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演义搞笑版>第227章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上)

却说姜维接到“四川麻辣烫大赛”的紧急通知,准备班师回朝,这时廖化跳出来嚷嚷:“老大,你知道吗?‘将在外,火锅自由’,现在就算有串串香的金牌诏书,咱也不能随便撤退啊!”张翼也跟着插嘴:“哎呀喂,蜀地百姓为了咱们连续几年征战,都快把火锅底料吃到腻歪了,不如趁着这次终于没被辣哭的机会,让大家伙儿回去歇歇,安抚一下民心,再来琢磨下一步的大餐计划。”姜维听罢,频频点头:“妙哉妙哉,你们说得对,这就让各路兵马按部就班吃顿饱饭再撤退。”然后命令廖化和张翼殿后,主要任务是防止魏军过来蹭火锅。

镜头一转,邓艾领着魏军一路狂奔,发现前面蜀军旗帜飘扬,队伍井然有序,仿佛在悠闲散步一般撤退。邓艾一边擦汗一边感叹:“哎呀妈呀,姜维这小子,绝对是得到了诸葛亮独家火锅调配秘籍,不然咋这么淡定呢?”心里犯嘀咕,觉得还是别轻易追上去找刺激,于是下令全军原地休息,打包行李回祁山寨继续研究火锅配料去了。

回头再看姜维,他回到成都,直奔后主办公室汇报工作,问为啥要召回自己。后主解释:“唉呀姜将军,你在外头烧烤太久,朕怕大家伙儿吃得上火,所以让你回来换换口味,没有别的意思哈。”姜维一听,皱眉答道:“陛下,您知道的,我刚在祁山那边烤出了新口感,正打算全面推广呢,结果半道就被叫回来了。我看这是邓艾使的阴招,故意让我们这边的烧烤技术断层。”后主听完沉默不语,半天才说:“朕没怀疑你,只是……要不你先回汉中,等魏国那边烧烤摊生意下滑,咱们再过去抢占市场份额吧。”姜维无奈苦笑,走出皇宫,心里暗叹,只得暂时回汉中继续磨炼烧烤技艺去了。

话说党均这货,从成都一路狂奔回到祁山寨,就跟邓艾和司马望两位老铁爆料:“嘿,蜀国那帮君臣关系烂得像隔夜菜,准有大事发生!”邓艾一听,眼睛放光,跟司马望嘀咕:“瞅这架势,蜀国内部怕是要开撕了!”于是,他们派党均再次潜入洛阳,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乐开了花,心里的小算盘噼里啪啦直响:“哇塞,看来是时候考虑吃掉蜀国这块肥肉了!”他扭头问身边的中护军贾充:“你说我现在攻打蜀国怎么样?”

贾充一脸认真:“哎呀,老大,您先别激动,现在不是最佳时机。天子正对我们疑神疑鬼呢,您这一出门,家里说不定就闹内讧了。去年宁陵那口井里冒出两条黄龙,大臣们都嗨翻了,说是祥瑞。结果天子却说:‘这哪是什么祥瑞,分明是暗示主公您处境堪忧嘛!’他还专门写了首《潜龙诗》,明摆着影射您呢!诗里说啥来着——‘可怜龙被困,深井难飞跃。上不去天堂,下不来田野。蜷缩在井底,泥鳅鳝鱼瞎嘚瑟。藏起利齿爪,唉,我也一样憋屈!’”

司马昭一听,差点没背过气去,冲贾充咬牙切齿:“这小子明显想学曹芳搞事情!咱们不先下手,他肯定要给我捅娄子!”贾充拍拍胸脯:“老大您放心,我早晚给您摆平这事儿!”

时间来到魏国甘露五年夏天的四月,司马昭揣着剑雄赳赳地上了朝,魏主曹髦起身迎接。大臣们纷纷凑热闹,嚷嚷道:“大将军您的功劳比天高,应该封为晋公,赏赐九锡。”曹髦低着头,一声不吭。司马昭嗓门提高八度:“我们司马家父子兄弟三个对魏国有大功,现在封我为晋公,不合适吗?”曹髦只能唯唯诺诺:“那我还能有异议不成?”

司马昭冷笑着继续发难:“那首《潜龙》诗,把我比喻成泥鳅鳝鱼,这也忒没礼貌了吧?”曹髦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司马昭冷冷地下了殿,吓得满朝官员大气都不敢出。曹髦回到后宫,赶紧召唤来三位心腹: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密谋对策。曹髦含泪控诉:“司马昭这家伙明显是要篡位,大家都看得出来!我不能坐以待毙,你们得帮我一起对抗他!”

王经一听,赶忙劝阻:“不行不行,老大您冷静点!以前鲁昭公就是因为忍受不了季氏专权,结果逃亡国外丢了江山。现在权力早就被司马家牢牢握住了,朝里朝外一堆人都巴结司马昭,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且您身边的警卫力量薄弱,没人肯卖命。您要是冲动行事,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咱们还是得慢慢谋划,不能贸然行动。”

曹髦悲愤交加:“老虎不发威,你当我hello Kitty啊!这口气我忍不了,就算豁出去也得拼一把!”说完,他转身去找太后商量对策。

王沈、王业这俩货凑到王经面前,一本正经地说:“老铁,事儿闹大发了!咱仨不能坐以待毙,搞不好全家都要被团灭啊!要不咱麻溜儿去司马昭大大那里自首求饶,至少还能保住这条小命吧?”王经一听,差点没炸毛,义正言辞地吼回去:“领导有难,就是咱们的耻辱;领导受辱,咱们就得陪着他拼命,谁特么敢有二心?!”

