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寒窗读书人>第480章 豆腐小吃

这些秀才识文断字,年龄也不小,若天天只读书本知识怎么够,纸上谈兵不是真本事,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谛,基层经验也是许恒最为看中的,这官府的官职安排不了,一些管事还是能当的,就让他们提前为百姓办事了。

许恒这个知府一提倡,不管他们内心怎么想的,反正表面上都是积极应答,想着博取许恒的好感,隔天全都直奔云池的工地上报道,干起活来也很起劲,甚至一些往届的秀才也参与了进来。

这些在工地上忙活的老百姓,看到云城这些穿长衫的读书人这么为百姓办事,再回想湘州那些眼高于顶的读书人,纷纷夸赞这云州就是一个好地方,看来自己定居云州还定居对了。

这院试过去了,许恒的自传的销量没有下滑,反而销量依然坚挺,主要是许恒的自传里不光讲了自己求学的经历,勉励读书人刻苦读书的说教外,还顺带讲了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开拓了大家的眼界。

比如西南再冷也没见过能把人冻死的天气,看书中许恒描述他的家乡冬天求学时天大寒,墨成冰艰苦情况,都很惊奇只一会儿,墨水就能冻成冰的景象。

除了这些外,许恒在自传里也讲了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的训练,这对于学习条件很匮乏的人来说很是受益匪浅,打开了大家另一扇大门,原来大脑还能锻炼,而不是纯靠天生的。

这天才是有,但是大部分人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想脱颖而出,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尤其许恒倡导终身学习。

人的思想会随着见识而开阔,每个年龄段碰到的问题都会不同,终身学习才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能力。

天气越冷,这北境的战事也缓和下来,北胡和大周的进入僵持阶段,主要是北境冬天太艰苦了,大雪冰封,冬天夜晚是能冻死人的恐怖。

胡人都是骑马劫掠,这大雪天骑马很不方便,尤其大周有坚固的城墙坚守,胡人想着攻城肯定很困难,所以胡人现在暂缓了攻势,这个时代谁也不能跟大自然做对抗。

大周进入冬季这才缓了一口气,但是现在的情况也不乐观,最近两年都遭遇战事,又天灾人祸,这国库都没钱了。

云州艰苦,之前都是朝廷拨款支付俸禄,今年实在太困难了,已经发了公文,就让云州自己想办法来管了。

其实这个办法谁都明白,就是让地方捐官筹钱,许恒对于这种公然买卖很是厌恶,从没想过这个。

幸亏许恒今年经营云城还算有点成效,尤其下半年的秋收丰收,这才让众官员在年底有俸禄发放,其他州郡官员有的都是自费上班了,主要点名隔壁湘州。

这云城下半年采用玉米和大豆套种方式,大豆收获不少,最近云城豆制品特别多,干吃大豆不易消化还容易胀气,这豆制品就是大豆主要的消耗来源。

许恒指点刘大妈做了许多豆腐小吃,比如铁板豆腐,油脂和酱料搭配嫩白的豆腐很是美味,这许多家待客都会用这道菜来招待。

这铁板豆腐普通老百姓也不能经常吃,主要是油脂酱料不易获得,许恒又让人做了一个包浆豆腐的小吃,这个包浆豆腐制好后面晒干可以储存不短的时间。

要吃的时候,直接放在炭火上烤制豆腐膨胀即可,等豆腐烤好,沾一些调料都很好吃。

一些妇女在做饭时,会在灶火旁边顺便烤豆腐,一些馋嘴的小儿就会被母亲投喂,这个菜从此以后成为云州许多孩童的共同的家乡回忆。

云城天气虽冷,但是人气很热,尤其云池周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水渠的开挖或者田地的开垦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按照这个进展,到年底这水渠肯定能按照计划完成,进展这么快,主要是人多啊。

人多只进行农业也不太行,毕竟衣食住行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衣这个问题,本地都穿麻衣,甚至还有用藕丝来做的衣服。

当地丝绸很昂贵,许恒想了想这云城天气四季温和,很适合种桑树啊,若能养蚕也算给女性提供了另一种收入。

许恒就派人去内地找桑树,还让人高价招揽一些养蚕户来云城教授养蚕纺织的技术,缫丝这些许恒也知道,只是其中一些细节需要有经验的人教授才行,许恒可没功夫养蚕来练习。

至于这些匠户愿不愿来,只要钱到位总会有人出头,许恒也没指望他们定居在云城,哪怕来指导了两三年也行。

这些工作许恒就让有门路的商人帮自己跑,因为许恒的种种政策,对于来西南行商的人提供了很大的保证,都愿意为许恒办事,都知道只要交好这位知府,肯定不会吃亏。

许恒希望这云城百姓也能过上男耕女织的稳定生活,至于桑树的种植位置,许恒也看了看,就种在云池周围,既绿化好看,也保护环境。

树木巩固水土的作用特别大,若这桑树种在这里,将来等云城的养蚕发展起来,这树自然有人保护。

云城的商业活动,纺织这个行业许恒大力支持外,其他的一些商业的话,许恒也没有疏忽。

比如西南特色的茶,这时候的茶制作简单很多,

只是采用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这样制作出来的茶更能还原茶本身的滋味,恰恰是因为这种制茶方式,让云城的茶在内地很是不显眼,甚至受欢迎程度远远低于江南的茶。

这云州的茶大部分都是从野茶树上采摘,这茶性较烈,普通人喝了对肠胃刺激太大,所以中原的文人雅士只是喝云州的茶尝鲜,并没有日常饮用的习惯,除了北地之人爱喝之外。