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162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15

  虽说阿玉怎么想也弄不明白, 这硝制皮子该算哪一家的本事,可这手艺上却绝对的不糊涂。不单是不糊涂,历经即使沉淀的手艺, 已经几乎达到了大巧若工的地步, 最简陋的工具, 最简单的材料, 愣是将这虎皮弄的……反正他家媳妇,那个陈秋娘只看了一眼,就有些放不下了,搞得和撸猫一样,手不住的在那皮子上划拉。

  “奶娘,你说, 郎君怎么就懂这么多呢, 连着这皮子都能自己折腾, 往日可没见他在这上头用过心思。”

  “没见他用心思,并不是说他就不懂。郎君读了那么多书, 好些时候还借书读, 你说,这么读下来, 有什么不知道的?只是那时候先头的郎君还在,一门心思想着将来让郎君去做官, 所以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郎君就是学了, 只怕也不敢说出来,这才大家伙儿都不知道。至于如今……这么些个人,都指望着他当家做主的,还能顾忌什么?就是半懂不懂的,那也要拿出来,当懂的这么来折腾不是。不然这日子还怎么过?主心骨稳住了,咱们这以后才能稳住。”

  你别说啊,虽然说奶娘很有些:瘌痢头儿子自家好的意思,把阿玉说的,就差贴上一个神童的标签了,可道理却说的很是实在。人啊,本就该这样,什么时候,什么身份,就做什么样的事儿。恰如其分,进退有度才能活的更好。

  这样的道理不仅仅是用到阿玉这做活的事儿上,在这虎皮上其实也是一样,看看,这陈秋娘虽然眼睛都快粘上了,可等着摸的差不多了,还是十分小心的将这虎皮卷了起来,小心的用布裹了,往箱子里头塞去。

  “娘子,你这……郎君不是说让你拿这虎皮做个大氅或者做个褥子嘛?怎么就放起来了?”

  “咱们在山里住着,又不出去见人,这么好的东西,何必白白糟蹋,还不如藏好了,等着能出去了,到时候拿去做礼也罢,直接换了银钱也罢,都合适。奶娘你忘了,上次他们去了家里回来说的话?那庄子都糟蹋的不成了,等咱们回去,还不知道要花用多少银钱才能重新修缮好呢。如今可不敢浪费。”

  听的陈秋娘这么一说,奶娘先是一愣,借着就拍着大腿就哀嚎起来:

  “哎呦呦,想想我这心就疼啊,那可是传了三代的屋子,居然给折腾的除了一口缸,就没别的了,这是折损了多少银钱啊,那些个杀千刀的溃兵……”

  说是心疼银钱,真的心疼什么,陈秋娘还是看的出来的,就是刚进门的阿玉也听的出来,奶娘……那个死去的儿子,才是最过不去的坎。

  “奶娘,别难受了,赶紧的,兔皮和羊皮都收拾出来了,赶紧做袄子吧,眼见着天可就冷了。”

  阿玉心知肚明,却丝毫不露,只将手里的皮子往奶娘手上那么一递,任由她垂着头,也不多管,只是转个身,对着自家媳妇说道:

  “我就知道你舍不得,确实,这山里还是这些不值钱的皮子更合适些。最起码弄坏了不心疼对吧。”

  “可不是,你要是在能干些,多攒些,我就是换着花样的来,都不心疼。”

  这两口子你别说啊,虽说从阿玉的角度来说,基本属于半路夫妻,穿过来就在了的那种,可这默契却半点不差,就这装傻充愣的本事,阿玉觉得,比以往的那几个都强些。果然,所谓士族出身,还是有些道理的。

  等着这两口子打上一二花腔,知道奶娘估计也收拾好了心情,阿玉转头又开始关照起了正事儿。

  什么正事儿?自然是衣裳的正事儿。作为山林经验几乎点满的老妖精,阿玉对于衣裳自然有自己的要求,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宽松,他更看重一些紧凑却不碍行动的小设计。而这种种要求,在奶娘的巧手缝纫之下,更是契合到了极致。整个衣裳怎么说呢,也就是外头看着不怎么起眼而已,真比起来,比那些豪门富户的所谓大衣裳都更贴身保暖些。

  福寿叔作为管家,第一个试穿,不过是刚上身,那脸上的褶子就笑出了新花样。

  “果然还是贴身的更暖和,郎君,还是你想的周全,这衣裳穿着不漏风啊,紧贴着肉,就是再大的雪,咱们也敢走出去了。还有这火炕,哎,你若是早些想出这法子来,你耶耶临走的时候也能过点享福日子……”

  不说不打紧,一说阿玉的脸都有些黑,这原身的爹是怎么死的?风寒!对,就是感冒发烧!想想自己的医术,在想想这病死的概率。不管以后准备走哪一家,医家怎么也不能丢。

  冬日,还是在山上,最大的困难就是冷。而如今呢,有了皮毛的衣裳,有火炕,这两个一加,即使这屋子用的是竹子这样看着就不怎么暖和的材料做的,也不影响大家伙儿对于顺利的过一个暖冬的心。

  而趁着这股子心劲正浓,活计也不多,阿玉看着雪还没下,就又折腾着,领着众人在东南出入口的地方建了一个大屋,这屋子看着和他们住的地方差不离,可真正的用途却是为了方便每日轮流的值守。

