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89章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36

  对于生意怎么想?阿玉能怎么想?当然是越多越好了!特别是在他家经济条件还停留在贵族底层的阶段, 你说阿玉能怎么想?他家就剩了他一个,又是刚得了男爵呢,为了多给自己添点底气, 阿玉觉得, 挣钱这样的事儿也要绝对的放到首位。

  至于李世民的问题?好吧, 其实他心里很明白, 李世民要他说的是有关于国家层面的经济,可这是他这样的一个孩子能说的?还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这和当面鄙视人家是败家子不会挣钱有什么区别?这是让他得罪人吧?

  天才为什么早夭的多?别说那些什么慧极必伤的鬼话。真正的原因,往阴暗缘故里头去想,你就能破解大半谜题。别以为阿玉胡说,细看那些所谓的天才,后期发力的基本都长成了, 早年就名传天下的基本全早死了,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好不。反过来说, 不懂得自我保护,不懂得藏拙, 找了人妒忌给害了很正常, 寻常人都免不得呢,高调的天才妒忌的人更多, 下的黑手自然也更厉害了。

  可俗话说的好啊,形势逼人强啊, 看看,拍脑袋的大招都出来了,您想指望皇帝替你着想?那简直是做梦, 没法子只能漏点口风了。

  “有钱总比没钱好,这事儿还用说?姑父啊,你得这么想,虽说如今我也是个男爵,有俸禄,有田产的,可家底……早年我耶耶病的厉害,为了吊命,家业几乎都花空了,如今……家里这么多人还要靠我吃饭,娶媳妇养孩子的花销也得早些准备……”

  “去去去,你小子,朕是和你说这个了?别糊弄我。行了,先说这边牛,你说说,若是你,这牛的生意怎么做?”

  挨了打这小子说话都这么含糊,李世民脑子一转,就想到了点什么,当然了,他和阿玉没能心有灵犀,什么早夭之类的是不会想到的,毕竟这所谓的性命相关也不是对自己,敏感度自然差了些,只觉得许是真有什么不好在外头说的理由,这才这么含糊。所以口气上也温和了好些,还特意选了单个的问题,好来个点到即止,不损了自己的面子。毕竟是个不错的皇帝,没有不达目的就死犟,不管人意愿的臭毛病。这一点,阿玉对他相当的满意,没白亏了自己喊得那些姑父。

  “牛?室韦缺啥就用啥跟他们换啊,多简单的事儿,?再不济还能请人直接来做工,比如太子那个养猪场,请上两个室韦人就挺不错,听说他们养这个也挺在行的。”

  太子跟阿玉相处的时间不短了,对于阿玉的脑洞,他相对的也比较能理解,可即使在怎么理解,一时脑子也有些转不过来。所以,即使看着自家老爹,还有那一群老头都皱着眉头,想问,又怕丢脸的纠结表情,也没多大的反应,眼神放空的只顾着自己琢磨。

  一边用东西换?一边再请室韦的养牲口好手来大唐做工?前头一个他觉的或许他有些明白,按照阿玉那种思路,或许在他看来这是变相的把室韦人的领土变成了大唐的牧场。只是后一个……

  “你想到了什么?”

  后一个还没来得及想,他爹就已经凑到了他身边,看着他爹那样,呵呵,太子突然也有了那么一咪咪的优越感,看看,不明白了吧,让阿玉一句一个多简单给顶在杠头上,上不去,下不来,难受了吧。

  微微抬了抬自己还有些瘦弱的胸脯,太子充满了自信的将自己开头的那部分想法给说了说,然后也很上道的对自家老爹说道:

  “后头那个,儿子还没想明白,这小子,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被抢的太多了,别扭的很,说话太不利索。”

  若是太子全知道,皇帝啥也不知道,这……玩笑就开大了,李承乾如今也不是那什么都不懂得傻孩子了,自然知道分寸再说了,他也确实还没来得及想对吧。

  李世民不愧是当皇帝的,一开始没想出来,那是被限定到了固定的范围内,如今给儿子一点,刹那间思路那么一开,立马就明白了阿玉的意思。

  “这小子,脑子确实不错。你说,那些室韦的人来了长安,在这里做工生活,时间长了还会愿意回到北面那穷苦的山林子里去吗?”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些人只要不傻估计就不会回去了。等等,耶耶啊,你的意思是,将人都吸引过来?倒逼着那些人自己提出内附?”

