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演义搞笑版>第180章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下)

话说孔明接到蛮人探子发来的孟获最新情报:“孟获这家伙请来了乌戈国的扛把子,率领三万藤甲精兵,正在桃花渡口集结。他还把附近各部落的蛮兵都招呼过来,准备跟咱们死磕到底。”孔明一听,二话不说,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直奔桃花渡口。到了对岸一看,那帮蛮兵长得真是抽象派艺术风格,丑得别具一格。当地土着还友情提示:“最近这桃花叶子正落得欢,河里的水可不能喝哦亲。”

孔明听罢,决定队伍后撤五里扎寨安营,让魏延负责守寨。第二天,乌戈国那位老大带着一票穿着藤甲的猛士过河来挑战,敲锣打鼓,声势浩大。魏延率队迎战,只见敌军如狂风般席卷而来。蜀军射出的弩箭碰到藤甲上,竟然连个印儿都没留下,全掉地上了;刀砍枪刺也奈何不了那些藤甲。而蛮兵个个手持锋利大刀钢叉,蜀兵哪是对手,只能败退。蛮兵也不追赶,凯旋而归。魏延迅速返回大本营,向孔明详细汇报了战况。

孔明听后,请吕凯和土着居民一同商议对策。吕凯摇头晃脑道:“我听说南蛮里有个乌戈国,那帮家伙压根没进化完全。而且他们还有藤甲护身,普通攻击根本无效。再加上那桃叶毒水,当地人喝了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外人喝了就玩完。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打赢了,又能捞到啥好处?不如早早班师回朝吧。”孔明却微微一笑:“我可不是随便来旅游的,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明天自有破敌妙计。”

于是孔明安排赵云协助魏延防守,严禁轻举妄动。次日,孔明在土着引导下,乘着小车来到桃花渡口北岸的一处山旮旯,实地考察地形。遇到险峻陡峭之地,车辆无法通行,孔明索性下车徒步前行。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一处山谷,形状就像一条巨大的盘蛇,两侧皆为光滑峭壁,无树木遮挡,中间却有一条宽敞的大路。孔明问土着:“这条谷叫什么名字?”土着答道:“此乃盘蛇谷也,出了谷就是通往三江城的大路,谷前有个地名叫塔郎甸。”

孔明一听,兴奋得两眼放光:“这简直就是老天爷专门为我布置的成功舞台啊!”随后他原路返回,上车回到营地,找来马岱吩咐道:“给你十辆装满黑油柜的车,外加一千根竹竿,柜子里的东西嘛,嘿嘿,你懂的。你带上部队去把守住盘蛇谷的两个出口,按照计划行动。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准备,一切都要妥妥的。”

到了关键时刻,孔明布置得跟密室逃脱似的精密。他先对马岱说:“你去执行这个计划,如果走漏了风声,那就等着按军法处置吧。”马岱领命,带着任务潇洒离去。接着,孔明又转向赵云,笑嘻嘻地说:“云哥儿,你去盘蛇谷后的三江大路口设伏把守,所需物资必须在限定日期内准备妥当,别让我失望哦。”赵云也领命而去,虽然内心可能有点小纠结。

然后孔明又找来魏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嘱咐道:“延哥儿,你带你的部下去桃花渡口扎营,要是看见蛮兵过河来挑战,你就丢下营寨,朝着白旗方向跑路。记住啊,半个月内要连续输掉十五场,弃掉七个寨子。十四场也行,不过那时候咱俩就甭见面了,我怕尴尬。”魏延虽然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也只能闷闷不乐地接令离开。

孔明继续他的“坑队友”行动,又派张翼带领一队人马按照指示地点去建立防御工事;同时让张嶷、马忠带领刚投降的千名蛮族兄弟照葫芦画瓢行事。大家伙都按照孔明的锦囊妙计行动起来。

另一边,孟获和乌戈国主兀突骨也在商讨对策,孟获提醒:“孔明这家伙狡猾得很,擅长埋伏战术。今后咱们打起来,只要看到山谷林木密集的地方,就得悠着点,别轻易冲进去。”兀突骨点头赞同:“说得对!咱们中国人讲究的就是奇谋妙计。以后咱就这么干,我在前面正面刚,你在后面随时指导。”

两人定好策略,突然收到消息:蜀军已经在桃花渡口北岸立起了营寨。兀突骨立刻派出藤甲军强渡过河,与蜀军展开激战。没几个回合,魏延就装作败退,引诱蛮兵追击。蛮兵担心中埋伏,没敢深追就撤回去了。第二天,魏延再次设立营寨,蛮兵发现后又浩浩荡荡地渡河前来应战。魏延再次假意败逃,蛮兵乘胜追击,直奔那面白旗而去。魏延率军逃到白旗下方,那里已经提前设好一座营寨,他们迅速进入并驻守。兀突骨紧随其后,再度猛攻,魏延故技重施,带着部队弃寨而逃。这次,蛮兵成功占领了蜀军的寨子。

