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进权谋文成了香饽饽>第133章 三年之约(4)

  刘大旺被抓, 非但不见丝毫悔改,嘴上还没有个把门的,惹得一众差役恼火不已, 围着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一名差役一脚踩在了刘大旺的命根子上,刘大旺惨叫一声, 直接疼晕了过去。

  那差役装模作样地说道:“哎呀, 下脚狠了点,不会碎了吧。”

  另一名差役接话道:“这种畜生就活该断子绝孙。”

  见刘洪走了过来, 差役们说道:“头儿,下手狠了点, 这小子晕了, 怕是走不了了。”

  刘洪冷漠地瞥了一眼, 道:“死不了就成, 你们去跟乡亲们借个车。”

  “好嘞。”一名差役脚步轻快地走了出去。

  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那出去借车的差役推着个独轮车回来了,道:“头儿,这是村里唯一的车。”

  其实并不是没有别的车, 就算是庄户人家,没有马车,也有牛车。只是那刘大旺惹了众怒,差役们就是不想他好受。

  刘洪心里明白, 却不打算管, 这种人渣死了才好,道:“抬上去,走着。”

  众差役应声, 抬起昏死过去的刘大旺,就好似扔垃圾一样, 将他扔到了车上。

  他们人多,不怕推车,累了就换人,刘大旺可受罪了,原本是昏死的状态,愣生生给颠醒了,然后就开始哼哼唧唧地叫唤,差役们听得心烦,一个手刀下去,世界又清净了。就这样,刘大旺昏了又醒,醒了又昏,这一路下来,给他折腾掉半条命。

  以至于后来的审讯很顺利,主要是刘大旺被打怕了,招得特别痛快,唯恐那些差役再拿他泄愤。看着那些差役有气无处撒的模样,他竟还有几分得意。

  就这样,豆腐西施被害一案告一段落,陵县百姓又恢复平静的生活。

  转眼半个月过去,杨清宁终于将制作镜子的东西全部配齐,而他也在七日前搬到了新宅子里,与杨府仅有一街之隔。这宅子原本是打算买给小瓶子的,只是小瓶子死活不要,杨清宁就先替他保管着,待想要的时候再给他。

  俗话说得好,狡兔三窟,尤其是对他这种随时准备跑路的人,多个住处,没坏处。

  “老爷,已过去半月,您考虑得如何?”

  杨清宁点点头,道:“考虑好了,我想弄清楚这份感情到底是亲情,还是爱情。”

  小瓶子有些疑惑地问道:“那老爷为何还要搬到这里住?”

  “是我要见他,而不是他要见我。”杨清宁深吸一口气,道:“只有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瓶子会意,道:“距离他们找上门到现在,已经过去半月有余,可自他们被送去衙门后,便再没在附近出现过,这似乎有些反常。”

  “小敏子是个聪明的,他应该是猜到了县太爷在帮我,所以放弃从他那里找突破口。”

  “那老爷以为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

  杨清宁沉吟片刻,道:“他们在等上面的命令。”

  小瓶子皱起了眉头,“老爷的意思是说他们将老爷有可能在陵县的消息传回了京都?”

  “十有八九。”杨清宁叹了口气,道:“虽然没见到我本人,但他们已经认定是我,便传信回去,等待皇上的指示。”

  “从京都到陵县,就算快马加鞭,也得一月,这般说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杨清宁闻言一怔,随即说道:“你打算做什么?”

  “挖个密道,就从杨府到这儿,距离不远,一个月的时日足够了。”

  杨清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府里一共就四个人,算上你才五个,你觉得一个月能挖出一条密道吗?”