  是的,值守,别以为到了冬日这山里就安全了,越是到了这样的时候,其实越有可能出岔子。比如那些饿狠了的野兽,在肚子的威胁下,谁知道会不会冲击他们的地盘呢对吧。而这样的值守,因为从一开始,阿玉就曾以身作则的做过,所以到了这会儿,他提出为了保证值守人员的保暖问题,在这出入口建一个挡风遮雨的屋子,顺带将这大门再加上一重,为自家安全再多一重保障,那真的是只有赚了人心的,没有什么人会觉得不妥当。

  甚至在做屋子的时候,还十分听话的,跟阿玉开始学起了射箭这样的山林必备技能。让阿玉瞬间感觉自己压力轻省了三分之一。这些个人即使再怎么不济,靠着人数压,怎么也能让自己多点后手对吧。一个人和老虎怼什么的,有过一次就差不离了,再这么一直靠着他一个,他觉得,自己妥妥会罢工的。

  时间匆匆,在东南的大屋建起来,当每一个男丁都多多少少的,能拉几次弓,挥几下刀的时候,天一日日的开始变寒冷,地上开始出现了冰霜。每一个人的身上也开始套上了兔皮、羊皮做的袄子,就是裤子膝盖这里也学着阿玉,开始缝上这样的皮子,在夹雨夹雪的山风中迎来了冬日。

  说起这做衣裳的皮子,就不得不说起福寿叔背出去又背回来的野猪皮。这些皮子虽说没能卖出去换钱,不过最终还是没浪费。就阿玉的技术储备,很是利索的就将这些皮子变成了靴子,腰带等等。给所有的冬日保暖添砖加瓦了。虽然因为底有些不称心,这靴子在阿玉看来依然不怎么地,可其他人却一个个都十分的高兴。

  对于常年草鞋混日子,布鞋都奢望的人来说,一双皮靴子,那就和棚户区拆迁到别墅区一样的惊喜好不。更不用说这还是自家郎君亲手教他们做的了,这可是手艺!可以传家的手艺!珍惜着呢!他们甚至为了保护好这皮靴子,让这鞋能多穿些时日,还积极主动的开发出了皮靴外头套草鞋的法子来。

  对于他们这样的操作,阿玉有些龇牙,这怎么说呢,虽然看着……斜搭的有点大,可莫名的,倒是让这原本凑合的木头鞋底瞬间多了一层防滑保护。难道说这就是所谓的错有错招?好吧,其实真的是挺敢想敢干的对吧。

  至于有些读者说的什么雪地靴……这个是很不错,可这会儿不是还没到大雪天嘛;这不是阿玉有内功,相对不怕冷点嘛;这不是大家伙儿的身体已经很抗冻了嘛……最重要的是,这不是皮子不够嘛,你看,连着裤子都没解决全部裹上毛皮的待遇呢,所以喽,这鞋子什么的,自然只能在往后拖一下了。

  感觉到自家人丁有点小兴旺,往日打猎积攒还不够,阿玉瞬间将猫冬的想法扔到了后脑勺。细算一下最近的安排,阿玉决定了,除了浸泡竹子这个有关于造纸大业的事儿以外,剩下的时间他将在下雪后,对山里的兔子进行一次新的扫荡,就用已经熟练的闭着眼睛都会的绳套来干。

  “这样居然也能逮兔子?那岂不是说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能当个猎户?都能靠着这个挣钱吃饭?靠着这个养家糊口?哎呦,我以前怎么就这么笨呢?这绳子又不是不会搓,又不是不会打结……”

  呵呵,教了那么多个位面了,终于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了,真是……不容易啊,这是谁啊,这么有眼力见,咦,是山根?哦,也对,他不是自家的下人,只是来投靠的,没有奴籍,所以想东西的角度依然是平民的那一套,对于学一门手艺,能挣饭吃自然更敏感些。

  只是这谁都能当猎户,这话说的很讨打啊。若是真这么容易,这猎户……他们还混个/屁啊!作为这一群人的头头,阿玉觉得,要好好的分说一下,免得以后出去给自己招祸。这可是山里,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猎户了好不,谁知道啥时候会遇上,对吧。

  “这个法子确实简单,只是往日你就是会做绳子会打结,也不会舍得用油去浸泡。而舍得这么用的,又有哪一个会缺了吃的,要自己来干这猎户的活计?这才是一直没人这么想,这么做的缘故。说起来,这世上的事儿奇就奇在了这里。渴求的未必求的到;随手可得的,又弃如敝履。似乎永远都是隔着一层……”

  说着说着,阿玉这当先生的范儿就忍不住起来了,明明前几世当的是官啊,怎么突然就搞得和哲人一样了?难道说这是环境影响的?还是潜意识里,阿玉其实对于在这个时代留下文明知识其实很期待?

  或许吧,反正阿玉自己说的挺得瑟,边上听的人也一脸的不明觉厉,呵呵,当个名士,教导弟子什么的其实还是挺有趣的。比当初在鹿鼎记里当夫子应该更有趣。毕竟那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多几个科考出来的。而这个时代……更讲究学识的本质,更注重思想的光芒,也更随性些。这样一想,这个时代其实也未必就很差。或者可以这样想,每一个时代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屈原属于小说家的问题:

  先看小说家的解释: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家者之起源,当盖出于稗官,即出于以说故事为生者。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于刍荛。

  古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小说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而屈原……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创作内容,形式,手法上来看,他真的,就是小说家。那个时代……没诗人这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