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34章 那场阴差阳错的杀局

审氏本来把许攸和郭图的瓷股敲诈到了手里,就挺满意了。

其他人的暂时不方便抢,毕竟还没斗倒。

碰巧那天审配心情不好,遇见审荣在眼睛头上乱晃,就骂了他一顿。

审荣挺委屈的,说我实在也没啥事儿可干啊。

审配说你没事儿不能去继续敲诈裴绾么,搁劳资眼前转什么转。

对于除了曹董两股势力之外绝大多数割据势力,司并的小朝廷就是个蛤蟆,整天呱呱叫的却没啥实力。

翻掌可灭,可你真要用巴掌去抽它又怕弄一手污脏,别人还能用这个借口来攻击你。

所以不如耳朵里塞棉条摆个洗耳听它呱呱的姿态,留到最后把有实力的收拾完了再收拾它。

但对于审配来说,裴绾图谋冀州的动作,有点像癞蛤蟆它不知死活的爬你脚面儿上了。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他们觉得他们有资格图谋冀州,就挺恶心人的。

又不方便直接弄死它,所以不多吓唬吓唬裴绾,审配觉得自己白让人恶心了。

审荣当时就顶嘴了。

说许郭二家的瓷股咱都捞到手了,还能敲诈出来个啥?

话赶话赶到这儿了,审配就骂审荣没见识。

说休说裴绾手里头还有一些在他自己名下的瓷股。

就算他手里头都没啥了,你不是还能敲诈他背后的小朝廷小皇帝给咱们送粮食么?

还有他们吹得神乎其神的那什么妖兵,就他们护卫周庙的庙卒手里那个。

你特么要真有本事,给咱们审家敲诈出来个冀州伯都不稀奇。

他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真封他审配冀州伯,他也不敢接。

袁尚都不是诸侯,他来个伯位,这事儿怎么算的?

他审氏虽然家族实力强大,暂时还没大到能踢掉袁尚这个幌子自己单干。

冀州其他豪强也不答应啊。

庙兵也就是那么顺嘴一提。

随季他们没拿着御力在人面前亮过相。

鲜卑的传言也就是他们会妖法,手画圈圈就能快速给妖兵上弦。

士大夫们当然觉得愚蠢的鲜卑胡种是在胡扯。

审配陪着绍宝和袁尚去拜祭周庙的时候还留意过。

也不过就是弩臂长一点,弓弦上绑着根绳子镶嵌了块软木的寻常弩弓罢了。

要知道裴绾还专门诱拐过冀州的弩匠。

他们造弩技术要真比冀州强,何必来冀州搞这种动作?

审配对冀州强弩甲天下还是很有信心的。

所以庙兵也不是真想要,是看着你特么拿破烂当宝贝。

别管劳资要来有用没用,劳资还就要你舍不得的东西。

粮食也就是这么顺嘴一提。

你特么自己治下都吃草根了你能有啥粮食给我?

审荣却咋舌到,这些东西他们能给?不能吧?

审配训侄子也不能掉面子。

就说那是你没脑子,不知道威胁怎么他们。

说如果威胁他们不给的话,咱们就满天下嚷嚷他们在冀州干的恶心事儿。

知道你们不安分,你猜满天下豪杰会不会联手把你们给灭了?

还想顶着个天子的名号苟在洛阳发春梦,省省吧你。

其实审配没真想这么干。

毕竟不说审氏能不能做到,真要做到也挺费功夫的。

虽然从绍宝开始冀州上下就没太拿天子当回事儿。

但不管怎么说,头一个去揍天子都不是啥好名声。

哪怕只是头一个跳出来喊天子无道大家来讨伐的,除非讨伐到最后你是最终赢家。

不然没那个实力很容易把自己玩儿进去。

这事儿费不着拿去审氏的家族会议上讨论。

所以审荣没撒谎,知道这事儿的还就他跟审配俩人。

审配的心思,审荣能再从裴绾手里敲出来一点瓷股就顶天了。

也不能敲完,敲完了小朝廷没好处不往邺城供货了大家都没得赚。

他就训子侄的时候随口那么一说。

真实意思是审荣不上进不用心不用脑子。

但审荣却当真了,真跑去通过随季跟裴绾这么一传消息。

裴绾慌了,他不是没想到审氏没必要做这么费力不讨好损人不利己的事儿。

关键是他赌不起,但凡有个万一,他罪过就大了。

所以审配闲着没事儿训子侄,就把审氏在邺城的主要人物都训上了裴绾的必杀名单。

裴绾那么一拜访审荣,一敷衍拖延,审荣还跑去跟审配汇报了。

审配也没当回事儿,就当自己这个不成器的从子被人家糊弄了。

由于轻视小朝廷,他没想到过裴绾会这么胆壮生猛,为这点儿小事图谋灭他审氏在邺城的满门呢。

然后阿瞒就来了。

审配军事才能很一般,虽然表面强硬他心里有点慌。

他就开始想找帮手,然后就想到小朝廷了。

小朝廷据说不是还有两万兵么?

而且跟南匈奴关系辣么好还能拉来匈奴骑兵。

咱手里还有他把柄,审荣上次过去吓唬他们,他们还真怕。

不如试试去看能不能要挟他们给点兵力过来帮忙?

于是又打发审荣去勒索,结果就审荣去找裴绾那会儿,邺城出事儿了。

袁尚留守邺城的是审配和另外一个叫苏由的哥们儿。

《檄吴将校部曲文》里记载说叫做苏游,咱根据更多记载的来。

这哥们儿想做内应投降阿瞒献城,结果被审配发现了。

两边一顿打,审配也没能干掉人家,苏由打不过带自己的部属逃出城投奔阿瞒了。

阿瞒围了邺城。

这会儿再去图谋什么小朝廷出兵已经不现实了。

但审荣兴冲冲拿着一小袋地谷和一小袋地谷面回来了。

审配尝了尝审荣笨手笨脚剥出来的地谷果珠,又试了试地谷面。

平时他还是会斥为草根的,但这会儿他心思不同了。

审配觉着这次围城大概会旷日持久,城内粮草这东西那当然是多多益善。

围城这时候,饿极了人肉都吃,还哪里会在乎什么草根是不是正经粮食?

听闻这东西天气暖和的话三个来月就能成熟,而且不挑地,山林什么的都能种,一亩地能收两千多斤。

审配心动了,觉着这特么用来守城太合适了。

现代人容易拿咱们现代的城市来想象古代的城市,觉得都是水泥地面而住满了人。

工商业不发达,那城里的人生计哪里来?

所以一般城市城墙里头还是有田有地的,人口也没那么稠密。

但大部分田地都在城墙外边,城内田亩的出产不够全城人吃而已。

所以古代当城内人口降低到一定程度,只要不一直保持高烈度战斗,围城是真能围五六七八年的。

反而围城的一方比守城的一方消耗大。

因为人家守住城墙就能抽人手去种地,你围城的抽人去种地人家能开了城门冲出来揍你。

原本邺城内田少,不够养活全城人,审配还在担心。

一见这玩意儿,审配心说有门儿。

要真的有这个产量,不说城里的田亩,实在不行每户人家院子里挖挖也能种

听审荣回来说,裴绾那儿有地谷这玩意儿,并且种苗和种植方式都有。

还能乘着天寒地冻有办法试种给自己看。

审配这才开始重视起来。

这才有审荣隔三差五跑过来验看地谷苗长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