  “他们四人都身强力壮,一个月的时日足够了。”

  “那就挖吧,轮着来,这样更有效率。”多条出路没坏处,说不准这密道还真能派上用场。

  “我这就回去知会他们一声,再瞧瞧密道从哪里挖合适。”

  “好,你去吧。”

  转眼过去一月,经过反复提取材料,杨清宁的镜子终于做成了,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他的心情有些复杂,来到这个世界十几年,这还是他第一次这般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模样,也不能说铜镜不好,只是看得不够真切。

  就这样一副长相,除了胸平点,个子高了点,哪里像个男人,难怪会有男人喜欢他。若换成自己,每日对着这样一个人,也迟早被掰弯。

  想到这儿,杨清宁的心情有些复杂,心里忍不住嘀咕,凌南玉的性取向出现问题,是否就是他给掰弯的……

  杨清宁心虚地干咳了一声,恰巧被进来的小瓶子听到,随即关切地问道:“老爷可是又受了风寒?”

  杨清宁急忙摆摆手,转移话题道:“你手里拿的什么?”

  “京都商铺派人送来的账本。”

  小瓶子边说,边将账本放到了杨清宁手边地桌子上,道:“我粗略地看了一遍,并未发现不妥。”

  “你看着没错就成。”杨清宁仅是瞥了一眼,便移开了视线,将手里的镜子递了过去,道:“你不是一直好奇我口中的镜子是什么样的吗?喏,这就是。”

  小瓶子接过镜子一看,眼中不禁浮现惊讶之色,道:“竟这般清晰?”

  “嘿嘿,我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最好的!”杨清宁大言不惭地说道。

  小瓶子深以为然,道:“若此物上市,定会被疯抢。”

  ‘上市’这个词,还是小瓶子从杨清宁口中听来的。

  杨清宁起身伸了个懒腰,“为了它,我可是忙了一个月,这东西做起来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从别的物件中提取所需要的成分,而且还要有严格的比例要求,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小瓶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问道:“咱们的作坊是否要增加人手?”

  “这是肯定的。只是我与皇上的事还未解决,这件事便拖后一段时日再说吧。”杨清宁顿了顿,接着说道:“对了,密道挖的怎么样了?”

  “前几日就挖通了,这几日在修整。”

  “挖通了?”杨清宁微微一怔,随即说道:“那我得去进去瞧瞧。”

  “里面湿气重,老爷的风寒刚好,待他们修整得差不多了,老爷再进去看吧。”

  “也好。”杨清宁紧接着问道:“小敏子和小柜子最近在做些什么?”

  “自他们搬进衙门,每日就是闲逛,到处打听有关老爷的消息。”

  杨清宁点点头,道:“看来我就猜的没错。算算时间送信儿的,应该就在这两日到,咱们还需小心些。”

  “老爷以为来的会是皇上吗?”

  杨清宁想了想,道:“距离三年孝期还有三个月,这次他应该不会来,大约会派营骁卫过来,暗中确认我的身份。”

  若是按凌璋真实的死亡时间算,三年孝期早在三个月之前就满了,只是对外宣布的凌璋的死亡时间要晚上半年,所以还有三个月才到三年。

  “再过三个月就要过年了。”

  “是啊,过年放假,皇上能有几日的空闲,多半会在那时候过来。”一想到要空出三个月来等他,杨清宁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道:“三个月的时间太长了,也不知要耽误我多少生意。”

  “老爷可是改了主意?”

  杨清宁思量了思量,道:“你去牙行,买些匠人回来,要死契的那种,有多少买多少。”

  “好,我这就去。”

  俗话说的好,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在杨清宁看来,任何事都不能耽误他赚钱,有了钱,他去哪儿都有底气。

  夜,城外的官道上,一支马队疾驰而过,去的方向正是陵县县城。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后,他们来到了城门外。

  “开城门!”

  一声呼和,惊醒了正在打盹的城门守卫,他们急忙起身,探头往下看。陵县并非边城,也非什么军事要地,基本不可能有人攻城,城门上的守卫也就二三十个,还是轮流值守,已经有好些年没人在半夜三更叫开城门的。

  来的是一只马队,约莫有三十人左右,手中举着火把,虽然在夜里,却依旧能看清他们身上衣服的颜色,红色的斗篷尤为显眼。

  城门上的人扬声问道:“来者何人,因何进城?”

