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

阿卡尔机场内,当地官员正组成一支欢迎队伍,沉默地等待着客人到来。

他们昨天晚上才得到通知,华,美即将在维多利亚展开一次商业会谈,需要当地政府提供场地,通报方是阿美,当局自然无从拒绝。

不过这两家商业会谈,选在这里?

维多利亚当局纯当作是什么有意思的小插曲来看待,除了应有礼节外再无其他任何准备。

天空中开始传来引擎的轰鸣声,地面上的人们翘首望了好一会儿,然后看到了两架c17运输机在四架f15的护送下安然落地。

下来的不是什么他们所猜测的要员,而是一群如狼似虎的阿美大兵。

大兵们直接开着悍马从c17尾舱门处到当局迎接人员面前,这是相当没有礼貌的行为。

“我们是海军陆战队,你们谁是这里的市长?”

大名鼎鼎的马润,总统特属的四等牛马,维多利亚市长已经认出了他们的服装,不过对他们的无礼很有些恼怒,试图上前质问。

然而带头的大兵根本不听他的废话,直接拿出加麻大国防部开具的证明,按照上面的描述,马润将会暂时控制机场,为保护参会人员隐私,当局需要回避配合。

市长并不怀疑这份证明的真实性,但显然他已经明白这压根不是什么“商业会谈”,联想到最近风起云涌的世界形势,说不好又是什么秘密协定。

理智战胜了情绪,市长非常干脆地带着市政厅一行人离开,整个阿卡尔机场随即进入了管制状态。

过了没多久,又有一架y20进场降落,同样下来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

驱散无关人员以后,第一架777客机才终于接近降落。

从飞机上下来的人被一群保镖簇拥着上了运输机运过来的汽车,即使有旁观者也完全认不出来什么。

最后才有一架c832到来,下来的乘客同样遮遮掩掩,坐上自带的汽车匆匆离开。

两伙不同的客人在一处海滨庄园内相会,双方的制服都并不单一,显然是多方人员参与。

杰克·沙利文站起身和徐让握手,两人算是老朋友,不过卢建飞与六角大楼的凯文显然是首次见面,礼节做的很全面。

双方人员按序在庄园的长桌两边就坐,跟着徐让的秘书翻开笔记本,上面赫然写着:

“太阳系共同防御体系协定筹备会谈纪要”

……

大卫·乌丝诺也包含在会谈队伍中,不过他的位置并不显眼,在华方看来属于记录员角色,并未过多注意。

这次会谈相当重要,关系到两支未来太空力量的建设宗旨以及对应的太空秩序建立。

长久来看,外星文明的事情迟早会公开,或者说两支太空力量的建设不可逆转。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同时也十分有必要约束其他人。

经过会谈前的几次交流,双方将其称为ie“太阳系共同防御体系,不管是否有外星文明,披露出去都不违和。

毕竟宇宙中对人类可以造成危险的东西太多太多,不说什么小行星或者巨型陨石,来一次规模大点的太阳风暴都够地球受的了。

而这也是撕开《外层空间条约》的突破口所在,必须先挣脱它的束缚才能放开手脚大力发展太空武装力量。

筹备会议首先需要确定下怎么配合修改“外层空间条约”或者干脆将其取代,其次则是像一战后的海军条约一样,提前约定好太空力量规模和范围,避免信息不透明导致的战略误判。

万一其中有一方得不到足够信息,认为对方是借着外星文明打“盟友”的主意,后果还是很可怕的。

其他的细节会在“防御协定”在联大通过后讨论也不迟,反正太空武装力量一时半会都还处于空气状态。

两边人员都相当认真投入的讨论着接下来的动作,这种地球上的事务让大卫有些厌倦,时不时看向被遮挡起来的窗户,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月亮的轮廓。

就在昨天,阿尔忒弥斯七号、八号的宇航员已经住进了固化后的充气舱段,哥伦布营地成为阿美首个实质意义上的固定据点。

虽然只有一个舱段,但这种东西批量制造起来很容易,更不提充气舱段有着质量和体积占比很轻的特点,一旦确认可靠,naca马上就能造一大堆扔上去。

不过大卫的思绪并不在这里,而是看不到的火星。

算算时间,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就是这几天了吧?

……

京城时间10月12日。

来自几千公里外测量船、大陆西北、东南的航发委监测网都在搜索着同一个目标,并不断检验信号是否失真。

除了早早飞掠的台风号,最快到达火星的就是发射最早的“天问一号”着陆器。

航发委首个火星探测器不是卫星,而是直接着陆的巡视小车,不过并不意味着没有。

最晚到达、体积最大的天问五号,也就是祝融号飞船里一口气塞了6颗大型卫星和20多颗小微型卫星。

这些卫星很多都并非专为火星任务制造,都是基于现有型号进行改装,通过在火星的“离火”中转,无需担心信号问题。

而在对naca的通告中,“离火”几乎也是这个时候到达,也并未引起对方的猜疑。

现在,天问一号已经开始主动减速过程,将会在环绕数圈后直接冲入火星大气,不会在火星轨道停留太久。

“离火”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并已经与它建立通讯,可以非常稳当地引导天问一号着陆。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少用一些燃料,借用大气完成绝大部分减速,同时还能节省时间。

根据事先安排,天问一、三、五号着陆在零号平原,其余两个探测器将会去北半球,所以如果运气够好,天问一号就能马上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

