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第128章 与柴绍商议共击突厥援军

李恪将他是如何被突厥王子卓力格图如何偷袭,如何来到这朔方之地,机缘巧合之下流落到勾注山的事情,详细与柴绍说了一遍。

当然,对于自己带领一众山匪,击败护卫贡品的突厥俟斤努桑哈,李恪则完全将所有的功劳,都推托在师父裴行俨与唐俊悟和张英男等一众当家身上。

柴绍听完李恪的讲述,也不禁感叹李恪这次北行遭遇的曲折。

同时,也为李恪的胆大心细,感到由衷的敬佩。

毕竟这么小的年纪,游历在一群野蛮凶狠、刀口舔血的草原人中。

非但没有被带回草原,反而还能够安然脱身。

这没有一定智慧和勇气,单靠运气是万万不可能做到。

不过,想到李恪在长安弄出来的一系列事,如诗会扬名、开设醉仙楼、甚至还帮助大唐赢下三千匹战马,柴绍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只是在李恪提到他的师父是裴行俨时,他还是吓了一跳。

裴行俨这个名字,对于他和很多人来说,都不算陌生。

更何况他们两人,还同时在大隋朝廷同朝为官过,自然知道万人敌“裴行俨”这个名字的含金量。

只是可惜,在裴行俨已经名满天下的时候。

他还是一个跟在李世民身后蓄势待发,未曾崭露头角的角色。

以前自己听闻他被王世充所害,也曾暗地里为他感到惋惜。

但是今天,自己万万没有想到他还活着,还会以这种他从未预料到过的方式,出现在他面前。

尽管双方还没有下马,他还是略显激动的拱手道。

“裴将军,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某真是不甚欣喜,若不是现在正在战时,真想与将军一醉方休。”

裴行俨也没有想到柴绍会如此礼遇自己,心情也不禁有些触动,他没有怠慢,他连忙拱手还礼道。

“柴将军,多年未见,风采更甚往昔,昔年看见柴将军的时候,一眼便觉得柴将军,贵不可言,没想到现在已经是一军之主将,看样子,裴某的眼光也还是不错。”

两人相视一眼,全部都哈哈大笑起来。

在和裴行俨聊过几句话后,柴绍又将视线看向李恪,眼中满是欣赏。

这个年轻的蜀王,似乎有着超乎他年龄的智慧和勇气。

忍不住夸奖道:“蜀王年纪这么小,虽然被掳,却能在如此困境中,成功脱险,真是少年英雄也!”

李恪闻言摇了摇手,随之苦笑道:“柴将军过誉了,哪里是什么少年英雄,小王只不过是为了活命,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柴绍点了点头,又道:“殿下眼下兵不血刃的拿下夏州城,已经立下不世大功,不知殿下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

这几句话听完,李恪也从柴绍的口气中,听出一丝酸溜溜的味道来。

毕竟在历史记载中,梁洛仁在砍下堂哥梁师都的脑袋后,是直接向柴绍献城投降的。

现在过了自己这一手,他们就算有功劳,也是属于那种锦上添花的行为,具体的功劳就算不上了。

搁在任何人身上,估计也都非常的郁闷,柴绍的表现,对李恪来说,已经足够克制了。

换做是他,估计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李恪远远的看了柴绍一眼,心知肚明后,话题一转郑重开口道。

“回柴将军的话,按照小王一开始的打算,在师父找到我,打败突厥人的骑兵之后,就欲一同就此返回长安。只不过,没有想到在恰逢岂会,由于梁将军稀里糊涂的打了一场。”

说话间,李恪看了看一旁的梁洛仁,梁洛仁对此朝着李恪与柴绍一一苦笑了一下。

然后,李恪接着说道:“也算是不打不相识,经过一番劝说之后,梁将军就决定弃暗投明,投靠大唐,并且为了减少我方攻城损失,主动冒险拿下了夏州城。”

