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117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14

  皇宫里的万历皇帝怎么怎么的白天在档案室, 晚上在梦里的不间歇的和祖宗交流情况,这个阿玉不知道,作为一个底层小官, 这不是他能接触的层次。说实话, 能和皇帝在不涉及身份地位的情况下, 这么利索的说话, 引导成这模样,阿玉自觉,自己的才华运气那绝对是已经绝顶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了。在往上?呵呵,那就该成得寸进尺,自讨没趣了。

  什么?金大腿要抱紧?呵呵,万历皇帝不是傻子, 也不是那种脑残剧里的皇帝, 作为一个曾被剥夺了十年皇帝权利, 好容易重新掌控天下的皇帝来说,维护自己的地位, 等级, 威严,已经成了本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 若是阿玉表现出知道他身份这一点,那不用说那个时候阿玉是不是会再继续说那些话, 就是真的脑子一热说了,在万历皇帝的眼里,那也绝对不是什么忠诚的表现。相反还会被认为是野心勃勃, 是想借着这变法上位,是第二个张居正……

  当官什么的,其实就和给人打工其实差不离,要懂得变通,知道在什么样的老板手下干活,该有什么样的表现。像是万历老爹这样软性子的,那高拱,张居正这样强势的自然容易出头,可到了万历皇帝……心机少些,权力欲望淡些,反而更容易获得好感,若是你在聪明些,有见识却不爱出头些,那更容易获得万历皇帝的信任。是的,这就是阿玉在这个时代给自己的人设。

  从一开始为了生存死机吧啦的折腾,到如今开始卖人设,呵呵,阿玉这也是走出了一条演技派的路啊!

  看看,这会儿在宫里皇帝和太后之间的对话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秦玉……你确定他不知道你的身份?”

  太后听了万历皇帝转述的,阿玉说的种种之后,眉头微蹙,眼中带上了几分疑惑,忍不住对阿玉的才华,还有说话的时机多了几分怀疑。只是她这里刚问了一句,就被万历皇帝笑嘻嘻的给打断了。

  “怎么可能。阿娘,若是他知道,你觉得他能干出这些事儿?不说在他家的时候,那小子这说话语气什么的,就看看这一篮子红烧肉,哪个会让皇帝给太后送红烧肉?”

  这可是妥妥的石锤,给太后送红烧肉的事儿,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出来的,若是知道了皇帝的身份,即使在怎么想掩饰,估计也会下意识的小心谨慎,不敢随便送什么入口的东西。更不用说还是送这百姓家的食物了,怎么也会觉得粗鄙的吧。

  想到这个,太后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摇了摇手,没好气的说到:

  “是了,连着两次,不知道的还以为哀家是个馋嘴的老太太呢。不过,陛下,他既然这么上心,那这只怕本意也是想通过你说给能做主的听。”

  这倒是实话,就是万历皇帝也认同这一点。

  “呵呵,朕也是觉得,他估计是以为朕是外祖父家的孩子,甚至可能以为朕就是舅舅的儿子。皇亲国戚嘛,在他这样的人眼里,自然是大人物,所以露出几分聪慧,显示几分能耐见识来。求的不过是朕能帮着说几句好话,给他点机会。这些很正常,甚至从这上头还能看出他的底线。外头那些底层的家伙,能遇上这样的攀附的机会不多,所以一有机会,那做出来的事儿……几乎多是献媚,就差没有狗一样的摇尾巴了。而他……能从这百姓入手,从这税赋上头着眼,给的想法也恰如其分,颇有见地,由此可见,这人是真聪明,真有才干!”

  从万历皇帝的话语里李太后也听出来了,这一次对着这个小锦衣卫,皇帝是真心看好,当娘的对儿子总是纵容的,虽然她以前管教孩子的时候,时不时的总是拿他弟弟做威胁,逼着这孩子上进,生怕他长歪。可真的到了如今,孩子都大了,成人了,亲政了,作为太后,李氏又十分的知趣,不在和儿子犟着来,而是默默的开始做一个好臂助。

  “若是这样,陛下,有功就该赏,让你外祖父去吧,再多给点银子,那孩子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多点银子也好多积攒些家业,至于其他,到底年岁小了些,慢慢的来,拔苗助长对他未必是福气。顺便的,也能免去些麻烦,这些税赋的事儿,他这么个小人,这么个低微的身份,可撑不住。”

  看看,多贴心,连着怎么保护下属都花了心思,还用自己娘家的老爹给阿玉这上了一层皮,帮着皇帝将未来可能的重臣给庇佑下了。这样的太后,也难怪能活的那么长,攒下那样的历史清名。而她这样的为皇帝着想的举动,也使得皇帝愿意来和她商量大事儿的原因。

  “阿娘说的是,所以朕想着最近不再去找他了,免得太过惹眼,至于这田税的事儿,阿娘,您看……”

  母子两个连手,这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是几日的功夫,阿玉就听说,进来锦衣卫和东厂都接到了新活,派出去多少人且不说,关键是动作遮遮掩掩,甚至还相互监督。这让一众探子出身的锦衣卫们一个个好奇心大起,都琢磨着是不是有什么大案发生。一时连着京城的锦衣卫神经都紧绷了几分,日常办差都收敛了好些张狂的做派。让整个京城的气氛都开始有些紧张了。

  “阿玉,你说,这到底都在忙什么?我爹昨儿也被调走了,说是去山东,这山东有什么好查的?七成的地都在几个世家手上,五成的农夫都是佃户,能出啥事儿?”

