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第77章 长安城里的紧张气氛

看到李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蜀王府长史的手赦送了过来。

让马周对李恪办事情,务实稳妥快速的风格,不假辞色的表示欣赏。

他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做大事的人,必须拥有的态度。

同时,也向李恪给他买宅子,预支薪水的行为,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李恪在好一番推辞后,这才对着马周说道。

“马先生,从今往后你就是蜀王府的长史了,虽然你年长于我,但小王也就斗胆称呼你一声宾王,不然的话,老是一口一个马先生,未免显得太生分了一些。”

对于彬彬有礼,又温文尔雅的李恪,马周是越看越喜欢。

听完李恪的这一番话后,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他哈哈一笑,对着李恪说道。

“既然马某答应了担任蜀王的长史,以后就以殿下马首是瞻,殿下想怎么称呼便怎么称呼。”

“哈哈...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宾王...”

一位勤读博学、底蕴深厚的当代文人,马周的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优雅。

而李恪,一位见解独到、谦虚豁达的现代人,他的行动中却带着一种务实且敢于冒险的精神。

尽管他们的背景、经历各有不同,但当他们开始交流,那种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彼此深深吸引。

如果不是天色已晚,马上就要宵禁了,两人一定会好好畅聊一番不可。

在李恪即将要离开的时候,马周突然对着李恪表示,他明天就可以当值,也就是上班。

只是李恪可不是那种吸血的资本家,和随意压迫手下的人。

他示意马周先不要急,给他几天的时间,处理处理私事。

他目前现在还没有成年,对于封地上的事,目前也无权打理。

所以现在也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打理,让马周委屈几年时间,到了封地之后再一展身手。

对于李恪如此为自己的部下着想,马周也表示理解。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被截胡,眼看就快要发达了...反而对着李恪说道。

“那我就多谢殿下了,正好,我来长安多年,一直借住在中郎将常何家,正好乘此机会,好好的感谢他一番。”

听到马周说到中郎将常何,李恪原本要走的脚步猛地一顿,他这才想起马周和常何乃是好友。

想到这里,他笑着对马周说道:“差点忘记了,你是常何的好友,既然你要去找他,正好我也有一件事情想要拜托你,也省的我再派人跑一趟。”

对于李恪殷勤的招待,马周早就有要好好表现一下的想法,见到李恪有事,马周连忙说道:“好说,殿下有什么事情,尽管交代。”

李恪笑着点头说好,说着,便转身从怀里,取出一大摞的纸张,开始疯狂的寻找起来。

马周见状,一时间也有些迷惑不解。

他在常何家借住良久,两人也算是至交好友,就没从未听过他与蜀王李恪相熟。

好在他也是心中有静气的人,就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李恪。

不一会工夫,他就看到李恪脸上一喜,说道:“找到了。”

在将其他东西收好之后,将那白纸递到马周手上,说道:“宾王,那就辛苦你了。”

马周连忙说:“不敢,分内之事。”

只是等到李恪坐上马车离开,马周低头看向手里的纸张,才看到开头一行字,他便怔住了。

“今欲付蜀王李恪十贯钱...”

竟然是一张借据...

其后几天,李恪因为手臂再次受伤的原因,再次过起了与之前养病一样的日子。

相对而言,生活也步入了正轨。

只不过,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一些有形或无形的因素,还是会默默的影响着他。

首先,在第二天的时候,李恪就知道,那天晚上,那个“三百里加急”所谓何事。

与他猜测的一般无二,关中的旱灾,终于是在这二月底,三月初,与史书上记载的一样,爆发了。

整个关中地区,从函谷关以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接着包括河中府、绛州、晋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泽州、沁州、辽州。

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岚州、石州、朔州、云州。

以及甘州、肃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

加上京畿、关内、山南三道,共有一府,二十三州。

接近五十州的地区,受到了旱灾的影响。

长安城内外,难民的数量还在不断地增长。

街道上,城墙下,到处都是流落到此的流民。

所以,长安城中,一些心善的大户人家,已经开始了施粥布善。

尽管受了伤,但是李恪陪着长孙娉婷,在长安城西市的延寿坊,施粥了好几天。

只是失去生计的流民太多,根本就施不过来。

一开始的时候,看着那些人可怜的场景,长孙娉婷与袭香都哭红了眼睛。

不过,几天下来,对于这种情况,就连长孙娉婷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就从不缺乞丐,只不过眼下长安城却是越来越多,很多难民都是从四面八方赶来长安的。

因为他们质朴的思想中认为,这里是长安,一国之都。

他们的皇帝李世民在这里,来到这里,他们活下去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李恪在长孙娉婷的影响下,也有过想要施粥布善,只是被马周及时劝阻了。

他认为,李恪经过三番四次的表现,现在声望已经很高了。

如果在皇帝以及太子,都还没有什么举动的情况下,就布善施粥,有喧宾夺主,更有养望的嫌疑。

所以,李恪也就不了了之了。

幸好这些日子,长安的治安还算不错,城门并没有关闭。

有一次,李恪陪着长孙娉婷一起,在城外施粥的时候,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

城外的难民们一天比一天多,黑压压一片。

有些难民依着护城河,弄了一些简陋的棚子里安顿下来,但是里面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惊恐的哭声,以及麻木死寂的眼神。

南衙禁军也都派出了大量的人马,驻守在城门附近,以防遇到突发事件。

就在李恪盘算着李世民什么时候出手的时候,李宝带给他一件让他略感意外的事。

长安城中,新开了一家酒楼。

按道理长安城这么大,每天都有可能有新开的酒楼,或者旧酒楼倒闭,完全没必要告诉李恪。

只是等到李宝告诉他,那家酒楼也是卖炒菜的时候。

他脸上的表情,才微微变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