柴绍听了李恪的叙述,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他知道李恪虽然年纪轻轻,但心思细腻,行事果断。

可这梁洛仁自己与他联络了几次,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怎么听他的意思,竟然还是被他劝说的?这似乎有些不像啊。

不过,他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毕竟现在夏州城已经拿下,他只要接管就行,也算是有了收复失地边疆的功劳。

虽说大头都被李恪阴差阳错的拿了去,但是自己千里迢迢的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加上也没有折损任何兵马,也算是可以接受。

就在柴绍琢磨着这一趟的得与失之时,李恪的话还在继续。

“不曾想这无意之举,却无意中将柴将军的战功抢了下来,本王深感愧疚。只不过如今,此事已成定局,这毕竟不是过家家,本王也不能再还给将军。”

说到这,李恪对着柴绍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柴绍听了李恪的话,心里怎么想的,并未表露出来。

他只是淡淡一笑,开口道:“蜀王言重了。这夺城的战功,本就属于殿下的。至于我的功劳,只是对大唐尽职尽责而已,何敢邀功?”

不过,嘴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但要是柴绍现在还看不出李恪的话里有话,那他也不配成为凌烟阁二十四臣之一了。

见状,他及尽洒脱的说道:“殿下,本将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殿下有什么话不妨直说,若是有什么要帮忙的地方,本将自当尽力而为。”

李恪看着柴绍,心中暗自赞叹。他看得出来,柴绍并不是那种口是心非之人,他的豪爽和直率,值得李恪对他刮目相看。

他淡淡一笑,开口道:“柴将军果真是个痛快之人。既然如此,本王也不绕弯子了。如今夏州虽然已经攻下,但小王据闻,突厥的援军已经开拔,不日就将抵达夏州城下,本王这里有一点不成气候的建议,不知柴将军可想听。”

柴绍听了李恪的话,心中一阵惊讶。他本以为李恪会有什么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帮忙,但没想到竟然是想着如何出谋划策补偿自己。

他看着李恪,心中暗道:“这小子年纪轻轻,就如此懂得进退之道,就算是陛下的庶子,将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想到这里,柴绍沉声道:“殿下请讲,末将定当洗耳恭听。

李恪见柴绍愿意听取他的建议,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看着柴绍,缓缓道:“柴将军,想必你也知道,梁师都身死,夏州城被我军拿下,乃是半个时辰前的事。而突厥人对此一无所知。”

柴绍点了点头,但他目前还没有弄明白李恪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但他知道,这个消息虽然对于突厥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但是,也不能疏忽大意。

他开口道:“殿下,以末将看来,如今夏州虽被我军攻下,但突厥援军不日将至,我们还是做好防备工作要紧,虽说突厥人不善攻城,但是我们也不能大意。”

李恪闻言,笑着开口道:“柴将军,你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嗯?”柴绍疑惑地皱起了眉头。

只是还不等李恪开口,一旁一直没有说道的薛万均,突然说道。

“大将军,我想蜀王的意思是,想利用突厥不知道我们已经拿下夏州,收复了朔方这个信息差,让我们埋伏在夏州城,再让梁将军将突厥人引诱进来,来个瓮中捉鳖。”

柴绍本就是颖悟绝伦之辈,刚才被李恪夺下功劳后,嘴上说着没事,其实心里还是蛮膈应的,一时间钻了牛角尖没有想到这一层。

在薛万均说完第一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反应了过来。

听后眼中更是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料到李恪竟然会想出这样的计策。

大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悟。

他也很快就明白了李恪的用意,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与突厥援军正面交战,减少伤亡。

又能保持我方军队的机动性,从始至终占据主动。

同时,还能利用这个时间差,做出更多的布置。

柴绍心中暗自感叹李恪的军事才能和胆略,他能够将局势看得如此透彻,同时又能做出如此巧妙的安排。

他抱拳向李恪道:“殿下拥有百龙之智,末将不及也。此计甚妙,末将可行,只是......”