  “锦衣卫,奉命办差!”

  “锦衣卫?”城门上的人相互对视一眼,锦衣卫可是天子禁军,他们不动则已,一动必定是大事。

  “劳烦大人将令牌及手令放入筐中。”

  话音落下,一个竹筐从城门上慢慢吊了下来,其中一名锦衣卫翻身下马,来到近前,将他要的东西放了进去。竹筐缓缓上升,城门上的人看到了令牌,随即派人向县太爷去送信儿。

  “诸位大人稍待,我们马上开城门。”

  话虽这么说,但他们还是磨蹭了一盏茶的功夫,才缓缓打开城门。他们这样的小县城,锦衣卫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若是来,那肯定是冲着县太爷去的,他们磨蹭这会儿功夫,就是为了给县太爷留出逃跑的时间,可见这县太爷在陵县百姓心中还是有些地位的。

  马队见状纵马上前,眨眼间的功夫,便进了城门。

  守卫急忙关上城门,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不禁猜测他们县太爷到底犯了什么事,能将这群煞神引来。

  马队在街道上疾驰,很快便来到了县衙门口,有人上前叫开了大门,一行人翻身下马,径直进了衙门。

  郭子聪睡得正香,突然听到有人禀告,说是锦衣卫进了城门,略一思量,便起了身,随即派人去杨府报信。他刚穿好衣服,便又有人过来禀告,说是人已经进了衙门,在前厅等候。于是他整了整身上的官袍,径直去了前厅。

  郭子聪今年三十岁,十七岁考中进士,且是二甲十三名,对于第一次参加会试的人来说,这样的成绩已是十分优秀,更幸运的是,皇上钦点他去了翰林院。这事令他兴奋了好一段时日,也让同科举子十分羡慕。

  要知道想要入阁,首选条件就是翰林院出身,否则就算再优秀,顶多做到一部尚书的位置,很难再往上走一步。翰林院是多少读书人挤破脑袋都想去的地方,他怎能不兴奋。

  只是现实的官场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虽有满腹才华,且有一颗报国之心,奈何不懂人情世故,进了翰林院四五年,竟寸步未进。还被牵扯进皇后余党之中,因此在诏狱呆了半年之久。在诏狱时,他被严刑拷打,身上的伤就没断过,还因此废了一只手,若非他老师从中斡旋,他怕是会死在诏狱之中,再无出来的可能。

  向来刚正不阿的老师不怕受他牵连,到处为他奔走,终于为他洗清了嫌疑。只是他已心灰意冷,不想再涉足官场,本想养好伤后,便回乡做个教书先生。谁知却在临行前,接到了任命他为陵县县令的圣旨。

  他对老师提出辞官的想法,被老师斥责了一顿,又彻夜长谈了一番,他这才打消了辞官的想法,拿着圣旨来了陵县。虽然他听了老师的话,来陵县做起了县太爷,却再无往上爬的念头,一心想着浑水摸鱼,不再崭露头角。

  他初次见杨清宁,是因为一起案件,杨清宁在郊外遭人持刀抢劫,那些劫匪钱没抢到,还被打得鼻青脸肿,被人用一根绳串上,送进了衙门。他听着新鲜,便决定出来见一见,于是便看到了男生女相的俊美男子。

  其实他在京都时见过杨清宁,就是那年他考中进士,被宣召入宫那日,杨清宁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往外看,被他一眼看到,并记在了心里。后来,他曾问过老师,才知道原来他并非妃嫔,而是太子身边的内侍,大名鼎鼎的宁公公。

  他没想到时隔多年,会在这小小的陵县,再次见到杨清宁,在惊讶之余,又多了几分欣喜。再后来,杨清宁在陵县落了脚,还开了一家药行,因为抢了别人的生意,而被人栽赃陷害,令他不得不出面自证清白。

