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第135章 圣旨与野心的火焰

在询问完那个自称“明安巴雅尔”的少女后。

李恪转身对着那个张开双手,拦住少女去路的商贩说道。

“对于具体的情况,我也了解的差不多了,虽说那条项链是从这位小娘子的手上丢失的,但确实不是她的责任。”

说话间,李恪指了指旁边气鼓鼓的明安巴雅尔。

只是那条项链毕竟也价值不菲,小贩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加上李恪和唐俊悟等一群当家的,也不像那些当兵的,穿着制式的铠甲和军装。

当即就对着李恪等人叫嚣了起来。

“你又是哪里来的小郎君?凭什么管我的事情?东西是从这位小娘子手上丢失的,小人找她天经地义?就算是面圣我也不拍,更不要说你们了,尔等要是再这么胡搅蛮缠,我告诉你们,如今我们胜州城,可是当今圣人的亲儿子,蜀王李恪照着,你们想要在这里闹事,你们可别后悔......”

正所谓:“主辱臣忧,主忧臣死。”

一开始,听到这个小贩在李恪面前大言不惭。

一旁的唐俊悟等人,就坐不住了。

现如今,他们现在可都算是李恪的亲信。

有人在李恪面前,这么嚣张,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打他们的脸吗?

可就在他们一脸气愤,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这个摊贩的时候。

任谁也没想到,这个小贩会在最后弄出这么一处神来之笔。

搬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李恪,这尊目前在朔方来说,最大的一尊大神来威胁他们。

霎时间,倒让唐俊悟、宫迁、单成天,浦马等人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就站在李恪身边的张英男和阚冷玉两位女当家,在听到最后商贩提及李恪后,脸上的表情也很耐人寻味,古怪至极......

其实,又何止是他们,就连李恪本人也愣住了,他也没想到小贩会突然这么来一手。

看着小贩那一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模样,李恪倒也不生气。

毕竟这个小贩处理的方法,也是人之常情。

东西在你手里丢的,找你这个当事人索赔,再正常不过。

只不过,现在李恪是站在主事者的角度。

是在降低此事对这处商业市场的影响力,他不想因为这一点事情,就给好不容易有点兴盛起来的胜州城,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从而给那些陆陆续续前来的部落和来到胜州的商人,带来不好的印象。

再加上,这个少女其实也冤枉的紧,好不容易看中一款喜欢的首饰,还没来得及体验,就被人突然抢走了,甚至还要面临赔偿,任谁的心情也不会好。

所以,双方的语言激烈了一些,李恪倒也能够理解。

看着唐俊悟等人一副想动又不敢动的样子,小贩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他知道,他已经成功地威慑到这些人了。

他心里暗想,你们这些人别看人五人六的,但是想在如今的胜州城撒野,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的样子。

可他却没有注意,唐俊悟等人纷纷看向李恪的眼神。

意思也很明显:“怎么办?殿下,要抓走吗?”

李恪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微微一笑,对着小贩说道。

“首先,感谢你的信任,其次,我就是蜀王李恪。”

原本老神在在的小贩,在听到李恪说出“我就是蜀王李恪”这句话的时候。

那个原本老神在在的小贩,在听到李恪说出“我就是蜀王李恪”这句话的时候,瞬间脸色大变。

他瞪大了眼睛,似乎难以置信自己刚刚听到了什么。

就这么愣愣地看着李恪,忘记了回话......

李恪还以为他不相信,便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蜀王令牌拿出来示意了一下。

小贩这辈子若无意外,能见到最大的官,估计就是县令了。

现在突然间一个皇子出现在他的面前,顿时吓得六神无主,“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口中喊道。

“小人,见过蜀王殿下,小人...小人该死!冲撞了殿下,还请殿下责罚!”

此时跪在地上的小贩,心中充满了惊恐和不安。

他还以为自己惹到了大麻烦,同时心中后悔不已,自己就不应该舍不得那点钱财。

现在好了吧,得罪了蜀王,这下不死也要脱层皮了。

说话间,害怕的他,“咚...咚...”就朝着地上磕起了头来。

倒是李恪见状,皱了皱眉。

自己又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哪能以这种方式对待一位平民。

他连忙上前扶起这个商贩,口中更是说道。

“你这是何意,又没有犯法,快快起来。”

小贩见李恪亲自搀扶自己,只能一边硬着头皮起身,一边感谢的说道

“谢...谢谢殿下。”

在扶起小贩过后,李恪思考了片刻,然后温和的对着小贩说道。

“不好意思,还不知道你怎么称呼?”

见到李恪语气温柔,不像是要责怪自己的样子。

小贩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小的叫计水,是这城里的小商贩。”

李恪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问道:“计掌柜,不知道你这丢失的首饰价值几何。”

问完之后,李恪似乎是担心这个商贩担心自己的身份,从而不敢说出实情,又补充道。

“放心,你只需说出实情,本王不会为难你。”

计掌柜听到李恪的话,心中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看到李恪那真诚的眼神,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鼓起勇气说道。

“回殿下,在下丢失的首饰是价值一贯钱的银累丝嵌玛瑙项链。”

李恪听完后,来到张英男身边,耳语了几句。

张英男听完后,转身便离开了店铺。

李恪则继续与计掌柜交谈,询问店铺的经营情况,以及计掌柜对当前市场的看法。

不到一会的时间,张英男便回来了,手中还拿着价值两贯钱的布帛。

在李恪的示意下,交给了计掌柜。

然后又从他的摊位上,拿起了一根造型精美的项链,对着计掌柜来说道。

“计掌柜,你丢失的项链价值一贯,由小王赔付给你。”

看着忐忑不安的计掌柜,一脸拒绝的样子,紧接着说道。

“计掌柜,你无需拒绝。也没必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这都是本王应该做的。这处交易市场本就是由本王负责,你经营店铺辛勤付出,却因小王的疏忽而丢失了物品,这本是本王的过失。”

听到李恪的一番话,计掌柜看着李恪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惊讶。

他没想到这位蜀王会如此体恤百姓,还将抢劫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亲自赔付了他一贯钱。

“谢...谢王爷!”