  “不仅仅是人吸引过来,俗话说杀鸡骇猴,千金市马骨,事实上这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做出个人人都看得到的范例来,然后坐等对方的反应。你说,若是室韦,因为和咱们亲近,一日日的日子好过了,甚至最后主动的要求内附了,那他们隔壁的契丹,靺鞨,奚族人,会怎么想?会不会带动他们,也变得亲近起咱们?若是这一片都成了咱们的势力范围,不管影响力有几成,那以后这高句丽……”

  李世民是一定会打高句丽的,对于这个国家,只要是参与过早年隋朝东征的,都没好印象,甚至可以说比对着吐谷浑都讨厌。隋炀帝也算是个手腕不错的皇帝了,早年在西域,宴请西域三十六国那波骚操作也是相当有水平的,不动一兵一卒,不声不响的,就打通了商路,获得了西域小国的拜服,这样的皇帝,你说,在隔着室韦等四个部落的情况下,一般没什么事儿,他何必死盯着这高句丽不放?一次次的,直接将自家天下都被霍霍的后院起火,却依然来了第三次征高句丽?

  因为实在是被调戏的太狠了,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啊!你猜怎么的,人高句丽就仗着你京城离着远,这边没啥驻军,他就大动作没有小动作不断地,侵占属于大唐的田地矿产什么的,甚至还有杀人的。一次两次的,开始隋朝察觉了,不过是谴责,警告而已,以为是百姓之间自己的纠葛,可等着时间长了,发展高句丽就是个癞皮膏药,属于道歉诚恳,具体不干的那种,那能不火?合着是当我们不存在,那前头的道歉什么的算啥?瞎糊弄我们的?

  大国皇帝臣子都上火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直接打吧,是的,一开始的时候,全国各世家门阀那都是支持征高句丽的,毕竟人高句丽那边人参什么的,还是不错的,皮子也厚实……有利益就有行动力,不然杨光也不至于开始的时候那么顺当了。

  可等着两次败仗打下来,不单啥没挣到还倒贴了好大一笔的众世家开始心疼了,觉得这事儿太亏了,开始想着赶紧收手止损。可问题是,挑头出去干架的是皇帝啊,你们能收手止损,那他呢?不说国库里头的消耗问题,就是这面子,那也不是说下来就能下来的了?若是真下来了,那天朝上国以后还有威信?更重要的是,高句丽这赢得这场战争的手法太过猥琐,不打上几拳头,给他个好看,隋炀帝觉得,他晚上睡觉都会被气醒的。啥,为啥?因为他们用的是投降策略。

  什么叫投降策略:你看啊,这边城快破了,撑不住了,他们就立马推出个人来,表示要阵前投降。隋朝的大将一听这个?哎呦这个他可不能做主啊,不行得赶紧的告诉皇帝,于是这仗不大了,光顾着送信了,等着一来一回一个月上下这么一过,这边刚有消息,那边高句丽修养好了,然后他们立马又换了个说法,说是投降的只能代表个人,不能代表全国,他们拒不承认,重新打过。然后拖着拖着,拖到了冬天,高句丽利用天气优势战胜了大隋……

  你说遇上这样的无赖,这仗还怎么打?让人给涮了杨广能咽下这口气?若是真能,那他不是皇帝,而是乌龟了,所以啊,憋着气的隋炀帝,为了和高句丽干架,直接破产了。

  如今虽然不是大隋了,可问题是这里经过那一遭的人不少,气不过的也不在少数,就是世家,其实也被高句丽的无赖震惊的吐血了好几个,这么一来你说这高句丽能不打?就是别人能忍住了,将这苦果自己吞了,李世民也不能。隋炀帝就是再不好,那也是李世民的表叔,即使推翻了大隋他们老李家参与的最起劲,可好歹是亲戚,在报仇雪恨这事儿上,老李家还是挺积极的。