  看着他在堂上侃侃而谈,将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不得不认罪,他对他越发欣赏。只是他并未刻意接近,而是偶尔借口找他帮忙查案,远远地见上几次。他不求别的,只要这样默默注视着便可。

  三年匆匆而过,杨清宁依旧在,他们之间的关系,依旧保持在朋友与陌生人之间。他本以为可以这样一辈子平静地生活下去,不曾想该来的还是来了,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杨清宁第一次来找他帮忙,为了躲开那些来寻他的人,他求之不得,很爽快地答应下来。还曾为此想过,若杨清宁不想回去,他便倾尽所有去帮他,哪怕是这条命。

  这一日终究还是来了,他站在正厅门外深吸一口气,随后抬脚走了进去。就好似第一次进奉天殿一样,他虽低着头,却挺直了腰背。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在看到来人时,他还是怔在了原地。

  小顺子见他半晌没反应,出声呵斥道:“放肆!见到皇上,竟不行礼!”

  虽然郭子聪从未见过凌南玉,却还是一眼便认出了他,因为他与凌璋太像,不止是相貌,还有君临天下的气质。

  郭子聪回了神,掀起衣摆,跪在地上,道:“微臣参见皇上。”

  凌南玉淡淡地看着郭子聪,开口说道:“朕只问你一个问题。”

  郭子聪跪在地上,等着那意料中的问题。

  过了许久,凌南玉才问出口,“小宁子可在陵县?”

  即便有了心理准备,在听到‘小宁子’三个字的时候,郭子聪的心里还是‘咯噔’一声,斟酌片刻,道:“敢问皇上,您口中的‘小宁子’,可是您还是太子时身边的宁公公?”

  凌南玉应声,“是。”

  “回皇上,微臣从未见过宁公公,也不知他是否来过陵县。”

  “你为官多年,应该知道欺君之罪,当满门抄斩。”

  “皇上明鉴,微臣确实从未见过宁公公,只是听过宁公公的事迹,即便宁公公当前,微臣也不认识。”见过杨清宁的事,他只告诉过老师,从未向旁人提起过。

  “来之前,朕去找严学正。”

  凌南玉的一句话,让郭子聪身子一僵,他的老师叫严太升,就职于翰林院,也就是严方的父亲,曾经是侍讲学士,如今升到了学正的职位。

  郭子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道:“微臣离京多年,不知老师最近是否安康。”

  “严学正最近一年身子不太好,朕来之前他已告病数日。”

  “老师上了年岁,身子骨不如以前硬朗,还多亏皇上体恤。”

  凌南玉不想与他废话,道:“郭子聪,朕既然来了,便已确定小宁子在陵县,朕不想劳师动众,亦不想让无辜之人因此丢了性命,身为陵县的父母官,朕相信你也不想吧。”

  “皇上,微臣确实不认识宁公公,即便您杀了微臣,微臣也是这句话。”

  “严太升说过,你见过小宁子,还曾询问他的来历,你如今却说,你不认识他。你告诉朕,到底是他欺君,还是你欺君?”

  郭子聪神情一滞,凌南玉这句话让他陷入两难的境地,若他说严太升欺君,那严家势必会受他牵连,若他说自己欺君,就是承认杨清宁在陵县。凌南玉这是要他做选择,是舍弃严家,还是舍弃杨清宁。他的内心极度煎熬,这两人一个是他的老师,一个是他认定的好友,他一个都不想舍弃。

  “来人,让人传信回京,翰林院学正严太升欺君犯上……”

  “皇上,是微臣欺君!”郭子聪打断凌南玉的话,道:“此事老师并不知情,都是微臣一人所为,皇上是明君,还请明鉴。”

  郭子聪说完,猛地起身,朝着一旁的桌角就冲了过去。

  众人皆是一怔,没想到郭子聪竟这般决绝。好在白鹰反应及时,一把攥住了他的手臂,险险让他停了下来。郭子聪见事不可为,又想咬舌自尽,在此被白鹰拦了下来,卸掉了他的下巴。

  凌南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面色极其难看,“你竟为了隐藏他的行踪,甘愿赴死?”

