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演义搞笑版>第170章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下)

听闻丞相如此,我孔明可是吓得汗流浃背,手脚都无措了。我哭着拜倒在地,说:“臣我哪里敢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甚至以死相报呢!”说完,我就叩头流血,跟番茄酱一样。

刘备又让我也坐下,然后叫来了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对他们说:“你们都给我记好了,我死后,你们三个都要像孝敬父亲一样孝敬丞相,不能有半点怠慢!”说完,就命令两个小王跟我一起拜。

拜完之后,我说:“臣我虽然肝脑涂地,但怎么报答得了知遇之恩呢!”刘备又对所有的官员说:“我已经把儿子托付给丞相了,你们都不能怠慢,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

他又特别嘱咐赵云说:“我和你在患难之中一直相依为命,不想在这里分别。你要好好照顾我的儿子,不要辜负我的话。”赵云听了就拜倒说:“臣我绝对不负所托!”

刘备又对所有的官员说:“你们这些官员,我不能一个个嘱咐,希望你们都能自重。”说完,他就驾崩了,享年六十三岁。那是章武三年的夏四月二十四日。

后来杜甫有诗叹曰:“蜀主刘备向三峡出兵伐吴,结果在永安宫去世。昔日翠华的仪仗已经消失在空山之外,昔日的玉殿如今已是野寺。古庙的杉松上水鹤筑巢,每年伏腊之辰有村里的大叔前来祭祀。武侯祠和先帝的庙紧邻,君臣一体同受祭祀。”

刘备一死,文武百官无不悲痛欲绝。我诸葛亮就率领众官员把梓宫(皇帝的棺材)送回成都。太子刘禅也出城迎接刘备的灵柩,安放在正殿之内。举哀行礼完毕后,就宣读遗诏。

遗诏上说:“我最初只是得了个小痢疾,后来转而得了各种杂病,看来是治不好了。听说人年过五十就不算短寿了。现在我已经六十几了,死也没什么遗憾的了。只是挂念你们兄弟几个。一定要自勉!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屑去做。只有贤德和才德,才能让人敬服。你爹我没有什么德行,不足以效仿。你和丞相一起做事,要把丞相当做父亲一样对待,不要怠慢!不要忘记!你兄弟们也要努力学习上进。切记!切记!”

群臣读完遗诏后。我说:“国家不能一日无君,得立嗣君以继承汉统。”于是就立太子刘禅为皇帝,改元建兴。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把刘备葬在惠陵,谥号为昭烈皇帝。尊封皇后吴氏为皇太后;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然后提拔奖励群臣,大赦天下。

这事儿早就有魏军的探子知道了,就报告给了魏主。近臣又奏报给了魏主曹操。

曹丕乐得手舞足蹈,眉飞色舞道:“哇哈哈!刘备终于挂了,朕这下可以安心睡个好觉啦!既然蜀国现在群龙无首,咱们是不是该趁乱打劫,起兵攻打他们呀?”贾诩一听,扶了扶眼镜,语重心长地劝道:“主公且慢,虽然刘备嗝屁了,但他肯定已经把小刘禅托付给诸葛亮那个大忙人了。亮哥对刘备那是感恩戴德,肯定会拼尽全力辅佐新主。所以呢,咱们不能头脑发热,立马就去砸场子啊。”

正说到这儿,只见人群中突然蹦出一人,他眼神坚定,大声疾呼:“哎呀主公,这可是天赐良机啊,不趁这个节骨眼儿进攻,更待何时?!”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司马懿老哥闪亮登场了。曹丕一听,更是喜上眉梢,连忙向司马懿请教妙计。司马懿故作高深地说:“只靠咱们中原的兵马硬攻,那估计够呛能赢。咱得玩个大的,五路大军一起上,四面八方夹击诸葛亮,让他顾头不顾腚,才能有胜算!”

曹丕迫不及待地问:“哪五路大军?”司马懿开始滔滔不绝:“首先,咱们写封信,派个使者到辽东找鲜卑国王轲比能,给他点金银财宝,让他拉拢辽西羌族,凑个十万大军先从陆路杀向西平关,这是第一路。再写封密函,让另一个使者带着高级聘书和丰厚礼品去找南蛮王孟获,忽悠他也出兵十万,攻击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个郡,从西南方向揍西川,这是第二路。接着,跟吴国修复关系,答应割地赔款,让他们也派出十万大军攻打两川峡口,直接奔向涪城,这是第三路。然后嘛,找个能说会道的使臣去找降将孟达,让他调动上庸十万兵力,往西边打汉中,这是第四路。最后,任命大将军曹真为总指挥,带领十万精兵从京兆出发,直取阳平关进军西川,这是第五路。总共五十万大军,五路并发,就算诸葛亮是神仙转世,吕望再世,也得被我们整得团团转啊!”