火星。

已经保持静默状态许久的“离火”终于重新活跃起来,使用备用频段与天问一号进行交流。

功能全面而强大的“离火”早已将整个火星表面仔细测绘过一遍,虽然还不是地球上那种高精度地图,但用作参考完全可信。

相比于月球,火星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大气,有大气就有风,风会吹走表面铁氧化体丰富的沙砾,侵蚀松散的岩石,时不时就会导致局部地形产生变化。

好在“离火”的数据基本是实时更新,只要不出意外因素,绝对能轻松带领天问一号平安着陆。

现在的天问一号看上去像是一个宽高比很不协调的飞碟,它的下面是减速用的气盾,与曙光飞船所使用的技术同源,将会承担最猛烈、也是最主要的减速任务。

现在它以一个较小的斜角从火星大气边缘插入,大气层中稀薄的粒子与气盾高速碰撞,不断向外激发出发黄的白色光芒。

不过那是从太空的角度观察,如果有观察者站在火星地表,看到的景象就截然不同:

火星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不到,约在0.7%左右,其中95%是二氧化碳,少部分的稀有气体、氮气、氩气,甚至还有一点点的甲烷。

从火星地表看到的光线会发生明显的蓝移,火星上的夕阳蓝色最重,而天问一号摩擦所放出的光,看上去也会有一圈淡淡的蓝色光晕。

这一道泛着蓝色光芒的流星并未持续太久,十几分钟后天问一号就抛弃了下方的气盾,同时顶部的伞口开启,展开了三朵直径超过25米的超音速环形减速伞。

依然保持高速下降的天问一号终于受到了明显的阻滞作用,继续进行减速。

当它的降落速度一直下降到几十米每秒后,三多环形伞被切断伞绳,顶部的天空起重机启动,使用反推火箭进行最后制动。

除了减速,天空起重机还能小范围带着下方的巡视器进行移动,寻找最佳着陆地点。

整个着陆过程都是由ai完成,此时天问一号已经来到零号平原周围,按照设定好的标准开始低空寻找最优着陆点以及疑似目标。

它飞过了一个个突起的山丘,最终锁定了一块平坦的高地,利用最后一点燃料朝那个方向减速。

50米、30米、10米,天空起重机在这个高度悬停下来,与巡视器连接的爆炸螺栓通电,由数根牵引绳带着巡视器快速下降,在离地还有两米不左右时,天空起重机的燃料已经所剩无几,绳索末端的爆炸螺栓通电断开。

骤然失去束缚的巡视器——也就是“萤火1号”火星车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硬着陆,不过两米的高度在火星引力下奈何不了它,减震从容地吸收掉了据大部分势能。

而此时天空起重机已经自主偏转,耗尽燃料飞到一边坠落,停在了七八十米以外。

待机了近半年的萤火1号在同位素电池的保温和充裕电力下顺利唤醒,折叠的监视器展开升起,先用鱼眼摄像头不紧不慢地环绕一周,拍下第一张全景照片的同时也检查自身外观是否有损伤。

萤火1号用了大约10分钟对自己全身的功能进行检查,并未像其他探测器一样首先确保与地球的联系。

这主要还是因为“离火”的存在,它中继转发可比萤火1号自己发射强太多太多,而且完全无需担心失联。

一直到确认自己功能完好,着陆地点准确无误后,萤火1号才向地球发送回了第一份日志,并附上了十几张高清图片。

……

航天局,深空指挥中心。

“来了!”

紧盯着屏幕的沈祚舟大喊一声,整个人终于放松下来。

在计划内的时间里,“离火”已经开始转发萤火1号传回的信号,并且还是一个体积很大的数据包,说明着陆肯定是成功了。

航发委一众高层也一个不少地云集在这里,并且还有很多位机要秘书在场,随时准备向上通告消息。

在明知道零号平原存在疑似外星文明的情况下,贸然着陆在这里其实风险不低,不过最终这个决策也没有被改变。

这主要是因为以前就有很多着陆器造访过,如果“它”的反应真有如此敏感,早就察觉到不对了。

再说现阶段送过去的探测器活动范围和侦察能力都很有限,如果再偏一些,那么探测效率就太低了。

就如大多数人早先料到的一样,萤火1号的降落没有引起什么反应,至少是明显的反应。

如果发生任何触发ai告警的事情,传回来的就不是数据包,而是一连串哔哔哔的急促信号了。

果然,将信号解包以后,里面只有一份日志已经十几张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全部都是彩图。

萤火2号重达1.3吨,还有核动力支持,也不需要携带过于沉重的高增益天线,所以探测设备质量比较宽裕,无需为了省电使用黑白相机,要不然还得地面处理再上色。

现在航发委所接受到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火星实拍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黄,甚至有些偏白,可能是光线原因,总之并没有很强烈的异世界感觉。

就好像是一片充满戈壁的无人区,地上到处是散落的石块,从萤火1号的角度能看到一片广阔的地域。

不用人吩咐,数位专家就已经挤作一团凑到屏幕上,甚至无需对照就已经找到了零号平原的主体区域。

根据系统提供的经纬度,能准确定位的地方毫无任何特点,距离萤火1号只有几公里。

摄像机拍到了它的一部分面貌,纵然如何瞪大眼睛观察,所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片没有特征的荒漠。

见到此景的林炬也不免有些失望,确实没发现一点人造痕迹,还能做什么?找吧!

天问三号将于8天后着陆,祝融号还需要19天,也就是下个月才能火力全开地开展探测。

实在不行天问二号和四号也可以改变行程,这几乎也不需要怎么费工夫。

产生这样的想法后,隐隐有些失望的钟成也叹口气,拍了拍林炬的肩膀:

“等扬基佬过来的时候就给他们看吧,这么多的照片,也够发点成果了。”

(本章完)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