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玄幻奇幻>路遥车马慢>第143章

  路昭坐着火车,在德裕市下了车。

  他还记得七年前他从首都到德阳县来,先坐火车到澄州州府澄阳市,然后换乘长途客车到德裕市,再换中巴车坐到德裕市下辖的德阳县,折腾得不得了。

  而现在,德裕市已经建起了火车站,来往澄阳市和德裕市的车次还不少。他在澄阳市买票换乘,四个小时就坐到了德裕市,再坐一两个小时中巴车,就到了德阳县。

  县里与他三年前离开时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别说与七年前相比。

  路昭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来时看到的景象,客运站走出来是一个小广场,四周有些荒芜,只能看见远远的城区里低矮的建筑。

  小广场连着还算平坦的泥巴路,通往县中心。而小广场前全是蹬三轮的普通老百姓,一个个晒得黝黑。

  可现在他走出客运站,看见的是一片新建的小楼房,广场外围修起了宽敞的水泥马路,通往县中心。

  马路边全是楼房,路上人来人往,不少人骑着自行车、摩托三轮车,甚至还有开小轿车的。

  路昭在广场上愣愣站了片刻,才意识到,德阳县真的腾飞了。

  短短三年,城区就扩建到了客运站处,楼房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以前停满小广场的人力三轮车,现在大多也被摩托三轮车取代了。

  路昭感慨万千,拎着皮箱一路往城区走。

  他知道,德阳县的腾飞,根本原因是赶上了国内改革发展的东风。

  经济改革的十来年里,国内生产总值翻了近十倍,在这样高速发展的大势下,这个小县城只需要轻轻振动翅膀,就会被东风送上云霄。

  有国内轻工业的快速发展的基础,楼房、摩托车、小轿车,这些曾经离普通老百姓生活很遥远的奢侈品,才终于走进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路昭在县中心的招待所开了个房间,住下来。

  以前,这个招待所是县里唯一一个能下榻的旅馆,装修也算是当时最气派的。

  可现在县里有了支柱产业,有了来来往往的商人,旅馆遍地开花,这招待所放在里头就不起眼了。

  路昭在前台办理入住时,四下看看招待所装修过时的大堂,问前台的工作人员:“你们这儿开了也有好些年了,就不考虑重新装修一下?我看别的旅馆生意都很好。”

  而招待所就愈发显得门可罗雀。

  前台工作人员道:“县里说是要改制,把我们招待所卖给私人老板,所以现在不给我们出钱装修了。”

  路昭点点头:“原来如此。”

  前台工作人员把房门钥匙递给他:“好了,赵明明先生,这是您的房门钥匙。”

  路昭听到这个还不太熟的名字,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接下钥匙:“谢谢。”

  他拎着皮箱爬上楼,找到了房间入住,然后出门去,打算把崭新的县城逛一遍。

  为防被熟人认出来,他还是戴上了帽子口罩,捂得严严实实,从招待所出发,绕着县城兜圈。

  这会儿正是下午,初秋时分,天气仍然炎热,路昭捂得严,走了不一会儿就出了满脸的汗。

  他只能找了个树荫遮一遮阳,摘下口罩,拿手帕擦汗。

  正在这时,一人踩着自行车,后座还载着个背书包的少年,从他跟前经过。

  路昭微微瞪大了眼睛。

  这是老吴,后座载着他儿子。

  前几年他媳妇出意外时,他连做手术的钱都是到处借的,路昭也给他借了钱。可惜他媳妇没撑过来,老吴当时也差点寻死,路昭还宽慰了他几次。

  现在,他已经走出丧妻的阴霾,还骑上自行车了,看来日子过得不错。

  有路人同他打招呼:“老吴,上哪儿去啊?”

  老吴一边慢悠悠地蹬车,一边说:“送儿子去坐车,他们大学马上要开学了。”

  “你儿子在哪儿读书啊?”

  “就在澄阳市嘛。”

  老吴一边骑车,一边同熟人聊了几句,慢悠悠地往前走了。

  路昭在后看着,不由微微一笑。

  他花了一整个下午,才把德阳县城的东面逛完。现在的城区可比七年前要大多了。

  等回到县中心时,已经到了五点半,路昭走了一下午,肚子早饿得咕咕叫,便在路边找了家小饭馆,叫了一碗海鲜馄饨。

  他本想到经改局门口的小摊上吃的,可是那老板和他太熟了,还跑到首都来替他申过冤,路昭怕被认出来。

  好在这家小馆子味道也不错,他很快吃完了一碗馄饨,还觉得没吃饱,又要了一碗海鲜面。

  正坐在方桌前等面条,一人走过来,把公文包往他对面的凳子上一搁:“同志,拼个座。”

  路昭觉得这声音耳熟,抬眼一看。

  竟然是孙飞!