曹丕听罢,笑得合不拢嘴,立即秘密派遣四位金牌辩手去做说客;同时命令曹真担任大都督,率领十万大军径直杀向阳平关。此时张辽等一众老牌将领,都已经在冀、徐、青以及合淝等地驻守要塞,无需调动。另一边,蜀汉后主刘禅自从即位以来,身边的老臣们接二连三地去世,简直数不过来。朝廷的各种选拔法则、钱粮调配、诉讼案件等事务,全都由诸葛丞相一手操办。此时后主还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商议:“那个已故车骑将军张飞家的女儿超级贤惠,刚好十七岁,适合娶来做咱的大皇后。”于是乎,后主便将张飞之女纳为了皇后娘娘。建兴元年秋八月,某天突然有个边疆小哥狂奔进宫,喘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大喊:“皇上!大事不好啦!魏国派出五路大军,组团来咱们西川旅游兼打劫!头一拨是曹真大都督亲自带队,号称十万兵马,目标阳平关;第二拨呢,就是那个叛徒孟达,也带着十万上庸兵,准备打卡汉中景点;第三拨更不得了,东吴孙权倾巢出动,精兵十万,直奔峡口入川线路;第四拨,是蛮王孟获领着十万蛮族兄弟,计划横扫益州四郡风景区;最后一拨,番王轲比能也拉起十万羌兵的队伍,瞄准了西平关这个必争之地。这五大旅行团实力强大,个个都是狠角色啊!”

消息已经火速报告给丞相诸葛亮,但奇怪的是,丞相这几天竟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窝在屋里装病。后主一听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派了个贴身小秘书拿着圣旨去请孔明先生出山。结果半天过去了,小秘书垂头丧气回来汇报:“丞相府的人说,丞相他老人家‘感冒’了,暂时不能出门。”

后主一听,心里更慌了,第二天又派出了黄门侍郎董允和谏议大夫杜琼两位“金牌调解员”,前往丞相卧室传达紧急军情。结果俩人愣是在门口被拦了一道儿,连床边都没摸到。杜琼急得直跳脚:“先帝临终前可是把整个蜀国托付给了丞相,现在新皇上刚登基,曹丕就带着他的豪华旅行团上门挑衅,这军情火烧眉毛,丞相怎么能因为这点‘小感冒’就不出来解决问题呢?”

经过一番漫长等待,丞相府的门吏终于传话:“丞相病情稍有好转,明天早上会在都堂与大家商议军情。”董、杜二人无奈,只能摇头叹气回去了。次日,满朝文武又齐聚丞相府门外,从清晨等到傍晚,硬是没见丞相出来露个脸。大家伙心慌意乱,只好各自散去。

杜琼回到皇宫,向后主建议:“皇上,要不您亲自走一趟丞相府,面对面问计吧!”后主一听觉得靠谱,带上一众官员去找皇太后商量。太后一听吓得花容失色:“丞相这是闹哪样?这不是辜负了先帝的重托嘛!不行,我得亲自过去看看。”不过董允同志及时插嘴:“娘娘您可别冲动,我猜丞相肯定憋着什么高招呢,还是让皇上先去探探路吧。万一丞相真的怠慢军情,到时候您再搬出太庙的阵仗,直接在祖宗面前质问他也不迟。”太后觉得有道理,便依了董允的建议。

次日,后主亲自驾着豪华座驾来到了丞相府。门卫一看皇帝大驾光临,吓得赶紧趴在地上磕头迎接,比见到外星人还激动。后主问:“丞相孔明在哪儿?”门卫哆嗦道:“这…这个嘛,小的也不知道他在哪旮旯,只知道他下令挡住了所有官员,谁也不准随便进去。”

后主一听,二话不说,下车开始步行,独自闯进了第三重门。只见孔明独倚竹杖,正在小池边悠哉游哉地观赏鱼儿。后主在后面站了好久,才慢悠悠地说:“丞相,您过得挺悠然自得哈?”

孔明回头一瞧,见是后主,吓得扔掉竹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哎呀我的个亲娘四舅老爷,臣罪该万死啊!”

后主赶忙把孔明扶起来,关切问道:“现在曹丕那家伙分五路兵马来攻打我们,火烧眉毛了,丞相你怎么还在府里看鱼呢?”

孔明哈哈一笑,带着后主进了内室,坐定后解释说:“皇上您别急,那五路兵马来袭,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其实我不是在观鱼,而是在思考退敌大计呢!”

后主一听,又惊又喜:“哇塞,相父你真是料事如神啊!快告诉我你的退兵妙计吧!”