  所以啊,一看这雪橇,李世民的脑子就不由自主的往高句丽上靠,那什么北面?什么西域,哦,对不住,脑容量有限,没空想这个。他这会儿想的是,利用这个,能减短多少运送粮食的时间,是能节省多少运输的交通工具。等着阿玉一说室韦,一说契丹什么的,他脑子里闪的又是这几个地方的地形图,和他们同高句丽的具体接壤位置。满脑子都在这东北角上谋算着。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即使李承乾日常对着老子有些害怕,政务上因为避嫌也不敢多问,可该知道的却绝对都知道,别忘了还有那个皇后在呢,他能不清楚?所以这里;李世民嘴上那么一叨叨,李承乾的眼睛就跟着猛地一亮,跟着那么一想,也激动了起来。

  “父皇,那些人常年在北面生活,比咱们肯定更耐寒,地形也更熟悉,那若是到时候请了他们一起作战……咱们能省多少事儿?”

  “恩?请他们一起作战?”

  “对,给钱,给粮食布匹,给他们要的东西,然后让他们替咱们打仗,这样咱们能少征召些府兵,能少运送点粮食,能……”

  能的东西太多了,经历了这么些年的乱世,如今的大唐人丁数量可不怎么地,能用花钱的方式,减少人口损耗,那绝对是相当的划算,从长远来看,还能达到消耗东北少数民族的丁口,巩固中原人口优势什么的。如今的李承乾,这算计起来,已经有了六成阿玉的影子,这一点或许李承乾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不过他家老爹察觉了。就在这刚刚,挺儿子说起那一句省事儿的时候,李世民眼睛闪了一下,然后就笑了笑,全当身忙都没听到。继续听着自家儿子明显有些缺德的想头,边听边笑。

  他是该笑啊,他的太子,早年曾发愁,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会局限了眼界,多妇人之仁,可如今……挺好的,他的太子,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利益,什么叫权衡,什么叫算计,这样的太子……虽说对上老子,手法稚嫩了些,可在外头,已经能糊弄些人了。至于学了谁什么的,他应该听到嘛?听到了又如何?那是他的太子最好的朋友,而人家这点影响又不是引着太子学坏,他何必讨人嫌?

  至于什么叫对上老子?别以为他不知道,这太子为哈凑过来这么快?还不是因为怕自己这个老子欺负了阿玉?害得他吃不上好吃的?说起这个,哎,特别是李泰,每次自己和阿玉说完话,都能看到李泰在么门口等着,都顾不上和他这个当爹的打招呼,就屁颠屁颠的跟着去吃好吃的了。

  虽然有些酸,感觉儿子长大就不可爱了,和他不亲了等等,不过这是外头,这么多大臣……自家儿子自家疼,就是给太子面子也不能太过分对吧。

  “太子……”

  “殿下,《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身为储君,岂可轻言站端?殿下,温良恭俭让五德兼有,才像一国储君。”

  恩?老孔?呵呵,皇帝的话都敢抢,你真牛,这是看到李世民皱眉头,以为皇帝对太子这调调不满?所以来刷存在感了?还温良恭俭让,这是说太子的?

  儒家不喜战争这是肯定的,对武将,对战争的抨击一向有完整的套路,所以他这是感觉赢定了?立场十分有利?呵呵,阿玉为啥有种等你很久的感觉?

  “那个孔大人,我记得这五德好像是子贡赞美自家老师用的吧,而这孔子……好像没当过储君,也没当过大王,连封君都不是吧,这……您这意思,是想让太子变成寻常大夫呢,还是觉得孔子其实应该篡位夺国?”

  咔嚓,在场所有人集体石化了!阿玉不开口则罢,一开口怎么就来了这么一个大雷?更关键的是,这雷居然是人老孔家自己招来的,不说不觉的,这么听着一细想……孔家,到底把自家当成了什么?

  李世民眼神又开始闪了,阿玉觉得一口浊气出来,整个人都轻松了。奶/奶的,想这么堵人嘴很久了,终于痛快了一回。

  作者有话要说:  特别声明,本人对孔子并没有什么针对的意思,也觉得他的思想等等,在那样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抹智慧之光,只是学识是学识,学识好不代表这人一定也毫无瑕疵,再说了,圣人什么的,说的也只是孔子,而不是他的后人,借着祖先的名头,为自己谋利这本身就不怎么地,更不用说在对李承乾的事儿上,这孔老头做的确实不怎么地,大家可以看看百度百科里有关于李承乾的那部分介绍,越看越心酸,这苦逼的太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