王沈、王业看王经立场坚定,一副誓死扞卫曹髦的样子,只好自个儿偷偷跑去司马昭府上报信儿。这边厢,魏主曹髦穿戴整齐,手持宝剑,带着皇宫里的三百多号临时安保人员,包括焦伯在内的护卫队,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气势汹汹地冲出了南门。王经紧紧跟在曹髦的辇车前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劝阻:“老大哇,你现在带着几百号人去找司马昭算账,这不是明摆着送羊肉串上门嘛!白白牺牲了也不顶用啊!我真的不是贪生怕死,只是觉得这事儿真心干不得啊!”

曹髦毫不理会,坚定地说:“朕的队伍已经开拔,你不用拦我。”说着,一行人直奔云龙门而去。

这时,镜头一转,只见贾充这家伙一身铠甲,骑着高头大马,左边跟着成倅这个小弟,右边则是成济这位壮汉,身后还带着几千名铁甲禁军,扯着嗓子就杀奔过来。曹髦一看这架势,顿时宝剑一挥,大声呵斥:“老子可是堂堂天子!你们这群家伙胆敢闯入皇宫,是要造反弑君不成?!”禁军看见曹髦本人,都不敢轻举妄动。贾充见状,冲着成济大喊:“司马大大平时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这一刻啊!”成济一听,抄起戟就问贾充:“老大,我是应该给他一刀,还是绑了他?”贾充坏笑着指示:“司马大大说了,只要他挂了就行。”成济一听,抡起戟就朝着曹髦冲过去。曹髦大喝一声:“臭小子,你敢对我无礼?!”话还没说完,就被成济一戟戳中胸口,直接从辇车上摔了下来,紧接着又被补了一戟,从背后穿膛而过,倒在了辇车旁边。焦伯见状,挺枪来救,也被成济一戟捅翻在地。其他人都吓尿了,四散奔逃。王经紧随其后,追上来指着贾充鼻子一顿臭骂:“你丫竟敢弑君,简直是逆贼!”贾充气得胡子都竖起来了,挥手让手下把王经五花大绑,然后通知司马昭。司马昭闻讯进来,看到曹髦已经嗝屁,装模作样地一头撞向辇车,嚎啕大哭,然后吩咐人赶紧通知朝廷大臣们。

话说当时,太傅司马孚风风火火冲进宫里,一眼看见曹髦同学凉凉的样子,哭得梨花带雨,还把自己的大腿当作枕头垫在曹髦头下,一边哭一边自责:“陛下啊陛下,您被人捅了,这全是臣的锅啊!”随后,司马孚同志亲自操办,把曹髦的遗体装进高级棺材,安置在偏殿西侧休息室。司马昭这时候也走进了宫殿,招呼各路大臣来开会。大家都来了,就差一个叫陈泰的尚书仆射没到。司马昭让陈泰的舅舅——尚书荀顗去喊他。陈泰哭得稀里哗啦,边哭边说:“都说我和我舅舅一样牛,但现在看来,我舅舅还不如我呢!”于是,他穿上麻布衣服,戴上孝帽,哭得死去活来地来到了灵堂前。司马昭也假惺惺地抹着眼泪,问大家:“这事儿咋整才能让大家伙儿满意呢?”

陈泰抽泣着说:“只有一个办法能稍微安抚一下民心,那就是砍了贾充的脑袋!”司马昭听完,愣了好一会儿,又问:“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其他方案考虑一下?”

陈泰坚定地回答:“没了,只有这个比其它所有方案都强,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招。”

司马昭思索一番,决定:“成济这家伙大逆不道,必须凌迟处死,顺带灭他全家九族!”成济一听,跳起来指着司马昭大骂:“不是我的错,是贾充那个家伙指使我干的!”司马昭冷冷一笑,先让人割了他的舌头,成济直到咽气还在拼命叫屈。成济的弟弟成倅也在市场上被咔嚓了,整个家族彻底团灭。后来有位诗人感慨万千,写了首诗:“司马当年一声令,贾充指引杀君令。成济一家全遭殃,世人皆以为耳聋。”

紧接着,司马昭又派人把王经全家都关进了监狱。王经正在廷尉办公室晃悠呢,突然看到老妈也被五花大绑送了过来。王经扑通跪下,痛哭流涕:“妈,儿子不孝,害您受牵连了!”没想到王经妈妈超级豁达,仰天大笑:“人嘛,谁还不死一次?关键是要死得其所,咱娘俩这样离开,有什么好遗憾的!”第二天,王经全家都被拉到了东市执行死刑。王经母子两人笑对生死,满脸从容。全城的老百姓看在眼里,都感动得眼泪哗哗滴。后来也有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汉初有个为了信念自杀的晁错,三国末期有个硬骨头王经:两个人的忠诚之心没啥不同,意志坚强得都能磨豆浆。气节重如泰山,生命轻如鸿毛。母子俩的名声永载史册,就像天地倾覆般震撼人心。”太傅司马孚提议按照王侯礼仪安葬曹髦,司马昭点头同意。贾充这些人又开始撺掇司马昭接受魏国禅让,自己登基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