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意难平系统>第174章 蜀国发展预测

“汉中王你。”王文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刘禅不动如山的坐着:“各位,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家就是万民的,既然是万民的,那麽圣人之言就是为民众服务,是故科举就是为天底下所有有学识的人服务的,那既然如此也请各位记住我们的科举是对于天下所有百姓相对而言最公平的,好了继续吧。”

“是!”xN在场所有人纷纷跪下对刘禅行礼。

“好!下一位。”

考试还在继续。

下一个就是杜琼之子杜青山。

说实话刘禅对于杜琼有一种敬佩,虽然杜琼这人说过“古时候人们称呼官职都不称为‘曹”;但自从汉代开始,都把官职称呼作曹,把低级官员称作‘属曹’,把吏卒称为‘侍曹’,此大概就是天意吧。”

意思不用多说了,但《三国志杜琼传》也记录过:“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想要明白这种方术很难,须得自己亲身观察,仅看事物的外表,不能令人相信。早晚日夜地劳苦,然后才能知其底细,但又担心泄漏天机,所以不如不知。故此我不再观察天象了。”

这种方术就是天文学,加上这个家伙的各种史料可以说这个家伙学者身份是一个谨慎严密的人,刘禅这一块是很敬佩的。

看到杜青山,刘禅只求不要太神棍,别来个功曹,侍曹什么什么的。

杜青山见到刘禅没有王文的高傲,见到刘禅恭顺跪下:“学生杜青山拜见汉中王。”

没有提自己还算有些地位的父亲。

“不必多礼,你选择哪个题目。”

“学生选择第一个蜀国未来的战略是攻雍凉,若是曹魏趁着雍凉拿下之后趁机来攻,该当如何?”杜青山选择了少有人选择的第一个。

刘禅之前看到的人大多选的第二个,因为第二个可以从各个角度分析,但第一个只能从军事角度,所以刘禅很期待杜青山的回答。:“哦!说来听听你觉得我们应当如何处理?”

杜青山自信说道。

“汉中王,臣以为以我一国之力自然无法阻挡,是故我们若要防魏仍需要和吴合作,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拿下,岳家军进攻交州之时不可拿下交州全部,需要让渡几郡,为谈判留下些砝码,拿下之后可取雍凉,再让孙权进攻合肥寿春,这样我们对抗曹魏才会更稳。”

刘禅适时提出疑问:“哦!那若吴国不同意与我们的合作选择和魏联合我们该当如何?”

“臣以为,吴国不好不合作,若是吴国不合作,他们也迟早会完,所以在孙权还在的时候,不会与我们断绝来往,若是孙权不在了,我蜀国可以选择两线作战,荆襄有关将军威震,益州可依靠地利,雍州拥有长安高城,防守多年料无难事。”

杜青山事先就想过,如今可谓是如瀑布一般流畅的说出自己的判断。

“那在你看来,我们未来处于守势,不可进攻。”刘禅之前也想过,觉得杜青山和自己想的也差不多。

“我王,我蜀国面对的不只有北方敌人,我们的南方是以孟获等为首的蛮族,若是北攻,难保他们不会趁机来犯,到时我们急都来不及,我建议大王亲率部众,先攻南蛮,南方定下,再图北方,攻蛮族之时也请大王切记,攻心为上,我们要收的是南人的心。”

杜青山说到这个的时候刘禅是眼前一亮的,更何况现在已经两擒孟获了。

“在你看来,我们应当如何收复南人之心?”

“汉中王我有上中下三策,不知汉中王要听哪一条?”

“都说来听听?”谋士说有三策是三国经典桥段,刘禅也想听一听到底是怎样的三策。

“王上,上策我们多伐孟获,给他来个多擒多纵,既是示威南部,也是收服南人之心,让他们从内里敬重我们中原。”

刘禅心里想着:“好家伙要让你知道了次数,你不也得来个七擒七纵?”

表面上不动声色:“那中策呢?”

“中策一战胜,抓所有南人入益州,和火部一样,这样部分南人会在我们蜀汉的政策之下倾向我等,然其一我们不能收服全部,只是一部分,而这样的政策也有示弱的样子,是故南人不会真正信服,其二容易伤害蜀国人心,我们自家国人看到了陛下礼遇外族,心会想如此礼遇为何不拿来给自己人,这是寒了人心。”

“中策中规中矩,那下策呢?”这次说话的不是刘禅而是留候张良,也是所有三国小说里最累的男人,因为小说里只要招到人才,大多回来一句,我得xxx如周公得吕望,汉祖得张良。

“下策一战下,屠杀南人殆尽,此策可保一时平安,然如王上所写之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乱难平。”

刘禅老练一红这诗明明是他抄的,不过还是不反对,说道:“卿之策完备,观卿妙才也,你先出殿我们商议一下结果。”

“多谢汉中王夸奖,学生退下。”杜青山行了一礼就退出去了。

今天的第二更,放心四更不更完我是不会睡得。

另外祝大家劳动节快乐,好好享受劳动者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