第三天,蛮兵继续追杀,魏延依旧假装抵抗几下就败退,引导他们向白旗处进发,当然那里又有另一座预备好的寨子。如此反复,每次都是魏延“战略性撤退”,蛮兵则一路追击,不断占领蜀军废弃的寨子。

话不多说,魏延那家伙边打边跑,已经连败了十五场战斗,七个营地都弃之不顾。蛮兵大军乘胜追击,势不可挡。这会儿兀突骨老大亲自挂帅,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发现只要林子长得茂密的地方,就小心翼翼不敢进去,于是派出探子远远观察,果不其然,树荫之中旌旗飘摇,明显有埋伏。兀突骨对孟获得意洋洋地说:“果然没出大王您所料!”孟获一听笑得合不拢嘴:“诸葛亮这回可是被咱识破了!大王您连日连胜十五阵,抢了七个营地,蜀军见到咱们都吓得魂飞魄散。诸葛亮现在计策用尽,这次我们一鼓作气,大事就成了!”

兀突骨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彻底放松了对蜀军的警惕。到了第十六天,魏延带着残兵败将再次与藤甲军对阵,兀突骨骑着大象、戴着潮酷的日月狼须帽,身披bling bling的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了奇特的鳞甲,眼睛里闪着精光,指着魏延一顿臭骂。魏延见状拨马就溜。

后面的蛮兵疯狂追赶,魏延领着部队巧妙地转过盘蛇谷,朝着插着白旗的方向撤退。兀突骨率众紧随其后,一心要全歼蜀军。当他看到山谷中并无草木,认定没有埋伏,放心大胆地追杀。结果赶到谷中时,只见几十辆黑油柜车堵在路中央。蛮兵报告:“这是蜀军运粮的路线,因为大王您杀来,他们扔下车就跑了。”兀突骨一听更是喜上眉梢,催促部队加速追赶。

刚要走出谷口,却不见蜀军踪影,只看见横七竖八的木头和石头滚落下来,把谷口堵了个严实。兀突骨命令手下清理障碍继续前进,突然前方出现一堆堆装载干柴的大车,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兀突骨慌忙下令撤退,可后方军队已经惊恐大喊,原来谷口已经被干柴堵死,车子里装的全是火药,一下全炸了!

兀突骨虽然看到山谷无草无木,心里还不算太慌,想着总能找到出路。谁知山上两边像扔荧光棒一样乱丢火把,火把所到之处,地上的引线全部点燃,紧接着地面飞起了一串串铁炮。整个山谷火光四溅,藤甲军一旦沾火,立马燃烧起来。就这样,兀突骨和他的三万藤甲军被烧得抱成一团,统统葬身于盘蛇谷中,画面简直惨不忍睹。

孔明站在山顶往下看,只见蛮兵们有的被火烧得手脚乱舞,有的被铁炮打得头脸开花,大多死在了谷中,场面既悲壮又刺鼻。孔明不禁流下眼泪,感慨道:“虽说我为国家立了功,但恐怕寿命也要受损啊!”身边的将士们听闻此言,个个也都不禁黯然神伤,深感痛惜。

Yo,话说孟获在自家大本营里,正翘首期盼着前线蛮兵的消息。突然之间,就有一千多号人马笑嘻嘻地跪拜在寨门前,那帮人说:“哎哟喂,乌戈国的大军和蜀军在盘蛇谷那里干起来了,现在把诸葛亮给围得死死的!特意请您大王火速去支援一波!我们这些人呢,之前都是你洞里的兄弟,实在是形势所迫才暂时投降了蜀军;现在知道大王您要来,当然得过来助阵啊!”

孟获一听,瞬间乐开了花,立马召集了全家老小以及一众部落兄弟,连夜跨上战马,让投降过来的蛮兵带路直奔盘蛇谷。结果刚走到谷口,就看见里面火光冲天,臭气熏天,孟获心里暗叫一声“不好”,知道自己这是中计了,赶忙下令撤退。可这厢还没跑几步,左边跳出来个张嶷,右边杀出个马忠,两路人马像堵墙一样挡住了去路。

孟获想要硬碰硬抵抗一下,哪知喊声四起,原来他身边的蛮兵一大半都换成了蜀军,直接把他和那些宗族子弟、集结的番人们一网打尽。孟获只好单枪匹马突出重围,沿着山路狂奔逃命。

正当孟获亡命天涯之际,只见山坳里冒出一队人马,簇拥着一辆小车,车里坐着一位大佬,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身穿道袍,这不是孔明先生又是谁?孔明一声断喝:“反叛分子孟获,这回你怎么说?”孟获吓得赶紧调转马头继续逃窜,却不料旁边闪出一员猛将——马岱,孟获猝不及防,被马岱轻松拿下,活生生擒住。

与此同时,王平和张翼也带着一队人马杀到了蛮人的营地,连同祝融夫人及所有家眷老少,全部都被生擒活捉,一个都没跑掉!这场面,那叫一个精彩绝伦,真可谓是“孟获再被抓,蜀军展神威”!