“只是什么?”李恪赶忙问道。

柴绍沉吟片刻,道:“比如,我们如何保证计划的保密性,以免走漏风声,让突厥援军有所准备。此外,我们还需要确定突厥的行军路线和攻击目标,以及他们如果不上当进夏州城,我们又要如何的应对,还有......”

“停停停...”

不等柴绍说完,李恪意外的出言打断了他。

柴绍见状,露出不解的表情,看向李恪。

李恪露出一个标准孩子心性的哀求模样,求饶道。

“柴将军,您大可不必再说了。您是此行军队的主将,具体情况,你看着拿主意就行,我只是提个建议,我只是个闲散王爷,这次若不是逼不得已,我还在长安花天酒地呢?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还得靠您自己。”

只不过,说完这句话,他看到旁边投靠他的梁洛仁与唐觉悟一行人,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本王这次来到这边,也将蜀王府的蜀王卫,凑齐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帮助,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配合你,帮助你完成这次行动。”

柴绍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傻小子,听后心中感到一丝暖意。

他知道这是李恪的退让,在为夺下夏州城的事,做出让步。

既然李恪都做到这个地步了,他堂堂右卫大将军,也不会连礼尚往来也做不到,自己既然可以拿大头,那给李恪的手下留点汤,这点顺水人情还是可以做到的。

于是,他好奇的问道:“不知殿下的蜀王卫,多少人,我也好安排一下。”

听到这句话,饶是李恪的脸皮一向比较厚,这时说起来也颇为心虚。

他扭捏着伸出两根手指,慢吞吞的说道:“两...两千人...到顶了。”

柴绍听到李恪的话,嘴角也不由的抽动了两下。

要不是,他确信李恪尚小,确实是被那个突厥王子绑了此地的。

他都在考虑,要不要趁机把李恪绑回长安再说。

你说你才来这几天,就召集了两千多的队伍,说是要谋反我都信...柴绍心中暗自想到。

“殿下,这里的情况,我会据实跟陛下汇报的,你没意见吧?”

李恪闻言,果断自信的摇了摇头,语气坦荡的说道。

“这有什么意见,柴将军,小王行得正,站得直,没什么不能说的。再者,我们作为臣子,本就该对陛下坦诚相待,不应该有任何的隐瞒和欺诈。”

柴绍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能感受到李恪的话语之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意和忠诚。

“好!既然这样,那我就放心了!”

“嗯!”

只是李恪嘴里说的敞亮,但他自己也知道,柴绍的报告,肯定会让阿耶李世民对他产生更多的猜忌。

然而,他也明白,现在并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只能见招拆招,实在不行,就原地打散,先让他们在勾注山上待上一段时间再说...要让他们解散,李恪可舍不得...

说到底,李恪在大唐待了两年,始终缺少一份安全感。

虽然做个皇子很爽,但初唐自从玄武门开始,李唐的后人,很少有什么好下场。

尽管他现在改变了一些历史轨迹。

但他也不确定,万一他老爹李世民挂了,自己又是做生意又是建封地的,到时候富可敌国了,跑的老和尚跑不了庙。

让自己的好岳父长孙无忌,还有他那个看似窝囊,实则非常有才能的李治大帝一刀砍了,那可就太冤了。

身为继承了杨隋与李唐、独孤氏三大世家的血脉的李恪,历史上数得上号的倒霉鬼,李恪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否则的话,他也不会一心想着去封地,努力练武,甚至不惜以身犯险,带领山贼攻打突厥骑兵,为的就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有一条退路。

再有,就算熬过了李治大帝,后面还有更严酷的武大帝等着他呢。

如今,他已经拥有了前隋朝最精锐的两千名骁果,加上梁洛仁麾下的两千名精锐,再加上勾注山上的那些精壮山贼。

差不多就有五六千的兵马,加上自己的财力,给他们搞点马,武装一下。

到时候只要不跟大唐作对,天下哪里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