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世界赛的特点就是来自全世界的队伍在同一个版本下的竞技。

  版本适应速度、版本理解尤为重要。

  很多时候,在世界赛刚开始时是一种理解,等到世界赛打到后期,又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比赛风格。

  这就是世界赛的魅力。

  “KG这是,还是准备打下路啊。”

  如果说bp的ban位确定这支战队不想面对什么样的对手,那么前两手选角就能大致决定这场比赛的战术体系和风格。

  在QWE选完之后,KG立刻锁定了自己的下路组合。

  “……优先抢卡莉斯塔和艾希?”

  “我去,这KG,是不想要后期吗?”

  在前两手选定之后,不光是KG的对手,目前观赛的所有人都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KG将下路的对线强度拉满,毫无疑问是想要掌控极致线权,打快速控龙的策略。

  这一策略在之前的比赛中已经出现,效果也因为战队风格与偏好不同而不一样。

  但KG如今拿出了这么一套内容,显然是表明对方认定这样的东西是目前的“版本答案”。

  “怎么说?”

  只是比赛刚开始,KG就已经招数频出,恨不得立刻拿下第一场比赛,与之相比,QWE的反应就相对来说有些被动。

  “……QWE很难选啊。”

  论下路英雄的相性,很难有英雄在对线拼得过卡莉斯塔和艾希的组合,哪怕QWE也采取同样的策略,选出同样类型的组合,也难以在推线上与对方的组合相抗衡。

  “这要看QWE怎么想,是牺牲对线求后期,还是硬打。”

  一阵犹豫结束,QWE下路选出了自己的阵容——AD泽丽以及开团型辅助蕾欧娜。

  “这下路要放了。”

  辅助是负责开团的硬辅,天生在对线端上就拼不过对方的消耗,如果对方对线没有问题,那么QWE下路大概率是拿不到线权的。

  如此一来,QWE在前几条小龙团上就相当难打。

  放掉了下路的线权,那么上路就得更加主动,QWE牺牲了下路的优先级,拿到了当前版本较为强势的兰博上路。

  这一套班底选出来,无论职业的主播还是官方解说都有些担心。

  “这个阵容,QWE要赢的话,就看二十五分钟之后吧。”

  “但是前期会特别难。”

  确切地说,如果KG的策略应验,那么在大约三十分钟时,QWE就不得不与KG打决胜团了。

  到时候KG的英雄处于强势期,打团效果如何都还不好说。

  “……这QWE的阵容怎么看上去不太强?”

  “感觉下路要被打烂。”

  “为什么蓝色方会选出这种阵容啊?”

  或许是专业人士们的态度有些暧昧,连带着观赛的观众们也有些担心了。

  “QWE赛训组在干嘛啊,吃干饭的?这段时间光出国旅游了?”

  看着弹幕七嘴八舌的讨论,解说的主播也有些头疼:“哎呀,我又没说一定会寄,只是说不好打而已。”

  “说不定打野节奏好,变速来抓下,刚好抓了下路一个措手不及呢?”

  主播说的这种情况,也是下路组选这种压线型下路的常见问题,如果压得位置过于靠前,敌方打野很容易一抓一个准。

  如此一来,拥有线权的双人组所具备的优势也就消失了。

  然而,主播能够想到的问题,KG在准备中如何没有考虑到?双方刚一上线,KG就集结了除了上单之外的所有人,为打野保驾护航,直接入侵QWE野区。

  QWE避战,打野只好放弃了自己的红区,被迫的蓝开。

  “这……完了呀。”

  主播感慨。

  如果说之前“打野来抓”是戏言,那么主播此时彻底不吭声了——KG这架势,摆明了要放弃刷野,彻底为下路保驾护航。

  “……你们稳一点,我们慢慢打。”

  野区被入侵,陆沉舟被挤到了上半区,被迫远离己方下路,只好如此叮嘱下路组。

  “补刀无所谓,别死就行。”

  宁珏也道:“拖一拖。”

  类似的局势下路组遭遇的不只是一两次,虽然惊心于KG一环接着一环的设计,但心态还算是平稳。

  然而,正如主播所说,比赛不光是靠战术设计,往往也要看选手的操作和发挥。

  战术设计与执行同样重要。

  “先打打看。”

  随着双方初次博弈之后的退却,兵线上线,双方正式进入对线期,导播镜头也及时跟了过来。

  “……我去,好惨。”

  下路组对线抢二级是常规操作,然而因为双方阵容的差异,QWE下路别说消耗对方的血线了,就连正常补兵都要遭受到对方的消耗。

  短短几分钟,AD带的药就被消耗一空,补刀数看上去也相当凄惨。

  “这没办法打呀。”

  “看看上路吧。”