孔明娓娓道来:“先帝对我如此信任,我怎么敢偷懒呢!成都的官员们都不懂兵法的精髓——就是要让人猜不透!所以不能随便告诉他们。不过,我已经提前安排好了:西番国王轲比能带兵攻打西平关,但我早算到马超是西川本地人,深受羌族人民喜爱,被称为‘神威天将军’,所以我已派了一位飞毛腿快递员,连夜送信给马超,让他严守西平关,并设下四路奇兵,轮流换防,足以抵挡这一路。

再说南蛮孟获这家伙,竟然侵犯我们的四个郡县,我也早就飞鸽传书给了魏延,让他左冲右突、右冲左突,玩起了迷惑敌军的游戏,因为蛮兵就靠一股猛劲,心里却容易生疑,一旦看到这种迷魂阵,肯定不敢硬上,这一路也就不用担心了。

另外,孟达领兵从汉中来犯,但他和李严是生死之交。我回成都时,特意让李严留守永安宫。我还伪造了一份李严的亲笔信,派人送给孟达,他收到后必然装病不出,消极怠工,这一路也无需忧虑。

最后,曹真率军攻打阳平关,那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我已调赵云率一支部队坚守关口,坚决不出战……”

曹真这家伙要是发现我们稳如老狗,按兵不动,他肯定自己就蔫儿了吧唧地撤退了。这四路敌军压根儿不用太担心。但我诸葛亮就是这么谨慎到夸张,生怕出半点岔子,所以悄悄咪咪调来了关兴和张苞这两个猛男,各自带着三万精兵潜伏在关键位置,随时准备给各路兄弟打call救场。这些调动的事儿,我连成都都没通知,就怕有人一紧张就嘴漏风,搞得全天下都知道。

至于东吴那一路兵马嘛,我看他们大概率是躺平状态,如果看到咱们把其他四路敌军揍得满地找牙,蜀中危急,估计他们会趁机来插一脚;但要是我们轻松搞定了其他四路,他们才不会轻易出手呢!毕竟孙权这个家伙还在记恨曹丕派三路人马欺负他的旧仇,打死也不太可能听曹魏的。虽然如此,咱还是得找个能把死人说活、能把活人说得想死的超级辩手,直接杀去东吴,用利益和危险好好吓唬他们一下,先把东吴这条线搞定。但现在问题就在于,还没找到那个能说服东吴的巧舌如簧之人,所以我才在这儿纠结犹豫。哪需要陛下您亲自跑这一趟啊,多浪费龙体!

后主刘禅一听,乐呵道:“哎呀,原来太后她老人家也正打算来看望丞相您呢!现在朕听了您的分析,感觉像是突然从梦里醒过来一样,一下子明白了好多!既然丞相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朕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内心oS:丞相你牛逼,朕继续安心当我的甩手掌柜吧!)

孔明和后主刘禅把酒言欢,数杯下肚,送走醉醺醺的后主出府。一众官员像围观大熊猫一样在门外团团围住,只见后主满脸喜气洋洋,跟中了彩票似的。后主告别孔明,坐上豪华御车回宫去了,留下一堆满脑袋问号的官员们。此时,孔明发现在这些迷惑不解的人群中,有个人仰天大笑,同样面带喜色。孔明定睛一看,哎哟喂,这不是义阳新野的大兄弟邓芝嘛,字伯苗,现任户部尚书,还是汉朝名将邓禹的后代呢!孔明心中暗自发招,悄悄让人把邓芝给留住了。

待其他官员散去,孔明邀请邓芝来到书院密室,开门见山地问道:“现在蜀、魏、吴三分天下,若要讨伐其中两国,实现统一复兴,你觉得先拿谁开刀?”邓芝一边捋着不存在的胡须,一边深思熟虑地说:“依我这颗小脑袋瓜分析,魏国虽然是个篡汉的坏蛋,但势力强大,一时半会儿难以撼动,咱们得慢慢来;如今主公您刚登基不久,民心还没安定下来,咱应该先跟东吴搞好关系,结成亲密盟友,一扫先帝时期的恩怨,这才是长远之计呀。不知道丞相大人您的意见如何呢?”

孔明一听,乐得眉飞色舞:“哎呀邓老弟,这个问题我琢磨好久了,就缺一个能完美执行任务的人才!今天终于找到啦!”邓芝有点受宠若惊:“丞相大人想要这个人去做什么呢?”孔明狡黠一笑:“我想派个人去东吴进行友好访问,增进双边关系。既然你已经悟到了这个战略意图,那肯定能出色完成使命。这趟出使东吴的任务,非你莫属啊!”邓芝谦虚道:“哎呀,孔明大哥,我这智商情商都一般般,恐怕担不起这么重要的任务。”

孔明摆摆手:“别谦虚,明日我就向后主奏明此事,请你出马,千万别推辞哦。”邓芝只得点头答应,次日便整装待发,准备接受使命前往东吴。这正是:吴国刚刚熄灭战火,蜀国使者又带着满满的诚意前来沟通交流。至于邓芝此行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绝对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