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齐王家的小夫郎【完结】>第55章 永溪镇

  ◎“云哥儿,你想不想把食肆开到平康去?”◎

  叶青云不过卖了几日, 这天,刚摆到午时,想去店里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却见林友道陪同另一中年人往这边走来。

  他颔首招呼着:“林老板。”

  林友道笑着向他介绍道:“云哥儿, 这是平康万锦布庄的万老板, 听闻你正出售新棉, 想过来看看。”

  那人低头捻起一缕摊子上的棉花,仔细观察了一番,又用手试着撕了撕, 点了一下头, 遂抬头道:“鄙姓万, 今日特地前来看看料,多有打扰。”

  叶青云朝他点了点头:“万老板, 无妨, 随便看看。”

  林友道又小声跟那人说道:“这是小叶老板, 年纪轻轻,既开食肆又种植棉花,厉害的很。”

  叶青云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

  万知远点了下头:“年少可为,当真难得。”

  他提起了此行的目的, “是这样,小叶老板, 老林去我那布庄进货, 我无意看到了他带的一簇新棉,那棉花白净柔韧,棉绒纤长, 看起来颇适合纺布。”

  “忘了说, 除了经营的布庄, 我还有一间织坊,葛、麻、棉、绸都能织造,可这棉布算是织的最少的,为什么?就因为原料太少,好的原料更少,且价高。”

  “所以,我看到了老林带的棉花,又听说你今年种了不少,特地过来看看,不知收成如何,我们织坊有没有可能进到一批好棉?”

  叶青云听出了他的意思,林老板的棉花其实是他前几天送的,但这件事恐怕也是故意而为之,想帮着他多卖一些,要不然,哪有人进货还特意带着棉花的。

  他笑了笑:“多谢林老板的引荐,可我们种的委实不算多,产量也不高,再加上租地、田税、种肥,雇的人工牛犁,采棉晒棉脱籽的时耗,所以,这价格实在是不好往下降。”

  批发出去当然省事,但批发也就意味着压价,这万老板自己也提到了原料价高,今年这周边就没几个人种棉花,价格稳定的很,他可不希望平白损失一笔收入。

  万知远忙道:“我就是顺口发发牢骚,没有要压价的意思,如果能合作的话,当然是按照市场价购进,哪怕过一阵子涨价了,我们也会跟着来。”

  “这样啊。”叶青云想了想,如不压价,批发出去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零卖的话有损耗,半两一钱的不好跟人计较,而且他算过了,差不多要卖到过年时,摊子要一直占着一个人,没有时间去做别的。

  “行,但我刚才也说了,能供的确实不太多,现在正是饭点,不若我去让刘叔炒两个菜,边吃边聊,林老板也一起来。”

  叶青云索性把摊子用布一盖,先扔在这里,反正食肆里也能看的见外面。

  一场饭局下来,敲定了合作事宜,除了他留作家用或送人的,这四十来亩地,出多少对方收多少,每五天来运一次,一直到棉田采净。

  销路有了,叶青云乐得轻松,可那些一直观望着没买的人却傻眼了,有的等着降价,有的打算天冷了再买,现在好了,摊子都没了,那些店铺里卖的一年到头价都那么高,还不一定是新棉。

  当真是手快有手慢无,提前备着的人眉开眼笑,那些犹豫不决的心里总归有点后悔,只好等明年了。

  这事儿的促成离不开林老板的牵线搭桥,叶青云也看出了他释放的信号,趁势请个媒人去他家提了亲事,果然顺顺利利的答应了下来。

  这俩人倒是省事,连相看都不用,只让叶大哥抽空上门去给丈母娘瞧了瞧,两家便商量起定亲还有成亲的事来。

  棉田里还没结束,叶青山仍旧每天忙碌着,所以定亲从简,就在食肆里请了两桌,让两家人热热闹闹的认识了一场。

  定亲一般送的是布匹和聘金,条件好些的会送两匹绸缎,但林老板家就是干这行的,什么布都不缺,所以,叶青云帮大哥去银匠铺那里定了一套头面首饰。

  还有母亲留下的一只金镯子,成亲那天也会交给媳妇儿。

  至于现银,尽管林友道一再推辞,说都是生意人,每天都有钱进账,不讲究这些,但叶家还是规规矩矩备了四十八两的聘金,比村里的人家多出一倍。

  这钱和首饰放在大半年前的叶家,想都不敢想,可现在对他们来说,算是小菜一碟了。

  食肆的进账和棉田的收入,叶青云分做两处存放,将来好盘点算账。

  叶大哥还是推拒着不要食肆,但瞧着林家的意思,是希望两人早些成亲的,毕竟年纪都不小了。

  若翻盖房子,要花上好些天,还要耽误棉田和生意。

  叶青云看着阿嬷家的一溜茅草屋,嘎嘎叫唤的满院子鸡鹅,架子上晒着的棉花,决定还是给大哥另买一处宅子,等田里的活儿结束了,闲下来后再找人翻盖。

  新房子就在镇子的一头,不管是回村里,或是去店里,甚至是如夏回娘家,都很顺路,价钱也合适,二进的院子,不过六七十两。

  房子有了,两家商量好,定在腊月初成亲。

  人都说夫妻两个的性格最好互补,一个闹一个静,可大哥和如夏两个看起来都是闷葫芦,将来共处一室时,难道每天就大眼瞪小眼吗?叶青云只是想着便笑了出来。

  九月将尽,天气转寒,棉花的采收也进入了尾声。

  皮棉卖掉了,剩下的籽种竟比棉花还要重些,这些都要晒干保存好,留着明年播种。

  看到他今年的收成,已经有不少农户都跃跃欲试,甚至请了村长来打探情况,想要预定些明年的棉种。

  卖他肯定是会卖的,剩下的还会倒卖给种子铺,但他也跟叶守昌说了,收成他不能保证,种田就是这样,人种天收,还要看个人的技术。

  叶青云算了算,光是皮棉,每亩收成大概有百斤左右,比起现代是少了很多,但放在古代,那可是相当多了,特别是如今的棉花价格居高不下。

  明年种的人多了,必然会降价,但若每家每户都能用的起,让人们不再依赖于廉价的芦絮,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挣多少钱算多呢?他今年光是棉花进项都有千两以上,棉籽还能卖出近百两,食肆倒还不如这个,约莫五六百两的样子。

  这些钱在乡下,大概够他们全家花上好些年了,水满则溢,人要学会知足。

  柳昭最近气色颇好,看他挑菜挑得心不在焉,压低声音悄悄问道:“云哥儿,你想不想把食肆开到平康去?”

  “平康?”叶青云眼睛一亮,“柳大哥你有门路?”

  去他娘的知足!他要多多赚钱。

  他可没忘了刚穿过来时,连点心都只舍得买半斤,全家几口人每人只能尝一点,甚至当初摆摊的小推车都是在木材场赊的。

  人往高处走,这穷人,谁爱当谁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