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意难平系统>第142章 魏蜀吴三国停战;刘公嗣微服私访

五月,魏蜀吴三国都进入蛰伏期,舔舐着国家的伤口。

魏国曹丕计划大肆扩充军队,将军队扩充至六十万。

民治上兴修水渠,以方便农田灌溉。

武治再败乌桓,鲜卑等异族,幽州无碍。

孙吴大魏吴王孙权也想要扩军,但是他只有扬州,交州二州,没办法支撑二十万以上的军队。

所以他开始寻访海外,获得朱崖州,也就是今海南地界。

再派两员大将贺齐,濮阳兴,自九真郡,日南郡向内陆探索。

九真郡和日南位于今越南中部。

蜀国这边跨有汉中,益州,雍州六郡,军队扩充至四十万。

后有各县文考,武考即将开始。

再有刘禅义诊,扩军屯,拓土分民,军事改革一系列手段使得益州到汉中大治。

雍州徐庶等五人看到刘禅治法,也是有样学样,雍州定下。

天下之民听说蜀国如此治理,不远万里前来蜀国。

为蜀国增民十万,只是很快就因为魏吴军士介入,停止。

眼看着就要到考试的时候,刘禅打算来个微服私访,带上了凯莎,凉冰,鹤熙,刻晴,王异,还有原神众妃子里唯一闲的冰之女皇布若尼娅,另有霹雳火秦明,朱仝,史进及锦衣卫便衣十人,别看只有十人,在蜀中有句话流传很广,锦衣十人可抵三千。

(我就叫布若尼娅吧。)

刘禅带着人先去汶山,此处原本有匪患。

但刘禅到的时候,只看见原来的匪徒都在劳务改造,参与到了耕地活动里。

百姓脸上都露出淳朴的笑容。

刘禅走近以普通人的身份询问百姓:“老哥,我是雍州之人,想要来这里安身,不知道老哥可否为我说说此间风土人情。”

可那老汉却是躬身下拜:“怎能承受住汉中王大人一声老哥,此间汶山在您政策的实施下已然路不拾遗,夜间犹有百姓秉烛夜游,已成太平之世。”

刘禅左看看,右看看自己的身上,穿的是便衣,身上啥配饰都没有,只有一把越王剑在手中,墨玉麒麟也没骑,换的还是匹驽马。

老汉也注意到刘禅自我打量的样子,不由得乐了,说道:“汉中王殿下,您这打扮确实像平民百姓,可老汉我曾经得过重病,是您救了我,我又怎能不识人呢?”

刘禅这才明白,本来我想以普通人的身份和你们相处,没想到你却让我输的这麽惨。

“老哥,不必如此,我此来只是想看一看汶川民生风土,不必如此行礼,也不要暴露我为好。”

“汉中王驾前如此说,无有不从。”老汉内心感动,刘禅何等身份,如此亲民,一回头,对着山间喊了一句:“秦双出来一下。”

只见远处有一人,儒冠,茅衫走向老汉,问老汉:“爹,马上就考试了,找我什么事情。”

老汉冲着秦双头就是一巴掌:“你先陪这位客人走走,看一看汶山,回来再读书,别一天天读成个书呆子。”

秦双无奈,这是他老爹,那也顺从,对刘禅一行礼:“客人跟我来。”

“好,劳驾引路。”刘禅也还了一礼。

刘禅和秦双走了一天,刘禅见识了汶山的风土人情,也没见到不平事。

就和秦双告别去往梓潼。

秦双回到家的时候,老汉迫切的问秦双:“客人,你好好相待了吗?”

秦双无语了:“老爹,你至于吗?什么客人,需要你这样使唤你儿子。”

秦老汉又一巴掌打在秦双后脑勺:“什么客人,那位是我的救命恩人,汉中王刘禅,你到底失没失礼?”

“老爹,你不早说。”秦双惊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招待的人就是汉中王,仔细回想,这才回道:“没有失礼,但也没有无功。”

现在是一阵阵的后怕,惶恐,刘禅搞了科举选士,给了他们这样的寒门读书人一个机会,人家来微服私访,自己应该再注意些呀,老爹也是,你咋不说呀!

....

刘禅离了汶山来到山野之间,安排秦明,史进等外人去远处轮班放哨。

自己来到山洞里,打了一宿游戏。

自己一个赵云,对战五个只会开大招的钟馗。

第二日,五个只会开大招的钟馗和赵云都神清气爽。

走向梓潼,过了几日刘禅来到梓潼县衙。

向梓潼县令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要了一个文考一号监考员的职位,还有一块面具。

并要求不允许暴露他的身份。

县令恭敬奉上。

很快到了文考的时候。

县令府一个个轿子带着一个个儒生来考场。

门外有人搜身,这些儒生也没有反抗,因为一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待到考生进入考场,刘禅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此人复姓诸葛,名乔。

本为诸葛瑾次子,与兄长诸葛恪同时扬名东吴。

此时诸葛亮膝下无子,就和诸葛瑾请求让诸葛乔做他的养子。

诸葛瑾和孙权说明后被过继给诸葛亮。

刘禅之前去诸葛相府做客的时候,就时常和诸葛乔交好。

这人本该去成都附近的县城考试的,但估计让他来梓潼考试,恐怕是诸葛亮的安排。

刘禅知道诸葛亮的意思,所以没有过多注意,平常的开始了监考员的惯例说辞,这也是刘禅根据现代社会发下去的。

“各位俊杰看一看,这是相府府印所贴,没有损坏吧。”

前排的人回复:“没有。”

刘禅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

“各位这是第一次开卷,我们等候钟声发卷。”

过了十分钟,钟声响起:“好,我们现在发卷,发卷之后请大家确实卷子是否清晰,不要动笔。”

卷子交由另外两位考官,分散发放。

待发下去后,刘禅说道:“现在开始,请各位在指定区域,写下名字,籍贯。”

又过了十分钟:“好,现在开始考试,各位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去写考卷上的题目,若需帮助可以举手示意。”

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对于考生是转瞬即逝的,对于刘禅那就是噩梦,这俩小时只能站在前面,两个小时。

待两个小时过后,刘禅安排停笔收卷。

收齐之后,按照顺序整齐试卷,拿着两张纸粘在密封线上,给众人示意:“各位的姓名籍贯已经被粘上了,此次考试结束。”

众人散去,有的本地的考生,有人来接,外地的士子也有轿子来接。

这些考生还可以在这里居住五日,待武举结束才要搬离。

“娃呀!考的咋样,能不能考上。”

“这考试考的不止是经书典籍,经书典籍只占两成,其他的还有民治民生,水利工程啥的,悬呀。”

“没事,试一试就成,考不上也可以回来种地,而且之后也可以再去考,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内幕。”

“爹,这考试,从头有人查小抄,里面还有三位考官,当面打开考卷,收卷还把名字,籍贯给遮住了,有啥内幕,考不上就是自己无能,我认。”

其他的考生也点了点头,刘禅已经尽可能的做到公平了。

而我们的刘禅大人去看了看改卷现场,因为这个考试除了两成的经书以外都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吏部随机指派了五位改卷官,同时去改,取平均分。

而这些吏部的改卷官只有考试开始之后才知道是谁。

改卷人三日后到来,还有两日就要开始武举了。

刘禅打算留在这儿一段时间,在这里看一看武举考试,等到结束了就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