计掌柜激动地说道,声音中带着哽咽。

“不用谢,记住这次的教训就好。”

李恪微笑着说道。

计掌柜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交易的时候,一定更加的谨慎小心。

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拿起另一根项链问道。

“这根项链的价值应该也价值差不多吧?”

计掌柜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老实的点了点头,然后回答道。

“是的,殿下。这根项链也是用等重的白银打造,上面镶嵌的宝石也是一样。所以,它的价值也是一贯。”

李恪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然后,转身对旁边的少女诚意十足的说道。

“明安巴雅尔小娘子,实在是不好意思,没有想到在你第一次来到胜州城的时候,就给你带来了如此不好的体验,身为管理者,我非常抱歉,这算是我的赔罪,还望你不要拒绝。”

说话间,便将项链放在了她的手上,然后转身离开了。

其实,在李恪道出自己就是蜀王的时候,那个因为看首饰而被索赔的少女,明安巴雅尔。

便一直将视线放在李恪的身上。

她也想看看,身为此地统治者的李恪,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对于那点赔偿,对于出身极其高贵的她而言,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

只是骨子里的骄傲,不允许她如此的息事宁人。

她有想过,李恪会把责任算在她的身上,或者见色起意,为了赢得自己的好感,让那个摊主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吃。

对于她自己的长相,她还是很有自信的。父亲说她倾国倾城,足以让任何人倾倒。

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蜀王李恪,会将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承认是自己没有管理好胜州城。

大大出乎了自己的预料。

他公正地处理了这件事,没有偏袒任何人,甚至没有让任何人吃亏。

就连他看自己的眼神,也清澈的如同山泉水一般,没有丝毫的杂念。

这让明安巴雅尔深深的记住了李恪,这个大唐的皇子。

她知道,李恪并不是为了赢得她的好感才这样做,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公正处理这件事。

满是欣赏地看着李恪离去的背影,明安巴雅尔突然张口喊道:\"谢谢你的帮助,蜀王李恪,我记住你了。\"

\"不用谢,这本来就应该是我的责任。\"

李恪没有回头,他举起右手摆了摆大声回答道。

就在李恪耍帅的转身离去后,还没有走多远。

一个身穿铠甲的将领就气喘吁吁的迎了上来,急促的对着李恪说道。

“蜀王殿下,快!圣人的手赦到了,柴绍将军让你快去!”

李恪听到这个消息,脸色也是微微一变。

他立刻转身,快步向胜州城柴绍的临时府邸走去。

他知道,李世民的手赦到了,意味着军功结算完毕,他也想要看看,自己立下了这么多功劳,阿耶李世民会怎么赏赐自己。

李恪心中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

当他赶到城主府时,柴绍将军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

也没有任何的磨蹭,在看到李恪到了之后,早已做好准备的柴绍和李恪,在一位力士的宣读下,听取了他的手赦。

门下:第三子蜀王李恪,识人善用,英勇善战,勇猛果敢,屡建奇功,为大唐的疆域扩张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特转幽州大都督,置都督府,督灵州、绥州、丰州、胜州、麟州、代州、幽州、营州、定州、沧州十州之地,增邑一千户。

兹闻齐国公长孙无忌之女,长孙娉婷,娴淑大方、温良敦厚、品貌出众,皇后与朕躬闻之甚悦。与第三子李恪,堪称天设地造,为成佳人之美,特将长孙娉婷许配第三子李恪为王妃。

主者实行。

.......

除了李恪自己的封赏手赦外,像裴行俨、唐俊悟、张英男等人都有封赏。

只是,在李恪听完自己现在的封地在北地之后。

他的心情也是极度的复杂。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虽然是庶子,但是好歹也是亲生儿子,就这样玩政治手段。

无理由的偏袒李泰那些喜爱的嫡子,难怪史家评论李世民不会教育儿子,看来真是不假。

要知道,在封赏他的这些州里,除了幽州、定州、绥州等州靠后,其他的州都在抗击突厥的最前线。

甚至如营州,现在大部分的封地还在奚族部落的手中。

但回过神来的他也明白,这次的封地并非偶然,而是夹杂着政治。

他苦笑了一下,自己果然还是太过惹眼了,估计是已经在担心自己会影响到太子大哥李承乾的地位,这才不得不把自己被改封到这里。

不过当他的目光看向幽州的方向时,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

虽说李恪现在的封地,大都不是与突厥接壤,就是与前段时间降唐的突利小可汗,还有奚、霄等数十部做邻居。

但比起在蜀地那种内陆地区,可发展的前景不可同日而语。

再加上幽州这个地理位置,对于李恪来说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原本还在长安时,李恪就觉得蜀地西面,接壤吐蕃,吐蕃地广人稀不说,还有难以克制的高原气候,发展收到严重的制约。

其他方向几乎全是大唐的州县,一有点风吹草动,第二天的李恪还没有睡醒,想必李世民的案头上,就堆满了弹劾他的奏折。

再加上没有入海口,彻底绝了对于海洋的探索和对外贸易的通道。

而幽州地处海河平原,东临渤海湾,是作为连接内陆和沿海的城市重要交通枢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这里既可以与内陆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也可以通过海上交通与世界各地进行交流。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幽州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