  不过孙飞似乎没注意他,把包一搁,就转头同老板点单去了。

  路昭下意识想开口叫他,又记起任平飞叮嘱过,不能和熟人朋友来往,连忙掏出兜里的棉口罩戴上。

  孙飞点完单,坐在了他对面。

  路昭很想和他说两句话,却只能低下头,避免被他看见。

  这会儿正是饭点,小馆子里坐满了客,老板显然忙不过来了,路昭和孙飞点的东西半天也没上来。

  孙飞本来低头拿着笔记本在看,后来等了好一会儿,便合上本子,催了老板一句,转过头来,才看见对面坐的雌虫,大热天的竟然戴着鸭舌帽和棉口罩。

  他不由笑笑:“同志,你吃饭还戴口罩?”

  路昭很想回他两句,就像以前在德阳县经改局时,那样无拘无束地嬉笑怒骂、肆意谈天。

  可现在,他却只能在口罩下含糊地应一句,把头埋得更低。

  他自我安慰地想,这样也挺好的。

  要是叫了孙飞,两个人虽然能聊天叙旧,但孙飞少不得要问他现在发展得如何,到时他如何回答?直接说自己被停职了?

  现在这样形同陌路地坐着,反倒给自己留了几分脸面。

  路昭心头微酸。

  等到他的海鲜面终于端上来,孙飞叫的海鲜馄饨也上来了。两个人就像再普通不过的陌生人,拼着桌子,低头沉默地吃饭。

  路昭先一步吃完,低着头擦擦嘴,重新戴上口罩,才站起身:“老板,多少钱?”

  他这声音一出来,坐着吃馄饨的孙飞就一愣。

  柜台后的老板一边忙着煮面,一边说:“你的海鲜面、海鲜馄饨,一共五元。”

  路昭低头从兜里掏钱,坐着的孙飞终于看见了他帽檐下遮着的一双眼睛,一下子站起来,一把抓住了路昭的手臂。

  路昭愣了愣,但不敢抬眼看他,连忙挣脱手。

  “啊,抱歉。”孙飞松开他,转向老板,“我帮他付。”

  路昭立刻猜到他认出自己了,连忙摆手:“不不,同志,只是拼个桌,不用帮我买单。”

  正在掏钱的孙飞愣住了。

  像是不明白路昭为什么一副不认识自己的样子,还称呼自己为“同志”,他有些不确定了,试探地问:“你不是路昭?”

  路昭自己付了五块钱,说:“同志,我叫赵明明。”

  孙飞一时怅然若失,尴尬道:“抱歉,我认错人了。”

  他又坐回了座位上,小声喃喃:“也对,路昭这会儿都是大领导了,就算回德阳县看看,怎么也得有随从了。”

  路昭听见他的自言自语,心中苦笑。

  确实,自己也算个领导了,只是还没爬得够高,就被停职了。

  他压低帽檐,走出了小面馆。

  德阳县已经发展得很不错,而从这里起步的自己,却混得如此落魄。

  路昭这天晚上躺在招待所的床上,一整晚都没有睡着。

  他本以为自己会期待和熟人朋友见面,哪怕只是偷偷地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

  可现在,他突然害怕见到他们了。

  在所有朋友熟人的眼里,他都应该有光明的前程、应该过得风光无限。

  可实际上,现在的他却是个失踪人口,没有工作、没有人管,甚至也没有收入——因为属于路昭这个名字下的那些财产,他现在都动不了,身上就带着在单位领的几个月工资的现金。

  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这些钱用完之前,自己能不能回到首都,重新开始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明明他一直努力、一刻不停,为什么还是把一片光明的前程,走成了现在这样的一片灰暗?

  是他的方向选错了吗?

  是他真的没有走这条路的天分、他的本事不行吗?

  路昭一遍遍地问自己,可怎么问,也没法自行想出一个答案。

  第二天他去了海边祭奠老李,自言自语地同老李说了几句话,对着空气问出了这些问题。

  可温暖湿润的海风也没有回答他,只是轻轻拂过他的发丝,像老李的手,摸着他的头。

  路昭忽然觉得惭愧。

  师父曾经教过他的,要他一定要走得更长远。

  可他却辜负了师父的期望,出去兜了一圈回来,竟然还不如出去前混得好。

  而且混了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有这么多想不通的问题,一点儿也没活通透,把师父教给他的东西全退回去了。

  路昭迎着湿润的海风,喃喃道:“我好没用啊,师父。”

  “您收了我这样一个关门弟子,在天上看到我这副落魄样,一定被我气死了吧。”

  “我不该现在来祭奠您的,我该等到复职以后。”路昭顿了顿,又苦笑着继续说,“可是,我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复职。”

  “我本来还以为,自己虽然不聪明,但也不算笨,只要努力,总也能混得不错。”他自嘲道,“没想到,现在混的,都没脸来见您了。”

  这些话消散在海风中,没有人回答他。

  路昭几乎是落荒而逃地,离开了德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