,虽然未必有什么大用,好歹态度总要端正些。

  “玉不过是个无知小子,连纸上谈兵的赵括都不如,那里值得人来抢,王公谬赞了。倒是王公,潜居庐江几十年,教化一地百姓,庇佑无数生灵,让这战乱频繁之地多了不少的生机,这才是功德无量。”

  所以说人的嘴最是奇特呢,这上下两张皮,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原本的躲避战乱,求告庇佑之旅,听着好像这一次王祥是特意过来摆脱东吴诸公,争鼎天下莫伤百姓一般。这档次蹭蹭蹭的,就立马上去了好几个个台阶,上升到了悲天悯人的地步。若是传出去,王祥的名声只怕还能在上去一格啊!甚至连着顾雍,这个接待的,或许都能混一个心存百姓,仁善大度的名声。

  所以啊,听到阿玉这么说,别说王祥了,就是顾雍也忍不住眼睛又是一亮。王祥眼睛亮那是因为阿玉会说话,不但是兜全了他的脸面,还给了他新的操作方向,有助于他提升自家的影响力。而顾雍眼睛亮,那是因为他觉得,这秦玉,那真真的就是个天生的官料子。

  官是什么?能力大小不说,想要爬的上去,想要一路顺畅,那靠的就是脸厚心黑嘴皮子会说啊!不能死的说成活的,在这个年代想好好当官简直就是做梦,没见人家打个仗都得玩个心理战嘛;没见动不动就要有个什么阵前来使,来个策反什么的嘛;这脑子活络,嘴皮子会说,简直就是成为名臣的必备条件。连着黄盖都要秀演技了,你说,这重要不重要?

  顾雍敢说,就冲着今日这一段话,王祥回去后要是不拼了老命的帮着秦玉宣传名声,他这顾字能倒过来写。就是他自己……回去后不送过来三五车的礼,那就是自己没理了。

  想到这里,顾雍又一次大笑了起来,伸手用手指虚点了阿玉几下,语气亲近的说到:

  “好小子,如今我倒是相信了王公的话,如此人物,必定三家争抢,天下皆知,好在我会嵇山有灵,我东吴有幸,老夫等着,等着你功成名就,匡扶天下之日。”

  这个反馈怎样?这夸的,就差没将阿玉说成天下救世之人了。若是寻常小子,听到这个,不说立马跪下称一句承受不起,就是飘飘然,坐等出仕,可惜啊,那都不是阿玉的路。

  “顾公说笑了,小子哪有什么匡扶天下的本事,最多也就是在这山野之地,多救几个人,或者等才学足够,多收几个弟子而已。三国相互牵制,虽常有此消彼长之势,然如此局面已定,非三五十年不能破。如此世情之下,在没有比培育下一代英才更重要的事儿了。小子不才,也愿意为此多出点力,希望能有幸为天下多教导些才干之士。”

  老子没工夫当官扯皮,这样三国鼎立的时候当官很没意思,我就想教学生,以后说不定能教导出一个能一统天下的来。

  阿玉这话说的含蓄,可内里的意思却相当的牛/逼,最起码这一句非三五十年不能破,简直就是石破天惊一般,让顾雍和王祥这两个老头都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半响,才听顾雍说到:

  “思虑长远,着眼未来,秦郎君,顾某受教了。”

  一个66岁的老头,一个高官名士,对着阿玉说受教?!!刚好走到门口,想给客人续茶的福寿叔惊得,差点一个版跌摔了手里的茶壶。

  这可怎么说的?自家郎君什么时候厉害到这个程度了?而更让福寿叔吃惊的是,这样的大场面,另一个老头,那王公,居然还一脸赞赏的在点头?

  天啊,他真的没眼花?难道自家祖坟埋到了帝陵福地边上?哎呦,这可了不得了,今年中元节,可要好好的和祖宗说说啊!这不科学?科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