  “你管那么多干嘛?咱们里头的规矩你还不知道?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知道多了未必是好事儿。”

  阿玉带着铁虎在几个街面走了一圈,看着没啥事儿,索性就在街心花园那儿坐着歇脚,不想这里他刚想去弄点什么吃的,那边铁虎这憋不住的就开始叨叨了。说的还是这事儿,你让阿玉怎么回答?

  是,即使什么消息都没有,光看着这动静他就成猜出了一个大概,知道这是皇帝开始清点大地主的田产,准备抓典型了,可这事儿他能说?就是知道也要装不知道好吧。就他的脑子,用小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事儿不能牵扯上身,像是他们这样的小人物,力量太小,和蚂蚁一个级别,真探个脑袋什么的,谁碰谁死。

  “成了,有这个功夫还不如赶紧收拾收拾,准备明天的事儿呢。对了,二贵那儿怎么说?地方寻好了?”

  “啊,放心,东面那片林子近来都没人去,咱们去正好,听说前阵子还出现过野猪呢。”

  “那就好,打上一两只的,咱们这些人正好能过个不错的冬至。”

  街面上因为气氛紧张,大家干事儿都特别的积极,连带着那些商铺都嗅觉灵敏的交钱十分的利索,让他们这些往日还能摆一摆威风的锦衣卫们都没了什么事儿干。所以喽,阿玉决定将这打猎的事儿在拿起来,不说挣钱吧,好歹也算是活动活动手脚,省点肉钱了。

  “阿玉,你这钱攒了不少了吧,今年那武清伯府可是过来了三五回了,怎么样?赏钱多不?你有了这么个靠山,如今连着百户对你都亲近了好些。”

  “靠人不如靠己,还是要凭本事吃饭才稳当。”

  阿玉最近钱是不少,不说那武清伯家因为皇帝和太后的吩咐,怎么的关照,怎么换着花的给赏钱,就是他自己,凭着那一手做漆器的本事,也挣了好大的一笔,足足有五六十两,何在一起,好假假的,也有了近五百两的家底了。

  什么?为什么皇帝不来,那武清伯府的人还不断地给赏钱?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大明的特色就是,外戚不怎么得意啊!再加上这老李家本就是贫民出身,底气不足,在一众的勋贵中地位尴尬。所以喽,逮着一个能给太后皇帝出力的机会,那是就怕自己出力少了,让宫里不满意,从而影响了自己在宫里的地位。你说这样一来,阿玉能少了好处?

  当然他们也没白给好处,因为好歹阿玉是个锦衣卫,他们这样也勉强算是在锦衣卫里有人了,再一个阿玉也帮着出了几个长脸的主意,比如让武清伯家怎么修桥铺路的打慈善的名声;家里子弟去兵营混上一二个月,赚点人气什么的。反正就是相互都对对方识趣相当的满意。以至于武清伯每次进宫都忍不住对着李太后说上几句阿玉的好话,让阿玉不间断的在宫里刷足了存在感。

  不参合事儿还识趣,这让皇帝和太后即使如今不怎么搭理阿玉,也对阿玉影响深刻,感觉良好,从这个角度来说,阿玉那是相当的赚。

  与此同时在京城锦衣卫东厂的圈子里,阿玉如今的名声也相当的不错。原因也一样很简单,因为这大扫除什么的结束之后,街面的清洁费什么的,细水长流成了几个衙门固定的收入,而且还有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如此一来,第一个提出这个方案的阿玉能不被重视?即使如今因为要低调,阿玉没在搞事儿,可影响力就在那儿摆着呢,对吧!

  “咦,阿玉,你看那儿,那个小子……不对,那似乎是个拐子?”

  铁虎能一直跟着阿玉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小子脑子不慢,眼神还好使,更关键的是,他这人记人很有一套,别以为这个特点没啥用。在锦衣卫这绝对是个不错的优点,看看,这不就用上了。

  阿玉一听这话,忙跟着也看了一眼,只是这一眼,他的眼睛就亮了,果然是那个失踪了好些时候的家伙,当时跟着失踪的可是有三个孩子,阿玉早就怀疑他了,只是当时没找到人,不想这会儿出现了……

  “是这个家伙,还等什么,赶紧的召集人,我先跟上他,你赶紧去喊人,NND,最恨这帮子拐子了……”

  阿玉可是当了很多年的大侠,是跟着老包办过案子的,是在提点刑狱司都上过班的,这正义感绝对不差,办案的本事更是一级棒,遇上这么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事儿能错过了?打拐啊!多正义!即使是为了不让手痒痒也不能不上啊!更关键的是,锦衣卫干的就是拿人的活,这样正义还符合职业兴致的事儿,绝对是他跳上总旗的一个大机会,不能错过了。

  是的,在这一刻,阿玉脑子里想的不仅仅是怎么打拐,还有升官,还有自己的未来。至于救人……阿玉虽然很正义,办事儿也讲道理,没什么锦衣卫那种蛮横,可经过这几百年的历练,理智已经占据了阿玉更多的思维,淡漠充斥了全身,对于被拐的孩子,他虽然同情,却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

  这或许就是活的太长的弊病。所谓太上忘情,很多时候或许是看的太多。这么多个世界转下来,无数人的幸与不幸,命运的多变让阿玉有一种超脱般的冷漠,或者说心灵开始渐渐的麻木……好在阿玉对于正义依然有坚持,所以即使成为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他依然会为了正义出手!所以阿玉,依然是阿玉!

  “走……”

  踏出这一步,阿玉的眼睛是亮的,心里的血又有些开始沸腾,或许,那个曾经在开封屡破奇案的阿玉又回来了,或许他也在重新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