  郭子聪无畏地看着凌南玉,清清楚楚地告诉了他答案。他不能为了杨清宁牵累老师,却能为了杨清宁甘愿赴死。

  “朕清楚他就在陵县,就算你死了,朕也有的是办法找到他,你的死将没有丝毫价值。”

  郭子聪依旧保持沉默,他知道凌南玉说的没错,只是既然答应了杨清宁,就绝不食言。

  凌南玉的脸色沉了下来,怒道:“把他拉下去,好好看着,别让人死了。”

  “是,皇上。”白鹰挥了挥手,便有两名营骁卫上前,将郭子聪捆了起来,拉扯着便出了正厅。

  为了方便行事,营骁卫全部换上了锦衣卫的衣服。

  小顺子瞥了一眼凌南玉的脸色,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皇上,目前看来,这个郭知县应该是公公的好友,若公公知晓他被抓,怕是不好交代。”

  “是他躲着朕,朕有什么好交代的?”凌南玉心里既委屈,又愤怒,道:“他真是能耐啊,不过短短三年,竟让人甘愿为他赴死!你说,他们到底……”

  小顺子一听不对,急忙打断凌南玉的话,道:“皇上,您最了解公公的脾气,有些话当真不能说,若是传到公公的耳朵里,又该跟您置气了。”

  “置气就置气,朕怕他吗?”凌南玉嘴上说得硬气,还是没敢继续说下去。

  小顺子连忙应声:“是是是,您是皇上,没人敢跟您置气。”

  “白鹰,你去杨府,朕要知道他确切的行踪。”

  “是,皇上,属下这就去。”

  当年凌璋与凌南玉定下约定,白鹰就在现场,再加上他每日守在凌南玉身边,凌南玉做了什么,他一清二楚,深刻地体会了凌南玉对杨清宁的感情。凌南玉能撑到现在才来寻杨清宁,已经是他能忍耐得最大限度。

  “让人备水,朕要沐浴。”风尘仆仆地赶了半个多月的路,凌南玉已经七日未曾沐浴,自己都能闻到身上传来的馊味。

  “是,奴才这就去。”

  让人收拾了一间房,凌南玉便正式入住陵县县衙,看着被抬进来的浴桶,他微微皱眉,待房中只剩下小顺子,忍不住出声问道:“你说朕就这么去见他,他会不会心疼?”

  小顺子斟酌片刻,出声说道:“皇上,奴才以为公公应该不在杨府内,您怕是短期间内见不到人,还是赶紧沐浴更衣,早点休息吧。”

  小敏子和小柜子在陵县出现那日,杨清宁便知道他们的来意,却依旧选择避而不见,已经说明了自己的态度。既然杨府已经暴露,那就没有再待下去的必要,除非杨清宁压根就不想躲,在等着凌南玉。

  凌南玉不悦地看着他,道:“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

  小顺子闻言急忙改了口,道:“皇上,您千里迢迢从京都赶到陵县,日夜兼程,半月有余,公公若知道,定心疼不已!”

  “滚!”凌南玉一脚踢在他的小腿上。

  小顺子装模作样地‘哎呦’一声,随即退出了房间。初时他并不清楚杨清宁为何不辞而别,后来在凌南玉对杨清宁无遮无掩地思念中找到了答案。他震惊地发现凌南玉对杨清宁竟然产生了禁忌之恋,而最让他震惊的是凌璋的态度,他竟选择视而不见。直到凌璋驾崩那日,他才明白原来凌璋早知此事,且与凌南玉有过约定,三年后凌南玉便可接杨清宁回宫,还让人写下了封杨清宁为后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