  由于对方打野的入侵,陆沉舟先刷了己方的蓝buff区域的三组野怪,在控完河蟹之后越过河道,顺势入侵了对方的红区。

  双方打野以中路为分界线,分别瓜分了左右两方。

  KG的上单选择的英雄原本在对线上就不强,再加上得知双方打野的动向,对线时十分小心,宁愿亏兵也不愿意被消耗血线。

  在陆沉舟刷到上半区时,敌方打野血量健康,见势不对,直接回城了。

  Year只能含泪吃镀层。

  而此时,由于见到陆沉舟在上路露头,KG的打野直接把第一条小龙控了。

  “总之,到目前为止,这局的进展还是在KG的把握之中。”

  “KG是满分节奏。”

  上路的博弈结束,此时,导播将镜头转到了下路,示意双方的镀层情况——

  上路Year虽然强势,但一个人吃镀层只吃了两层,而下路毕竟是双人线,镀层已经少了四层。

  其中,QWE的下路还因为回城漏了不少兵线。

  “好窒息的比赛。”

  能够第一把拿出这样的阵容,KG毫无疑问是准备了许久,也练习了许久,所有队员都将这一套打法深刻地刻入了自己的习惯中。

  “看二十分钟之后吧。”

  “打不得打的赢难说,不但要看QWE自己的应对,还要看KG给不给机会。”

  “有血脉压制不错,但不代表着QWE不会输,都打到半决赛了,尊重一下人家隔壁赛区的一号种子行不行。”

  主播一边回答着弹幕的问题,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屏幕。

  虽然这个游戏的魅力在于每一局情况都不同,许多意外的产生都会使得比赛的方向有所转变,但在他看来,一局游戏仍然有范式。

  就比如英雄有强弱势期,翻盘点也需要依靠着某些重要资源的刷新。

  只是,话虽如此,在主播在看到镜头偶尔切到中路时,仍然愣了一下。

  Whale不但补刀数小超对面,甚至还吃了对方两层防御塔镀层。

  相比于上路与下路,中路此刻并不是重点,交战也不激烈,因此导播吝啬于给镜头。

  但主播这等职业选手却陷入了茫然。

  “我靠,这妮蔻对线有这么厉害吗?Whale对线大成功啊!”

  然而,弹幕对于两个英雄之间的对线并无概念,加上KG的打野在下路露了头,而上路QWE的打野控到了峡谷先锋,重点转移,反倒是对于主播的惊讶反应寥寥。

  作为一个曾经的中单职业选手,主播忍不住打开自己的职业选手群来看。

  果然,群里也正在研究没有出现在镜头中的中路对线。

  主播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比赛中,KG的优势还在继续。

  虽然QWE的上中两路具有小优势,但也弥补不了下路的巨大劣势。KG依靠着下路的线权,拿到了第二条小龙。

  与此同时,随着一塔告破,下路补出核心装备,正式进入最强势的时期。

  “下一条龙能接团吗?”

  眼看着KG的下路组成为了拆塔专家,依靠着装备优势走到哪里拆到哪里,双方人头比不多,但KG经济上却领先了将近四千。

  “这QWE在干嘛?”

  “不是很强吗为什么被按着打?”

  “感情光是别人准备了,你们一点都没准备。”

  在弹幕发牢骚时,KG逮捕了做视野的辅助,在对方减员的情况下,准备直接开大龙。

  “……这不能行啊,这要是让KG拿了大龙,经济差就彻底弥补不了了。”

  “救,打野去抢一下?”

  “要不是抢不到还阵亡了,别人要准备推高地了。”

  一个选择摆在了QWE面前,也让观众们的心跟着揪了起来。

  画面上,QWE的选手们明显不打算直接将这条大龙放掉,剩下的四个人开着扫描从自家野区赶向大龙坑。

  “不然放了吧对面快打完了。”

  “求求了,别出事。”

  与粉丝们整颗心紧张到不行相比,QWE内部麦克风中显得有些冷静。

  “对面AD和辅助都没闪,中单大招掉了。”

  “OK。”

  宁珏叮嘱道:“不用拼惩,直接打架。”

  “我开AD和辅助。”

  “OK。”

  一整年的默契不必多说,到了这个时候,甚至不用宁珏多吩咐,大家都明白了接下来要做什么。

  这一段时间,QWE的选手们并不是什么的没做,与KG将一套体系打磨到完美不同,他们更多的内容在于比赛复盘上。

  即看自己的比赛,也看对手们的比赛,在复盘中逐渐达成共识。

  “大龙还三千、两千……QWE的选手来了,但KG还没有停手——他们是想直接把龙拿下。”

  关键时刻,解说的分贝飙升到了极致。

  “Quote他Q进去了,是要拼惩吗?”

  就在包括KG选手在内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陆沉舟身上时,宁珏闪身直接进了龙坑。

  大招R技能怒放直接在龙坑中大起了四个人。

  陪着大龙的减双抗,对方下路双人组血条直接消失了三分之二。

  配合着己方AD的技能强穿激光,对方AD直接被秒。

  “我去——”

  “靠!!”

  此时此刻,无论是现场还是屏幕前的观众,都忍不住目瞪口呆,吐出一句脏话来。

  这团,凭什么你们四打五能打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