孔明大神回到营地,登台一坐,对着众将领们说:“我这次使的计策,实属无奈之举,虽有损我的‘阴德积分’,但为了正义不得不这么做。我琢磨着敌人肯定以为我们在林子里埋伏了一堆人马,其实我那是空旗招展、兵马全无,纯属疑兵之计。让魏文长连败十五场,就是为了让他们信心爆棚。我看那盘蛇谷只有一条道,两边都是光滑石头,没有一棵树,底下全是沙土,于是我就安排马岱在谷中藏着黑油柜,柜里头装的是我们精心制造的火炮,咱给它取了个洋气的名字——‘地雷’,一个雷里还藏九个分雷,三十步埋一个,用竹竿连通引线,一旦引爆,那场面绝对是山崩石裂级别的震撼大片!同时我还让赵云准备了草车待命,山上又堆满了巨木乱石。接着就让魏延诱敌深入,等兀突骨和藤甲军进了谷,切断退路,随后来个火攻大戏。你们知道吧,水克火,反过来也一样,藤甲虽然刀箭难入,但毕竟是油浸制品,见火就燃。这帮蛮兵皮糙肉厚的,不用火攻怎么降得住?不过把乌戈国的后裔烧得片甲不留,这个罪过确实不小啊。”

众将听罢纷纷拜服:“丞相您这算无遗策,简直是比鬼神还神机妙算!”孔明下令把孟获带上来,解开他的绑绳,让他到旁边帐篷里喝酒压压惊。然后孔明悄悄对负责酒食的小官耳语一番,小官心领神会而去。

另一边厢,孟获正跟祝融夫人、孟优、带来洞主以及各路亲戚族人在另一帐篷里举杯畅饮呢,突然有人闯进来说:“丞相他老人家有点不好意思直接见您,特意派我来放您回去,并约您重整兵马再决胜负。现在您可以趁早溜了。”孟获流着眼泪说:“七擒七纵,这可是从古至今都没有的事儿!我虽然是山野之人,但好歹懂点礼仪廉耻,怎么能这么没脸没皮呢?”于是,孟获带着一家老小以及亲朋好友集体跪倒在帐篷下,袒胸露背向孔明请罪:“丞相您的威严如同天意,我们南方人再也不敢造反了!”孔明问:“你现在心服了吗?”孟获感激涕零地回答:“我孟获祖祖辈辈都会感谢上天给予的生命恩赐,怎能不服从丞相您的安排!”

孔明请孟获上座,设宴庆祝,决定让他继续担任洞主,并将之前所夺之地全部归还。孟获和他的族人们以及所有蛮兵都深受感动,欢欢喜喜蹦跶着回去了。后世有人为此赋诗赞颂孔明:“手持羽扇戴纶巾,碧幢之下智谋深;七擒七纵真绝技,蛮王从此敬威音。至今溪洞传美名,高原之上立庙廷。”

长史费祎蹦跶着来给孔明支招:“哎呀丞相大大,您这亲自带兵深入热带雨林,把蛮王孟获都圈成了粉丝,既然人家已经乖乖认怂,咱是不是考虑派点公务员过去和孟获联手管理一下这片原生态地区?”孔明听了微微一笑,摇起扇子淡定回应:“小祎你有所不知,我这有三大理由为啥不能这么干:首先呢,留下咱们的人就得留军队保护,可这帮兄弟总得吃饭吧?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解决口粮问题,第一难;其次,那些蛮人家里死伤不少,如果我们只留官不留兵,那就等于给他们留下心理创伤,搞不好滋生仇恨,分分钟变乱,这是第二难;再者说,这些蛮子以前也不是没干过些不靠谱的事儿,现在让他们突然跟咱们的外派干部交心互信,难度系数堪比火星登陆,此乃第三难。所以啊,我决定咱们就保持现状,尽量不插手他们的日常,大家和平共处就挺好。”

听罢孔明这一席话,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表示“666”。于是乎,南蛮人民深深感激孔明大大的恩情,不仅给他建了生祠,四季供奉,还尊称他为“最暖慈父”,各种宝贝、特产如珍珠玛瑙、珍贵药材、耕牛战马等统统送上门来支援蜀军,发誓从此不再闹独立。南方,就这么妥妥地安定下来。

话说孔明犒赏完三军,准备率队凯旋回蜀中老家,特意让魏延带着他的铁杆部队打头阵。结果魏延刚到泸水边,画风突变——乌云密布,狂风怒号,飞沙走石,队伍根本没法前进。魏延一看势头不对,赶紧撤退回来向孔明报告。这就出现了这么一出:刚刚安抚好的蛮族还没消停,这边水域又冒出一堆捣乱分子。究竟孟获能提供什么线索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